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水经注-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退舍,次于郇,盟于军。京相А洞呵锿恋孛吩唬荷H⒕仕ィ⒃诮舛稀

不言解,明不至解可知。《春秋》之文,与《竹书》不殊,今解故城东北二十四

里有故城,在猗氏故城西北,乡俗名之为郇城。考服虔之说,又与俗符,贤于杜

氏单文孤证矣。涑水又西南,迳解县故城南。《春秋》,晋惠公因秦返国,许以

河外五城,内及解梁,即斯城也。涑水又西南迳瑕城,晋大夫詹嘉之故邑也。

《春秋·僖公三十年》,秦、晋围郑,郑伯使烛之武谓秦穆公曰:晋许君焦、瑕,

朝济而夕设版者也。京相г唬航窈佣庀匚髂衔謇镉泄疏Τ恰d乘治髂希

迳张阳城东,《竹书纪年》齐师逐郑太子齿,奔张城南郑者也。《汉书》之所谓

东张矣。高祖二年,曹参假左丞相,别与韩信东攻魏将孙遬军东张。大破之。苏

林曰:属河东,即斯城也。

涑水又西南属于陂。陂分为二,城南面两陂,左右泽渚。东陂世谓之晋兴泽,

东西二十五里,南北八里,南对坛道山。其西则石壁千寻,东则磻溪万仞,方岭

云回,奇峰霞举,孤标秀出,罩络群山之表,翠柏荫峰,清泉灌顶。郭景纯云:

世所谓盎浆也。发于上而潜于下矣。厥顶方平,有良药。《神农本草》曰:地有

固活、女疏、铜芸、紫菀之族也。是以缁服思玄之士,鹿裘念一之夫,代往游焉。

路出北巘,势多悬绝,来去者咸援萝腾崟,寻葛降深,于东则连木乃陟,百梯方

降,岩侧縻锁之迹,仍今存焉,故亦曰百梯山也。水自山北流五里而伏,云潜通

泽渚,所未详也。西陂即张泽也。西北去蒲坂一十五里,东西二十里,南北四五

里,冬夏积水,亦时有盈耗也。

○文水

△文水出大陵县西山文谷,东到其县,屈南到平陶县东北,东入于汾。

文水出文谷,东径大陵县故城西,而南流,有泌水注之。县西南山下,武氏

穿井给养,井至幽深,后一朝,水溢平地,东南注文水。

又南,迳平陶县之故城东,西迳其城内,南流出郭。王莽更曰多穰也。

文水又南,迳县,右会隐泉口,水出谒泉山之上顶。俗云:旸雨愆时,是谒

是祷。故山得其名,非所详也。其山石崖绝险,壁立天固,崖半有一石室,去地

可五十馀丈,爰有层松饰岩,列柏绮望。惟西侧一处,得历级升陟,顶上平地一

十许顷。沙门释僧光表建二刹。泉发于两寺之间,东流沥石,沿注山下,又东,

津渠隐,没而不恒流,故有隐之名矣。两泽丰澍,则通入文水。又南,迳兹氏县

故城东,为文湖,东西一十五里,南北三十里,世谓之西河泊,在县直东一十里,

湖之西侧临湖,又有一城,谓之猪城。水泽所聚,谓之都,亦曰猪,盖即水以名

城也。

文湖水又东,迳中阳县故城东。按:《晋书地道记》、《太康地记》,西河

有中阳城旧县也。

文水又东南流,与胜水合。水出西狐岐之山,东迳六壁城南,魏朝旧置六壁

于其下,防离石诸胡,因为大镇。太和中,罢镇,仍置西河郡焉。胜水又东,合

阳泉水。水出西山阳溪,东迳六壁城北,又东南流,注于胜水。胜水又东,迳中

阳县故城南,又东合文水,文水又东南,入于汾水也。

○原公水

△原公水出兹氏县西羊头山。东过其县北。

县故秦置也。汉高帝更封沂阳侯婴为侯国,王莽之兹同也,魏黄初二年,分

太原,复置西河郡,晋徙封陈王斌于西河,故县有西河恭王司马子盛庙。碑文云:

西河旧处山林,汉末扰攘,百姓失所。魏兴,更开疆宇,分割太原四县,以为邦

邑。其郡带山侧塞矣。王以咸宁四年改命爵土,其年十二月丧国。臣太农阎崇,

离石令宗郡等二百三十四人,刊石立碑,以述勋德,碑北庙基尚存也。

△又东入于汾。

水注文湖,不至汾也。

○洞涡水

△洞过水出沾县北山。

洞过水出乐平县西北。其水西流,与南溪水合。水出南山,西北流注洞过水。

又西北,黑水西出山,三源合舍,同归一川。东流南屈,迳受阳县故城东。按

《晋太康地记》,乐平郡有受阳县。卢谌《征艰赋》所谓历受阳而总辔者也。其

水西南入洞过水。

又西,蒲水南出蒲谷,北流注于洞过水。又西与原过水合,近北,便水源也。

水西阜上有原过祠,盖怀道协灵,受书天使,忧结宿情,传芳后日,栋宇虽沦,

攒木犹茂,故水取名焉。其水南流,注于洞过水也。

△西过榆次县南,又西到晋阳县南。

榆次县,故涂水乡,晋大夫智徐吾之邑也。《春秋·昭公八年》,晋侯筑虒

祁之宫,有石言晋之魏榆。服虔曰:魏,晋邑。榆,州里名也。《汉书》曰榆次,

《十三州志》以为涂阳县矣,王莽之太原亭也。县南侧水有凿台,韩、魏杀智伯

瑶于其下,刳腹绝肠,折颈摺颐处也。其水又西南流,迳武观城西北。卢谌《征

艰赋》曰:迳武馆之故郛,问厥涂之远近。洞过水又西南为淳湖,谓之洞过泽,

而涂水注之。水出阳邑县东北大嵰山涂谷。西南迳萝蘑亭南,与蒋谷水合。水

出县东南蒋溪。《魏土地记》曰:晋阳城东南一百一十里,至山,有蒋谷大道,

度轩车岭,通于武乡。水自蒋溪西北流,西迳箕城北。《春秋·僖公三十三年》

晋人败狄于箕。杜预《释地》曰:城在阳邑南。水北即阳邑县故城也。《竹书纪

年》曰:梁惠成王九年,与邯郸榆次、阳邑者也。王莽之繁穰矣。蒋溪又西合涂

水,乱流西北,入洞过泽也。

△西入于汾,出晋水下口者也。

刘琨之为并州也,刘曜引兵邀击之。合战于洞涡,即是水也。

○晋水

△晋水出晋阳县西悬瓮山。

县,故唐国也。《春秋左传》称,唐叔未生,其母邑姜梦帝谓己曰:余名而

子曰虞,将与之唐,属之参。及生,名之曰虞。《吕氏春秋》曰:叔虞与成王居,

王援桐叶为珪,以授之,曰:吾以此封汝。虞以告周公。周公请曰:天子封虞乎?

王曰:余戏耳。公曰:天子无戏言。时唐灭,乃封之于唐。县有晋水,后改名为

晋。故子夏叙《诗》称此晋也,而谓之唐,俭而用礼,有尧之遗风也。《晋书地

道记》及《十三州志》并言,晋水出龙山,一名结绌山,在县西北,非也。《山

海经》曰:县瓮之山,晋水出焉。今在县之西南。昔智伯遏晋水以灌晋阳,其川

上溯,后人踵其遗迹,蓄以为沼,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堂。结

飞梁於水上。左右杂树交荫,希见曦景。至有淫朋密友,羁游宦子,莫不寻梁契

集,用相娱慰,于晋川之中,最为胜处。

△东过其县南,又东入于汾水。

沼水分为二派,北渎,即智氏故渠也。昔在战国,襄子保晋阳,智氏防山以

水之,城不没者三版,与韩魏望叹於此,故智氏用亡。其渎乘高,东北注入晋阳

城,以周园溉。汉末,赤眉之难,太原郡掾刘茂,负太守孙福,匿于城门西下空

穴中。其夜奔盂,即是处也。东南出城流,注于汾水也。其南渎,于石塘之下伏

流,迳旧溪东南出,迳晋阳城南。城在晋水之阳,故曰晋阳矣。《经》书:晋荀

吴帅师败狄于大卤。杜预曰:大卤,晋阳县也。为晋之旧都。《春秋·定公十三

年》,赵鞅以晋阳叛,后乃为赵矣。其水又东南流,入于汾。

○湛水

△湛水出河内轵县西北山。

湛水出轵县南原湛溪,俗谓之椹水也。是盖声形尽邻,故字读俱变同于三豕

之误耳。其水自溪出,南流。

△东过其县北,又东过波县之北。

湛水南迳向城东,而南注。

△又东过毋辟邑南。

原《经》所注,斯乃湨川之所由,非湛水之闲关也,是《经》之误证耳。

湛水自向城东南,迳湛城东,时人谓之椹城,亦或谓之隰城矣。溪曰隰涧,隰城

在东,言此非矣。《后汉·郡国志》曰:河阳县有湛城,是也。

△又东南当平县之东北,南入於河。

湛水又东南迳邓,南流注于河,故河济有邓津之名矣。

 卷七

○济水一

△济水出河东垣县东王屋山,为沇水。

《山海经》曰:王屋之山联水出焉,西北流注於秦泽。郭景纯云:联、沇

声相近,即沇水也。潜行地下,至共山南,复出于东丘,今原城东北有东丘城。

孔安国曰:泉源为沇,流去为济。《春秋说题辞》曰:济,齐也;齐,度也,

贞也。《风俗通》曰:济出常山房子县赞皇山,庙在东郡临邑县。济者,齐也,

齐其度量也。余按二济同名,所出不同,乡流亦别,斯乃应氏之非矣。今济水重

源出温城西北平地。水有二源,东源出原城东北,昔晋文公伐原,以信而原降,

即此城也。俗以济水重源所发,因复谓之济源城。其水南迳其城东故县之原乡。

杜预曰:沁水县西北有原城者,是也。南流与西源合,西源出原城西。东流水注

之,水出西南,东北流注于济。济水又东迳原城南,东合北水,乱流东南注,分

为二水。一水东南流,俗谓之为衍水,即沇水也。衍、沇声相近,传呼失实

也。济水又东南,迳絺城北,而出於温矣。

其一水,枝津南流,注於湨。湨水出原城西北原山勋掌谷,俗谓之为白

涧水。南迳原城西。《春秋》会于湨梁,谓是水之坟梁也。《尔雅》曰:梁莫

大於湨梁。梁,水堤也。湨水又东南,迳阳城东,与南源合。水出阳城南溪,

阳亦樊也,一曰阳樊。《国语》曰:王以阳樊赐晋,阳人不服,文公围之。仓葛

曰,阳有夏、商之嗣典,樊仲之官守焉,君而残之,无乃不可乎?公乃出阳人。

《春秋》,樊氏畔,惠王使虢公伐樊,执仲皮归于京师。即此城也,其水东北流,

与漫流水合。水出轵关南,东北流,又北注于湨,谓之漫流口。湨水又东合

北水,乱流东南,左会济水枝渠。湨水又东迳钟繇坞北,世谓之钟公垒。又东

南,涂沟水注之,水出轵县西南山下。北流,东转,入轵县故城中,又屈而北流,

出轵郭。汉文帝元年,封薄昭为侯国也。又东北流,注于湨。湨水又东北,

迳波县故城北,汉高帝封公上不害为侯国。湨水又东南流,天浆涧水注之。水

出轵南睾,向城北。城在睾上,俗谓之韩王城,非也。京相г唬夯蛟疲窈幽

轵西有地名向。今无。杜元凯《春秋释地》亦言是矣。盖相袭之向,故不得以地

名而无城也。阚骃《十三州志》曰,轵县南山西曲,有故向城,即周向国也。

《传》曰:向姜不安于莒而归者矣。汲郡《竹书纪年》曰:郑侯使韩辰归晋阳及

向。二月,城阳、向,更名阳为河雍,向为高平。即是城也。其水有二源俱导,

各出一溪,东北流,合为一川,名曰天浆溪。又东北迳一故城,俗谓之冶城。水

亦曰冶水。又东流注于湨。湨水又东南流,右会同水,水出南原下,东北流,

迳白骑坞南,坞在原上,据二溪之会,北带深隍,三面岨崄,惟西版筑而已。东

北流,迳安国城西,又东北,注湨水。湨水东南,迳安国城东,又南,迳无

辟邑西,世谓之无比城,亦曰马髀城,皆非也。朝廷以居废太子,谓之河阳庶人。

湨水又南注于河。

△东至温县西北为济水。又东过其县北。

济水於温城西北与故渎分。南迳温县故城西,周畿内国,司寇苏忿生之邑也。

《春秋·僖公十年》,狄灭温,温子奔卫。周襄王以赐晋文公。济水南历虢公台

西。《皇览》曰:温城南有虢公台,基趾尚存。济水南流注于河。郭缘生《述征

记》曰:济水迳河内温县注于河,盖沿历之实证,非为谬说也。

济水故渎,于温城西北,东南出,迳温城北,又东迳虢公冢北。《皇览》曰:

虢公冢在温县郭东,济水南大冢是也。济水当王莽之世,川渎枯竭,其后水流迳

通,津渠势改,寻梁脉水,不与昔同。

△屈从县东南流,过坟城西,又南当巩县北,南入于河。

济水故渎,东南合奉沟水。水上承朱沟于野王城西。东南迳阳乡城北,又东

南迳李城西。秦攻赵,邯郸且降,传舍吏子李同说平原君胜,分家财飨士,得敢

死者三千人,李同与赴秦军,秦军退,李同死,封其父为李侯。故徐广曰:河内

平皋县有李城,即此城也。于城西南为陂水,淹地百许顷,蒹葭萑苇生焉,号曰

李陂。又迳坟城西,屈而东北流,迳其城北。又东迳平皋城南,应劭曰:邢侯自

襄国徙此。当齐桓公时,卫人伐邢,邢迁于夷仪,其地属晋,号曰邢邱,以其在

河之皋,处势平夷,故曰平皋。瓒注《汉书》云:《春秋》,狄人伐邢,邢迁夷

仪,不至此也。今襄国西有夷仪城,去襄国一百馀里,邢是丘名,非国也。余按:

《春秋·宣公六年》,赤狄伐晋,围邢丘。昔晋侯送女于楚,送之邢丘,即是此

处也,非无城之言。《竹书纪年》曰:梁惠成王三年,郑城邢丘。司马彪《后汉

·郡国志》云,县有邢丘,故邢国,周公子所封矣。汉高帝七年封砀郡长项佗为

侯国,赐姓刘氏。武帝以为县。其水又南注于河也。

△与河合流,又东过成皋县北,又东过荥阳县北,又东至北砾磎南,东出

过荥泽北。

《释名》曰:济,济也。源出河北,济河而南也。《晋地道志》曰:济自大

伾入河,与河水斗,南泆为荥泽。《尚书》曰:荥波既潴。孔安国曰:荥波水

以成潴。阚骃曰:荥播,泽名也。故吕忱云:播水在荥阳,谓是水也。昔大禹塞

其淫水,而於荥阳下引河东南以通淮、泗。济水分河,东南流。汉明帝之世,司

空伏恭荐乐浪人王景,字仲通,好学多艺,善能治水。显宗诏与谒者王吴始作浚

仪渠。吴用景法,水乃不害,此即景、吴所修故渎也。渠流东注浚仪,故复谓之

浚仪渠也。明帝永平十五年,东巡至无盐,帝嘉景功,拜河堤谒者。汉灵帝建宁

四年,于敖城西北,垒石为门,以遏渠口,谓之石门。故世亦谓之石门水。门广

十馀丈,西去河三里。石铭云:建宁四年十一月黄场石也。而主吏姓名,磨灭不

可复识。魏太和中,又更修之。撤故增新,石字沦落,无复在者。水北有石门亭,

戴延之所云:新筑城周城三百步,荥阳太守所镇者也。水南带三山,即三皇山,

亦谓之为三室山也。

济水又东迳西广武城北。《郡国志》:荥阳县有广武城,城在山上,汉所城

也。高祖与项羽临绝涧对语,责羽十罪,羽射高祖中胸处也。山下有水,北流入

济,世谓之柳泉也。

济水又东,迳东广武城北,楚项羽城之。汉破曹咎,羽还广武,为高俎,置

太公其上,曰,汉不下,吾烹之。高祖不听,将害之。项伯曰:为天下者不顾家,

但益怨耳。羽从之。今名其坛曰项羽堆。夹城之间,有绝涧断山,谓之广武涧。

项羽叱娄烦於其上,娄烦精魄丧归矣。

济水又东,迳敖山北,《诗》所谓薄狩于敖者也。其山上有城,即殷帝仲丁

之所迁也。皇甫谧《帝王世纪》曰:仲丁自亳,徙嚣于河上者也,或曰敖矣。秦

置仓于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