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水经注-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又北过下隽县西,微水从东来流注之。

湘水左会清水口,资水也。世谓之益阳江。湘水左迳鹿角山东。右迳谨亭戍

西,又北合查浦,又北得万石浦,咸湘浦也。侧湘浦北有万石戍。湘水左则沅水

注之,谓之横房口,东对微湖,世或谓之麋湖也。右属微水,即《经》所谓微水

经下隽者也。西流注于江,谓之麋湖口。湘水又北迳金浦戍,北带金浦水,湖

溠也。湘水左则澧水澧水注之,世谓之武陵江。凡此四水,同注洞庭,北会大

江,名之五渚,《战国策》曰:秦与荆战,大破之,取洞庭五渚者也。湖水广圆

五百馀里,日月若出没于其中。《山海经》云: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焉。沅、

澧之风,交潇、湘之浦,出入多飘风暴雨。湖中有君山、编山。君山有石穴,潜

通吴之包山,郭景纯所谓巴陵地道者也。是山,湘君之所游处,故曰君山矣。昔

秦始皇遭风于此,而问其故。博士曰:湘君入则多风。秦王乃赭其山。汉武帝亦

登之,射蛟于是山。东北对编山,山多篪竹。两山相次去数十里,回峙相望,孤

影若浮。湖之右岸有山,世谓之笛鸟头石。石北右会翁湖口。水上承翁湖,左合

洞浦,所谓三苗之国、左洞庭者也。

△又北至巴丘山入于江。

山在湘水右岸。山有巴陵故城,本吴之巴丘邸阁城也。晋太康元年,立巴陵

县于此,后置建昌郡。宋元嘉十六年,立巴陵郡,城跨冈岭,滨阻三江。巴陵西

对长洲,其洲南湘浦,北届大江,故曰三江也。三水所会,亦或谓之三江

口矣。夹山列关,谓之射猎,又北对养口,咸湘浦也。水色青异,东北入于大江,

有清浊之别,谓之江会也。

○漓水

△漓水亦出阳海山。

漓水与湘水出一山而分源也。湘、漓之间,陆地广百馀步,谓之始安峤,峤

即越城峤也。峤水自峤之阳,南流注漓,名曰始安水。故庾仲初之赋《扬都》云:

判五岭而分流者也。漓水又南与沩水合,水出西北邵陵县界。而东南流至零陵县

西,南迳越城西。建安十六年,交州刺史赖恭自广信合兵小零陵越城迎就骘,即

是地也。沩水又东南流,注于漓水,《汉书》所谓出零陵下漓水者也。漓水又南

合弹丸溪,水出于弹丸山。山有涌泉,奔流冲激。山嵁及溪中,有石若丸,自

然珠圆,状弹丸矣,故山水即名焉。验其山高十馀丈,深数丈,复有石窦,下深

数丈,洞穴深远,莫究其极。溪水东流注于漓水。漓水又南迳始安县东,魏元帝

咸熙二年,吴孙皓分零陵南部,立始安郡。漓水又南,右会洛溪,溪水出永丰县

西北洛溪山,东流迳其县北,县本苍梧之北乡,孙皓割以为县。洛溪水又东南迳

始安县,而东注漓水。

漓水又东南流入熙平县,迳羊濑山,山临漓水,石间有色类羊。又东南迳鸡

濑山。山带漓水,石色状鸡,故二山以物象受名矣。漓水又南,得熙平水口,水

源出县东龙山,西南流迳其县南,又西与北乡溪水合,水出县东北北乡山,西流

迳其县北,又西流南转,迳其县西,县本始安之扶乡也,孙皓割以为县。溪水又

南注熙平水,熙平水又西注于漓水。县南有朝夕塘,水出东山西南,有水从山下

注塘,一日再增再减,盈缩以时,未尝衍期,同于潮水,因名此塘为朝夕塘矣。

漓水又西迳平乐县界,左合平乐溪口,水出临贺郡之谢沭县南历山,西北流迳谢

沭县西南,西南流至平乐县东南,左会谢沭众溪,派流凑合,西迳平乐县南。孙

皓割苍梧之境,立以为县,北隶始安。溪水又西南流,注于漓水,谓之平乐水。

△南过苍梧荔浦县。

濑水出县西北鲁山东迳其县西,与濡水合。水出永丰县西北濡山,东南迳其

县西,又东南流入荔浦县注于濑溪,又注于漓水,漓水之上,有关。漓水又南,

左合灵溪水口,水出临贺富川县北符灵冈,南流迳其县东,又南注于漓水也。

△又南至广信县,入于郁水。

○溱水

△溱水出桂阳临武县南,绕城西北屈东流。

溱水导源县西南,北流迳县西,而北与武溪合。《山海经》曰:肆水出临武

西南,而东南注于海。入番禺西。肆水盖溱水之别名也。武溪水出临武县西北桐

柏山,东南流右合溱水,乱流东南迳临武县西,谓之武溪。县临侧溪东,因曰临

武县,王莽更名大武也。溪又东南流左会黄岑溪水,水出郴县黄岑山,西南流右

合武溪武水又南入重山,山名蓝豪,广圆五百里,悉曲江县界。崖壁峻岨,岩岭

干天,交柯云蔚,霾天晦景,谓之泷中。悬湍回注,崩浪震山,名之泷水。

△东至曲江县安聂邑东,屈西南流。

泷水又南出峡,谓之泷口。西岸有任将军城,南海都尉任嚣所筑也。嚣死,

尉佗自龙川始居之。东岸有任将军庙。泷水又南合泠水,泠水东出泠君山,山,

群峰之孤秀也。晋太元十八年,崩十馀丈。于是悬涧瀑挂,倾流注壑,颓波所入,

灌于泷水。泷水又左合林水,林水出县东北洹山。王歆之《始兴记》曰:林水源

里有石室,室前磐石上,行罗十瓮,中悉是饼银。采伐遇之,不得取,取必迷闷。

晋太元初,民封驱之家仆,密窃三饼,归发看,有大蛇螫之而死。《湘州记》曰:

其夜,驱之梦神语曰:君奴不谨,盗银三饼,即日显戮,以银相偿。觉视则奴死

银在矣。林水自源西注于泷水。又与云水合,水出县北汤泉。泉源沸涌,浩气云

浮,以腥物投之,俄顷即熟。其中时有细赤鱼游之,不为灼也。西北合泷水。又

有藉水,上承沧海水,有岛屿焉。其水吐纳众流,西北注于泷水。泷水又南历灵

鹫山,山本名虎群山,亦曰虎市山,以虎多暴故也。晋义熙中,沙门释僧律,葺

宇岩阿,猛虎远迹,盖律仁感所致,因改曰灵鹫山。泷水又南迳曲江县东,云县

昔号曲红,曲红,山名也,东连冈是矣。泷中有碑文曰:自瀑亭至乎曲红。按

《地理志》曲江,旧县也。王莽以为除虏。始兴郡治。魏元帝咸熙二年,孙皓分

桂阳南部立。县东傍泷溪,号曰北泷水,水左即东溪口也。水出始兴东,江州南

康县界石阎山。西流而与连水合,水出南康县凉热山连溪,山即大庾岭也。五岭

之最东矣,故曰东峤山。斯则改装之次,其下船路,名涟溪,涟水南流,注于东

溪,谓之涟口,庾仲初谓之大庚峤水也。东溪亦名东江,又曰始兴水。又西,邪

阶水注之。水出县东南邪阶山。水有别源,曰巢头,重岭衿泷,湍奔相属,祖源

双注,合为一川。水侧有鼻天子城,鼻天子,所未闻也。邪阶水又西北注于东江。

江水又西迳始兴县南,又西入曲江县,邸水注之。水出浮岳山,山蹑一处,则百

馀步动,若在水也,因名浮岳山。南流注于东江。东江又西,与利水合。水出县

之韶石北山。南流迳韶石下,其高百仞,广圆五里,两石对峙,相去一里,小大

略均,似双阙,名曰韶石。古老言,昔有二仙,分而憩之,自尔年丰,弥历一纪。

利水又南迳灵石下,灵石一名逃石,高三十丈,广圆五百丈。耆旧传言,石本桂

阳汝城县,因夜迅雷之变,忽然迁此,彼人来见,叹曰:石乃逃来。因名逃石,

以其有灵运徙,又曰灵石。其杰处,临江壁立,霞駮有若缋焉。水石惊濑,传响

不绝,商船淹留,聆玩不已。利水南注东江,东江又西注于北江,谓之东江口。

溱水至此,有始兴大江之名,而南入浈阳县也。

△过浈阳县,出洭浦关,与桂水合。

溱水南迳浈阳县西,旧汉县也,王莽之綦武矣。县东有浈石山,广圆三十里,

挺崿大江之北,盘址长川之际。其阳有石室,渔叟所憩。昔欲于山北开达郡之路,

辄有大蛇断道,不果。是以今行者,必于石室前泛舟而济也。溱水又西南,历皋

口、太尉二山之间,是曰浈阳峡。两岸杰秀,壁立亏天。昔尝凿石架阁,令两岸

相接,以拒徐道覆。溱水出峡,左则浈水注之,水出南海龙川县,西迳浈阳县南,

右注溱水。故应劭曰:浈水西入溱是也。溱水又西南,洭水入焉。《山海经》

所谓湟水,出桂阳西北,东南注肆入郭浦西者也。溱水又西南迳中宿县会一里水,

其处隘,名之为观峡。连山交枕,绝崖壁竦,下有神庙,背阿面流,坛宇虚肃,

庙渚攒石,巉岩乱峙中川。时水洊至,鼓怒佛腾,流木沦没,必无出者。世人

以为河伯下材。晋中朝时,县人有使至洛者事讫,将还。忽有一人寄其书,云:

吾家在观峡前,石间悬藤,即其处也。但叩藤,自当有人取之。使者谨依其言,

果有二人出外取书,并延入水府,衣不霑濡。言此似不近情,然造化之中,无所

不有,穆满西游,与河宗论宝,以此推之,亦为类矣。溱水又西南迳中宿县南,

吴孙皓分四会之北乡立焉。

△南入于海。

溱水又南注于郁,而入于海。

 卷三十九

○洭水

△洭水出桂阳县卢聚。

水出桂阳县西北上驿山卢溪,为卢溪水,东南流迳桂阳县故城,谓之洭水。

《地理志》曰:洭水出桂阳,南至四会是也。洭水又东南流,峤水注之,水

出萌渚峤之溪,溪水下流,历峡南出,是峡谓之贞女峡。峡西岸高岩,名贞女山。

山下际有石,如人形,高七尺,状如女子,故名贞女峡。古来相传,有数女取螺

于此,遇风雨书晦,忽化为石。斯诚巨异,难以闻信。但启生石中,执呱空桑,

抑斯类矣。物之变化,宁以理求乎?溪水又合洭水。洭水又东南入阳山县,

右合涟口,水源出县西北一百一十里石塘村,村之流水侧,有豫章木,本径可二

丈,其株根犹存,伐之积载,而斧迹若新。羽族飞翔不息,其旁众枝,飞散远集,

乡亦不测所如,惟见一枝,犹在含洭水矣。涟水东南流注于洭。洭水又东

南流,而左与斟水合。水导源近出东岩下,穴口若井,一日之中,十溢十竭,信

若潮流,而注洭水。洭水又南迳阳山县故城西,耆旧传曰,往昔县长临县,

辄迁擢超级,太史迳观言地势使然。掘断连冈,流血成川,城因倾阤,遂即倾

败。阁下大鼓,飞上临武,乃之桂阳,追号圣鼓,自阳山达乎桂阳之武步驿,所

至循圣鼓道也。其道如堑,迄于鼓城矣。洭水又迳阳山县南,县故含洭县之

桃乡,孙皓分立为县也。洭水又东南流也。

△东南过含洭县。

应劭曰:洭水东北入沅。瓒注《汉书》沅在武陵,去洭远,又隔湘水,

不得入沅。洭水东南,左合翁水。水出东北利山湖,湖水广圆五里,洁逾凡水,

西南流注于洭,谓之翁水山。口已下,东岸有圣鼓杖,即阳山之鼓杖也。横在

川侧,虽冲波所激,未尝移动。百鸟翔鸣,莫有萃者。船人上下,以篙撞者,辄

有虐疾。洭水又东南,左合陶水,水东出尧山。山盘纡数百里,有赭嵒迭起,

冠以青林,与云霞乱采。山上有白石英,山下有平陵,有大堂基,耆旧云,尧行

宫所。陶水西迳县北,右注洭水。洭水又迳含洭县西。王歆之《始兴记》

曰:县有白鹿城,城南有白鹿冈。咸康中,郡民张鲂为县,有善政,白鹿来游,

故城及冈并即名焉。

△南出洭浦关为桂水。

关在中宿县。洭水出关,左合溱水,谓之洭口。《山海经》谓之湟水。

徐广曰:湟水,一名洭水,出桂阳,通四会,亦曰漼水也。汉武帝元鼎五年,

路博德为伏波将军,征南越,出桂阳,下湟水,即此水矣。桂水其别名也。

○深水

△深水出桂阳卢聚。

吕忱曰:深水,一名邃水,导源卢溪,西入营水,乱流营波,同注湘津。许

慎云:深水出桂阳南平县也。《经》书桂阳者,县本隶桂阳郡也。后割属始兴。

县有卢溪、卢聚山,在南平县之南,九疑山东也。

△西北过零陵营道县南,又东北过营浦县南,又西北过泉陵县,西北七里至

燕室丘,入于湘。

水上有燕室丘,亦因为聚名也。其下水深不测,号曰龙渊。

○钟水

△钟水出桂阳南平县都山,北过其县东,又东北过宋渚亭,又北过钟亭,与

漼水合。

都山即都庞之峤也,五岭之第三岭也。钟水即峤水也。庾仲初曰:峤水南入

始兴漼水,注于海。北入桂阳湘水注于江是也。漼水,即桂水也,漼、桂声相近,

故字随读变,《经》仍其非矣。桂水出桂阳县北界山,山壁高耸,三面特峻,石

泉悬注瀑布而下。北迳南平县,而东北流届钟亭,右会钟水,通为桂水也。故应

劭曰:桂水出桂阳,东北入湘。

△又北过魏宁县之东。

魏宁,故阳安也。晋太康元年改曰晋宁。县在桂阳郡东一百二十里。县南西

二面,阻带清溪,桂水无出县东理,盖县邑流移,今古不同故也。

△又东北入于湘。

○耒水

△耒水出桂阳郴县南山。

耒水发源出汝城县东乌龙白骑山,西北流迳其县北,西流三十里,中有十四

濑,各数百步,濬流奔急,竹节相次,亦为行旅氵斥涉之艰难也。又西北迳晋宁

县北,又西左合清溪水口,水出县东黄皮山,西南流历县南,又西北注于耒水。

汝城县在郡东三百馀里,山又在县东,耒水无出南山理也。

△北过其县之西

县有渌水,出县东侠公山。西北流而南,屈注于耒,谓之程乡溪,郡置酒官,

酝于山下,名曰程酒,献同酃也。耒水又西,黄水注之。水出县西黄岑山,山

则骑田之峤,五岭之第二岭也。黄水东北流。按盛弘之云:众山水出注于大溪,

号曰横流溪。溪水甚小,冬夏不乾,俗亦谓之为贪泉,饮者辄冒于财贿,同于广

州石门贪流矣。廉介为二千石,则不饮之。昔吴隐之挹而不乱,贪岂谓能汙其真

乎?盖亦恶其名也。刘澄之谓为一涯溪,通四会殊为孟浪而不悉也。庾仲初云:

峤水南入始兴溱水,注海。即黄岑水入武溪者也。北水入桂阳湘水,注于大江,

即是水也。左则千秋水注之。水出西南万岁山。山有石室,室中有钟乳。山上悉

生灵寿木,溪下即千秋水也。水侧民居,号万岁村。其水下合黄水,黄水又东北

迳其县东,右合除泉水。水出县南湘陂村,村有圆水。广圆可二百步,一边暖,

一边冷。冷处极清绿,浅则见石,深则见底。暖处水白且浊,玄素既殊,凉暖亦

异,厥名除泉,其犹江乘之半汤泉也。水盛则泻黄溪,水耗则津径辍流。郴,旧

县也,桂阳郡治也,汉高帝二年分长沙置。《地理志》曰:桂水所出,因以名也。

王莽更名南平,县曰宣风。项羽迁义帝所筑也。县南有义帝冢,内有石虎,因呼

为白彪郡。《东观汉记》曰:茨充,字子何,为桂阳太守,民惰懒,少粗履,足

多剖裂。充教作履,今江南知织履,皆充之教也。黄溪东有马岭山,高六百馀丈,

广圆四十许里。汉末,有郡民苏耽,栖游此山。《桂阳列仙传》云:耽,郴县人。

少孤,养母至孝。言语虚无,时人谓之痴。常与众儿共牧牛,更直为帅,录牛无

散。每至耽为帅,牛辄徘徊左右,不逐自还。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