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新五代史-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复为修撰。汉隐帝时,诏与王伸、窦俨等同修晋高祖、出帝、汉高祖实录。

初,桑维翰为相,常恶纬为人,待之甚薄。纬为维翰传,言“继翰死,有银八千

铤。”翰林学士徐台符以为不可,数以非纬,纬不得已,更为数千铤。广顺元年,

实录成,纬求迁官不得,由是怨望。是时,宰相王峻监修国史,纬书日历,多言

当时大臣过失,峻见之,怒曰:“贾给事子弟仕宦亦要门阀,奈何历诋当朝之士,

使其子孙何以仕进?”言之太祖,贬平卢军行军司马。明年卒于青州。

○段希尧

段希尧,河内人也。晋高祖为河东节度使,以希尧为判官。高祖军屯忻州,

军中有拥高祖呼万岁者,高祖惶惑,不知所为。希尧劝高祖斩其乱首,乃止。高

祖将举兵太原,与其宾佐谋,希尧以为不可,高祖虽不听,然重其为人,不责之

也。高祖入立,希尧比诸将吏,恩泽最薄。久之,稍迁谏议大夫,使于吴越。是

时,江、淮不通,凡使吴越者皆泛海,而多风波之患。希尧过海,遭大风,左右

皆恐惧,希尧曰:“吾平生不欺,汝等恃吾,可无恐也。”已而风亦止。历莱、

怀、棣三州刺史。出帝时,为吏部侍郎,判东、西铨事,累迁礼部尚书。卒,年

七十九,赠太子少保。

○张允

张允,镇州人也。少事镇州为张文礼参军。唐庄宗讨张文礼,允脱身降,庄

宗系之狱,文礼败,乃出之为魏州功曹。赵在礼辟节度推官,历沧、兖二镇掌书

记。入为监察御史,累迁水部员外郎,知制诰。废帝皇子重美为河南尹,掌六军,

以允刚介,乃拜允给事中,为六军判官。罢,迁左散骑常侍。晋高祖即位,屡赦

天下,允为《驳赦论》以献曰:“管子曰:‘凡赦者小利而大害,久而不胜其祸;

无赦者小害而大利,久而不胜其福。’又汉之吴汉疾笃,帝问汉所欲言。汉曰:

‘惟愿陛下无赦尔!’盖行赦不以为恩,不行赦不以为无恩,罚有罪故也。自古

皆以水旱则降德音而宥过,开狴牢而出囚,冀感天心以救其灾者,非也。假有二

人之讼者,一有罪而一无罪,若有罪者见舍,则无罪者衔冤。此乃致灾之道,非

救灾之术也。至使小人遇天灾,则皆喜而相劝以为恶,曰:‘国将赦矣,必舍我

以救灾。’如此,则是教民为恶也。夫天之为道,福善而祸淫。若舍恶人而变灾

为福,则是天又喜人为恶也。凡天之降灾,所以警戒人主节嗜欲,务勤俭,恤鳏

寡,正刑罚而已。”是时,晋高祖方好臣下有言,览之大喜。允事汉为吏部侍郎,

隐帝诛戮大臣,京师皆恐,允常退朝不敢还家,止于相国寺。周太祖以兵入京师,

允匿于佛殿承尘,坠而卒,年六十五。

○王松

王松,父徽,为唐僖宗宰相。松举进士,后唐时,历刑部郎中,唐末,从事

方镇。晋高祖镇太原,辟松节度判官。晋高祖即位,拜右谏议大夫,累拜工部尚

书。出帝北迁,萧翰立许王从益于京师,以松为左丞相。汉高祖入洛,先遣人驰

诏东京百官尝授伪命者皆焚之,使勿自疑,由是御史台悉敛百官伪敕焚之。松以

手指其胸,引郭子仪自诮,以语人曰:“此乃二十四考中书令也。”闻者笑之。

后松子仁宝为李守贞河中支使,守贞反,松以子故上书自陈,高祖怜之,但使解

职而已。松有田城东,岁时往来京师,以疾卒。

○裴皞

裴皞,字司东,河东人也。裴氏自晋、魏以来,世为名族,居燕者号“东眷”

,居凉者号“西眷”,居河东者号“中眷”。皞出于名家,而容止端秀,性刚急,

直而无隐。少好学,唐光化中举进士,拜校书郎、拾遗、补阙。事梁为翰林学士、

中书舍人。事后唐为礼部侍郎。皞喜论议,每陈朝廷阙失,多斥权臣。改太子宾

客,以老拜兵部尚书致仕。晋高祖起为工部尚书,复以老告,拜右仆射致仕。卒,

年八十五,赠太子太保。

皞以文学在朝廷久,宰相马胤孙、桑维翰,皆皞礼部所放进士也。后胤孙知

举,放榜,引新进士诣皞,皞喜作诗曰:“门生门下见门生。”世传以为荣。维

翰已作相,尝过皞,皞不迎不送。人或问之,皞曰:“我见桑公于中书,庶寮也;

桑公见我于私第,门生也。何送迎之有?”人亦以为当。

○王仁裕

王仁裕,字德辇,天水人也。少不知书,以狗马弹射为乐,年二十五始就学,

而为人俊秀,以文辞知名秦、陇间。秦帅辟为秦州节度判官。秦州入于蜀,仁裕

因事蜀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唐庄宗平蜀,仁裕事唐,复为秦州节度判官。王

思同镇兴元,辟为从事。思同留守西京,以为判官。废帝举兵凤翔,思同战败,

废帝得仁裕,闻其名不杀,置之军中。自废帝起事,至其入立,驰檄诸镇,诏书、

告命皆仁裕为之。久之,以都官郎中充翰林学士。晋高祖入立,罢职为郎中,历

司封左司郎中、谏议大夫。汉高祖时,复为翰林学士承旨,累迁户部尚书,罢为

兵部尚书、太子少保。显德三年卒,年七十七,赠太子少师。

仁裕性晓音律,晋高祖初定雅乐,宴群臣于永福殿,奏黄钟,仁裕闻之曰:

“音不纯肃而无和声,当有争者起于禁中。”已而两军校斗升龙门外,声闻于内,

人以为神。喜为诗。其少也,尝梦剖其肠胃,以西江水涤之,顾见江中沙石皆为

篆籀之文,由是文思益进。乃集其平生所作诗万馀首为百卷,号《西江集》。仁

裕与和凝于五代时皆以文章知名,又尝知贡举,仁裕门生王溥、凝门生范质,皆

至宰相,时称其得人。

○裴羽

裴羽,字用化,其父贽,相唐僖宗,官至司空。羽以一品子为河南寿安尉。

事梁为御史台主簿,改监察御史。唐明宗时,为吏部郎中,与右散骑常侍陆崇使

于闽,为海风所飘至钱塘。是时,吴越王钱镠与安重诲有隙,唐方绝镠朝贡,羽

等被留经岁,而崇以疾卒。后镠遣羽还,羽求载崇尸与俱归。镠初不许,羽以语

感动镠,镠恻然许之,因附羽表自归。明宗得镠表大喜,由是吴越复通于中国。

羽护崇丧至京师,及其橐装还其家,士人皆多羽之义。羽,周太祖时为左散骑常

侍,卒,赠户部尚书。

○王延

王延,字世美,郑州长丰人也。少好学,尝以赋谒梁相李琪,琪为之称誉,

荐为即墨县令。冯道作相,与延故人,召拜左补阙。迁水部员外郎,知制诰。拜

中书舍人,权知贡举。吏部尚书卢文纪与故相崔协有隙。是时,协子颀方举进士,

文纪谓延曰:“吾尝誉子于朝,贡举选士,当求实效,无以虚名取人。昔有越人

善泅,生子方晬,其母浮之水上。人怪而问之,则曰:‘其父善泅,子必能之。’

若是可乎?”延退而笑曰:“卢公之言,为崔协也,恨其父遂及其子邪!”明年,

选颀甲科,人皆称其公。累迁刑部尚书,以太子少保致仕。卒,年七十三。

延为人重然诺,与其弟规相友爱,五代之际,称其家法焉。

○马重绩

马重绩,字洞微,其先出于北狄,而世事军中。重绩少学数术,明太一、五

纪、八象、《三统大历》,居于太原。唐庄宗镇太原,每用兵征伐,必以问之,

重绩所言无不中,拜大理司直。明宗时,废不用。晋高祖以太原拒命,废帝遣兵

围之,势甚危急,命重绩筮之,遇《同人》,曰:“天火之象,乾建而离明。健

者君之德也,明者南面而向之,所以治天下也。同人者人所同也,必有同我者焉。

《易》曰:‘战乎乾。’乾,西北也。又曰:‘相见乎离。’离,南方也。其同

我者自北而南乎?乾,西北也,战而胜,其九月十月之交乎?”是岁九月,契丹

助晋击败唐军,晋遂有天下。拜重绩太子右赞善大夫,迁司天监。明年,张从宾

反,命重绩筮之,遇《随》,曰:“南瞻析木,木不自续,虚而动之,动随其覆。

岁将秋矣,无能为也!”七月而从宾败。高祖大喜,赐以良马、器币。

天福三年,重绩上言:“历象,王者所以正一气之元,宣万邦之命。而古今

所纪,考审多差,《宣明》气朔正而星度不验,《崇玄》五星得而岁差一日,以

《宣明》之气朔,合《崇玄》之五星,二历相参,然后符合。自前世诸历,皆起

天正十一月为岁首,用太古甲子为上元,积岁愈多,差阔愈甚。臣辄合二历,创

为新法,以唐天宝十四载乙未为上元,雨水正月中气为气首。”诏下司天监赵仁

锜、张文皓等考覈得失。仁锜等言:“明年庚子正月朔,用重绩历考之,皆合无

舛。”乃下诏班行之,号《调元历》。行之数岁辄差,遂不用。重绩又言:“漏

刻之法,以中星考昼夜为一百刻,八刻六十分刻之二十为一时,时以四刻十分为

正,此自古所用也。今失其传,以午正为时始,下侵未四刻十分而为午。由是昼

夜昏晓,皆失其正,请依古改正。”从之。重绩卒年六十四。

○赵延义

赵延义,字子英,秦州人也。曾祖省躬通数术,避乱于蜀。父温珪,事蜀王

建为司天监,每为建占吉凶,小不中,辄加诘责。温珪临卒,戒其子孙曰:“数

术,吾世业,然吾仕乱国,得罪而几死者数矣!子孙能以佗道仕进者,不必为也。”

然延义少亦以此仕蜀为司天监。蜀亡,仕唐为星官。延义兼通三式,颇善相人。

契丹灭晋,延义随虏至镇州。李筠、白再荣谋逐麻答归汉,犹豫未决,延义假述

数术赞成之。周太祖自魏以兵入京师,太祖召延义问:“汉祚短促者,天数邪?”

延义言:“王者抚天下,当以仁恩德泽,而汉法深酷,刑罚枉滥,天下称冤,此

其所以亡也!”是时,太祖方以兵围苏逢吉、刘铢第,欲诛其族,闻延义言悚然,

因贷其族,二家获全。延义事周为太府卿、判司天监,以疾卒。

 卷五十八 新五代史考

呜呼,五代礼乐文章,吾无取焉。其后世有欲知之者,不可以遗也。作《司

天职方考》。

○司天考第一

司天掌日月星辰之象。周天一岁,四时,二十四气,七十二候,行十日十二

辰,以为历。而谨察其变者,以为占。占者,非常之兆也,以验吉凶,以求天意,

以觉人事,其术藏于有司。历者,有常之数也,以推寒暑,以先天道,以勉人事,

其法信于天下。术有时而用,法不可一日而差。差之毫厘,则乱天人之序,乖百

事之时,盖有国之所重也。然自尧命羲、和见于《书》,中星闰余,略存其大法。

而三代中间千有余岁,遗文旷废,《六经》无所述。而孔子之徒,亦未尝道也。

至于后世,其学一出于阴阳之家,其事则重,其学则末。夫天人之际,远哉微矣,

而使一艺之士,布算积分,上求数千万岁之前,必得甲子朔旦夜半冬至,而日、

月、五星皆会于子,谓之上元,以为历始。盖自汉而后,其说始详见于世,其源

流所自止于如此。是果尧、舜、三代之法欤?皆不可得而考矣。然自是以来,历

家之术,虽世多不同,而未始不本于此。

五代之初,因唐之故,用《崇玄历》。至晋高祖时,司天监马重绩始更造新

历,不复推古上元甲子冬至七曜之会,而起唐天宝十四载乙未为上元,用正月雨

水为气首。初,唐建中时,术者曹士蒍始变古法,以显庆五年为上元,雨水为岁

首,号《符天历》。然世谓之小历,只行于民间。而重绩乃用以为法,遂施于朝

廷,赐号《调元历》。然行之五年,辄差不可用,而复用《崇玄历》。周广顺中,

国子博士王处讷私撰《明玄历》于家。民间又有《万分历》,而蜀有《永昌历》、

《正象历》,南唐有《齐政历》。五代之际,历家可考见者止于此。而《调元历》

法既非古,《明玄》又止藏其家,《万分》止行于民间,其法皆不足纪。而《永

昌》《正象》《齐政历》,皆止用于其国,今亦亡,不复见。

世宗即位,外伐僣叛,内修法度。端明殿学士王朴,通于历数,乃诏朴撰定。

岁余,朴奏曰:

◎臣闻圣人之作也,在乎知天人之变者也。人情之动,则可以言知之;天

道之动,则当以数知之。数之为用也,圣人以之观天道焉。岁月日时,由斯而成;

阴阳寒暑,由斯而节;四方之政,由斯而行。夫为国家者,履端立极,必体其元;

布政考绩,必因其岁;礼动乐举,必正其朔;三农百工,必顺其时;五刑九伐,

必顺其气;庶务有为,必从其日月。是以圣人受命,必治历数。故五纪有常度,

庶征有常应,正朔行之于天下也。

自唐之季,凡历数朝,乱日失天,垂将百载,天之历数,汨陈而已。陛下顺

考古道,寅畏上天,咨询庶官,振举坠典。臣虽非能者,敢不奉诏。乃包万象以

为法,齐七政以立元,测圭箭以候气,审朓朒以定朔,明九道以步月,校迟疾

以推星,考黄道之斜正,辨天势之升降,而交蚀详焉。

夫立天之道,曰阴与阳。阴阳各有数,合则化成矣。阳之策三十六,阴之策

二十四。奇偶相命,两阳三阴,同得七十二。同则阴阳之数合。七十二者,化成

之数也。化成则谓之五行之数。五之,得期数。过之者谓之气盈,不及者谓之朔

虚。至于应变分用,无所不通。故以七十二为经法。经者,常用之法也。百者,

数之节也,随法进退,不失旧位,故谓之通法。以通法进经法,得七千二百,谓

之统法。自元入经,先用此法,统历之诸法也。以通法进统法,得七十二万。气

朔之下,收分必尽,谓之全率。以通法进全率,得七千二百万,谓之大率,而元

纪生焉。元者,岁、月、日、时皆甲子;日、月、五星合在子;当盈缩、先后之

中,所谓七政齐矣。

古者植圭于阳城,以其近洛也。盖尚慊其中,乃在洛之东偏。开元十二年,

遣使天下候影,南距林邑,北距横野,中得浚仪之岳台,应南北弦,居地之中。

大周建国,定都于汴。树圭置箭,测岳台晷漏,以为中数。晷漏正,则日之所至,

气之所应,得之矣。

日月皆有盈缩。日盈月缩,则后中而朔。月盈日缩,则先中而朔。自古朓朒

之法,率皆平行之数;入历既有前次,而又衰稍不伦。《皇极》旧术,则迂回

而难用。降及诸历,则疏远而多失。今以月离朓朒,随历校定,日躔朓朒,

临用加减。所得者,入离定日也。一日之中,分为九限。每限损益,衰稍有伦。

朓朒之法,可谓审矣。

赤道者,天之纮带也。其势圜而平,纪宿度之常数焉。黄道者,日轨也。其

半在赤道内,半在赤道外,去极二十四度。当与赤道近,则其势斜;当与赤道远,

则其势直。当斜,则日行宜迟;当直,则日行宜速。故二分前后加其度,二至前

后减其度。九道者,月轨也。其半在黄道内,半在黄道外,去极远六度。出黄道,

谓之正交;入黄道,谓之中交。若正交在秋分之宿,中交在春分之宿,则比黄道

益斜。若正交在春分之宿,中交在秋分之宿,则比黄道反直。若正交、中交在二

至之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