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尘静思-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近代的科学进步是一种累积的进步,不是学了今天的就忘了昨天,而是今天的加上昨天的,生出明天的。更重要的是,所谓科学的“创造力”是要靠对最基本、最简单的自然现象和定律的了解,才能产生。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不去看老爷钟里的单摆,不去看厨房里的火炉,不仔细想通“牛顿定律”,不搞“欧先生几何”,这位仁兄就不能创造出什么玩意。近代科学的伟大发现,都是从最基本、最简单的经验中升华出来,绝不是要把昨天的“破坏”掉。现在的学生老爷们似乎不太懂得这一点,他们以为科学是一大堆艰深的新理论,长长的数学公式。所以基本的常识就不要啦,泥水匠也不肯看一眼,厨房也不屑一去,滚水冲翻了锅盖子也不曾见过,牛顿定律背熟了,只是要应付考试,他们要学“最新的”、“尖端的”科学,这就是科学落后的原因:把简单的看成没用的,把旧的总括成落伍的,结果忽略了竟是最重要的基础,哪里有机会创造新的?

再看一个例子,咱们的工学院院长,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为十几位学生老爷安排了暑期工厂实习的机会。结果学生老爷们认为这些工作是粗工,是旧技术,不够新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必须从生产中寻求,不够高。不到几天就怨声大起,走了一大半啦。谁知道粗工不学,就学不到精工。不到底处扎根,就高不起来。咱们的工业如要生根,就是要从一颗钉子,一个齿轮,从头做起。从低到高,从粗到细,一切细节技术,全要靠自己动手,自己累积,先打好基础,再谈迎头赶上。

我希望读者了解,近代的科学发展,主要是累积的工夫,和“破坏”是扯不上多大关系的。柏老举的例子,很容易引起误解。柏老指出科学家的奋斗精神是人文精神,这时西方颇有些科学家为了求真理得罪了教堂,惨遭折磨,这安当然是绝对正确的。不过古时的压迫科学思想的环境,现在已不存在。古时的科学发展,借重于少数人,和现代的大规模累积方式,完全不同。现在是累积得越多,改良得才越快,新东西才越好。

累积发展当然不是指“旧机器用一百年还不改进换新”,旧的机器、技术,是要不断地改良换新。这也就是柏老所说的“向前看”。我在这里说的“累积”是经验、知识、技术和物资的累积、成长和壮大,也就是“向前看”的基本条件和工具。这样的向前看和“旧的先垮,新的才有”是完全不一样的。

柏老指出教条和无知的可恶,我深有同感。甚至有些原意甚美的主张,被无知的人奉为教条,不用大脑,更不沉思作了批判。但他在理论上也有一些缺点和错误。主要著作有,至为可悲。当我看到柏老说:“一种新的文明,必然要破坏旧的文明”,不禁毛骨悚然。柏老的意思是做事的方法和思想要常改良,常吸收新玩意,原意甚美,但殊不知这“必然要破坏旧文明”,正是时下许多学人老爷,大学生老爷们奉行的教条。有些老爷们更是青出于蓝,把这教条升华作“必然要破坏中国文明”。洋大人的文明,不分新旧,都是好的,崇拜都来不及哩!无知的读者看了柏老的文章,大概先不去照柏老的美意创造新东西,反而更笃行“破坏”教条。这类“创造不足,破坏有余的老爷们,在咱们社会上太多太多,不能再无意间予以鼓励。

科学只是文明的一部分,是柏老所推崇的那本书的主要题目。科学偏重于物,而文明的更重要一部分,是精神和感情方面的,也就是文学、艺术、历史等玩意,也就是许多有洋思想、洋学位的老爷们要破坏的。其实他们的目的是要改良,不是要破坏。只可惜被“新教条”迷住了,认为必须先破坏才行。其实这些老爷们的洋书并没有读通,咱们来看看洋大人对他们的旧文明有没有破坏?君不见什么“巴哈”、“贝多芬”之流的作品满天飞?比这些古董更古的音乐唱片,现在也在洋大人国家里畅销啦,有些已销到咱们这边来了。希腊戏剧之类的古得不成话的古董,现在也盛行起来啦。君不见洋大人挖古董的精神,比他们创新的劲更足哩!咱们的“新派”大人们,好像只买些唱片回来,学学洋大人的样子。洋大人的精神,却是没学到半点。咱们的知识分子老爷们真正需要沉思,咱们的科学技术需要从根做起,咱们的古董需要发扬。没有基本科技,何来工业振兴?不发扬传统文艺,哪会有新文化?我们需要沉思,需要动手去建设,千万不要破坏。

马上庚

别仇视联考

恶补为人诟病久矣,联考也为人诟久矣。所谓“诟病”,完全学院派姿态,事实上简直被痛恨入骨。可是,诟也好,恨也好,二大巨瘤稳如泰山,屹立不动。

联考不是新兴事物,远在对日本作战的四○年代,中国就有联考,不过因为地大物博之故,不能集中在一个地方举行,而是把全国划分为若干区,分别举行的焉。若“西北区大专院校联考”,包括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绥远、甘肃,考场分别设在洛阳、西安、兰州。若“西南区大专院校联考”,包括四川、西康、湖北、湖南、贵州、广西、云南,考场分别在成都、重庆、昆明。那时大专学堂有限,每省少的只有一个,更少的索性一个也没有,而且校际之间,相距数百公里,甚至千余公里。后生小子只有往距离自己最近的学堂钻,钻不进就有此生休矣之叹。联考实施后,等于学生大交流,而且节省了可贵的财力和时间。在那个交通困难的时代,尤其对女学生,更是功德无量。云南的后生小子读成都的学堂,只要到昆明考上一考,甘肃的后生小子想读河南的学堂,只要到兰州考上一考,就可如愿以偿(当然仍然要考得取)。如果没有联考,那就要跋涉千山万水——很少有火车可坐,只有靠藕断丝连的公路——向一个陌生城市碰运气,不但痛苦,而且危险。

联考有过崇高的贡献,原封搬到台湾,也搬了三十年。但这三十年的日子似乎颇不好过,年年都有人把它抨击得体无完肤。记得十五年前曾一度火爆,一些痛心疾首的朋友,主张把联考干掉,因而引起广大的反应,反应几乎是一面倒:认为如不把联考干掉,一切罪恶——包括恶补在内——都无法肃清。感谢上帝,幸亏没有把联考干掉。我们可以准确地预测,干掉了之后,比留着它更糟。盖旧毛病依然存在,而新毛病势将如倾盆大雨,从天而降,那可就惨也。

试想一想,一旦联考寿终正寝,将会有啥变化。如果各学堂的考试日期定于同一个日子,第一个现象是,后生小子一窝蜂拥向好的学堂神病理学家,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早年从事精神病治,好的学堂门庭若市,坏学堂则门可罗雀。门庭若市的激烈程度,跟联考有啥分别乎哉?门可罗雀的招不到学生,保好关门大吉。结局仍是大批大批的学生老爷,被挤出学堂大门。为了要读好学堂,恶补就更旺盛,近视眼镜也就更多。第二个现象是,门可罗雀的学堂不肯关门大吉,那就必须“续招新生”、“三招新生”、“四招五招新生”,一直把名额招满为止。于是怀着骑马找马想法的落第士子,就要经过“续考”、“三考”、“四考”、“五考”,而第一次考试都是一场能送掉老命的肉搏战,对后生小子伤害的程度,比联考要严重三倍四倍五倍。

如果各学堂考试的日期是错开的,台北的台湾大学堂考试日期是八月一日,师范大学堂考试日期是八月二日,台中的中兴大学堂考试日期是八月三日,台南的成功大学堂考试日期是八月四日——假定各学堂都是考一天的话,那么,贵阁下的不妨睁大尊眼瞧吧,考生老爷就要每个学堂都报一次名,报名时人山人海,怨天咒地,甚至大打出手,浑身挂彩,不必细表。一旦八月一日来临,大家怒潮一样,轰轰然扑向台湾大学堂。八月二日,原班人马,再轰轰然扑向师范大学堂。考场出来,又轰轰然扑向——这一次是扑向站、公路车站、飞机场。而计程车、私家车、野鸡拉客车,纷纷参战,出现百万考生下台中的壮观场面。八月三日从中兴大学堂考场出来,如法炮制,再出现在百万考生下台南的沸腾镜头。

呜呼,这要消耗多少精力财力乎哉?这么一窝蜂的像蝗虫一样的阵势,跟联考有啥不同乎哉?联考不过只轰轰然一次,如今却要轰轰然个没有完。换了老家伙,早被活活累死,纵是后生小子,也得病倒的病倒,抽筋的抽筋。这只不过四个学堂,如果把所有学堂一字长蛇阵摆开,学生老爷从头考到尾,恐怕考得骨瘦如柴,口吐鲜血。与其被零考这么凌迟,还不如联考那么一刀两断。

报上刊出参加“国建会”的海外学人朋友,对联考提出了一个新的改进方案,主张把初级中学堂的成绩作为百分之二十,高级中学堂的成绩作为百分之四十,高级中学堂全国会考的成绩作为百分之四十。平均达到若干分认为立国之基在于民。主张实行德政教化,以求淳风化俗,抨,才具有投考大学堂的资格,这资格有效期间十年。海外学人认为,这么一搞,考生就不必急于参加本年的考试啦。

现在正是海外学人时代——严格地说,只是留美学人时代,不过提出的上项妙计,似乎使问题更为复杂。

嗟夫,要经过那么多考试,才能“具备投考大学资格”,而现在凡高级中学堂学生,只要经过一次毕业考,就已具备投考大学堂资格矣。压力已够沉重,再加上一次会考,其不被压疯压癫者几希。改革的结果反而更增加“烤”的次数,那又何必改革,老样子反而舒服得多。而且毕业证书有效期是长久的,多了一“烤”之后,其有效期反而减为十年,真是越吃药越聋哑矣。现在大学堂入学年龄并无限制,一个人活到八十岁,如果仍想去学堂学点本领,国家都不会拒绝。在洋大人之国,老祖父老祖母型的大学生固多的是,何以当一个中国人便要被整得如此惨兮兮乎。既然十年期满之后,连投考的资格都丧失啦,这十年之中,岂不是更挤得脑浆迸裂。最奇妙的是,海外学人认为这么干,后生小子就不会急着参加今年的考试。须知毕业生每年增加,考生的数目明年比今年更多,后年比明年更多,学生老爷今年毕业,趁热打铁,当然今年要考,只有聪明睿智如海外学人,才会等到把功课忘了净光之后,再去报名。

我们不敢说海外学人在瞎扯淡,只敢说一个故事。记得抗战之前,世界各国都正努力研究发明“单轨火车”。盖铁路都是双轨的,建筑起来花钱如流水,又因为磨擦的关系拉图主义的神秘主义学说。,速度不能快,如果有了单轨铁路,不但物质上可节省一半,速度上也可加快上一倍。终于有位洋朋友研究出来啦,不过他研究出来的单轨,无法防止火车不向左右倾斜,而一旦倾斜,火车仰面朝天,血流成河,那还不如双轨为宜。该洋朋友为了弥补这个缺点,就在单轨的两侧,加了两条轻便的辅助轨,果然干净利落,安全可靠。可是,就在试车表演的前夕,一位记者老爷忽然冒出一句话,使得全盘计划化为乌有。不识相的家伙的一句话是:“这不是单轨,而是三轨呀。”

呜呼,一条主轨加上两条辅轨,不是三轨是啥?本来是对双轨改革的,结果反而多出来一轨,自然大泄元气。对联考的改革亦然,联考只是恶补的形式能源,而不是实质能源。表面上看:为了联考,后生小子不得不恶补。恶补的目的,也只是为了通过联考。事实上,干掉了联考,恶补仍然恶补。当初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时,大家努力宣传,说恶补从今绝迹啦。柏杨先生就拍胸脯保证过,纵是延长义务教育到十二年,恶补仍会大放光芒,大概拍胸脯拍声震屋瓦之故,被封为“反调”,遂吃不了兜着走。如今有人又在联考上打主意,柏杨先生忍不住又要拍胸脯。恶补这样普遍而深入,使我们成了名满全球的恶补大国,它的根本不在义务教育,更不在联考,联考只是恶补的一个环节,不是必要条件。四○年代全国举办分区联考,就没有听说过恶补,恶补的根自有所在也。

在我们还没有发明更好的考试制度之前,联考就是最好的考试制度,千万别把它搞砸啦

恶医国

上章

话说朝圣团在西崽国踢了一阵夷脚,承法部司送到十里长亭,互道珍重,再往前走。说不尽讥餐渴饮,夜住日往,只见一座城池。

唐僧曰:“徒弟啊,千万仔细。”

“师父”,悟空曰,“出家人莫说在家话,记得鸟巢和尚心经上讲得明白:‘心无挂碍,方无恐怖远离颠倒梦想之苦。但扫除心上之垢,洗干净耳边之尘,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且莫忧虑,但有老孙,天塌啦可保无事,何俱人间纷纭。”

“贫僧有诗一首,乃刚才作成,你可要听?”

“真是泄气,想当初在诗人之国,皇帝御驾,请你作诗,你一推二六五,推了个干净。如果在这荒郊僻野,却发了诗兴?想是诗人国的余劲上来啦。”

“不可胡说,且听我诗,”长老正色吟曰,“走穷天下无名水,历遍世上不到山,逐尽排波踏尽路,几时才得此身闲。”

悟空呵呵笑曰:“师父要想身闲,不算太难,等世界太平,进人民主法治之境,妖魔鬼怪,扫入地狱之门,那时节,岂不安然。”

“这种光景,何时才能熬到也。”

“快啦快啦,且莫心焦,现在只顾眼前。”

谈谈说说,已到城边。悟空抬头一望,只见城门上三个大字:“恶医国”,不禁大惊曰:

“师父啊,运气来也。老孙前些时在诗人国,后脑勺被那女诗人琵琶精螯了倒马毒桩,向药铺讨了两贴膏药,也没医好,遇到阴天下雨,总是痒痛不止,进得城来,治上一治,定能断根,怎奈这名称吓人。”

众人听说到了恶医国,一窝蜂围上。

不知有没有产科医院,”潘金莲向长老飞了个媚眼曰,“奴在长安城时,那些死医生说我输卵管不通,再不会生育,真急煞人。此次管他恶医不恶医,定找个高手,通它一通,一旦到了车迟国,嫁上一个皮鞋大王,生下胖娃儿,继承了百万财产,再找小白脸就容易啦。”

“言此何欤?言此何欤?”孔夫子叹曰。

八戒曰,“老猪在高老庄当女婿时,是俺浑家嫌俺丑陋,拦腰打了一棍,直到现在,酸痛不止,老打败仗。恶医冷治恶症,定要治痊,露几手叫你们瞧瞧。”

“二哥,”沙和尚曰,“最好有个整容院,把你的猪脸整上一整,就不再吃棍子啦。”

“兄弟哪里话来,老猪人虽生得不够高明,心眼却俊哩!”

贾桂挤了近来,张望曰,“不知可有卖壮阳药的?”

“打嘴打嘴。”悟空喝曰。

“我得买上几包,揣到怀里,万一时来运转,再遇到法门寺刘瑾那种瘟生老板,献上几粒,怕不把我当自己人,提拔于我,就有得好当也。”

“出此言语,成何体统,还不住口。”

“小的这次到车迟国,送几粒给移民局的官儿,包管准我落户设籍,马上就成了车迟国人啦,各位要巴结时,快点来烧冷灶。”

大家七言人语,各有打算。唐僧喝止不住,只好纵观前走。不一刻,进得城来,找了一个客栈住下。店小二端茶敬客,唐僧向他打听何日朝拜,以及倒换关文之事。悟空早已溜出店门,到了大街之上,举目四望,只见医院林立,仔细瞧了又瞧,有一家门口招牌高悬,上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