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星光时代-第1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林明阳现在已经很难再像以前那样在校外的咖啡馆里安静坐上一个下午而不被人打扰。那家以前常去的咖啡馆,他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去那里坐坐了。在和金妮越地方见面的时候,他突然就想到这里。
还是以前经常坐的那个靠窗的位置,林明阳对面的金妮今天并没有刻意的打扮自己,还是和平常一样扎了个马尾,脸上只化了淡妆,却显出一种素雅的别致风味。虽然盯着女生的脸看是一种很不礼貌的行为,但林明阳的目光还是毫无顾忌的在金妮脸上停留了至少有三分钟。
最后金妮只好敲了敲桌子,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林明阳讪讪收回目光的时候,金妮心里又有一些失落。以前金妮打扮精致想要引起林明阳的注意的时候,他对她的美丽视若无睹;现在她没有了从前的想法,可林明阳却开始欣赏她的美丽,不得不说这样的反差充满了讽刺的意味。
“我们可以开始谈正事了吗?”金妮压下心头的失落,脸上做出一副很冷漠的表情。
林明阳笑了起来,“可我们已经开始了啊”
金妮微微蹙眉,她不知道林明阳葫芦里卖的究竟是什么药。
看到她满脸的疑惑,林明阳只好解释说:“你不是想要饰演片中的女主角吗?通过我刚才的观察,你的初试已经过关了”
金妮明显的愣了一下,“可奥尔森告诉,剧本里这个角色只有不到五分钟的表演段落,这样的角色也能称之为女主角?”
“奥尔森并没有撒谎,但对于这个角色的定位,你和我想的有些不一样。”林明阳耸耸肩,接着说道:“从戏份比例上来看,你的这个角色绝对称不上主角。但是对于剧情作用,你却不能小看这个出场时间不到五分钟的角色,她是引发整个故事的关键人物。”
金妮不置可否的笑了笑,然后带着戏谑的口吻调侃说:“导演都喜欢告诉那些无关轻重的演员,你们的角色很重要,显然你的这套说辞并没有什么新意。”
“这部影片里会有很多的女性角色出现,但她们的在镜头里出现的时间都不会超过半分钟。从这个角度出发,全剧中出镜时间最长的女性角色,自然就是影片的女主角咯”林明阳很狡猾的回答说。
明知道林明阳是在狡辩,但金妮并没有较真的想法,事实上她想要加入剧组还有其他的目的。
“我对你拍这部电影的手法感到很好奇,出演那个角色我不需要任何的报酬,但我要对影片的拍摄进行一个全记录的跟踪报道,这个要求应该不过分吧?”
林明阳意味深长的朝她笑了笑,神情中有种意味难言的味道,“你想听真话?”
“为什么不呢?”金妮很认真的点点头。
林明阳将身子往前凑了凑,然后招手示意金妮也靠近一些。虽然有些疑虑,但金妮还是照做了。
林明阳在她耳边轻声说道:“我一直都很讨厌记者…但你是一个例外”
————
关于《社交网络》的第一场戏,是在一家酒吧里,马克和女朋友正在约会。光是这部分剧本的内容含量就让金妮看得莫名其妙。在拍摄前,金妮一直在抱怨剧情的看不懂,更不要说从中发现什么隐含的意味。
这段拍摄并不困难,因为两人同时出现在镜头里的画面不是很多,所以那些冗长的台词全都写在提词板上,两位演员都不需要费力的去记忆,但是他们必须要了解这段谈话的内容,因为林明阳确实在这段对话里暗藏了很多后面剧情的伏笔。
“这段戏的目的就是提纲携领,大量的对话提供了很多信息,因为本片的重点是马克这个人,开场戏可以让观众迅速的了解角色的主要特点。”在拍摄前为金妮讲解这段剧情的时候,林明阳显得很耐心。
金妮两手一摊:“可是除了无逻辑性的语言跳跃,我没有看出其他东西。”
“好吧,这说明你已经很好的进入了自己的角色。”林明阳耸耸肩,这已经成了他回答问题时候习惯性的动作。
“首先马克很聪明,在剧中他提到了SAT,他以满分考上了哈佛,快速的语言习惯说明他脑子反应速度快,思维敏捷,可以同时思考多个问题,而且能够无缝切换。”
听他这么一解释,金妮这才觉得好像真有那么一回事。
“其次他很自负,马克开场提出一个问题:都是SAT满分,我如何才能与众不同?这个问题看似问前女友,其实是向其炫耀。而女友也不出所料的做出仰慕的回应:你居然一个题都没错?一次就做对了?没有检查?这种反应让马克很得意。”
“现实里肯定没有人会喜欢那个自以为是的家伙。”金妮对马克的现实观感并没有因为认识林明阳而发生根本上的改变。
林明阳并没有多想,“现实中Erica这个角色是虚构的,这么漂亮的女孩子为何喜欢马克呢?他既不高也不帅更不会说好听的哄女孩子欢心。所以我总要给她找个喜欢马克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聪明而富有才华。Erica出于仰慕马克的才华才与其拍拖,毕竟她自己只是读了个波士顿大学而已。”
林明阳抽丝剥茧的分析让金妮的思路也开始慢慢地清晰了起来,“还有呢?”
“马克很自卑”
金妮惊讶的张大了嘴,“那家伙会感到自卑?”
林明阳并不急着解释,继续有条不紊的分析说道:“这从对话里也可以看出,首先就体现在马克单方面认为,女生都会喜欢那些划艇运动员,身材高大,肌肉健硕。就像男人都喜欢丰乳肥臀的女生一样,正常的生理趋向。其实这倒没错,但错的是起码Erica并非如此,她喜欢马克,说明她更欣赏有才华的人,反而看不上那些五大三粗傻乎乎的运动员。只是马克心存自卑,所以对于划艇运动员这个词过于敏感,当Erica开玩笑说很喜欢运动员的时候,他马上就翻脸。”
“当Erica问马克,哪个社团最容易加入。马克再一次误解了她的意思,他觉得Erica这是讽刺挖苦自己,认为以他的能力也只能找个最容易的社团,而不是最好的社团。这些都是他内心自卑的反应。他有一个天才的大脑,但不擅长沟通,甚至可以说完全不懂得如何与人沟通。”
听完林明阳的分析,金妮好奇的问了一句:“现实中的马克也是这样?”
林明阳回到说道:“电影剧本里的人物性格肯定有一定程度上的夸大,但实际上马克确实是一个不善于交际的家伙,但他并不自卑。”
“是啊,他把全校女生的照片都放到了网上,这可真算得上是一个伟大的壮举,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自卑呢?”金妮的话里带着浓浓的讽刺意味。
“好像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你在评价马克的时候也是这样的语气。”林明阳笑着摇摇头,“即便他创立了Facebook,成为了美国最年轻的亿万富豪,可这些都没有能够改变你的态度…女人的怨念真是可怕。”
“也许他是一个伟大的IT人才…并不是他脑袋一根筋,因为他就是一个混蛋”金妮轻盈浅笑的看着林明阳,“这是我认为全剧中最经典的一句台词,用来评价那个家伙最恰当不过了…而且,这可是你说的”
林明阳开始“装傻充愣”,他一脸茫然的看着金妮:“我有说过这样的话吗?”
“你是没有直接这么说的,可你剧本里就是这么写的”别的女孩或许会被林明阳的表情迷惑,但金妮不会,她放开手里的剧本,然后为她的观点找到了支撑的证据。
“不要以为我会把这句Erica的临别赠言当成是女孩子的气话,我知道里面暗含深意。甚至于这基本上就可以理解为全片的主旨。或者说一场猜谜游戏中,其实开场你在一开场就已经直接告诉大家谜底了,只是我们谁也没留意。”
林明阳抱着手满脸微笑的看着金妮,“然后呢?”
“在剧本的最后,女律师也在临别之际也跟马克说:你并非是一个混蛋,虽然你很努力的朝着这一目标奋斗着。不要告诉我这只是一个巧合,你把自己的态度也隐含在其中,我说得对吗?”
“你只猜对了一半,事实上我对马克并无恶感,但是对于他的成功,现实里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他是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混蛋;但也有人认为他是造福全人类的社会企业家。我依旧强调这是一部传记电影,所以我在影片里只不过是利用不同的角色来展现这两种观点。”
“马克的所作所为,从前女友或者第三方角度来看,可谓是卑鄙无耻只差下流。但是,从马克自己的角度来看,他并没有做错什么,他只做了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或者说是应该做的事,他没有撒谎,没有主观刻意欺骗,他只是想做好一件大事,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他,仅此而已”
正文 第203章似曾相识
第203章似曾相识
《社交网络》开场时,马克…扎克伯格和前女友在酒吧里唇枪舌剑的持续了整整5分钟,镜头里没有任何的背景,没有肢体特写,没有特效,没有配乐,只有两张彼此对视而漠然的脸。这段剧情占据了8页剧本,拍了整整一个星期,一个性格孤傲、难以沟通的人物形象这才建立起来。
这组镜头断断续续的拍摄得有80多次,林明阳对拍摄的细节要求近乎苛刻,除了追求完美之外,他更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让杰西…艾森伯格更快的进入角色。因为这段剧情中把马克所有的性格特点都表现了出来,杰西只要能完成这段表演,那么接下来的拍摄就会简单很多。
剧组里只有很少的人能够理解林明阳的用意,一开始的拍摄让让大家都认为林明阳会在拍摄上耗费大量的时间,但接下的拍摄进度却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在杰西…艾森伯格进入“状态”之后,拍摄变成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又一个星期过去之后,影片的拍摄进度已经完成了一半,这个拍摄的速度让所有的人都瞠目结舌。
当然林明阳并没有因为快速的拍摄而忽略这部影片的细节,影片中有段台词:“哈佛出了19个诺贝尔奖得主、15个普利策奖得主、2个电影明星。”这两个电影明星指的就是娜塔莉…波特曼和林明阳自己。
影片试图还原Facebook诞生于哈佛的真实状态,而林明阳就是马克曾经的舍友,又是哈佛在校生,这些身份都给影片的拍摄提供了巨大的便利。电影中出现的哈佛社交聚会、宿舍墙上的标语、马克曾经使用过的笔记本电脑型号,甚至是屏幕上出现的网络操作命令行,都极大的终于现实。
在《社交网络》的剧情中,马克穿着拖鞋参加自己的听证会,真实的马克在生活中也是这样的不修边幅,在数次Facebook的重大新闻发布会上,他都是穿着T恤、牛仔裤和运动鞋面对全球的记者。这被媒体解读为同“史蒂夫…乔纳斯一样的科技业符号”,他也被《君子》这样的时尚杂志评选为年度最差着装人物。
有意思的是,这次评选中的最佳着装人物是林明阳,Facebook的两大股东同时登上一个时尚榜单,然后占据了第一名和最后一名的位置,结果确实极富戏剧性。
在影片的拍摄期间,马克曾对《纽约客》明确表示自己不会看《社交网络》,但电影上映前,他还是悄悄的观看了内部的一次试映——就连这一点也和电影里他在影片中言不由衷的风格十分相似。在接受采访时他留下了这样一句观后感:“电影里出现的每一件短袖和帽衫,我确实都有一件一摸一样的。”
在接受采访的时候,马克态度平和、谈吐缓慢、时常沉默而且高度自信。他的身高只有172厘米,但总是抬头挺胸自信满满,所以他在影片中被林明阳塑造成一个反社会的高傲角色也就不足为奇了。
“最为Facebook的原始大股东,同时又是好莱坞最优秀的编剧,我想Felix很清楚如何把握真实与虚拟之间的关系,好吧,我提前看到了这部影片,但很遗憾无法告诉你剧情,我想说的是,这部影片里的内容不一定都是真实的,但Felix在里面融入了很多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看法,虽然在影片他把我塑造成了一个‘坏蛋’但那确实是一部非常有意思的电影”
马克自己对这部影片的评价在媒体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浪。技巧高超的骗子在把人骗了之后,还要让别人帮他数钱。而水平高超的导演,即便是电影里把人拍成一个“卑鄙”的家伙,骂了人家,人家却觉得你拍得好,这就是水平。
虽然林明阳《社交网络》中虚构了大量的情节,但Facebook在现实中的成功并非虚构,网站创办3年间,已经在全球吸引了超过5亿的注册用户。如果以人口总量算,它是地球上的第三大国;如果以人口分布广度计算,即使是16世纪的西班牙和19世纪的号称日不落的英国也无法与之比肩。时代周刊将马克…扎克伯格评选为年度人物,理由是:连接五亿人,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社交网络》的宣传海报就以此为基础,杰西…艾森伯格的巨幅头像上,印着一行醒目的标语:“交友5亿,难免树敌若干”
自从拿到了两座奥斯卡奖杯之后,好莱坞对于林明阳任何一部作品都不会再有小觑之心。他的新片《社交网络》从一开拍就引起了各方的关注,而且又是关于Facebook创立这样一个内容充满神秘色彩的题材,媒体的报道早早的就勾起了影迷们的胃口,影片上映之后的火爆场面也就不难想象了。
《社交网络》在北美4000多家院线同时上映,仅两周时间,美国本土票房破亿。要知道这可是一部“传记”电影,没有明星没有特效,甚至影片还有些高智商的味道,但以10美元的平均票价计算,有超过1000万美国人买票看过该片,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之中。
在票房取得惊人成绩的同时,影片在北美甚至全世界都受到了一致好评,尤其是一向苛刻的影评人,几乎一边倒地不吝赞美之辞。
“被施了魔法的对白在两个小时里激流猛进。它将一个难以讲述的故事变得清晰又吸引……在一个电影对白那么没脑又要故意放慢来满足那些慢人半拍的无趣观众的年代,这对白有着脱线喜剧的速度与激情。”——《芝加哥太阳报》
……
“这虽然是一个讲述大学小毛头怎样变成e时代最有钱的人的故事,但它也是一部超越时代局限的、反映我们时代生活方式的佳作”——《纽约邮报》
……
“结果是一部完全可以成为代表其时代和地域的一个象征的电影。影片是对社会阶级、行为、lun理和一位天才的高度专注的精明观察。它有着这次网络**的高度兴奋,和金钱世界翻江倒海吞噬万众的磅薄气势。”——《纽约客》
————
《社交网络》让负责影片发行的狮门公司大赚了一笔,庆功酒会的嘉宾名单上,自然少不了林明阳,就连他的经纪人艾克斯也受到了邀请。
去赴约的路上,开着车的埃克斯忍不住抱怨了起来:“我承认你的这部影片确实拍得确实很有水准,但你在电影里进行自我批判的时候,是不是应该提前通知我一声,好让我也有个心理准备?”
林明阳皱了皱眉,有些不快的说道:“我剧本写好给你发过一份…不要告诉我你根本就没有看?”
“这个…”埃克斯嘿嘿的讪笑了两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