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水经注-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里,即霸城是也。高祖旧停军处,东去新丰既远,何由项伯夜与张良共见高祖乎?
推此言之,知缘生此记乖矣!
渭水又东,石川水南注焉。渭水又东,戏水注之,水出丽山冯公谷。东北流,
又北迳丽戎城东。《春秋·晋献公五年》,伐之,获丽姬于是邑。丽戎,男国也,
姬姓。秦之丽邑矣。又北右总三川,迳鸿门东,又北迳戏亭东。应劭曰:戏,宏
农湖县西界也。地隔诸县,不得为湖县西。苏林曰:戏,邑名,在新丰东南三十
里。孟康曰:乃水名也,今戏亭是也。昔周幽王悦袤姒,姒不笑,王乃击鼓举烽,
以征诸侯。至,无寇,袤姒乃笑,王甚悦之。及犬戎至,王又举烽以征诸侯,诸
侯不至,遂败幽王于戏水之上,身死于丽山之北。故《国语》曰幽灭者也。汉成
帝建始二年,造延陵为初陵,以为非吉,于霸陵曲亭南更营之。鸿嘉元年,于新
丰戏乡为昌陵县,以奉初陵。永始元年,诏以昌陵卑下,客土疏恶,不可为万岁
居,其罢陵作,令吏民反故,徙将作大匠解万年敦煌。《关中记》曰:昌陵在霸
城东二十里,取土东山,与粟同价,所费巨万,积年无成。即此处也。戏水又北
分为二水,并注渭水。
渭水又东,冷水入焉。水南出胏浮山,盖丽山连麓而异名也。北会三川,统
归一壑,历阴槃、新丰两原之间,北流注于渭。渭水又东,首水南出倒虎山,西
总五水,单流迳秦步高宫东,世名市邱城。历新丰原东,而北迳步寿宫西,又北
入渭。
渭水又东得西阳水,又东得东阳水,并南出广乡原北垂,俱北入渭。
渭水又东迳下邽县故城南,秦伐邽,置邽戎于此,有上邽,故加下也。
渭水又东与竹水合。水南出竹山,北迳媚加谷,历广乡原东,俗谓之大赤水,
北流注于渭。
渭水又东得白渠口。大始二年,赵国中大夫白公,秦穿渠。引泾水,首起谷
口,出于郑渠南,名曰白渠。民歌之曰:田于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
起后。即水所始也。东迳宜春城南,又东南迳池阳城北,枝渎出焉。东南迳藕原
下,又东迳鄣县故城北,东南入渭。今无水。白渠又东,枝渠出焉。东南迳高陵
县故城北。《地理志》曰:左辅都尉治,王莽之千春也。《太康地记》谓之曰高
陆也。车频《秦书》曰:苻坚建元十二年,高陆县民穿井,得龟,大二尺六寸,
背文负八卦古字,坚以石为池,养之,十六年而死,取其骨以问吉凶,名为客龟。
大卜佐高虏梦客龟言,我将归江南,不遇,死于秦。虏于梦中自解曰:龟三万六
千岁而终,终必亡国之征也。为谢玄破于淮肥,自缢新城浮图中。秦祚因即沦矣。
又东迳栎阳城北。《史记》秦献公二年,城栎阳,自雍徙居之。十八年雨金于是
处也。项羽以封司马欣为塞王。按《汉书》,高帝定关中,始都之,王莽之师亭
也。后汉建武二年,封骠骑大将军景丹为侯国。丹让,世祖曰:富贵不还故乡,
如衣锦夜行,故以封卿。又东南注石川水。白渠又东,迳秦孝公陵北,又东南迳
居陵城北,莲芍城南,又东注金氏陂,又东南注于渭。故《汉书·沟洫志》曰:
白渠首起谷口,尾入栎阳,是也。今无水。
△又东过郑县北。
渭水又东迳峦都城北,故蕃邑,殷契之所居。《世本》曰:契居蕃。阚骃曰:
蕃在郑西。然则今峦城是矣,俗名之赤城,水曰赤水,非也。苻健入秦,据此城
以抗杜洪。小赤水即《山海经》之灌水也,水出石脆之山,北迳萧加谷于孤柏原
西,东北流与禺水谷,水出英山,北流与招水相得,乱流西北注于灌。灌水又北
注于渭,渭水又东合沙沟水,水即符禺之水也,南出符禺之山,北流入于渭。渭
水又东,西石桥水南出马岭山,积石据其东,丽山距其西,源泉上通,悬流数十
丈,与华岳同体。其水北迳郑城西,水上有桥,桥虽崩褫,旧迹犹存,东去郑城
十里,故世以桥名水也。而北流注于渭,阚骃谓之新郑水。渭水又东迳郑县故城
北。《史记》,秦武公十一年,县之。郑桓公友之故邑也。《汉书》薛瓒《注》
言,周自穆王已下,都于西郑,不得以封桓公也。幽王既败,虢、侩又灭,迁居
其地,国于郑父之邱,是为郑桓公。无封京兆之文。馀按迁《史记》,《世本》
言,周宣王二十二年,封庶弟友于郑。又《春秋》、《国语》并言桓公为周司徒,
又王室将乱,谋于史伯而寄帑与贿于虢、侩之间。幽王霣于戏,郑桓公死之。平
王东迁,郑武公辅王室,灭虢、侩而兼其土。故周桓公言于王曰:我周之东迁,
晋、郑是依。乃迁封于彼。《左传·隐公十一年》,郑伯谓公孙获曰:吾先君新
邑于此,其能与许争乎?是指新郑为言矣。然班固、应劭、郑玄、皇甫谧、裴頠、
王隐、阚骃之诸述作者,咸以西郑为友之始封,贤于薛瓒之单说也,无宜违正经
而从逸录矣。赤眉樊崇于郑北设坛,祀城阳景王,而尊右挍卒史刘侠卿牧牛儿
盆子为帝。年十五,被发徒跣,为具绛单衣,半头赤帻,直綦履。顾见众人拜,
恐畏欲啼。号年建世。后月馀,乘白盖小车,与崇及尚书一人相随,向郑,北渡
渭水,即此处也。城南山北有五部神庙,东南向华岳。庙前有碑,后汉光和四年
郑县令河东裴毕字君先立。渭水又东与东石桥水会,故沈水也。水南出马岭山,
北流迳武平城东。按《地理志》,左冯翊有武城县,王莽之桓城也。石桥水又迳
郑城东,水有故石梁。《述征记》曰:郑城东西十四里,各有石梁者也。又北迳
沈城北,注于渭。《汉书·地理志》,左冯翊有沈阳县,王莽更之曰制昌也,盖
藉水以取称矣。渭水又东,敷水注之。水南出石山之敷谷。北迳告平城东。耆旧
所传,言武王伐纣,告太平于此,故城得厥名,非所详也。敷水又北迳集灵宫西。
《地理志》曰:华阴县有集灵宫,武帝起。故张昶《华狱碑》称汉武慕其灵,筑
宫在其后,而北流注于渭。渭水又东,馀水注之。水南出良馀山之阴,北流入于
渭,俗谓之宣水也。渭水又东,合黄酸之水,世名之为千渠水。水南出升山,北
流注于渭。渭水又东迳平舒城北。城侧枕渭滨,半破沦水,南面通衢。昔秦始皇
之将亡也,江神素车白马,道华山下,返璧于华阴平舒道,曰:为遗镐池君。使
者致之,乃二十八年渡江所沈璧也。即江神返璧处也。渭水之阳,即怀德县界也。
城在渭水之北,沙苑之南,怀德县故城也,世谓之高阳城,非也。《地理志》曰:
《禹贡》北条荆山,在南,山下有荆渠。即夏后铸九鼎处也。王莽更县曰德驩。
渭水又东,迳长城北,长涧水注之。水南出太华之山,侧长城东而北流,注于渭
水。《史记》,秦孝公元年,楚、魏与秦接界。魏筑长城,自郑滨洛者也。
△又东过华阴县北。
洛水入焉,阚骃以为漆沮之水也。《曹瞒传》曰:操与马超隔渭水,每渡渭,
辄为超骑所冲突。地多沙,不可筑城。娄子伯说:今寒,可起沙为城,以水灌之,
一宿而成。操乃多作缣囊以摙水,夜汲作城,比明,城立于是水之次也。渭水
迳华阴县故城北,《春秋》之阴晋也。秦惠文王五年,改曰宁秦。汉高帝八年,
更名华阴。王莽之华坛也。县有华山。《山海经》曰:其高五千仞,削成而四方,
远而望之,又若华状,西南有小华山也。韩子曰:秦昭王令工施钩梯,上华山,
以松柏之心为博箭,长八尺棋,长八寸,而勒之曰:昭王尝与天神博于是。《神
仙传》曰:中山卫叔卿尝乘云车:驾白鹿,见汉武帝,帝将臣之,叔卿不言而去。
武帝悔,求得其子度世,令追其父。度世登华山,见父与数人博于石上,敕度世
令还。山层云秀,故能怀灵抱异耳。山上有二泉,东西分流,至若山雨滂湃,洪
津泛洒,挂溜腾虚,直泻山下。有汉文帝三庙,庙有石阙数碑。一碑是建安中立,
汉镇远将军段煨更修祠堂。碑文,汉给事黄门侍郎张昶造,昶自书之,魏文帝又
刊其碑阴二十馀字,二书有重名於海内,又刊侍中、司录校尉钟繇,宏农太守毌
丘俭姓名,广六行,郁然修平。是太康八年,宏农太守河东卫叔始为华阴令,河
东裴仲恂,役其逸力,修立坛庙,夹道树柏,迄于山阴,事见永兴元年华百石所
造碑。渭水又东,沙渠水注之。水出南山,北流,西北入长城。城自华山,北达
于河。《华狱铭》曰:秦、晋争其祠,立城建其左者也。郭著《述征记》,指证
魏之立长城,长城在后,不得在斯,斯为非矣。渠水又北注于渭。渭水又东,迳
定城北。《西征记》曰:城因原立。《述征记》曰:定城去潼关三十里,夹道各
一城。渭水又东,泥泉水注之。水出南山灵谷,而北流注于渭水也。东入于河。
《春秋》之渭汭也。《左传·闵公二年》,虢公败犬戎于渭队。服虔曰:队谓汭
也。杜预曰:水之隈曲曰汭。王肃云:汭,入也。吕忱云:汭者,水相入也。水
会即船司空所在矣。《地理志》曰:渭水东至船司空入河。服虔曰:县名,都官。
《三辅黄图》有船库官,后改为县。王莽之船利者也。丰水。宋敏求《长安志》
长安县下,引《水经注》曰:丰水出丰溪,西北流,分为二水。一水东北流,又
北,交水自东入焉,又北,昆明池水注之,又北,迳灵台西,又北至石堨,注
于渭。万年县下云,福水即交水也。《水经注》曰。
卷二十
○漾水丹水
△漾水出陇西氐道县嶓冢山,东至武都沮县为汉水。
常璩《华阳国志》曰:汉水有二源,东源出武都氐道县漾山,为漾水。《禹
贡》导漾东流为汉是也。西源出陇西西县嶓冢山,会白水,迳葭萌入汉。始源曰
沔。按沔水出东狼谷,迳沮县入汉。《汉中记》曰:嶓冢以东,水皆东流,嶓冢
以西,水皆西流。即其地势源流所归,故俗以嶓冢为分水岭。即此推沔水无西入
之理。刘澄之云,有水从沔阳县,南至梓潼汉寿,入大穴,暗通冈山。郭景纯亦
言是也。冈山穴小,本不容水,水成大泽而流,与汉合。庾仲雍又言,汉水自武
遂川,南入蔓葛谷,越野牛,迳至关城合西汉水。故诸言汉者,多言西汉水至葭
萌入汉。又曰:始源曰沔,是以《经》云漾水出氐道县东至沮县为汉水。东南至
广汉白水。诊其沿注,似与三说相符,而未极西汉之源矣。然东西两川,俱受沔、
汉之名者,义或在兹矣。班固《地理志》、司马彪、袁山松《郡国志》,并言汉
有二源,东出氐道,西出西县之嶓冢山。阚骃云:汉或为漾。漾水出昆仑西北隅,
至氐道,重源显发,而为漾水。又言,陇西西县嶓冢山,西汉水所出,南入广魏
白水。又云:漾水出獂道,东至武都入汉。许慎、吕忱并言漾水出陇西獂道,
东至武都为汉水,不言氐道。然獂道在冀之西北,又隔诸川,无水南入,疑出
獂道之为谬矣。又云:汉,漾也,东为沧浪水。《山海经》曰:嶓冢之山,汉
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江。然东西两川,俱出嶓冢而同为汉水者也。孔安国曰:
泉始出为漾。其犹濛耳。而常璩专为漾山漾水,当是作者附而为山水之殊目矣。
余按《山海经》漾水出昆仑西北隅,而南流注于丑涂之水。《穆天子传》曰:天
子自舂山西征,至于赤乌氏。己卯,北征,庚辰,济于洋水,辛巳,入于曹奴。
曹奴之人戏,觞天子于洋水之上,乃献良马九百,牛羊七千。天子使逢固受之。
天子乃赐之黄金之鹿,戏乃膜拜而受。余以太和中从高祖北巡,狄人犹有此献。
虽古今世殊,而所贡不异。然川流隐伏,卒难详照,地理潜閟,变通无方,复不
可全言阚氏之非也。虽津流派别,枝渠势悬,原始要终,潜流或一,故俱受汉、
漾之名,纳方土之称,是其有汉川、汉阳、广汉、汉寿之号,或因其始,或据其
终,纵异名互见,犹为汉、漾矣。川共目殊,或亦在斯。今西县嶓冢山,西汉水
所导也,然微涓细注,若通幕历,津注而已。西流与马池水合,水出上邽西南六
十馀里,谓之龙渊水,言神马出水,事同徐吾来渊之异,故因名焉。《开山图》
曰:陇西神马山有渊池,龙马所生。即是水也。其水西流,谓之马池川。又西流
入西汉水。西汉水又西南流,左得兰渠溪水,次西有山黎谷水,次西有铁谷水,
次西有石耽谷水,次西有南谷水,并出南山,扬湍北注。右得高望谷水,次西得
西溪水,次西得黄花谷水,咸出北山,飞波南入西汉水。又西南,资水注之。水
北出资川,导源四壑,南至资峡,总为一水,出峡西南流,注西汉水。西汉水又
西南得峡石水口,水出苑亭西草黑谷。三溪西南至峡石口,合为一渎,东南流,
屈而南注西汉水。西汉水又西南,合杨廉川水,水出西谷,众川泻流,合成一川。
东南流,迳西县故城北。秦庄公伐西戎,破之。周宣王与其先大骆犬邱之地,为
西垂大夫,亦西垂宫也,王莽之西治矣。建武八年,世祖至阿阳,窦融等悉会。
天水震动,隗嚣将妻子奔西城,从杨广。广死,嚣愁穷城守。时颍川贼起,车驾
东归,留吴汉、岑彭围嚣。岑等壅西谷水,以缣幔盛土为堤,灌城。城未没丈馀。
水穿壅不行,地中数丈涌出,故城不坏。王元请蜀救至,汉等退还上邽。但广、
廉字相状,后人因以人名名之,故习讹为杨廉也,置杨廉县焉。又东南流,右
会茅川水,水出西南戎溪,东北流,迳戎邱城南。吴汉之围西城,王捷登城,向
汉军曰:为隗王城守者,皆必死,无二心,愿诸将亟罢,请自杀以明之。遂刎颈
而死。又东北流,注西谷水,乱流东南,入于西汉水。西汉水又西南,迳始昌峡,
《晋书地道记》曰:天水始昌县,故西城也。亦曰清崖峡。西汉水又西南,迳严
备戍南,左则严备水自东南,西北注之。右则盐官水南入焉。水北有盐官,在嶓
冢西五十许里,相承营煮不辍,味与海盐同。故《地理志》云:西县有盐官是也。
其水东南迳严备戍西,东南入汉水。汉水又西南,合左谷水,水出南山穷溪,北
注汉水。又西南,兰皋水出西北五交谷,东南历祁山军,东南入汉水。汉水又西
南,迳祁山军南,鸡水出南鸡谷,北迳水南县西,北流注于汉。汉水又西,建安
川水入焉。其水导源建威西北山,白石戍东南,二源合注。东迳建威城南。又东
与兰坑水会,水出西南近溪,东北迳兰坑城西,东北流注建安水。建安水又东迳
兰坑城北,建安城南,其地故西县之历城也。杨定自陇右徙治历城,即此处也,
去仇池一百二十里,后改为建安城。其水又东合错水,水出错水戍东南,而东北
入建安水。建安水又东北,有雉尾谷水,又东北,有太谷水,又北,有小祁山水,
并出东溪,扬波西注。又北,左会胡谷水,水西出胡谷,东迳金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