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水经注-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州论》曰:淮湖纡远,水陆异路,山阳不通,陈登穿沟,更凿马濑,百里渡
湖者也。自广陵出山阳白马湖,迳山阳城西,即射阳县之故城也。应劭曰:在射
水之阳。汉高祖六年,封楚左令九项缠为侯国也。王莽更之曰监淮亭。世祖建武
十五年,封子荆为山阳公,治此,十七年为王国。城本北中郎将庾希所镇。中渎
水又东,谓之山阳浦,又东入淮,谓之山阳口者也。
△又东,两小水流注之。
淮水左迳泗水国南,故东海郡也。徐广《史记音义》曰:泗水,国名。汉武
帝元鼎三年初置,都郯。四年,常山宪王子思王商为国。《地理志》曰:王莽更
泗水郡为顺水,凌县为生凌。凌水注之,水出凌县,东流迳其县故城东,而东南
流注于淮,是曰凌口也。应劭曰:凌水出县西南入淮,即《经》之所谓小水者也。
△又东至广陵淮浦县入于海。
应劭曰:浦岸也盖临侧淮汶,故受此名。淮水迳县故城东。王莽更名之曰淮
敬。淮水于县枝分,北为游水。历朐县与沭合。又迳朐山西。山侧有朐县故城。
秦始皇三十五年,于朐县立石海上,以为秦之东门。崔琰《述初赋》曰:倚高舻
以周眄兮,观秦门之将将者也。东北海中有大洲,谓之郁洲,《山海经》所谓郁
山在海中者也。言是山自苍梧徙此,云山上犹有南方草木。今郁州治。故崔季珪
之叙《述初赋》,言郁州者,故苍梧之山也,心悦而怪之,闻其上有仙士石室也,
乃往观焉。见一道人独处,休休然不谈不对,顾非己所及也。即其《赋》所云:
吾夕济于郁洲者也。游水又北迳东海利成县故城东,故利乡也。汉武帝元朔四年,
封城阳共王子婴为侯国,王莽更之曰流泉。游水又北,历羽山西。《地理志》曰:
羽山在祝其县东南。《尚书》曰:尧畴咨四岳得舜,进十六族,殛鲧于羽山,是
为梼杌,与驩兜、三苗、共工同其罪,故世谓之四凶。鲧既死,其神化为黄龙,
入于羽渊,是为夏郊,三代祀之。故《连山易》曰:有崇伯鲧,伏于羽山之野者,
是也。游水又北迳祝其县故城西。《春秋经》书:夏,公会齐侯于夹谷。《左传
·定公十年》,公及齐平,会于祝其,实夹谷也。服虔曰:地二名。王莽更之曰
犹亭。县之东有夹口浦,游水左迳琅邪即丘县故城之西。《地理志》曰:莒子起
于此,后徙莒,有盐官,故世谓之南莒也。游水又东北迳赣榆县北,东侧巨海,
有《秦始皇碑》在山上,去海一百五十步,潮水至,加其上三丈,去则三尺所见
东北倾石,长一丈八尺,广五尺,厚三尺八寸,一行一十二字。游水又东北迳纪
鄣故城南。《春秋·昭公十九年》,齐伐莒,莒子奔纪鄣。莒之妇人,怒莒子之
害其夫,老而托纺焉。取其纑而夜缒,缒绝,鼓噪,城上人亦噪。莒共公惧,
启西门而出,齐遂入纪。故纪子帛之国。《谷梁传》曰:吾伯姬归于纪者也。杜
预曰:纪鄣,地二名。东海赣榆县东北有故纪城,即此城也。游水东北入海,旧
吴之燕岱,常泛巨海,惮其涛险,更沿溯是渎,由是出。《地理志》曰:游水自
淮浦北入海。《尔雅》曰:淮别为浒。游水亦枝称者也。淮水又东入于海。
卷三十一
○滍水
△滍水出南阳鲁阳县西之尧山。
尧之未孙刘累,以龙食帝孔甲,孔甲又求之,不得,累惧而迁于鲁县,立尧
祠于西山,谓之尧山。故张衡《南都赋》曰:奉先帝而追孝,立唐祠于尧山。尧
山在太和川太和城东北,滍水出焉。张衡《南都赋》曰:其川渎则滍、澧、
氵药、浕,发源岩穴,布濩漫汗,漭沆洋溢,总括急趣,箭驰风疾者也。滍
水又历太和川东,迳小和川,又东,温泉水注之。水出北山阜,七泉奇发,炎热
特甚。阚骃曰:县有汤水,可以疗疾矣。汤侧又有寒泉焉,地势不殊,而炎凉异
致,虽隆火盛日,肃若冰谷矣,浑流同溪,南注滍水。又东迳胡木山,东流又
会温泉口,水出北山阜,炎势奇毒。痾疾之徒,无能澡其冲漂。救养者咸去汤十
许步别池,然后可入。汤侧有石铭云:皇女汤,可以疗万疾者也。故杜彦达云:
状如沸汤,可以熟米,饮之,愈百病。多少自在。四十日后,身中万病愈,三虫
死。学道遭难逢危,终无悔心,可以牢神存志。即《南都赋》所谓汤谷涌其后者
也。然宛县有紫山,山东有一水,东西十五里,南北二十步,湛然冲满,无所通
会,冬夏常温,世亦谓之汤谷也。非鲁阳及南阳之县故也。张平子广言土地所苞,
明非此矣。滍水又东,房阳川水注之。水出南阳雉县西房阳川,北流注于滍。
滍水之北有积石焉,世谓女灵山。其山平地介立,不连冈以成高,峻石孤峙,
不托势以自远,四面壁绝,极能灵举,远望亭亭,状若单楹插霄矣。北面有如颓
落,劣得通步,好事者时有扳陟耳。滍水又与波水合,水出霍阳西川,大岭东
谷,俗谓之歇马岭,川曰广阳川,非也。即应劭所谓孤山,波水所出也。马融
《广成颂》曰:浸以波、溠。其水又南迳蛮城下,盖蛮别邑也,俗谓之麻城,
非也。波水又南,分三川于白亭东,而俱南入滍水。滍水自下兼波水之通称
也。是故阚骃有东北至定陵入汝之文。滍水又东迳鲁阳县故城南,城即刘累之
故邑也,有鲁山,县居其阳,故因名焉。王莽之鲁山也。昔在于楚,文子守之,
与韩构难,战有返景之诚。内有《南阳都乡正卫为碑》。滍水右合鲁阳关水,
水出鲁阳关外分头山横岭下夹谷,东北出入滍。
滍水又东北合牛兰水。水发县出鲁阳关外分头山横岭下夹谷,东北出入
滍。滍水又东北合牛兰水。水发县北牛兰山,东南迳鲁阳城东,水侧有《汉
阳侯焦立碑》。朱兰水又东南,与柏树溪水合。水出鲁山北峡谷中,东南流迳鲁
山西,而南合牛兰水。又东南迳鲁山南。阚骃曰:鲁阳县,今其地鲁山是也。水
南注于滍。滍水东迳应城南,故应乡也,应侯之国。《诗》所谓应侯顺德者
也。彭水注之俗谓之小滍水。水出鲁阳县南彭山蚁坞东麓,北流迳彭山西,下
有彭山庙,庙前有《彭山碑》,汉桓帝元嘉三年杜仲长立。彭水迳其西北,汉安
邑长尹俭墓东。冢西有石庙,庙前有两石阙,阙东有碑,阙南有二狮子相对,南
有石碣二枚,石柱西南有两石羊,中平四年立。彭水又东北流,直应城南而入
滍。
滍水又左合桥水,水出鲁阳县北恃山,东南迳应山北,又南迳应城西。
《地理志》曰:故父城县之应乡也。周武王封其弟为侯国。应劭曰:《韩诗外传》
称:周成王与弟戏,以桐叶为圭,曰:吾以封汝。周公曰:天子无戏言。王乃应
时而封,故曰应侯乡。亦曰应乡。按《吕氏春秋》云:成王以桐叶为圭,封叔虞,
非应侯也。《汲郡古文》殷时已有应国,非成王矣。战国范睢所封邑也,谓之应
水,又东南流注于滍。滍水又东迳犨县故城北。《左传·昭公元年》冬,楚
公子围使伯州犁城犨是也,出于鱼齿山下。《春秋左传·襄公十八年》,楚伐郑,
次于鱼陵,涉于鱼齿之楚师。师旷曰:不害。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
多死声,楚必无功矣。所涉即滍水也。水南有汉中常侍、长乐太仆吉成侯州苞
冢。冢前有碑,基西枕冈城,开四门,门有两石兽,坟倾墓毁,碑兽沦移。人有
掘出一兽,犹全不破,甚高壮,头去地减一丈许,作制甚工,左膊上刻作辟邪字。
门表堑上起石桥,历时不毁。其碑云:六帝四后,是咨是诹,盖仕自安帝,没于
桓后。于时阍阉擅权,五侯暴世,割剥公私,以事生死。夫封者表有德,碑者颂
有功,自非此徒,何用许为?石至千春,不若速朽,苞墓万古,祇彰诮辱,呜呼!
愚亦甚矣。滍水又东,犨水注之,俗谓之秋水,非也。水有二源,东源出其县
西南践犊山东崖下,水方五十许步,不测其深,东北流迳犨县南,又东北屈迳其
县东,而北合西源水。西源出县西南颇山北阜下,东北迳犨城西,又屈迳其县北,
东合右水,乱流北注于滍。汉高祖入关,破南阳太守吕齮于犨东,即于是地,
滍水之阴也。滍水又东南迳昆阳县故城北。昔汉光武与王寻、王邑战于昆阳,
败之。走者相腾践,奔殆百馀里闲。会大雨如注,滍川盛溢,虎豹皆股战。士
卒争赴,溺死者以万数,水为不流。王邑、严尤、陈茂轻骑,皆乘尸而渡矣。
△东北过颍川定陵县西北,又东过郾县南,东入于汝。
滍水东迳东不羹亭南。亭北背汝水,于定陵城北,东入汝。郾县在南,不
得过。
○淯水
△淯水出弘农卢氏县攻离山,东南过南阳西鄂县西北,又东过宛县南。
淯水导源,东流迳郦县故城北。郭仲产曰:郦县故城在攻离山东南,郦
旧县也。《三仓》曰樊、邓、郦。郦有二城北郦也,汉祖入关,下淅郦,即此县
也。
淯水又东南流历雉县之衡山,东迳百章郭北,又东,鲁阳关水注之。水出
鲁阳县南分水岭,南水自岭南流,北水从岭北注,故世俗谓此岭为分头也。其水
南流迳鲁阳关,左右连山插汉,秀木干云,是以张景阳诗云:朝登鲁阳关,峡路
峭且深。亦司马芝与母遇贼处也。关水历雉衡山西南迳皇后城西。建武元年,世
祖遣侍中傅俊,持节迎光烈皇后于淯阳。俊发兵三百馀人,宿卫皇后道路,归
京师。盖税舍所在,故城得其名矣。山有石室,甚饰洁,相传名皇后浴室,又所
幸也。关水又西南迳雉县故城南。昔秦文公之世有阳伯者,逢二童曰舀,曰被。
二童,二雉也。得雌者霸,雄者王。二童翻飞,化为双雉。光武获雉于此山,以
为中兴之祥,故置县以名焉。关水又屈而东南流,注于淯。
淯水又东南流,迳博望县故城东。郭仲产曰:在郡东北一百二十里,汉武
帝置。校尉张骞,随大将军卫青西征,为军前导,相望水草,得以不乏。元光六
年,封骞为侯国。《地理志》南阳有博望县,王莽改之曰宜乐也。
淯水又东南迳西鄂县故城东。应劭曰:江夏有鄂,故加西也。昔刘表之攻
杜子绪于西鄂也。功曹柏孝长闻战鼓之音,惧而闭户,蒙被自覆,渐登城而观,
言勇可习也。淯水又南,洱水注之。水出弘农郡卢氏县之熊耳山。东南迳郦县
北,东南迳房阳城北。汉哀帝四年,封南阳太守孙宠为侯国。俗谓之房阳川。又
迳西鄂县南,水北有张平子墓。墓之东,侧坟有《平子碑》,文字悉是古文篆额,
是崔瑗之辞。盛弘之、郭仲产并云:夏侯孝若为郡,薄其文,复刊碑阴为铭。然
碑阴二铭,乃是崔子玉及陈翕耳,而非孝若,悉是隶字,二首并存,尝无毁坏。
又方墓次有二碑,今惟见一碑,或是余夏景驿途,疲而莫究矣。水南道侧,有二
石楼,相去六七丈,双跱齐竦,高可丈七八,柱圆围二丈有馀,石质言青绿,
光可以鉴。其上栾栌承栱,雕檐四注,穷巧绮刻,妙绝人工。题言:蜀郡太守,
姓王,字子雅,南阳西鄂人,有三女无男,而家累千金。父没当葬,女自相谓曰:
先君生我姊妹,无男兄弟,今当安神玄宅,翳灵后土,冥冥绝后,何以彰吾君之
德?各出钱五百万,一女筑墓,二女建楼,以表孝思。《铭》云:墓楼东,平林
下,近坟墓,而不能测其处所矣。洱水又东南流,注于淯水,世谓之肄水,肄、
洱声相近,非也。《地理志》曰:熊耳之山,出三水,洱水其一焉,东南至鲁阳
入沔是也。淯水又南迳预山东,山上有神庙,俗名之为独山也。山南有魏车骑
将军黄权夫妻二冢,地道潜通。其冢前有四碑,其二,魏明帝立,二是其子及臣
吏所树者也。
淯水又西南迳《史定伯碑》南,又西为瓜里津,水上有三梁,谓之瓜里渡。
自宛道途,东出赭阳,西道方城。建武三年,世祖自赭阳西入,破虏将军邓奉怨
汉掠新野,拒瓜里,上亲搏战,降之夕阳下,遂斩奉。《郡国志》所谓宛有瓜里
津、夕阳聚者也。阻桥即桓温故垒处。温以升平五年,与范汪众军北讨所营。
淯水又西南迳晋蜀郡太守邓义山墓南,又南迳宛城东,其地故申伯之国,
楚文王灭申以为县也。秦昭襄王使白起为将,伐楚取郢,即以此地为南阳郡,改
县曰宛。王莽更名郡曰前队,县曰面阳。刘熙曰:在中国之面而居阳地,故以为
名。大城西南隅,即古宛城也,荆州刺史治,故亦谓之荆州城。今南阳郡治大城,
其东城内有旧殿基,周二百步,高八尺,陛阶皆砌以青石。大城西北隅有殿基,
周一百步,高五尺,盖更始所起也。城西三里,有古台,高三丈馀,文帝黄初中
南巡行所筑也。淯水又屈而迳其县南,故《南都赋》所言淯水荡其胸者也。
王莽地皇二年,朱鲔等共于城南会诸将,设坛,燔燎,立圣公为天子于斯水上。
《世语》曰:张绣反,公与战败,子昂不能骑进马于公,而昂遇害。《魏书》曰:
公南征至宛,临淯水,祠亡将士,殻ъち魈椋诮园р
淯水又南,梅溪水注之。水出县北紫山,南迳百奚故宅。奚,宛人也,于
秦为贤大夫,所谓迷虞智秦者也。梅溪又迳宛西吕城东。《史记》曰:吕尚先祖
为四岳,佐禹治水,有功。虞、夏之际,受封于吕,故因氏为吕尚也。徐广《史
记音义》曰:吕在宛县。高后四年,封昆弟子吕忿为吕城侯,疑即此也。又案新
蔡县有大吕、小吕亭而未知所是也。梅溪又南迳杜衍县东,故城在西。汉高帝七
年,封郎中王翳为侯国,王莽更之曰闰衍矣。土地垫下,湍溪是注,古人于安众
堨之,令游水是潴,谓之安众港。世祖建武三年,上自宛遣颍阳侯祭遵西击邓
奉弟终,破之于杜衍,进兵涅阳者也。梅溪又南,谓之石桥水,又谓之汝溪,南
流而左注淯水。
淯水之南,又有南就聚,《郡国志》所谓南阳宛县有南就聚者也。郭仲产
言:宛城南三十里,有一城,甚卑小,相承名三公城,汉时邓禹等归乡饯离处也。
盛弘之著《荆州记》以为三公置。余案淯水左右,旧有二澨所谓南澨、北澨者,
水侧之汶。聚在淯阳之东北,考古推地则近矣。城侧有范蠡祠,蠡,宛人,祠
即故宅也。后汉末,有范曾,字子闵,为大将军司马,讨黄巾贼,至此祠,为蠡
立碑,文勒可寻。夏侯湛之为南阳,又为立庙焉。城东有大将军何进故宅。城西
有孔嵩旧居。嵩字仲山,宛人,与山阳范式有断金契。贫无养亲,赁为阿街卒,
遣迎式。式下车把臂曰:子怀道卒伍,不亦痛乎!嵩曰:侯嬴贱役,晨门,卑下
之位,古人所不耻,何痛之有?故其《赞》曰:仲山通达,卷舒无方,屈身厮役,
挺秀含芳。
△又屈南过淯阳县东。
淯水又南入县,迳小长安。司马彪《郡国志》曰:县有小长安聚。谢沈
《汉书》称:光武攻淯阳不下,引兵欲攻宛,至小长安,与甄阜战败于此。
淯水又西南迳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