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乱明天下一根钉-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百二十一章 政治
在这里,首重的自然是军事,而论个人地位,也是以陈启立为第一,所以孙传庭最先过问的是军事,最先约见的人是陈启立。
归化实行的是募兵制,其中分两个层次,内层是核心精英,外层是普通士兵,两者的比例现在是一比五。所谓核心精英实际上就是军官梯队,军中最小的伍长都是从军官梯队中出来的人。军官梯队和普通士兵之间没有阻隔,普通士兵只要努力就可以进入军官梯队,只是有了训练营的人作为标杆,普通士兵要想进入军官梯队那可不是一般的难。
募兵制之外,这里实行的还是精兵制,军队的人数并不多,总计为八千人,其中蒙人三千,汉人五千。
这八千人是真正的职业军人,集团对他们的待遇极为优厚,照顾的无微不至,一人当兵就可以让全家都过上较为富裕的生活。普通士兵的月银是二两,正常退役之后,月银领到死为止。如果战死,厚恤其家人,伤残,不仅月银领到死,而且根据伤残程度另有补偿。此外,如果家人有什么天灾人祸,集团也照顾有加。总之,要是成了这里的士兵,不论自己,还是家人,都将一生无忧。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此的待遇自然把军人变成了最热门的职业。在此基础上,建立一支不必花多少银子的民间后备役部队就是轻而易举的事了。所以,尽管实行的是精兵制,但实际上,因为这支庞大的民间后备役部队的建立,使得归化可以在一夕之间就组织起一支一万七千人的训练有素的军队。而这,还只是目前的水平。
一句话,孙传庭感到叹为观止,而这,又让他从方方面面愈加认同了陈海平的话。
如果有清明的政治,以汉家的财力物力人力,清平四海不过是弹指间的事。以前的所谓穷兵黩武弄得民不聊生,实际上,问题的根子不在穷兵黩武,而在于政治不清,把穷兵黩武的负担都加在了百姓身上而已。汉武帝可能比任何帝王都更“穷兵黩武”,但他成功了,而他之所以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把一部分负担分给了商人等非农民阶层。如果汉武帝要是能再进一步,让以皇亲国戚为代表的地主阶层分担和百姓同等的负担,那他的武功就将要多盛就能有多盛。
汉武帝时代,匈奴之强悍之人众都不会弱于今日的建奴、蒙古,而今日汉家的人力物力财力无不数倍,甚至是十倍数十倍于武帝之时,但形势却是截然相反。
为什么?一句话,政治。
汉家的先天和后天的秉赋都得天独厚,所有问题的根子都在“政治”这两个字上,如果解决了政治上的问题,那世上就没有他们解决不了的问题。
两千匹战马列立,马上的骑士怀抱钢刀,森严肃立。
夕阳的余辉影射的甲光刀光森森,寒气迫人。
军队就是一股气,有没有战斗力,战斗力强弱与否,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得出来。望着眼前的威武儿郎,孙传庭的血又开始沸腾。
武帝之时,一个汉军儿郎抵得住三个匈奴兵,而这一幕,今天将再现!
在训练营时,孙传庭发现了一个问题,营里没有一件火器,他向陈海平问起这个问题时,陈海平告诉他,火器必然是要发展的,但不是现在,要创建一个全新的政局,基础是改变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而要改变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最立竿见影的方法是从军队做起,就要首先让每一个士兵都拥有强悍的体魄和精神。
当时,孙传庭虽然心里也认同这个,但感受还不深,而这一刻,他深深理解了陈海平话中的深意。
是啊,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说的太好了!
一方面,青羊谷是个军事基地,一方面也是一个正常的城镇,有各种完备的生活设施和居民。这里的居民几乎都是士兵的家属,其中不光是汉人,蒙人也不少。
本来,凡是入选的士兵,他们的家属都有资格进入青羊谷,但有很大一部分蒙人,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不习惯这里的生活,所以在镇子的蒙人男女多是年轻人和小孩子,老人很少。
青羊谷一如归化,整洁、干净、美丽。
白天在归化,孙传庭只是走马观花,看的并不如何仔细,他看的都是大面。检阅结束后,在陈启立的陪同下,继续视察青羊谷。黄昏了,孙传庭终于知道为什么这么干净了,他看到有些四十多岁的男子和妇女在清洁地上的杂物污物。
这时,一个三十几岁的妇人从院子里出来,妇人手里拿着个簸箕,里面装着些垃圾。妇人走到院旁的一堵墙壁前,把簸箕里的垃圾从墙壁上的一个开口倒了进去。
见孙传庭望着妇人的目光很是不解,陈启立解释道:“大少爷,那个叫垃圾箱,十六户人家设一个,每家有要扔的东西都必须倒到垃圾箱里。每天清晨,都会有专人把垃圾箱清理干净,把那些垃圾运到二十里外的一个大深坑里倒掉。”
孙传庭问道:“这也是海平弄的?”
陈启立道:“是的,少爷说这不仅会让镇子看起来更美,更重要的是这会避免疫病的暴发。少爷不仅让这样清理垃圾,粪便也是这么清理的,每天天亮的时候,所有这些都会清理干净。”
对这个,孙传庭深以为然,北方的城市都没有茅房,一到下雨天,诺大的京城就成了个大茅坑,污水横流,臭气熏天,想想确实有暴发疫病的可能。
陈启立继续道:“这些粪便很值钱的,可以卖给附近的菜园。用这个的收入,我们另外再加上一点,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由小见大,孙传庭更是叹为观止。
一百二十二章 缩影
接风宴,免了,孙传庭只带着陈启立一人在基地里巡视。薄暮时分,他们到了位于基地东南角的医院。孙传庭再次开了眼界,他觉得自己好像身了在另外一个世界。
雪白的墙壁,一排排宽敞明亮的病房,穿着一色天蓝细布的袍服、发髻高高挽起的年轻女护。一切的一切,孙传庭如在梦中,尤其是在这一刻,在这一刻天色将黑未黑的瞬间。
宁静,极度的宁静,似乎一切都慢了下来。孙传庭喜欢这一刻的感觉,似乎有些荒谬,他觉得幸福,是那种极为满足的幸福。
女护行色匆匆,她们显然认识陈启立,知道他是这儿的最高长官,但看到他们,女护最多只是点头微笑示意,没有人主动上前搭讪。
一切都是那么宁静而美丽。
孙传庭一句话也没说,陈启立也是,他们的脚步都很轻,仿佛是怕惊醒了什么。
出了医院的大门,又走了很远,孙传庭停下脚步,回首向医院望去。
孙传庭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这世上绝对没有人能阻挡他们的脚步,每一个来到这个医院的人,谁不会为了保护这一切而舍死忘生?
巡视的最后一站是学校。
在学校,刚才在医院里的那种感觉又起。
学校是全军事化管理,尽管家就在镇子里,但学生们都住校,不伦年纪大小,也不论是男是女,都是。
临来之前,孙传庭对陈海平委托给他的,让他培养管理州县的官员,说实话,虽然会不折不扣地执行,但心里感觉总是有点怪怪的。
这一刻,感觉完全不同了,孙传庭觉得那是他神圣的使命。
正是晚饭时间,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没人,孙传庭在课桌间徜徉,那神态就仿佛流连在一个永远也不愿醒来的美梦之中。
在最后一排的一个座位上坐下,孙传庭拿起课桌里的课本,一本一本一页一页地翻看着。显然,课本也一定是在陈海平的授意下编写的。
在这方面,陈海平没有跟他透露过一个字,但这一刻,孙传庭仿佛明悟了一切,他知道陈海平要把现行的文化整个都推翻。
推翻就推翻吧,如果陈海平能把一切都推翻成医院和学校的这个样子,那把什么推翻都无所谓。
孙传庭彻底想开了,心结一夕尽去。
心结尽去,孙传庭彻底轻松下来,但他的好心情没有持续多久就被人给搅黄了,而且不仅是给搅黄了,那简直是心头压上一块大石,外带吞了一大团死苍蝇。
孙传庭对辽东的事知道一些,他知道建奴就是一群没有人性的野兽,刚占据辽东时,怕穷人造反,于是开始杀穷鬼,后来又怕富人不堪压榨造反,就又开始杀富户,前后屠杀了数百万辽东汉人。
现在又开始了。
申子岳是第二个被召见的人,这会儿正说到辽东的情报,他道:“今年辽东大旱,六月底,奴酋努尔哈赤下达了无差别屠杀令,在辽东全境,所有的乞丐和贫民都在被屠杀的范围之内,凡是家中没有五斗米的皆在格杀之列,家中有五斗米的全部编丁入庄,成为建奴的奴隶。那些被杀的汉人妻女都被建奴掳走,她们被卖给蒙古的一些部落换牛羊和皮毛。为了这种交易建奴在河西开辟了一个马市,大批的汉人女子像牲口一样被人用绳索牵着,赤身裸体地听着建奴和蒙古买家讨价还价。”
申子岳的声音很平淡,汇报就是汇报,不带有自己的一丝情感,但和此前不同的是,说到这些事的时候,申子岳的眼皮垂了下去,他的目光始终看着地面,而不是看着孙传庭。
这是很不礼貌的。
孙传庭没有怪罪申子岳的失礼,他知道申子岳为什么不看他。申子岳是个合格的情报头子,不愿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到他。但申子岳可以控制声音,却控制不了眼睛,孙传庭清楚,申子岳的眼里一定有火光闪烁。
申子岳说完,孙传庭闭上了眼睛。
“建奴用汉人女子从蒙古人那儿换来的牛羊和皮毛转手就运到了张家口,换了粮食、布匹和铁器。”看着双眼紧闭的孙传庭,申子岳的嗓子眼动了动,但最终还是把这句话压入了心底。不管如何愤怒,他都不允许自己有一丝一毫的言行违逆少爷的意图。
申子岳走后,孙传庭一个人又在书房里坐了很久。
第二天上午,孙传庭拜会了顺义王卜石兔,与卜石兔共进午宴后,他又接连拜会了寿灵寺的迈达里胡图克图、席力图召的希迪图噶卜楚活佛和银佛寺的罗桑吉坚活佛。
离开训练营之前,孙传庭和陈海平就蒙古的形势,其中尤其有关宗教方面,他们仔细推研了数天。拜会过卜石兔和三个大喇嘛后,孙传庭知道陈海平跟他说的没有一句夸大之词,这里的一切都确如陈海平所说的那样。
第三天,孙传庭召见了那个实际管理归化的委员会中的人。
委员会由十一个人组成,其中三大寺庙各占一人,顺义王府占三个人,剩下的五人是属于集团的。
孙传庭召见的是隶属于集团的那五个人。
人来了之后,孙传庭吃了一惊,他竟然看到了三个年轻女子,而其中最大的也才不过二十出头而已。
普遍地讲,女人比男人更忠诚,更有爱心,更不易受诱惑,女人当官会更爱民,更不易贪污,所以要比男人好的多。即使女人的能力比男人弱一些都没有关系,何况从训练营出来的女人别的不敢说,论能力,至少现在朝廷的官员是没法比的。
这是陈海平临别前特意跟他解说的,虽然很是觉得匪夷所思,但孙传庭是务实的人,他不得不承认陈海平的话有道理,而且还是非常非常的有道理。
到了这一刻,所有的心结都去了,现在孙传庭真的很渴望看到,如果将来真的出现一大批女官员,那她们会干得怎么样。
孙传庭相信,那些女官员至少最初是不会让人失望的,就凭她们对陈海平无限的忠诚,就足以让她们做的比男人一定更出色。
眼前的这三个女子就是例证。
李花云、姜小丽、范海云、陈小同、刘裕隆,每一张脸都那么年轻,那么生机勃勃,充满了自信。
活了三十多岁,除了在陈海平身边,孙传庭从没有看过有这种精神面貌的人。看到她们,孙传庭的心胸豁然开朗,他的心里漾溢着一种极为愉悦的幸福。
与五人祥谈过后,孙传庭充分理解了陈海平所说的信制不信人是什么意思。
原来参与管理归化的远不止陈小同五人,像他们这样的人竟然有数百人之多,而且是不定期进行轮换。
所有参与管理的人既要做好各自负责的本职工作,他们还都肩负着监督他人的任务,如果发现有人违反了规定,那就要立刻上报委员会,同时还要上报给暗部备案。
这都是公开的,陈小同说少爷管这个叫监督与自我监督。
一切都有明确的规定,比如不论什么时候,除了集团内部的人或者是出于公务,任何管理人员都不能与他人一起吃饭,总之就是不能与外人发生一丝一毫任何形式的金钱和物质往来。
凡此种种都令孙传庭极为震撼,但最令他震撼的还不是这些,而是有关官员的财产方面的规定。
青羊谷建有一个类似陈海平说的国家行库的机构,每个从集团领薪俸的人要把所有的财产都存入国家行库,如果需要用钱就来行库支领,不用就存在行库。
此外,在这个机构里,不仅有每个人详细的收支记录,而且还有他们家人的财产明细,如果发现任何一方出现用度的异常情况,那就立刻予以追查。
孙传庭再次叹为观止。
任何制度的本质都是人,孙传庭不知道三五十年以后会如何,但至少在这三五十年内,在这批人主政期间,陈海平一定能开创一个远比贞观之治更要强盛十倍百倍的盛世!
现在的归化就是将来国家的缩影,陈海平在做实验。
一百二十三章 母子
孙传庭是极有个人魅力的人,像他这种人,往往不需要做出什么实际的成效,只是平常的言谈举止就会赢得他人的尊重和敬畏,更何况孙传庭确实有着非凡的本领。
仅仅一个月后,孙传庭就赢得了所有人的敬重,而这也再一次认证了少爷的无比正确和伟大。
天启五年,九月十九,上午。
天空飘着零星的雪花,这是今年的第一场雪,孙传庭正伏案读书。忽然,门帘一挑,申子岳走了进来。
工作的时候,这里的人都无事不登三宝殿,申子岳来必然有事。把书放下,孙传庭起身,亲自给申子岳倒茶。
在陈海平的极力倡导下,这儿的人等级观念都很淡。陈海平对他们这些高层特意交待,让他们带头创立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所以,对孙传庭亲自给他倒茶,申子岳也没有过多客气。
落座后,孙传庭问道:“子岳,有什么事吗?”
申子岳道:“大人,叶尔羌汗王阿不都里提夫死了。”
对“大少爷”这个称呼,孙传庭实在是觉得不自在,最后他让众人不要这么称呼,还是叫他“大人”为好。
孙传庭知道陈海平在叶尔羌布下的那手棋,他立刻问道:“那个阿丽梅尔和小王子有消息吗?”
申子岳道:“她们已经启程了,大人,我是来跟您请示的,我想亲自去迎接她们。”
孙传庭问道:“不是有人保护她们吗?”
顿了顿,申子岳道:“大人,少爷似乎很看重阿丽梅尔夫人。”
孙传庭一听就明白了,申子岳的意思是妹夫似乎对那个阿丽梅尔本人很感兴趣。
孙传庭知道申子岳这些人,他们为陈海平做什么决不是拍马屁,对他们而言,哪怕是陈海平一个最微不足道的愿望,他们都愿意不惜牺牲生命去完成。
略为沉吟了一下,孙传庭道:“我对叶尔羌的事不太熟悉,子岳你自己可以看着办。”顿了顿,又道:“谁是现在的叶尔羌汗王?“
申子岳道:“是阿不都里提夫的女婿穆罕默德。”
孙传庭道:“如果有人意识到阿丽梅尔出走的危险,那她们这一路不会好走。”
申子岳道:“大人,我们一直很注意这件事,早已做了些必要的安排,现在我带人立刻昼夜兼程,争取尽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