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乌泥湖年谱-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看书就倒着拿,我真不知道她将来怎么办。”

二毛多半会护着妹妹,说:“你小时候比嘟嘟笨得多,走路都比嘟嘟晚学会。”

雯颖每听三毛唉声叹气评价嘟嘟时便暗自好笑。

嘟嘟见有三毛陪玩,高兴得手舞足蹈,拉着三毛在家里捉迷藏。两人床上床下,

玩得一塌糊涂。雯颖忙于厨房做饭,也懒得顾及他们。沈家奶奶在走廊长一声短一

声地叫沈丁丁回家吃饭时,雯颖已经把饭菜都做好了。

雯颖折进房间把三毛和嘟嘟赶到走廊玩耍,对面沈奶奶又喊雯颖,问三毛有没

有回家。雯颖说早就回了。沈奶奶便问三毛有没有见到丁丁。雯颖喊三毛进屋问他,

三毛正急着躲避嘟嘟的寻找,便答说没有。

雯颖转告于沈奶奶,然后问:“丁丁不在野地?”

沈奶奶说:“这小子大概玩疯了,奶奶叫也不听。”说罢扯开嗓门喊道:“雅

娟,你下楼去找他回吧,该吃饭了。”

大毛二毛放学回家,雯颖便开了饭。饭间,三毛突然说:“妈妈,今天有个叔

叔拿了糖问我吃不吃,我说不吃不吃,妈妈要骂的。后来丁丁就吃了,丁丁说好甜

哩。那个叔叔又说,他家里还有很多很多的糖,问我们去不去他家里吃。我说不去,

他就抱着丁丁去了。妈妈,我是不是很乖?”

雯颖正喂着嘟嘟的饭,随意地答了一句:“三毛是很乖。”

三毛说:“那个糖的糖纸上还有金线哩,一定很甜。”

二毛白他一眼,说:“就知道馋嘴。”

三毛说:“说说也不行呀,我又没叫妈妈买。”

大毛说:“算了算了,二毛,你跟他争个什么,他什么也不懂。”

三毛说:“错!我什么都懂,嘟嘟才是什么都不懂。”

二毛嘲笑道:“你懂?三加四等于多少?你懂吗?”

三毛噘噘嘴,说:“不就是七嘛!”

二毛有些惊异,说:“咦,对了!那五加六呢?”

三毛满不在乎,说:“十一呗。”

大毛亦有些惊异,说:“那……七加八呢?”

三毛说:“十五呀。”

二毛说:“九加九?”

三毛说:“十八。”

大毛又说:“十三加五?”

三毛说:“又是个十八。”

雯颖先未在意,后听三毛回答得不假思索,便也惊奇起来,说:“十五加八,

算得出吗?”

三毛翻翻眼睛,仿佛是想了想,然后说:“二十三。”

雯颖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她五岁的三毛,她兴奋起来。大毛二毛亦被三毛震住,

脸上扫尽平常小视三毛的神气。三毛便得意起来,说:“我说我懂吧?”

二毛仿佛不服,说:“那那那……二十八加九呢?”

雯颖说:“这太难了。他还小。”

三毛却歪着头想了想,眼睛眨巴眨巴了几下,说:“就让它得三十七吧。”

大毛二毛几乎异口同声道:“对啦!”

雯颖大为意外,心想,这孩子似乎是有些与众不同哩。于是她问三毛:“三毛,

告诉妈妈,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三毛说:“很好想呀。”

雯颖说:“你说说看。”

三毛把十个手指头一伸,然后屈起大拇指,说:“把这九个手指头送到二十八

个手指头的家里去,不就行了!”

大毛和二毛都哈哈大笑起来。

午饭后,雯颖尚未从三毛做算术的兴奋中平静下来。突然沈奶奶苍老的声音满

宿舍响起:“丁丁——”“丁丁,回来吃饭了——”声音长一声短一声,充满着焦

急。雯颖听得心里扑腾了一下。接着,张雅娟尖细的声音亦穿越而来。

及至黄昏,一个消息传遍了乌泥湖:乙字楼上左舍沈丁丁被人拐走了!

二毛放学回来告诉雯颖时,雯颖正在炒菜。她突然想起三毛中午说过的话,不

禁浑身一哆嗦,失声叫道:“三毛!三毛!你在哪里?”

三毛从房间颠颠地跑出,说:“妈妈,我在这里。是不是还要我算算术?”

雯颖蹲了下来,严肃地望着他,说:“要跟妈妈讲实话,早上是不是有个叔叔

给你们吃糖了?”

三毛说:“是呀!我没有要,我真的没有要。撒谎是小狗。”

雯颖说:“丁丁要了?”

三毛说:“是呀。丁丁最馋了,他要了还想要,那个叔叔说他们家还有好多糖,

就抱着丁丁上他们家去了。”

雯颖说:“那个叔叔是不是住在我们宿舍?”

三毛说:“才不是呢,我看见他们往外面走了。他还牵着我的手,要我一起去。

我说我不去,我口渴了,要回家喝水,我就回家了。”

雯颖一把搂住三毛,把脸贴在三毛的头上,喃喃道:“我的天,我的天哪……”

三毛说:“妈妈,你怎么啦?”他的话音刚落,便听到“哗啦”一声响。他立

刻叫着挣脱雯颖的怀抱,奔进房间发脾气:“臭嘟嘟,你又把我搭的房子碰垮了!”

屋里转眼传出嘟嘟的哭声,雯颖无心前去劝解,她脑子里空白一片。厨房锅中

的炒菜已经糊成黑饼,青烟冒得到处都是。二毛惊呼着:“妈妈!菜糊了!”冲入

厨房,将铁锅端下来。

雯颖仍然没有动,她无力地倚着墙。心想,上帝呀,是你保护了我的三毛。想

着想着,眼泪不禁流了出来。

没顾得上吃晚饭,雯颖便手牵三毛去对面乙字楼上沈家。沈家坐着两个警察,

家属委员会的明主任也坐在那里。张雅娟哭得两眼红肿,沈奶奶更是不时呼天抢地。

沈慎之黑着脸一支一支地吸烟,三毛见了他便吓得往雯颖身后躲藏。雯颖推着三毛,

让他复述一下上午的事情,两个警察也反反复复地询问。三毛毕竟太小,他只知道

那个“叔叔”的一个眼睛有点大一个眼睛有点小,穿件像爸爸一样的蓝衣服。这是

仅有的线索。

沈家的哭声在丁子恒家窗外响了一夜。这虽是个春风柔顺的夜晚,从肃杀之冬

走出来的万物皆在这春风抚慰之下蓬勃着自己全新的生命,但那凄厉的呼唤之声却

割破了这个春夜的宁静,每一声都如刀如锯,从雯颖心头划过。

清早,天刚亮时,一辆救护车响着更加尖锐的叫声开进乌泥湖,屋顶上的麻雀

被惊骇得四处纷飞,家家窗口都能听到它们翅膀的扇动。沈家奶奶伤心过度,心力

交瘁,心脏病突然发作了。



丁子恒被派去洞庭湖做土壤调查时已近春末。这次调查,是同农学院老师以及

四年级土壤化学系学生一起组成的一支土壤调查队。准备用三个月时间,把那个地

区的土壤情况摸清楚。洞庭湖土壤调查一直是空白点,所以这次调查的路线和分区

都不知道从何处下手。

组队开会时,大家都谈到这个情况。丁子恒想了想,便建议说:“农学院学生

还有十几天才结束考试。不如我们同老师们组织一个查勘小组,先行一步,把路线

查勘清楚。”

大家都觉得这个方案不错,便进行了具体商议。洞庭湖区面积广大,查勘小组

分成南、北两组。南组由长沙出发,经安乡、南县、华容等地,由南向北推进;北

组则由汉口出发,经沙市过江而抵长江南岸,再沿松滋、公安由北向南。两个小组

预定在藕池口会合并总结,而学生主力亦在那时结队赶来,听取查勘小组意见后,

再制定行动计划。

方案既定,次日便出发。丁子恒参加了北组,他们乘汽车到沙市,在那里换上

小船,继续前行。小船溯江而上,速度缓慢。及至深夜,方抵达预定地点宛市。次

日由宛市出发,前往松滋展开查勘。

春天的原野上,满目翠绿。和风一吹,香气袭人。油菜花黄灿灿的,一层一层

向远处铺展。桃树亦开了花,花色艳丽夺目。蓝天白云丽日,以及绿色田原、红色

花朵、黄色波浪,再加路边那些摇头曳尾的各色无名花草,使得天地间有如一幅天

然画图。行走其中,令人格外心旷神怡。

与此同时,所有乡村都忙于农活,四处几乎看不到闲人,走到哪里都有热气腾

腾的感觉,这将去年秋天以来因反右而滞留在丁子恒心中的阴影驱散得干干净净。

丁子恒想,外面的一切多好啊,这才是真正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场面呀。

一连数日,丁子恒的心情都特别好。每天晚上,无论住旅馆,还是临时借住农

民家中,他都十分详细地记下他的工作笔记。

在洞庭湖北岸

我们采用了路线查勘方式,沿着一条路线挖坑打钻并结合访问调查来开展我们

的工作。农村正处在大跃进中,到处都在搞水利、修道路、积肥料。田畔都插上了

“一见早知道”的木牌,上面写著作物名称、亩产量和耕作施肥方法。这些都给我

们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首先是很多农业资料用不着去一一询问,牌子上已经

写得很清楚了。农作物生长的好坏,就是土壤的集中反映。只要把农业情况摸清了,

土壤情况也就差不多清楚了。修道路建水库挖渠道造成无数人工剖面,亦使我们不

用到处挖土坑。其实挖坑远不如这样一目了然。我们利用这些人工剖面观察和记录,

土壤的来龙去脉都袒露在我们眼前。

这里的土壤真是肥美。是滚滚长江给这片大地铺上了厚厚的一层肥沃冲积物。

土质疏松,又多磷和钾,农民称它为油砂土,乃是产棉的好地方。有名的松滋八宝

棉花,就出在这里。去年曾达到大面积亩产皮棉三百斤,每株结棉桃九十二个。今

年试验田木牌上要求每亩达到两千斤籽棉,我们看了都有些不相信。曾向一当地老

乡询问。他回答说:没问题。他把土壤施肥情况及各种农业措施都说了一遍,根据

棉株结桃数一计算,的确是可以达到木牌上的要求。这天晚上,我们小组一直在讨

论,是不是我们的思想太落后了一点?我们的科学是不是也太保守了一点?

沿江平原景色最是迷人。大地上遍布着青碧的麦苗,中间夹杂着金黄色菜花,

如同一片片织锦。河流穿插,村庄处处,更如美妙画图。天公作美,日暖风轻,令

我们感到这时光在野外工作,不啻一次愉快的旅行。然而,最令人感动兴奋的还是

农村中积肥与兴修水利的运动了。我们经过一些村庄,差不多家家都锁了门,男女

老少都上田间忙碌去了。大路上换了新土,老土拿去当了肥料。塘水车干了,妇女

都卷起裤脚管去挖塘泥,塘泥是一种富于有机质和氮磷钾肥料。旧屋基被推倒,土

坯墙被搬去当肥料(只有一家,有一老太太在墙角落泪,说是晚上她该怎么住)。

人们还把炉灶的烟道接出来,通入土堆中,叫做牛尾灶,也可以得到肥料。到了晚

上,田野中挂上了汽灯,通宵奋战,或开渠道,或松土上肥。农民们用自己的无穷

智慧和忘我劳动来向大自然索取丰收的果实。

在千军万马声势中,大自然也迅速改变着面貌。我们带去的是1953年所测的地

形图,现在竟不管用了。一次我们按图找路,图上是大道可通之地,脚下却蓦然出

现一条灌溉渠。渠宽水深,无路可行,幸亏找到一只小船,请老乡把我们渡了过去。

事后我们要给他钱,他很不高兴地拒绝了。说你们隔了山隔了水来这里,我怎么能

要你们的钱?这就是我们朴实可爱的农民。

我们所经过的大小村镇都颇清洁。尤其是沙道观(松滋县最大镇),镇上街道

真是一尘不染,两旁新栽上了树木,用土培好。村庄里的稻场很整洁,屋前屋后都

打扫得十分干净,令人看后觉得舒坦。这里的乡村本来处处绿色,十分可爱,田野

亦像个大花园。经过人工整治,就更如锦上添花。同我去年下乡时相比,实可用天

翻地覆形容之。这种史无前例的全民热火朝天地积肥、兴水利、搞清洁卫生,也只

有在党的领导下方有可能。

我们在冲积平原里观察访问,步行整两天,方到达松滋县城。县城所在地叫新

江口,坐落于松滋河西岸,背山临水,有广阔平坦的洋灰路,有电灯,市面也很热

闹,是一个小型的新城市。我们一到就去县委找有关同志介绍农业、土壤、水利的

情况。这几天适逢湖北省技术报告团在此作报告,于是我们见到了华中农学院土壤

化学系主任、国内有名的土壤微生物专家陈华癸教授。陈教授将他搜集的松滋县后

山的冰碛石标本拿来给我们看。于是我们立即去后山查勘了一番。在那里,我们的

确看到了厚厚的冰碛层,中间还夹着黄色的粘土层,如同夹心饼干一样。起伏的丘

陵像大海中波涛似的,高度都差不多,很显然,这儿在第四纪经过几次冰川期。冰

川的屡进屡退、冰川沉积与冰水沉积交替进行,便积淀成了冰碛层与黏土间层。大

地经过冰川铲削,成一倾斜平面,以后再沉积了第四纪黄土,又经过多年水流侵蚀,

才形成今日丘陵之等高起伏的壮观景象。

由平原到丘陵,土壤也发生剧烈变化。冲积平原上是浅色冲积草甸土,而到了

丘陵,就是黄褐土了。前者是疏松的,微碱性的,来源是长江冲积物;而后者是紧

密的,酸性的,来源是古老的第四纪沉积;前者肥沃,大部已被利用,而后者瘦瘠,

多为荒地。只有在丘陵间冲积田内土质较肥,水源亦较丰,方才有耕地。在土壤工

作者看来,土壤是劳动的产物,经过改良措施,一样能长出好庄稼。

由松滋折向南行,大致沿丘陵与平原的过渡地区行走,我们似乎左右逢源,能

清楚地看到土壤与农业相互间丰富多彩的变化。我们采集了一些标本,准备带回去

试验。在土壤工作者面前,大地像生动的画册一般有规律地展了开来。大地本来就

是生动的图画啊。

这里千山万水都奔向洞庭湖。几乎每一个山谷都修了一个小水库,大一点的河

流就计划综合利用,发电、防洪、灌溉,开辟耕地。不止是我们,其他许多调查人

员也都在这里紧张地工作。越过了纸厂河,经过申津渡,到达公安旧城南坪时,旱

作区的景色逐渐为稻作区所替代,土壤也出现潜育化状态,防洪排水问题便显得重

要起来。人们很自然地谈到将来的三峡枢纽,谈到四水上的水库。诚然,三峡水库

完成了,进湖四口就可以控制,泄蓄由人。现在由四口进来的泥沙淤积,使得洞庭

湖湖底渐渐淤高,降低了湖身蓄水能力,抬高了水位,使沿湖各个垸子排水困难,

土壤不能发挥潜力,这是个必须解决的问题。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控制住四

水,化水害为水利,使洞庭湖成为一个水旱无忧岁岁丰收的地方。

在跋涉十五天后,我们终于到达藕池口。南面一组的同志已经先期到达。我们

南北两路会师后,彼此交谈了各自查勘的情况,研究了在途中遇到的问题,整个洞

庭湖区土壤的面貌大致呈现了出来。在此基础上,我们拟出了详细的调查方案。明

日,调查的主力军即将抵达这里,新的工作就要开始了。

1958年(二)

1958年(二)



沈丁丁始终没能找到,雯颖几乎难以见到张雅娟。从雯颖家望去,似乎能看见

笼罩在沈家的重重阴影。那阴影仿佛要跨过两栋楼房间的距离,一直伸向丁家。这

天夜里雯颖做了噩梦,梦见有人抱走了三毛。她在野地里四下叫喊,而那个抱走三

毛的人却身藏暗处,睁着一只大眼一只小眼,狰狞地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