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水经注-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侯国。北济又东北,迳冤朐县故城北。又东北,迳吕都县故城南,王莽更名之
曰祁都也。
又东北迳定陶县故城北。汉景帝以济水出其北,东注,中六年,分梁,於定
陶置济阴国,指北济而定名也。又东北,与濮水合。水上承济水於封邱县,即
《地理志》所谓濮渠水首受济者也。阚骃曰:首受别济,即北济也。其故渎自济
东北流,左迤为高梁陂,方三里。濮水又东迳匡城北,孔子去卫适陈,遇难于匡
者也。又东北,左会别濮水,受河於酸枣县。故杜预云:濮水出酸枣县,首受河。
《竹书纪年》曰:魏襄王十年,十月,大霖雨疾风,河水溢酸枣郛。汉世塞之。
故班固云,文湮枣野也。今无水。其故渎东北迳南北二棣城间。《左传·襄公五
年》,楚子襄伐陈,公会于城棣以救之者也。濮渠又东北,迳酸枣县故城南,韩
国矣。圈称曰:昔天子建国名都,或以令名,或以山林,故豫章以树氏郡,酸枣
以棘名邦,故曰酸枣也。《汉官仪》曰:旧河堤谒者居之。城西有韩王望气台,
孙子荆《故台赋叙》曰:酸枣县门外,夹道左右有两故台,访之故老云,韩王听
讼观台,高十五仞,虽楼榭泯灭,然广基似于山岳。召公大贤,犹舍某棠,区区
小国,而台观隆崇,骄盈于世,以鉴来今。故作赋曰,蔑邱陵之逦迤,亚五岳之
嵯峨,言壮观也。城北,韩之市地也。聂政为濮阳严仲子刺韩相侠累,遂披面而
死,其姊哭之于此。城内有《后汉酸枣令刘孟阳碑》。濮水北积成陂,陂方五里,
号曰同池陂。又东迳胙亭东注,故胙国也。富辰所谓邢、茅、胙、祭,周公之胤
也。濮渠又东北,迳燕城南,故南燕,姞姓之国也,有北燕,故以南氏县。东
为阳清湖陂,南北五里,东西三十里,亦曰燕城湖,迳桃城南,即《战国策》所
谓酸枣,虚、桃者也。汉高帝十二年,封刘襄为侯国。而东注于濮,俗谓之朝平
沟。濮渠又东北,又与酸水故渎会。酸渎首受河于酸枣县,东迳酸枣城北,延津
南,谓之酸水。《竹书纪年》曰:秦苏胡率师伐郑,韩襄败秦苏胡于酸水者也。
酸渎水又东北,迳燕城北,又东,迳滑台城南,又东南迳瓦亭南。《春秋·定公
八年》,公会晋师於瓦,鲁尚执羔,自是会始也。又东南会于濮,世谓之百尺沟。
濮渠之侧有漆城。《竹书纪年》,梁惠成王十六年,邯郸伐卫取漆富邱城之者也。
或亦谓之宛亭。《春秋》:甯武子与卫人盟于宛濮。杜预曰:长垣西南,近濮水
也。京相г唬何赖匾病K品枪鼐浚恢渌!吨袷榧湍辍罚毫夯莩赏跷迥辏
公子景贾率师伐郑韩明战于阳,我师败逋。泽北有坛陵亭,亦或谓之大陵城,非
所究也。又有桂城。《竹书纪年》:梁惠成王十七年,齐田期伐我东鄙,战于桂
阳,我师败逋。亦曰桂陵。按《史记》齐威王使田忌击魏,败之桂陵,齐于是强,
自称为王,以令天下。濮渠又东,迳蒲城北,故卫之蒲邑,孔子将之卫,路出于
蒲者也。《韩子》曰:鲁以仲夏起长沟,子路为蒲宰,以私粟馈众。孔子使子贡
毁其器焉。余按《家语》言仲由为蒲宰,修沟渎。与之箪食瓢饮,夫子令赐止之,
无鲁字。又入其境,三称其善。身为大夫,终死卫难。濮渠又东迳韦城南,即白
马县之韦乡也。《史迁记》曰,夏伯豕韦之故国矣。城西出而不方。城中有六大
井,皆隧道下,俗谓之江井也。有驰道,自城属於长垣。濮渠东绝驰道,东迳长
垣县故城北,卫地也,故首垣矣,秦更从今名,王莽改为长固县。《陈留风俗传》
曰:县有防垣,故县氏之。孝安帝以建光元年,封元舅宋俊为侯国。县有祭城,
濮渠迳其北,郑大夫祭仲之邑也。杜预曰:陈留长垣县东北有祭城者也。圈称又
言长垣县有罗亭,故长罗县也。汉封后将军常惠为侯国。《地理志》曰:王莽更
长罗为惠泽,后汉省并长垣,有长罗泽,即吴季英牧猪处也。又有长罗冈、蘧伯
玉冈,《陈留风俗传》曰:长垣县有蘧伯乡,有蘧亭、伯玉祠、伯玉冢。曹大家
《东征赋》曰:到长垣之境界兮,察农野之居民,睹蒲城之邱墟兮,生荆棘之蓁
蓁,蘧氏在城之东南兮,民亦飨其邱坟。惟令德之不朽兮,身既殁而名存。昔吴
季札聘上国,至卫,观典府,宾亭父畴,以卫多君子也。濮渠又东,分为二渎,
北濮出焉。濮渠又东,迳须城北,《卫诗》云,思须与漕也。《毛传》云:须,
卫邑矣。郑云:自卫而东,迳邑,故思。濮渠又北,迳襄邱亭南。《竹书纪年》
曰:襄王七年,韩明率师伐襄邱;十年,楚庶章率师来会我,次于襄邱者也。濮
水又东,迳濮阳县故城南。昔师延为纣作靡靡之乐,武王伐纣,师延东走,自投
濮水而死矣。后卫灵公将之晋,而设舍于濮水之上,夜闻新声,召师涓受之于是
水也。濮水又东,迳济阴。离狐县故城南,王莽之所谓瑞狐也。《郡国志》曰,
故属东郡。濮水又东,迳葭密县故城北。《竹书纪年》,幽公三年,鲁季孙会晋
幽公于楚邱,取葭密,遂城之。濮水又东北,迳鹿城南。《郡国志》曰:济阴乘
氏县有鹿城乡。《春秋·僖公二十一年》,盟於鹿上。京、杜并谓此亭也。濮水
又东,与句渎合,渎首受濮水枝渠于句阳县,东南迳句阳县故城南,《春秋》之
谷邱也,《左传》以为句渎之邱矣。县处其阳,故县氏焉。又东,入乘氏县,左
会贞濮水,与济同入钜野。故《地理志》曰:濮水自濮阳南入钜野,亦《经》所
谓济水自乘氏县两分,东北入于钜野也。济水故渎又北,右合洪水,水上承钜野
薛训渚,历泽西北流,又北迳阚乡城西,《春秋》桓公十有一年,《经》书:公
会宋公于阚。《郡国志》曰:东平陆有阚亭。《皇览》曰:蚩尤冢在东平郡寿张
县阚乡城中,冢高七丈,常十月祠之,有赤气出,如匹绛帛,民名为蚩尤旗,
《十三州志》曰:寿张有蚩尤祠。又北,与济渎合。自渚迄於北口,一百二十里,
名曰洪水。桓温以太和四年,率众北入,掘渠通济。至义熙十三年,刘武帝西入
长安,又广其功。自洪口已上,又谓之桓公渎,济自是北注也。《春秋·庄公十
八年经》书:夏,公追戎于济西。京相г唬杭盟灶乙爸良帽保且病
△又东北过寿张县西界,安民亭南,汶水从东北来注之。
济水又北,汶水注之,戴延之所谓清口也。郭缘生《述征记》曰:清河首受
洪水,北注济,或谓清即济也。《禹贡》:济东北会於汶。今枯渠注巨泽,巨泽
北则清口,清水与汶会也。桑钦曰:汶水出太山,莱芜县西南入济是也。济水又
北,迳梁山东。袁宏《北征赋》曰:背梁山,截汶波,即此处也。刘澄之引是山
以证梁父,为不近情矣。山之西南,有吕仲悌墓。河东岸有石桥,桥本当河,河
移,故侧岸也。古老言,此桥,东海吕母起兵所造也。山北三里,有吕母垞,垞
东三里即济水。
济水又北,迳须朐城西。城临侧济水,胡须朐国也。《春秋·僖公二十一年》,
子鱼曰:任、宿、须朐、颛臾,风姓也,实司太皞与有济之祀。杜预曰:须朐在
须昌县西北,非也。《地理志》曰:寿良西北有朐城者是也。济水西有安民亭,
亭北对安民山,东临济水,水东即无盐县界也。山西有《冀州刺史王纷碑》,汉
中平四年立。济水又北迳微乡东。《春秋·庄公二十八年经》书:冬筑郿。京相
г唬骸豆虼肺街ⅰ6绞僬畔匚鞅比铮泄饰⑾纾骋匾病6旁ぴ唬
有微子冢。济水又北,分为二水,其枝津西北出焉,谓之马颊水者也。
△又北过须昌县西。
京相г唬盒腚裕还橇矫乔ǘ夹氩允瞧浔尽G匾晕亍:焊
帝十一年,封赵衍为侯国,济水于县,赵沟水注之。济水又北,迳鱼山东,左合
马颊水。水首受济,西北流,历安民山北,又西流,赵沟出焉,东北注于济。马
颊水又迳桃城东。《春秋·桓公十年经》书,公会卫侯于桃丘,卫地也。杜预曰:
济北东阿县东南有桃城,即桃丘矣。马颊水又东北流,迳鱼山南,山即吾山也。
汉武帝《瓠子歌》所谓吾山平者也。山上有柳舒城,魏东阿王曹子建每登之,有
终焉之志。及其终也,葬山西,西去东阿城四十里。其水又东,注于济,谓之马
颊口也。济水自鱼山北,迳清亭东。《春秋·隐公四年》,公及宋公遇于清。京
相г疲航窦帽倍⒍彼氖镉泄是逋ぃ础洞呵铩匪角逭咭病J窍录盟
得清水之目焉。亦水色清深,用兼厥称矣。是故燕王曰:吾闻齐有清济浊河以为
固。即是水也。
△又北过谷城县西。
济水侧岸,有尹卯垒。南去鱼山四十馀里,是谷城县界,故春秋之小谷城也。
齐桓公以鲁庄公三十二年城之,邑管仲焉,城内有夷吾井。《魏土地记》曰:县
有谷城山,山出文石。阳谷之地,《春秋》:齐侯、宋公会于阳谷者也。谷有黄
山台,黄石公与张子房期处也。又有狼水,出东南大槛山狼溪,西北迳谷城西,
又北,有西流泉,出城东近山,西北迳谷城北,西注狼水,以其流西,故即名焉。
又西北,入济水。城西北三里,有项王羽之冢,半许毁坏,石碣尚存,题云项王
之墓。《皇览》云:冢去县十五里,谬也。今彭城谷阳城西南又有项羽冢,非也。
余按《史迁记》,鲁为楚守,汉王示羽首,鲁乃降,遂以鲁公礼葬羽于谷城,宁
得言彼也。济水又北,迳周首亭西。《春秋》文公十有一年,左丘明云:襄公二
年,王子城父获长狄侨如弟荣如,埋其首於周首之北门,即是邑也。今世谓之卢
子城,济北郡治也。京相г唬航窦帽彼温映牵势胫苁滓匾病
△又北过临邑县东。
《地理志》曰:县有济水祠,王莽之谷城亭也。水有石门,以石为之,故济
水之门也。《春秋·隐公三年》,齐、郑会於石门,郑车偾济,即于此也。京相
г唬菏牛氲亍=窦帽甭毓食俏髂狭铮泄适牛ニ俨剑撬
渎流移,故侧岸也。
济水又北,迳平阴城西。《春秋·襄公十八年》,晋侯沈玉济河,会於鲁济,
寻湨梁之盟,同伐齐,齐侯御诸平阴者也。杜预曰:城在卢县故城东北,非也。
京相г唬浩揭酰氲匾玻诩帽甭毓食俏髂鲜铩F揭醭悄嫌谐こ牵梁#
西至济。河道所由,名防门,去平阴三里。齐侯堑防门,即此也。其水引济,故
渎尚存。今防门北有光里,齐人言广,音与光同,即《春秋》所谓守之广里者也。
又云:巫山在平阴东北,昔齐侯登望晋军,畏众而归。师旷、邢伯闻乌鸟之声,
知齐师潜遁。人物咸沦,地理昭著,贤于杜氏东北之证矣。今巫山之上有石室,
耆老言,郭巨葬母处,世谓之孝子堂。济水右迤,遏为湄湖,方四十馀里。济水
又东北,至垣苗城西,故洛当城也。伏滔《北征记》曰:济水又与清河合流至洛
当者也。宋武帝西征长安,令垣苗镇此,故俗又有垣苗城之称。河水自四渎口东
北流而为清。《魏土地记》曰:盟津河别流十里,与清水合,乱流而东,迳洛当
城北,黑白异流,泾、渭殊别,而东南流注也。
△又东北过卢县北。
济水东北,与湄沟合,水上承湄湖,北流注济。《尔雅》曰:水草交曰湄。
通谷者微。犍为舍人曰:水中有草木交合也。郭景纯曰:微,水边通谷也。《释
名》曰:湄,眉也,临水如眉临目也。
济水又迳卢县故城北,济北郡治也。汉和帝永元二年,分泰山置,盖以济水
在北故也。
济水又迳升城北城际水湄,故邸阁也,祝阿人孙升,将家居之,以避时难,
因谓之升城焉。
济水又东北,与中川水合。水东南出山茌县之分水岭。溪一源两,分泉流半,
解亦谓之分流,交半水,南出太山,入汶。半水出山茌县,西北流,迳东太原郡
南。郡治山茌。西北,与宾溪谷水合。水出南格马山宾溪谷,北迳卢县故城北,
陈敦戍南,西北流,与中川水合,谓之格马口。其水又北,迳卢县故城东,而北
流入济,俗谓之为沙沟水。济水又东北,右会玉水。水导源太山朗公谷,旧名琨
瑞溪。有沙门竺僧朗,少事佛图澄,硕学渊通,尤明气纬,隐於此谷,因谓之朗
公谷。故车频《秦书》云:苻坚时,沙门竺僧朗尝从隐士张巨和游。巨和常穴居,
而朗居琨瑞山,大起殿舍,连楼累阁,虽素饰不同,并以静外致称,即此谷也。
水亦谓之琨瑞水也。其水西北流,迳玉符山,又曰玉水。又西北,迳猎山东,又
西北,枕祝阿县故城东,野井亭西。《春秋·昭公二十五年经》书,齐侯唁公于
野井是也。《春秋·襄公十九年》,诸侯盟于祝柯,《左传》所谓督阳者也,汉
兴,改之曰阿矣。汉高帝十一年,封高邑为侯国,王莽之安成者也。故俗谓是水
为祝阿涧水,北流注于济。建武五年,耿弇东击张步,从朝阳桥济渡兵,即是处
也。济水又东北,泺水入焉。水出历城县故城西南,泉源上奋,水涌若轮。《春
秋·桓公十八年》,公会齐侯于泺是也。俗谓之为娥姜水,以泉源有舜妃娥英庙
故也。城南对山,山上有舜祠。山下有大穴,谓之舜井,抑亦茅山禹井之比矣。
《书》舜耕历山,亦云在此,所未详也。其水北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寺东北
两面侧湖,此水便成净池也。池上有客亭,左右揪桐,负日俯仰,目对鱼鸟,水
木明瑟,可谓濠梁之性,物我无违矣。湖水引渎东入西郭,东至历城西而侧城,
北注陂。水上承东城历祠下泉,泉源竞发。其水北流,迳历城东,又北,引水为
流杯池,州僚宾燕,公私多萃其上。分为二水:右水北出,左水西迳历城北。西
北为陂,谓之历水,与泺水会。又北,历水枝津首受历水于历城东,东北迳东城
西而北出郭。又北注泺水,又北,听水出焉。泺水又北流注於济,谓之泺口也。
济水又东北,华不注山,单椒秀泽,不连邱陵以自高,虎牙桀立,孤峰特拔以刺
天,青崖翠发,望同点黛。山下有华泉,故京相А洞呵锿恋孛吩唬夯
不注山下泉水也。《春秋左传·成公二年》,齐顷公与晋却克战於鞍,齐师败绩,
逐之,三周华不注,逢丑父与公易位。将及华泉,骖届赌径埂3蟾甘构拢
如华泉取饮,齐侯以免。韩厥献丑父,却子将戮之。呼曰: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
者,有一於此,将为戮矣。却子曰: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
劝事君者。乃免之。即华水也。北绝听渎二十里,注於济。
△又东北过台县北。
巨合水南出鸡山西北,北迳巨合故城西,耿弇之讨张步也,守巨里,即此城
也。三面有城,西有深坑,坑西即弇所营也,与费邑战,斩邑于此。巨合水又北
合关卢水。水导源马耳山,北迳博亭城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