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隋书-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礼之义也。
然丧与易也,宁在于戚,则礼之本也。礼有其余,未若于哀,则情之实也。
今十一月而练者,非礼之本,非情之实。由是言之,父存丧母,不宜有练。但依
礼十三月而祥,中月而禫。庶以合圣人之意,达孝子之心。
秋七月丁卯,诏曰:
日往月来,唯天所以运序;山镇川流,唯地所以宣气。运序则寒暑无差,宣
气则云雨有作,故能成天地之大德,育万物而为功。况一人君于四海,睹物欲运,
独见致治,不藉群才,未之有也。是以唐尧钦明,命羲、和以居岳,虞舜叡德,
升元、凯而作相。伊尹鼎俎之媵,为殷之阿衡,吕望渔钓之夫,为周之尚父。此
则鸣鹤在阴,其子必和,风云之从龙虎,贤哲之应圣明。君德不回,臣道以正,
故能通天地之和,顺阴阳之序,岂不由元首而有股肱乎?自王道衰,人风薄,居
上莫能公道以御物,为下必踵私法以希时。上下相蒙,君臣义失,义失则政乖,
政乖则人困。盖同德之风难嗣,离德之轨易追,则任者不休,休者不任,则众口
铄金,戮辱之祸不测。是以行歌避代,辞位灌园,卷而可怀,黜而无愠,放逐江
湖之上,沈赴河海之流,所以自洁而不悔者也。至于闾阎秀异之士,乡曲博雅之
儒,言足以佐时,行足以励俗,遗弃于草野,堙灭而无闻,岂胜道哉!所以览古
而叹息者也。方今区宇一家,烟火万里,百姓乂安,四夷宾服,岂是人功,实乃
天意。朕惟夙夜祗惧,将所以上嗣明灵,是以小心励己,日慎一日。以黎元在念,
忧兆庶未康,以庶政为怀,虑一物失所。虽求傅岩,莫见幽人,徒想崆峒,未闻
至道。唯恐商歌于长夜,抱关于夷门,远迹犬羊之间,屈身僮仆之伍。其令州县
搜扬贤哲,皆取明知今古,通识治乱,究政教之本,达礼乐之源。不限多少,不
得不举。限以三旬,咸令进路。征召将送,必须以礼。
八月壬申,上柱国、检校幽州总管、落丛郡公燕荣以罪伏诛。九月壬戌,置
常平官。甲子,以营州总管韦冲为民部尚书。十二月癸酉,河南诸州水,遣纳言
杨达赈恤之。
四年春正月丙辰,大赦。甲子,幸仁寿宫。乙丑,诏赏罚支度,事无巨细,
并付皇太子。夏四月乙卯,上不豫。六月庚申,大赦天下。有星入月中,数日而
退。长人见于雁门。秋七月乙未,日青无光,八日乃复。己亥,以大将军段文振
为云州总管。甲辰,上以疾甚,卧于仁寿宫,与百僚辞诀,并握手殻ъぁ6∥矗
崩于大宝殿,时年六十四。遗诏曰:
嗟乎!自昔晋室播迁,天下丧乱,四海不一,以至周、齐,战争相寻,年将
三百。故割疆土者非一所,称帝王者非一人,书轨不同,生人涂炭。上天降鉴,
爰命于朕,用登大位,岂关人力!故得拨乱反正,偃武修文,天下大同,声教远
被,此又是天意欲宁区夏。所以昧旦临朝,不敢逸豫,一日万机,留心亲览,晦
明寒暑,不惮劬劳,匪曰朕躬,盖为百姓故也。王公卿士,每日阙庭,刺史以下,
三时朝集,何尝不罄竭心府,诫敕殷勤。义乃君臣,情兼父子。庶藉百僚智力,
万国欢心,欲令率土之人,永得安乐,不谓遘疾弥留,至于大渐。此乃人生常分,
何足言及!但四海百姓,衣食不丰,教化政刑,犹未尽善,兴言念此,唯以留恨。
朕今年逾六十,不复称夭,但筋力精神,一时劳竭。如此之事,本非为身,止欲
安养百姓,所以致此。人生子孙,谁不爱念,既为天下,事须割情。勇及秀等,
并怀悖恶,既知无臣子之心,所以废黜。古人有言:“知臣莫若于君,知子莫若
于父。”若令勇、秀得志,共治家国,必当戮辱遍于公卿,酷毒流于人庶。今恶
子孙已为百姓黜屏,好子孙足堪负荷大业。此虽朕家事,理不容隐,前对文武侍
卫,具已论述。皇太子广,地居上嗣,仁孝著闻,以其行业,堪成朕志。但令内
外群官,同心戮力,以此共治天下,朕虽瞑目,何所复恨。但国家事大,不可限
以常礼。既葬公除,行之自昔,今宜遵用,不劳改定。凶礼所须,才令周事。务
从节俭,不得劳人。诸州总管、刺史已下,宜各率其职,不须奔赴。自古哲王,
因人作法,前帝后帝,沿革随时。律令格式,或有不便于事者,宜依前敕修改,
务当政要。呜呼,敬之哉!无坠朕命!
乙卯,发丧。河间杨柳四株无故黄落,既而花叶复生。八月丁卯,梓宫至自
仁寿宫。丙子,殡于大兴前殿。冬十月己卯,合葬于太陵,同坟而异穴。
上性严重,有威容,外质木而内明敏,有大略。初,得政之始,群情不附,
诸子幼弱,内有六王之谋,外致三方之乱。握强兵、居重镇者,皆周之旧臣。上
推以赤心,各展其用,不逾期月,克定三边,未及十年,平一四海。薄赋敛,轻
刑罚,内修制度,外抚戎夷。每旦听朝,日昃忘倦,居处服玩,务存节俭,令行
禁止,上下化之。开皇、仁寿之间,丈夫不衣绫绮,而无金玉之饰,常服率多布
帛,装带不过以铜铁骨角而已。虽啬于财,至于赏赐有功,亦无所爱吝。乘舆四
出,路逢上表者,则驻马亲自临问。或潜遣行人采听风俗,吏治得失,人间疾苦,
无不留意。尝遇关中饥,遣左右视百姓所食。有得豆屑杂糠而奏之者,上流涕以
示群臣,深自咎责,为之撤膳,不御酒肉者殆将一期。及东拜太山,关中户口就
食洛阳者,道路相属。上敕斥候,不得辄有驱逼。男女参厕于仗卫之间,逢扶老
携幼者,辄引马避之,慰勉而去。至艰险之处,见负担者,遽令左右扶助之。其
有将士战没,必加优赏,仍令使者就家劳问。自强不息,朝夕孜孜,人庶殷繁,
帑藏充实。虽未能臻于至治,亦足称近代之良主。然天性沉猜,素无学术,好为
小数,不达大体,故忠臣义士,莫得尽心竭辞。其草创元勋及有功诸将,诛夷罪
退,罕有存者。又不悦诗书,废除学校,唯妇言是用,废黜诸子。逮于暮年,持
法尤峻,喜怒不常,过于杀戮。尝令左右送西域朝贡使出玉门关,其人所经之处,
或受牧宰小物,馈遗鹦鹉、麖皮、马鞭之属,上闻而大怒。又诣武库,见署中芜
秽不治,于是执武库令及诸受遗者,出开远门外,亲自临决,死者数十人。又往
往潜令人赂遗令史府史,有受者必死,无所宽贷。议者以此少之。
史臣曰:高祖龙德在田,奇表见异,晦明藏用,故知我者希。始以外戚之尊,
受托孤之任,与能之议,未为当时所许,是以周室旧臣,咸怀愤惋。既而王谦固
三蜀之阻,不逾期月,尉迥举全齐之众,一战而亡,斯乃非止人谋,抑亦天之所
赞也。乖兹机运,遂迁周鼎。于时蛮夷猾夏,荆、扬未一,劬劳日昃,经营四方。
楼船南迈,则金陵失险,骠骑北指,则单于款塞,《职方》所载,并入疆理,
《禹贡》所图,咸受正朔。虽晋武之克平吴会,汉宣之推亡固存,比义论功,不
能尚也。七德既敷,九歌已洽,要荒咸暨,尉候无警。于是躬节俭,平徭赋,仓
廪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陵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
朝野欢娱。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晏如也。考之前王,足以参踪盛烈。
但素无术学,不能尽下,无宽仁之度,有刻薄之资,暨乎暮年,此风逾扇。又雅
好符瑞,暗于大道,建彼维城,权侔京室,皆同帝制,靡所适从。听哲妇之言,
惑邪臣之说,溺宠废嫡,托付失所。灭父子之道,开昆弟之隙,纵其寻斧,剪伐
本枝。坟土未干,子孙继踵屠戮,松槚才列,天下已非隋有。惜哉!迹其衰怠
之源,稽其乱亡之兆,起自高祖,成于炀帝,所由来远矣,非一朝一夕。其不祀
忽诸,未为不幸也。
卷三 帝纪第三
◎炀帝上
炀皇帝,讳广,一名英,小字阿摐,高祖第二子也。母曰文献独孤皇后。上
美姿仪,少敏慧,高祖及后于诸子中特所钟爱。在周,以高祖勋,封雁门郡公。
开皇元年,立为晋王,拜柱国、并州总管,时年十三。寻授武卫大将军,进位上
柱国、河北道行台尚书令,大将军如故。高祖令项城公韶、安道公李彻辅导之。
上好学,善属文,沉深严重,朝野属望。高祖密令善相者来和遍视诸子,和曰:
“晋王眉上双骨隆起,贵不可言。”既而高祖幸上所居第,见乐器弦多断绝,又
有尘埃,若不用者,以为不好声妓,善之。上尤自矫饰,当时称为仁孝。尝观猎
遇雨,左右进油衣,上曰:“士卒皆沾湿,我独衣此乎!”乃令持去。六年,转
淮南道行台尚书令。其年,征拜雍州牧、内史令。八年冬,大举伐陈,以上为行
军元帅。及陈平,执陈湘州刺史施文庆、散骑常侍沈客卿、市令阳慧朗、刑法监
徐析、尚书都令史暨慧,以其邪佞,有害于民,斩之右阙下,以谢三吴。于是封
府库,资财无所取,天下称贤。进位太尉,赐辂车、乘马,衮冕之服,玄珪、白
璧各一。复拜并州总管。俄而江南高智慧等相聚作乱,徙上为扬州总管,镇江都,
每岁一朝。高祖之祠太山也,领武候大将军。明年归藩。后数载,突厥寇边,复
为行军元帅,出灵武,无虏而还。及太子勇废,立上为皇太子。是月,当受册。
高祖曰:“吾以大兴公成帝业。”令上出舍大兴县。其夜,烈风大雪,地震山崩,
民舍多坏,压死者百余口。仁寿初,奉诏巡抚东南。是后高祖每避暑仁寿宫,恒
令上监国。
四年七月,高祖崩,上即皇帝位于仁寿宫。八月,奉梓宫还京师。并州总管
汉王谅举兵反,诏尚书左仆射杨素讨平之。九月乙巳,以备身将军崔彭为左领军
大将军。十一月乙未,幸洛阳。丙申,发丁男数十万掘堑,自龙门东接长平、汲
郡,抵临清关,度河,至浚仪、襄城,达于上洛,以置关防。癸丑,诏曰:
乾道变化,阴阳所以消息,沿创不同,生灵所以顺叙。若使天意不变,施化
何以成四时,人事不易,为政何以厘万姓!《易》不云乎:“通其变,使民不倦”;
“变则通,通则久。”“有德则可久,有功则可大。”朕又闻之,安安而能迁,
民用丕变。是故姬邑两周,如武王之意,殷人五徙,成汤后之业。若不因人顺天,
功业见乎变,爱人治国者可不谓欤!然洛邑自古之都,王畿之内,天地之所合,
阴阳之所和。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陆通,贡赋等。故汉祖曰:“吾行天下多
矣,唯见洛阳。”自古皇王,何尝不留意,所不都者盖有由焉。或以九州未一,
或以困其府库,作洛之制所以未暇也。我有隋之始,便欲创兹怀、洛,日复一日,
越暨于今。念兹在兹,兴言感哽!朕肃膺宝历,纂临万邦,遵而不失,心奉先志。
今者汉王谅悖逆,毒被山东,遂使州县或沦非所。此由关河悬远,兵不赴急,加
以并州移户,复在河南。周迁殷人,意在于此。况复南服遐远,东夏殷大,因机
顺动,今也其时。群司百辟,佥谐厥议。但成周墟塉,弗堪葺宇。今可于伊、
洛营建东京,便即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也。夫宫室之制本以便生,上栋下宇,足
避风露,高台广厦,岂曰适形。故《传》云:“俭德之共,侈恶之大。”宣尼有
云:“与其不逊也,宁俭。”岂谓瑶台琼室方为宫殿者乎,土阶采椽而非帝王者
乎?是知非天下以奉一人,乃一人以主天下也。民惟国本,本固邦宁,百姓足,
孰与不足!今所营构,务从节俭,无令雕墙峻宇复起于当今,欲使卑宫菲食将贻
于后世。有司明为条格,称朕意焉。
十二月乙丑,以右武卫将军来护儿为右骁卫大将军。戊辰,以柱国李景为右
武卫大将军。以右卫率周罗睺为右武候大将军。
大业元年春正月壬辰朔,大赦,改元。立妃萧氏为皇后。改豫州为溱州,洛
州为豫州。废诸州总管府。丙申,立晋王昭为皇太子。丁酉,以上柱国宇文述为
左卫大将军,上柱国郭衍为左武卫大将军,延寿公于仲文为右卫大将军。己亥,
以豫章王暕为豫州牧。戊申,发八使巡省风俗。下诏曰:
昔者哲王之治天下也,其在爱民乎。既富而教,家给人足,故能风淳俗厚,
远至迩安。治定功成,率由斯道。朕嗣膺宝历,抚育黎献,夙夜战兢,若临川谷。
虽则聿遵先绪,弗敢失坠,永言政术,多有缺然。况以四海之远,兆民之众,未
获亲临,问其疾苦。每虑幽仄莫举,冤屈不申,一物失所,乃伤和气,万方有罪,
责在朕躬,所以寤寐增叹,而夕惕载怀者也。今既布政惟始,宜存宽大。可分遣
使人,巡省方俗,宣扬风化,荐拔淹滞,申达幽枉。孝悌力田,给以优复。鳏寡
孤独不能自存者,量加赈济。义夫节妇,旌表门闾。高年之老,加其版授,并依
别条,赐以粟帛。笃疾之徒,给侍丁者,虽有侍养之名,曾无赒赡之实,明加检
校,使得存养。若有名行显著,操履修洁,及学业才能,一艺可取,咸宜访采,
将身入朝。所在州县,以礼发遣。其有蠢政害人,不便于时者,使还之日,具录
奏闻。
己酉,以吴州总管宇文弼为刑部尚书。二月己卯,以尚书左仆射杨素为尚书
令。三月丁未,诏尚书令杨素、纳言杨达、将作大匠宇文恺营建东京,徙豫州郭
下居人以实之。戊申,诏曰:“听采舆颂,谋及庶民,故能审政刑之得失。是知
昧旦思治,欲使幽枉必达,彝伦有章。而牧宰任称朝委,苟为徼幸,以求考课,
虚立殿最,不存治实,纲纪于是弗理,冤屈所以莫申。关河重阻,无由自达。朕
故建立东京,躬亲存问。今将巡历淮海,观省风俗,眷求谠言,徒繁词翰,而乡
校之内,阙尔无闻。恇然夕惕,用忘兴寝。其民下有知州县官人政治苛刻,侵
害百姓,背公徇私,不便于民者,宜听诣朝堂封奏,庶乎四聪以达,天下无冤。”
又于皂涧营显仁宫,采海内奇禽异兽草木之类,以实园苑。徙天下富商大贾数万
家于东京。辛亥,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
自板渚引河通于淮。庚申,遣黄门侍郎王弘、上仪同于士澄往江南采木,造龙舟、
凤А⒒屏⒊嘟ⅰ⒙ゴ仁蛩摇O乃脑鹿锖ィ蠼醴交髁忠兀浦N
月庚戌,民部尚书义丰侯韦冲卒。六月甲子,荧惑入太微。秋七月丁酉,制战亡
之家给复十年。丙午,滕王纶、卫王集并夺爵徙边。闰七月甲子,以尚书令杨素
为太子太师,安德王雄为太子太傅,河间王弘为太子太保。丙子,诏曰:
君民建国,教学为先,移风易俗,必自兹始。而言绝义乖,多历年代,进德
修业,其道浸微。汉采坑焚之余,不绝如线,晋承板荡之运,扫地将尽。自时厥
后,军国多虞,虽复黉宇时建,示同爱礼,函丈或陈,殆为虚器。遂使纡青拖紫,
非以学优,制锦操刀,类多墙面。上陵下替,纲维靡立,雅缺道消,实由于此。
朕纂承洪绪,思弘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