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水经注-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济,吴所浚广耳。非谓起自东北受沂西南注济也。假之有道,非吴所趣,年载诚
,人情则近,以今忖古,益知延之之不通情理矣。泗水又南,漷水注之,
又迳薛之上邳城西而南注者也。
△又南,过沛县东。
昔许由隐于沛泽,即是县也。县盖取泽为名,宋灭属楚,在泗水之滨,于秦
为泗水郡治,黄水注之。黄水出小黄县黄乡黄沟。《国语》:吴子会诸侯于黄池
者也。黄水东流,迳外黄县故城南。张晏曰:魏郡有内黄县,故加外也。薛瓒曰:
县有黄沟,故县氏焉。圈称《陈留风俗传》曰:县南有渠水,于《春秋》为宋之
曲棘里,故宋之别都矣。《春秋·昭公二十五年》,宋元公卒于曲棘是也。宋华
元居于稷里。宣公十五年,楚围宋,晋解扬违楚,致命于此。宋人惧,使华元乘
闉,夜入楚师,登子反之床,曰:寡君使元以病告。弊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
城下之盟,所不能也。子反退一舍,宋、楚乃平。今城东闉上,犹有华元祠,祠
之不辍。城北有华元冢。黄沟自城南,东迳葵邱下。《春秋·僖公九年》,齐桓
公会诸侯于癸邱。宰孔曰:齐侯不务德而勤远略,北伐山戎,南伐楚,西为此会。
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其在乱乎?君务靖乱,无勤于行,晋侯乃还。即此地也。
黄沟又东注大泽,蒹葭莞苇生焉,即世所谓大荠陂也。陂水东北流迳定陶县南,
又东迳山阳郡成武县之楚邱亭北,黄沟又东迳成武县故城南,王莽更之曰成安也。
黄沟又东北迳郜城北。《春秋·桓公二年·经》书,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纳于
太庙。《左传》曰:宋督攻孔父而取其妻,杀殇公而立公子冯,以郜大鼎赂公。
臧哀伯谏为非礼。《十三州志》曰:今成武县东南有郜城,俗谓之北郜者也。黄
沟又东迳平乐县故城南,又东右合泡水,即丰水之上源也。水上承大荠陂,东迳
贳城北,又东迳已氏县故城北,王莽之已善也。县有伊尹冢。崔骃曰:殷帝沃丁
之时,伊尹卒,葬于薄。《皇览》曰:伊尹冢在济阴已氏平利乡。皇甫谧曰:伊
尹年百馀岁而卒,大雾三日。沃丁葬以天子之礼,亲自临丧,以报大德焉。又东
迳孟诸泽,杜预曰:泽在梁国睢阳县东北。又东迳邛城县故城南,《地理志》山
阳县也,王莽更名之曰告城矣。故世有南郜、北郜之论也。又东迳单父县故城南。
昔宓子贱之治也,孔子使巫马期观政,入其境,见夜渔者,问曰:子得鱼辄放何
也?曰:小者,吾大夫欲长育之故也。子闻之曰:诚彼形此,子贱得之,善矣。
惜哉!不齐所治者小也。王莽更名斯县为利父矣。世祖建武十三年,封刘茂为侯
国。又东迳平乐县,右合泡水。水上承猚水于下邑县界,东北注,一水上承
猚水于杼秋县界北流,世又谓之瓠卢沟,水积为渚。渚水东北流,二渠双引,
左合沣水,俗谓之二泡也。自下沣、泡并得通称矣。故《地理志》曰:平乐,侯
国也。泡水所出。又迳丰西泽谓之丰水。《汉书》称高祖送徒丽山,徒多亡。到
丰西泽,有大蛇当径,拔剑斩之。此即汉高祖斩蛇处也。又东迳大堰水分为二,
又东迳丰县故城南,王莽之吾丰也。水侧城东北流,左合枝水,上承丰西大堰,
派流东北迳丰城北,东注沣水。沣水又东合黄水,时人谓之狂水,盖狂、黄声相
近,俗传失实也。自下黄水又兼通称矣。水上旧有梁,谓之泡桥。王智深《宋史》
云:宋太尉刘义恭于彭城,遣军主稽玄敬北至城,觇候魏军。魏军于清西望见玄
敬士众。魏南康侯杜道俊引趣泡桥,沛县民逆烧泡桥,又于林中打鼓。俊谓宋军
大至,争渡泡水。水深酷寒,冻溺死者殆半。清水即泗水之别名也。沈约《宋书》
称魏军欲渡清西,非也。泡水又东迳沛县故城南。秦末兵起,萧何、曹参迎汉祖
于此城。高帝十一年,封合阳侯刘仲子为侯国。城内有汉高祖庙。庙前有三碑,
后汉立,庙基以青石为之,阶陛尚存。刘备之为徐州也,治此。袁术遣纪灵攻备,
备求救吕布,布救之,屯小沛,招灵,请备共饮。布谓灵曰:玄德,布弟也,布
性不憙合斗,但熹解斗。乃植戟于门,布弯弓曰:观布射戟小支,中者,当各解
兵。不中,可留决斗。一发中之,遂解。此即布射戟枝处也。《述征记》曰:城
极大,四周堑通丰水。丰水于城南,东注泗,即泡水也。《地理志》曰:泡水自
平乐县东北至沛入泗者也。泗水南迳小沛县东,县治故城南垞上。东岸有泗水亭,
汉祖为泗水亭长,即此亭也。故亭今有高祖庙,庙前有碑,延熹十年立,庙阙崩
褫,略无全者。水中有故石梁处,遗石尚存。高祖之破黥布也,过之,置酒沛宫,
酒酣歌舞,慷慨伤怀,曰:游子思故乡也。泗水又东南流,迳广戚县故城南。汉
武帝元朔元年,封刘择为侯国,王莽更之曰力聚也。泗水又迳留县,而南迳垞城
东。城西南有崇侯虎庙,道沦遗爱,不知何因而远有此图?泗水又南迳宋大夫桓
魋冢西,山枕泗水,西上尽石,凿而为冢,今人谓之石郭者也。郭有二重,石作
工巧,夫子以为不如死之速朽也。
△又东南过彭城县东北。
泗水西有龙华寺,是沙门释法显,远出西域,浮海东还,持龙华图,首创此
制。法流中夏,自法显始也。其所持天竺二石,仍在南陆东基堪中。其石尚光洁
可爱。泗水又南,水入焉。而南迳彭城县故城东。周显王四十二年,九鼎
沦没泗渊。秦始皇时而鼎见于斯水。始皇自以德合三代,大喜,使数千人没水求
之,不得,所谓鼎伏也。亦云:系而行之,未出,龙齿齧断其系。故语曰:称乐
大早绝鼎系,当是孟浪之传耳。泗水又迳龚胜墓南,墓碣尚存。又迳亚父冢东。
《皇览》曰:亚父冢在庐江居巢县郭东。居巢亭中。有亚父井。吏民视事皆祭亚
父于居巢厅上。后更造祠于郭东,至今祠之。按《汉书·项羽传》,历阳人范增
未至彭城而发疽死,不言之居巢。今彭城南有项羽凉马台。台之西南山麓上,即
其冢也。增不慕范蠡之举,而自绝于斯,可谓褊矣。推考书事,墓近于此也。
△又东南过吕县南。
吕,宋邑也。《春秋·襄公元年》,晋师伐郑及陈,楚子辛救郑,侵宋吕留。
是也。县对泗水。汉景帝三年,有白颈乌与黑乌群斗于县,白颈乌不胜,堕泗水
中死者数千,京房《易传》曰:逆亲亲,厥妖白黑乌斗。时有吴、楚之反。泗水
之上有石梁焉,故曰吕梁也。昔宋景公以弓工之弓,弯弧东射,矢集彭城之东,
饮羽于石梁,即斯梁也。悬涛崩湣滴粝铡?鬃铀接惚畈荒苡危衷疲
悬水三十仞,流沫九十里,今则不能也。盖惟狱之喻,未便极天,明矣。《晋太
康地记》曰:水出磬石,《书》所谓泗滨浮磬者也。泗水又东南流,丁溪水注之。
溪水上承泗水于吕县,东南流,北带广隰,山高而注于泗川。泗水冬春浅涩,常
排沙通道,是以行者多从此溪。即陆机《行思赋》所云乘丁水之捷岸,排泗川之
积沙者也。晋太元九年,左将军谢玄于吕梁,遣督护闻人姡В霉ぞ磐颍邓
七埭,以利运漕者。
△又东南过下邳县西。
泗水历县,迳葛峄山东,即奚仲所迁邳峄者也。泗水又东南迳下邳县故城西,
东南流,沂水流注焉,故东海属县也。应劭曰:奚仲自薛徙居之,故曰下邳也。
汉徙齐王韩信为楚王,都之,后乃县焉,王莽之闰俭矣。东阳郡治。文颖曰:秦
嘉,东阳郡人,今下邳是也。晋灼曰:东阳县本属临淮郡,明帝分属下邳,后分
属广陵。故张晏曰:东阳郡,今广陵郡也。汉明帝置下邳郡矣。城有三重,其大
城中有大司马石苞、镇东将军胡质、司徒王浑、监军石崇四碑。南门谓之白门,
魏武擒陈宫于此处矣。中城,吕布所守也。小城,晋中兴,北中郎将荀羡、郗昙
所治也。昔泰山吴伯武少孤,与弟文章相失二十馀年,遇于县市。文章欲欧伯武,
心神悲恸,因相寻问,乃兄弟也。县为沂、泗之会也。又有武原水注之。水出彭
城武原县西北,会注陂南,迳其城西,王莽之和乐亭也。县东有徐庙山,山因徐
徙,即以名之也。山上有石室,徐庙也。武原水又南合武水,谓之泇水。南迳
刚亭城,又南至下邳入泗,谓之武原水口也。又有桐水出西北,东海容邱县东南,
至下邳入泗。泗水东南迳下相县故城东,王莽之从德也。城之西北,有汉太尉陈
球墓,墓前有三碑,是弟子管宁、华歆等所造。初平四年,曹操攻徐州,破之,
拔取虑、睢陵、夏邱等县,以其父避难,被害于此,屠其男女十万,泗水为之不
流。自是数县人无行迹,亦为暴矣!泗水又东南得睢水口。泗水又迳宿预城之西,
又迳其城南,故下邳之宿留县也,王莽更名之曰康义矣。晋元皇之为安东也,督
运军储而为邸阁也。魏太和中,南徐州治,后省为戍。梁将张惠绍北入,水军所
次,凭固斯城,更增修郭,堑其四面,引水环之。今城在泗水之中也。
△又东南入于淮。
泗水又东迳陵栅南,《西征记》曰:旧陵县之治也。泗水又东南迳淮阳城北,
城临泗水。昔菑丘诉饮马斩蛟,眇目于此处也。泗水又东南迳魏阳城北,城枕泗
川。陆机《行思赋》曰:行魏阳之枉渚,故无魏阳,疑即泗阳县故城也。王莽之
所谓淮平亭矣。盖魏文帝幸广陵所由,或因变之,未详也。泗水又东迳角城北,
而东南流注于淮。考诸地说,或言泗水于睢陵入淮,亦云于下相入淮,皆非实录
也。
△沂水出泰山盖县艾山。
郑玄云:出沂山,亦或云临乐山。水有二源,南源所导,世谓之柞泉,北水
所发,俗谓之鱼穷泉,俱东南流,合成一川。右会洛预水,水出洛预山,东北流
注之。沂水东南流,左合桑预水,水北出桑预山,东流注于沂水。沂水又东南,
螳螂水入焉,水出鲁山,东南流,右注沂水。
沂水又东迳盖县故城南,东会连绵之水,水发连绵山,南流迳盖城东,而南
入沂。沂水又东迳浮来之山,《春秋经》书:公及莒人盟于浮来者也。即公来山
也,在邳乡西,故号曰邳来之间也。浮来之水注之,其水左控三川,右会甘水,
而注于沂。沂水又南迳爆山西,山有二峰,相去一里,双峦齐秀,圆峙若一。
沂水又东南迳东莞县故城西,与小沂水合。孟康曰:县故郓邑,今郓亭是也。
汉武帝元朔二年,封城阳共王子吉为东莞侯。魏文帝黄初中,立为东莞郡,《东
燕录》谓之团城。刘武帝北伐广固,登之以望五龙。魏南青州治。《左氏传》曰:
莒、鲁争郓,为日久矣。今城北郓亭是也。京相г唬豪判肮媚幌啬纤氖镌蓖ぃ
故鲁郓邑世变其字,非也。《郡国志》,东莞有郓亭。今在团城东北四十里,犹
谓之故东莞城矣。
小沂水出黄孤山,西南流迳其城北,西南注于沂。沂水又南与闾山水合,水
出闾山,东南流,右佩二水,总归于沂。
沂水南迳东安县故城东,而南合时密水,水出时密山,春秋时莒地。《左传》:
莒人归共仲于鲁及密而死,是也。密水东流。迳东安城南。汉封鲁孝王子强为东
安侯。密水又东南流入沂。
沂水又南,桑泉水北出五女山,东南流,巨围水注之。水出巨围之山,东南
注于桑泉水。桑泉水又东南,堂阜水入焉,其水导源堂阜,《春秋·庄公九年》,
管仲请囚,鲍叔受之,及堂阜而税之。杜预曰:东莞蒙阴县西北有夷吾亭者是也。
堂阜水又东南注桑泉水。桑泉水又东南迳蒙阴县故城北,王莽之蒙恩也。又东南
与{山叟}崮水合。水有二源双会,东导一川,俗谓之汶水也。东迳蒙阴县,注桑
泉水。又东南,卢川水注之,水出鹿领山,东南流,左则二川臻凑,右则诸葛泉
源斯奔,乱流迳城阳之卢县,故盖县之卢上里也。汉武帝元朔二年,封城阳共王
子刘稀为侯国。王莽更名之曰著善矣。又东南注于桑泉水,桑泉水又东南,右合
蒙阴山水。水出蒙阴山,东北流。昔琅邪承宫避乱此山,立性好仁,不与物竞。
人有认其黍者,舍之而去。其水又东北流,注于桑泉水,又东南入沂。沂水又
南迳阳都县故城东,县故阳国也。齐同盟,齐利其地而迁之者也。汉高帝六年,
封将军丁复为侯国。
沂水又南与蒙山水合,水出蒙山之阴,东流迳阳都县南,东注沂水。
沂水又左合温水,水上承温泉陂,而西南入于沂水者也。
△南过琅邪临沂县东,又南过开阳县东。
沂水南迳中丘城西。《春秋·隐公七年》,夏,城中邱。《左传》曰:书不
时也。
沂水又南迳临沂县故城东。《郡国志》曰:琅邪有临沂县,故属东海郡。
有治水注之,水出泰山南武阳县之冠石山。《地理志》曰:冠石山,治水所
出。应劭《地理风俗记》曰:武水出焉。盖水异名也。东流迳蒙山下,有祠。治
水又东南迳颛臾城北。《郡国志》曰:县有颛臾城,季氏将伐之。孔子曰:昔者
先王以为东蒙主,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便,近于费者
也,治水又东南流,迳费县故城南。《地理志》东海之属县也,为鲁季孙之邑。
子路将堕之。公山弗扰师袭鲁,弗克。后季氏为阳虎所执,弗扰以费畔,即是邑
也。汉高帝六年,封陈贺为侯国。王莽更名之曰顺从也。许慎《说文》云:沂水
出东海费县东,西入泗,从水,斤声。吕忱《字林》亦言是矣。斯水东南所注者
沂水,在西,不得言东南趣也,皆为谬矣。故世俗谓此水为小沂水。治水又东南
迳祊城南。《春秋·隐公八年》,郑伯请释泰山之祀而祀周公,使宛归泰山之
祊而易许田。杜预《释地》曰:祊,郑祀泰山之邑,在琅邪费县东南。治水
又东南流注于沂。
沂水又南迳开阳县故城东,县故鄅国也。《春秋左传·昭公十八年》,邾
人袭鄅,尽俘以归。鄅子曰:余无归矣!从帑于邾是也。后更名开阳矣。
《春秋·哀公三年·经》书季孙斯、叔孙州仇帅师城启阳者,是也。县故琅邪郡
治也。
△又东过襄贲县东,屈从县南西流,又屈南过郯县西。
《鲁连子》称:陆子谓齐湣王曰:鲁费之众臣,甲舍于襄贲者也。王莽更名
章信也。
郯故国也,少昊之后。《春秋·昭公十七年》,郯子朝鲁,公与之宴。昭子
━━叔孙婼,问曰:少昊鸟名官,何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黄帝、炎帝
以云、火纪官,太皞以龙纪。少皞瑞凤鸟,统历鸟官之司,议政斯在。孔子从而
学焉,既而告人曰:天子失官,学在四夷者也。《竹书纪年》晋烈公四年,越子
朱句灭郯,以郯子鸪归。县故旧鲁也,东海郡治。秦始皇以为郯郡,汉高帝二年,
更从今名,即王莽之沂平者也。
△又东过良城县西,又南过下邳县,西南入于泗。
《春秋左传》曰:昭公十三年,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