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新唐书-第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象石。又西南三日行,至占不劳山,山在环王国东二百里海中。又南二日行至陵
山。又一日行,至门毒国。又一日行,至古笪国。又半日行,至奔陀浪洲。又两
日行,到军突弄山。又五日行至海硖,蕃人谓之“质”,南北百里,北岸则罗越
国,南岸则佛逝国。佛逝国东水行四五日,至诃陵国,南中洲之最大者。又西出
硖,三日至葛葛僧祗国,在佛逝西北隅之别岛,国人多钞暴,乘舶者畏惮之。其
北岸则个罗国。个罗西则哥谷罗国。又从葛葛僧只四五日行,至胜邓洲。又西五
日行,至婆露国。又六日行,至婆国伽蓝洲。又北四日行,至师子国,其北海岸
距南天竺大岸百里。又西四日行,经没来国,南天竺之最南境。又西北经十余小
国,至婆罗门西境。又西北二日行,至拔狖国。又十日行,经天竺西境小国五,
至提狖国,其国有弥兰太河,一曰新头河,自北渤昆国来,西流至提狖国北,入
于海。又自提狖国西二十日行,经小国二十余,至提罗卢和国,一曰罗和异国,
国人于海中立华表,夜则置炬其上,使舶人夜行不迷。又西一日行,至乌剌国,
乃大食国之弗利剌河,南入于海。小舟溯流二日至末罗国,大食重镇也。又西北
陆行千里,至茂门王所都缚达城。自婆罗门南境,从没来国至乌剌国,皆缘海东
岸行;其西岸之西,皆大食国,其西最南谓之三兰国。自三兰国正北二十日行,
经小国十余,至设国。又十日行,经小国六七,至萨伊瞿和竭国,当海西岸。又
西六七日行,经小国六七,至没巽国。又西北十日行,经小国十余,至拔离謌
磨难国。又一日行,至乌剌国,与东岸路合。西域有陀拔思单国,在疏勒西南二
万五千里,东距勃达国,西至满国,皆一月行,南至罗刹支国半月行,北至海
两月行。罗刹支国东至都槃国半月行,西至沙兰国,南至大食国皆二十日行。都
槃国东至大食国半月行,南至大食国二十五日行,北至勃达国一月行。勃达国东
至大食国两月行,西北至岐兰国二十日行,北至大食国一月行。河没国东南至陀
拔国半月行,西北至岐兰国二十日行,南至沙兰国一月行,北至海两月行。岐兰
国西至大食国两月行,南至满国二十日行,北至海五日行。满国西至大食国
两月行,南至大食国一月行,北至岐兰国二十日行。沙兰国南至大食国二十五日
行,北至满国二十五日行。石国东至拔汗那国百里,西南至东米国五百里。罽
宾国在疏勒西南四千里,东至俱兰城国七百里,西至大食国千里,南至婆罗门国
五百里,北至吐火罗国二百里。东米国在安国西北二千里,东至碎叶国五千里,
西南至石国千五百里,南至拔汗那国千五百里。史国在疏勒西二千里,东至俱蜜
国千里,西至大食国二千里,南至吐火罗国二百里,西北至康国七百里。
卷四十四 志第三十四
◎选举志上
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旧,然其大要有三。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曰
乡贡,皆升于有司而进退之。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经,有俊士,有进士,有
明法,有明字,有明算,有一史,有三史,有开元礼,有道举,有童子。而明经
之别,有五经,有三经,有二经,有学究一经,有三礼,有三传,有史科。此岁
举之常选也。其天子自诏者曰制举,所以待非常之才焉。
凡学六,皆隶于国子监:国子学,生三百人,以文武三品以上子孙若从二品
以上曾孙及勋官二品、县公、京官四品带三品勋封之子为之;太学,生五百人,
以五品以上子孙、职事官五品期亲若三品曾孙及勋官三品以上有封之子为之;四
门学,生千三百人,其五百人以勋官三品以上无封、四品有封及文武七品以上子
为之,八百人以庶人之俊异者为之;律学,生五十人,书学,生三十人,算学,
生三十人,以八品以下子及庶人之通其学者为之。京都学生八十人,大都督、中
都督府、上州各六十人,下都督府、中州各五十人,下州四十人,京县五十人,
上县四十人,中县、中下县各三十五人,下县二十人。国子监生,尚书省补,祭
酒统焉。州县学生,州县长官补,长史主焉。
凡馆二:门下省有弘文馆,生三十人;东宫有崇文馆,生二十人。以皇緦麻
以上亲,皇太后、皇后大功以上亲,宰相及散官一品、功臣身食实封者、京官职
事从三品、中书黄门侍郎之子为之。
凡博士、助教,分经授诸生,未终经者无易业。凡生,限年十四以上,十九
以下;律学十八以上,二十五以下。
凡《礼记》、《春秋左氏传》为大经,《诗》、《周礼》、《仪礼》为中经,
《易》、《尚书》、《春秋公羊传》、《谷梁传》为小经。通二经者,大经、小
经各一,若中经二。通三经者,大经、中经、小经各一。通五经者,大经皆通,
余经各一,《孝经》、《论语》皆兼通之。凡治《孝经》、《论语》共限一岁,
《尚书》、《公羊传》、《谷梁传》各一岁半,《易》、《诗》、《周礼》、《
仪礼》各二岁,《礼记》、《左氏传》各三岁。学书,日纸一幅,间习时务策,
读《国语》、《说文》、《字林》、《三苍》、《尔雅》。凡书学,石经三体限
三岁,《说文》二岁,《字林》一岁。凡算学,《孙子》、《五曹》共限一岁,
《九章》、《海岛》共三岁,《张丘建》、《夏侯阳》各一岁,《周髀》、《五
经算》共一岁,《缀术》四岁,《缉古》三岁,《记遗》、《三等数》皆兼习之。
旬给假一日。前假,博士考试,读者千言试一帖,帖三言,讲者二千言问大
义一条,总三条通二为第,不及者有罚。岁终,通一年之业,口问大义十条,通
八为上,六为中,五为下。并三下与在学九岁、律生六岁不堪贡者罢归。诸学生
通二经、俊士通三经已及第而愿留者,四门学生补太学,太学生补国子学。每岁
五月有田假,九月有授衣假,二百里外给程。其不帅教及岁中违程满三十日,事
故百日,缘亲病二百日,皆罢归。既罢,条其状下之属所,五品以上子孙送兵部,
准荫配色。
每岁仲冬,州、县、馆、监举其成者送之尚书省;而举选不繇馆、学者,谓
之乡贡,皆怀牒自列于州、县。试已,长吏以乡饮酒礼,会属僚,设宾主,陈俎
豆,备管弦,牲用少牢,歌《鹿鸣》之诗,因与耆艾叙长少焉。既至省,皆疏名
列到,结款通保及所居,始由户部集阅,而关于考功员外郎试之。
凡秀才,试方略策五道,以文理通粗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凡四等为
及第。凡明经,先帖文,然后口试,经问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亦为四等。
凡《开元礼》,通大义百条、策三道者,超资与官;义通七十、策通二者,及第。
散、试官能通者,依正员。凡三传科,《左氏传》问大义五十条,《公羊》、《
谷梁传》三十条,策皆三道,义通七以上、策通二以上为第,白身视五经,有出
身及前资官视学究一经。凡史科,每史问大义百条、策三道,义通七、策通二以
上为第。能通一史者,白身视五经、三传,有出身及前资官视学究一经;三史皆
通者,奖擢之。凡童子科,十岁以下能通一经及《孝经》、《论语》,卷诵文十,
通者予官;通七,予出身。凡进士,试时务策五道、帖一大经,经、策全通为甲
第;策通四、帖过四以上为乙第。凡明法,试律七条、令三条,全通为甲第,通
八为乙第。凡书学,先口试,通,乃墨试《说文》、《字林》二十条,通十八为
第。凡算学,录大义本条为问答,明数造术,详明术理,然后为通。试《九章》
三条、《海岛》《孙子》《五曹》《张丘建》《夏侯阳》《周髀》《五经算》各
一条,十通六,《记遗》、《三等数》帖读十得九,为第。试《缀术》、《辑古》,
录大义为问答者,明数造术,详明术理,无注者合数造术,不失义理,然后为
通。《缀术》七条、《辑古》三条,十通六,《记遗》、《三等数》帖读十得九,
为第。落经者,虽通六,不第。
凡弘文、崇文生,试一大经、一小经,或二中经,或《史记》、《前后汉书》
、《三国志》各一,或时务策五道。经史皆试策十道。经通六,史及时务策通三,
皆帖《孝经》、《论语》共十条通六,为第。
凡贡举非其人者、废举者、校试不以实者,皆有罚。
其教人取士著于令者,大略如此。而士之进取之方,与上之好恶、所以育材
养士、招来奖进之意,有司选士之法,因时增损不同。
自高祖初入长安,开大丞相府,下令置生员,自京师至于州县皆有数。既即
位,又诏秘书外省别立小学,以教宗室子孙及功臣子弟。其后又诏诸州明经、秀
才、俊士、进士明于理体为乡里称者,县考试,州长重覆,岁随方物入贡;吏民
子弟学艺者,皆送于京学,为设考课之法。州、县、乡皆置学焉。及太宗即位,
益崇儒术。乃于门下别置弘文馆,又增置书、律学,进士加读经、史一部。十三
年,东宫置崇文馆。自天下初定,增筑学舍至千二百区,虽七营飞骑,亦置生,
遣博士为授经。四夷若高丽、百济、新罗、高昌、吐蕃,相继遣子弟入学,遂至
八千余人。
高宗永徽二年,始停秀才科。龙朔二年,东都置国子监,明年以书学隶兰台,
算学隶秘阁,律学隶详刑。上元二年,加试贡士《老子》策,明经二条,进士三
条。国子监置大成二十人,取已及第而聪明者为之。试书日诵千言,并日试策,
所业十通七,然后补其禄俸,同直官。通四经业成,上于尚书,吏部试之,登第
者加一阶放选。其不第则习业如初,三岁而又试,三试而不中第,从常调。
永隆二年,考功员外郎刘思立建言,明经多抄义条,进士唯诵旧策,皆亡实
才,而有司以人数充第。乃诏自今明经试帖粗十得六以上,进士试杂文二篇,通
文律者然后试策。
武后之乱,改易旧制颇多。中宗反正,诏宗室三等以下、五等以上未出身,
愿宿卫及任国子生,听之。其家居业成而堪贡者,宗正寺试,送监举如常法。三
卫番下日,愿入学者,听附国子学、太学及律馆习业。蕃王及可汗子孙愿入学者,
附国子学读书。
玄宗开元五年,始令乡贡明经、进士见讫,国子监谒先师,学官开讲问义,
有司为具食,清资五品以上官及朝集使皆往阅礼焉。七年,又令弘文、崇文、国
子生季一朝参。及注《老子道德经》成,诏天下家藏其书,贡举人灭《尚书》、
《论语》策,而加试《老子》。又敕州县学生年二十五以下、八品子若庶人二十
一以下通一经及未通经而聪悟有文辞、史学者,入四门学为俊士。即诸州贡举省
试不第,愿入学者亦听。
二十四年,考功员外郎李昂为举人诋诃,帝以员外郎望轻,遂移贡举于礼部,
以侍郎主之。礼部选士自此始。
二十九年,始置崇玄学,习《老子》、《庄子》、《文子》、《列子》,亦
曰道举。其生,京、都各百人,诸州无常员。官秩、荫第同国子,举送、课试如
明经。
天宝九载,置广文馆于国学,以领生徒为进士者。举人旧重两监,后世禄者
以京兆、同、华为荣,而不入学。十二载,乃敕天下罢乡贡,举人不由国子及郡、
县学者,勿举送。是岁,道举停《老子》,加《周易》。十四载,复乡贡。
代宗广德二年,诏曰:“古者设太学,教胄子,虽年谷不登,兵革或动,而
俎豆之事不废。顷年戎车屡驾,诸生辍讲,宜追学生在馆习业,度支给厨米。”
是岁,贾至为侍郎,建言岁方艰歉,举人赴省者,两都试之。两都试人自此始。
贞元二年,诏习《开元礼》者举同一经例,明经习律以代《尔雅》。是时弘
文、崇文生未补者,务取员阙以补,速于登第,而用荫乖实,至有假市门资、变
易昭穆及假人试艺者。六年,诏宜据式考试,假代者论如法。初,礼部侍郎亲故
移试考功,谓之别头。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奏罢,议者是之。
元和二年,置东都监生一百员。然自天宝后,学校益废,生徒流散。永泰中,
虽置西监生,而馆无定员。于是始定生员:西京国子馆生八十人,太学七十人,
四门三百人,广文六十人,律馆二十人,书、算馆各十人;东都国子馆十人,太
学十五人,四门五十人,广文十人,律馆十人,书馆三人,算馆二人而已。明经
停口义,复试墨义十条。五经取通五,明经通六。其尝坐法及为州县小吏,虽艺
文可采,勿举。十三年,权知礼部侍郎庾承宣奏复考功别头试。
初,开元中,礼部考试毕,送中书门下详覆,其后中废。是岁,侍郎钱徽所
举送,覆试多不中选,由是贬官,而举人杂文复送中书门下。长庆三年,侍郎王
起言:“故事,礼部已放榜,而中书门下始详覆。今请先详覆,而后放榜。”议
者以起虽避嫌,然失贡职矣。谏议大夫殷侑言:“《三史》为书,劝善惩恶,亚
于《六经》。比来史学都废,至有身处班列,而朝廷旧章莫能知者。”于是立史
科及三传科。大和三年,高锴为考功员外郎,取士有不当,监察御史姚中立又奏
停考功别头试。六年,侍郎贾餗又奏复之。八年,宰相王涯以为“礼部取士,
乃先以榜示中书,非至公之道。自今一委有司,以所试杂文、乡贯、三代名讳送
中书门下”。
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方其取以辞章,类若浮文
而少实;及其临事设施,奋其事业,隐然为国名臣者,不可胜数,遂使时君笃意,
以谓莫此之尚。及其后世,俗益媮薄,上下交疑,因以谓按其声病,可以为有
司之责,舍是则汗漫而无所守,遂不复能易。呜呼,乃知三代乡里德行之举,非
至治之隆莫能行也。太宗时,冀州进士张昌龄、王公谨有名于当时,考功员外郎
王师旦不署以第。太宗问其故,对曰:“二人者,皆文采浮华,擢之将诱后生而
弊风俗。”其后,二人者卒不能有立。
宝应二年,礼部侍郎杨绾上疏言:“进士科起于隋大业中,是时犹试策。高
宗朝,刘思立加进士杂文,明经填帖,故为进士者皆诵当代之文,而不通经史,
明经者但记帖括。又投牒自举,非古先哲王侧席待贤之道。请依古察孝廉,其乡
闾孝友、信义、廉耻而通经者,县荐之州,州试其所通之学,送于省。自县至省,
皆勿自投牒,其到状、保辨、识牒皆停。而所习经,取大义,听通诸家之学。每
问经十条,对策三道,皆通,为上第,吏部官之;经义通八,策通二,为中第,
与出身;下第,罢归。《论语》、《孝经》、《孟子》兼为一经,其明经、进士
及道举并停。”
诏给事中李栖筠、李廙、尚书左丞贾至、京兆尹兼御史大夫严武议。栖筠等
议曰:
“夏之政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