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夜航船-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金人奉册宝至,立张邦昌为楚帝,北向拜舞,受册即位。阁门舍人吴革率内亲事官数百人,皆先杀其妻子,焚所居,举义金水门外。范琼诈与合谋,令悉弃兵仗,乃从后袭之,杀百余人,捕革并其子,皆杀之。是日风霾,日昏无光,百官惨沮,邦昌亦变色。唯吴、莫俦、范琼等欣然,以为有佐命功。
宋高帝闻金粘没喝入天长军,即被甲乘骑驰至瓜州,得小舟渡江,惟护圣军卒数人,及王渊、张浚等从行。汪伯彦、黄潜善方率同列听浮屠克勤说法,或有问边耗者,犹以“不足畏”告之。堂吏大呼曰:“驾已行矣!”二人相顾,仓皇策马南弛,居民争门而出,死者相枕籍,无不怨愤。司农卿黄锷至江上,军士以为左相潜善,骂之曰:“误国误民,皆汝之罪!”锷方辩其非是,而首已断矣。
扈从统制苗傅、刘正彦作乱,奉皇子魏国公即位,请隆太后临朝,尊高宗为睿圣仁孝皇帝,居显宁,大赦,改元。张浚乃草檄声傅、正彦之罪,与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吕颐浩合兵进讨。傅等忧恐,不知所为,乃听朱胜非言,率百官请复帝位。勤王师至北阙,苗、刘南走,擒诛之。
宋高宗以王德为淮西都统制,统刘光世军,郦琼副之。琼、德不相下,列状交讼于都督府及御史台,乃召德还建康。参谋吕祉密奏,乞罢琼兵柄。书吏漏语于琼,怒以众叛降刘豫。祉死之。
宋秦桧同宰执入见,独留不出,言于帝曰:“臣僚畏首尾,多持两端,不足与断大事。若陛下决欲讲和,乞专与臣议。”帝许之。三日,桧复留身奏事,复进前说,知帝意不移,遂排赵鼎、刘大中,而一意议和,然犹以群臣为患。中书舍人勾龙如渊为桧谋曰:“相公为天下大计,盍不择人为台谏,使尽击去,则事定矣。”桧大喜,即擢如渊,劾异议者。兀术遗桧书曰:“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使可和。”桧亦以飞不死,终梗和议,己必及祸,故力谋杀之。遂讽张俊、罗汝楫、万俟等,矫诏杀飞于大理寺狱。桧居相位凡十九年,劫制君父,倡和误国,一时忠臣良将诛锄略尽。临终犹兴大狱,诬赵汾、张浚、胡寅、胡铨等五十三人谋逆。狱成,而绘病亟,不能书,获释。桧无子,取妻兄王焕孽子养之。南省擢为进士第一,桧以为嫌,以陈诚之为首,以其策专主和议云。后孙埙修撰实录院,祖、父、孙三世同领史职,前此未之有也。
宋孝宗立,以辛次膺同知枢密院事。初,次膺力谏和议,为秦桧所怒,流落二十年。及帝召为中丞,若成闵之贪饕,汤思退之朋比,叶义问之奸罔,皆为其一时论罢。思退终身比于和议,恐不成,讽右正言尹穑论浚跋扈。这浚请解督府去。朝廷遂决弃地求和之议。太学生张观等七十二人上书论思退奸邪误国,乞斩之以谢天下。诏贬永州,忧惧而死。
宋宁宗即位,韩胄恃定策功,欲窃国柄,谋于京镗,引李沐为左右正言,奏赵如愚以同姓居相位,将不利于社稷,乃出汝愚知福州,朝廷大权悉归胄。御史胡乞禁伪学之党,胄复命沈继祖诬论朱熹十罪,藩职罢祠,窜其徒蔡元定于道州。赵师、张釜、程松谄事胄,闻者莫不鄙之。胄专政十四年,宰执、侍从、台谏、藩阃,皆其门庑之人,天子孤立于上,威行宫省,权震宇内。其嬖妾张、谭、王、陈,皆封郡国夫人,号四夫人。每内宴则与妃嫔杂坐,恃势骄倨,掖庭皆畏之。胄力主恢复,以金人欲罪首谋,锐意出师,中外忧惧。侍郎史弥远入对,力陈危迫之势,请诛胄以安邦。皇后杨氏素怨胄,亦使荣王具疏。帝乃命后兄杨次山与弥远共图之。翼日,胄入朝,令殿前司夏震以兵三百,拥胄至玉津园侧,殛杀之,枭其首,并苏师旦之首,畀金人,金乃罢兵。
宋史弥远为相,权势熏灼。皇子心不能平,尝书于几上,曰:“弥远当决配八千里。”弥远闻之,大惧。宁宗有疾,无子,弥远矫诏立沂王嗣子贵诚为皇太子,更名的。帝崩,白后立的,称遗诏封济阳郡王,出居湖州,寻杀之。弥远用梁成大、莫泽、李知孝为鹰犬,凡忤弥远意者,三人必相继击之。由是名人贤士排斥殆尽,人目为三凶。帝德弥远立己,恩宠终其身焉。
宋理宗用史嵩之开督府,竭国用,而无成功,论者甚众。及以父丧去位,诏起复之。太学生黄恺伯等百四十人上书谏,不报。武学生刘耐知帝向意用嵩之,遂叛诸生而逢迎之。时范钟领相事,讽京尹赵与逐游士。诸生闻之,作卷堂文,以辞先圣。嵩之自知不为公论所容,上疏乞终丧制。
宋度宗即位,以己为太子贾似道有功,加似道太师,封魏国公。每朝,帝必答拜,称之曰“师臣”而不名,朝臣皆称为周公。诏以十月一朝。时襄樊围急,似道日坐葛岭,起楼台亭榭作“半闲堂”,延羽流,塑像肖己于中,取宫人叶氏及娼尼有美色者为妾,穷奢极欲,日肆淫乐。尝与群妾踞地斗蟋蟀,所狎客戏之曰:“此军国重事耶?”又酷嗜宝玩,建多宝阁,一日一登玩,有言边事者,辄加贬斥。丧师失地,殆无虚日,秘不上闻。及鄂州既破,诏似道都督诸路军马,大溃,贬似道于循州安置。监押官会稽尉郑虎臣至建宁开元寺,侍妾尚数十人,虎臣悉屏去之;压其宝玉,撤轿盖,暴行秋日中,令舁轿夫唱杭州歌谑之,窘辱备至。至漳州木绵庵,虎臣讽令自杀,似道不从。虎臣曰:“吾为天下杀似道,虽死何憾!”遂拘似道之子于别室,即厕上拉似道胸,杀之,殡于庵侧。
元顺帝性柔少断,伯颜、哈麻相继弄权,朝政日紊,遂至于亡。
明代奸臣
明洪武朝,胡惟庸、蓝玉;永乐朝,纪纲;正统朝,王振;天顺朝,石亨、石彪、曹吉祥、门达;成化朝,汪直、王越、陈钺、戴缙,成化朝李孜省;弘治朝,李广、杨鹏;正德朝,刘瑾、陆完、江彬、许泰、刘晖、钱宁、张忠、朱泰;嘉靖朝,陶仲文、严嵩、严世蕃、丁汝夔、赵文华、鄢懋卿、罗龙文、仇鸾、陆炳;万历朝,庞保、刘戍;天启朝,魏忠贤、客氏、崔呈秀、田尔耕;崇祯朝,周延儒、袁崇焕、杜勋、马士英。
卷四 考古部
姓氏
仓颉,姓侯刚氏。见《古篆文》注许由,字武仲。见《庄子》释文尧,姓伊祁。少昊,名挚,字青阳。帝喾,名。成汤,字高密。见《帝王世纪》皋陶,字庭坚。孤竹君,姓墨,名台。见《孔丛子》注伯夷,名允,一名元,字公信。叔齐,名智,字公达。见《论语》疏中子,名仲达。见周昙咏史诗彭祖,姓音戋,名铿。见《论语》疏其子胥余。见《庄子》司马彪注老子父,名乾,字元果。见《前凉录》老子初生时,名玄禄。见《玄妙内品》管叔,名度。见《史记》注易牙,名亚。见孔颖达疏逢蒙之弟,名鸿超。杨朱之弟,名布。见《列子》伯乐,姓孙,名阳。师旷,字子野。见《庄子》疏君陈,为周公之子、伯禽之弟。《周书》有《君陈篇》。见《坊记》注鬼谷子,姓王,名诩,河南府人。见《姓氏考》公孙弘,字次卿。见邹长书杜康,字仲宁。见魏武《短歌行》注孟轲,字子舆见《汉书》并《孔丛子》,又字子居。见《圣证论》庄周字休。见《列子》注孙叔敖,名饶。见《孙叔敖碑》计然,一名研,一名倪;又姓辛,字子文。见《史记》索隐文种,字子禽。见《吴越春秋》陈仲子,字子终。见甫皇谧《高士传》汉高祖父太公,名见《后汉书》注,又名煜,字执嘉。见《帝王世纪》昭灵后,名含。高祖兄仲,名喜。曾参,字敬伯。申公,名培。见《史记》注项伯名缠,字伯。见《汉书》注叔孙通,名何。见《楚汉春秋》壶关三老,姓令胡,名茂。见荀悦《汉纪》杨王孙,名贵。见《西京杂记》非,亦名荆轲。见《续博物志》伏生,名胜,字子贱。见西汉碑文翁,名党,字仲翁。见张崇文《历代小说》张宗,字诸君。杜茂,字诸公。见《陈忠传志》杨子云所称李士元者,名弘。见《蜀秦宓传》郑子真,名朴。严君平,名遵。见王贡《两龚传》注施延,字君子。见《后汉书》注田生,字子春。见《楚汉春秋》侯苞,字辅子。见《论衡》丁公,名固。见《楚汉春秋》卫夫人,名,字茂漪。见《翰墨志》绿珠,姓梁,白州人。见《绿珠小传》吕安,字仲悌。居苗,姓应,从弟。俱见《文选》注花卿,名惊定。见《旧唐书》僧一行,姓张,名。见《续博物志》窦滔,字连波。见《武后纪》神和子,姓屈突,名无为,字无不为,张咏布衣时遇之。见《张咏传》失马塞翁,姓李见《高谷诗序》。
辨疑
禹陵
大禹东巡,崩于会稽。现存陵寝,岂有差讹?且史载夏启封其少子无馀于会稽,号曰“於越”,以奉禹祀,则又确确可据。今杨升庵争禹穴在四川,则荒诞极矣。升庵言石泉县之石纽村,石穴深杳,人迹不到,得石碑有“禹穴”二字,乃李白所书,取以为证。盖大禹生于四川,所言禹穴者,生禹之穴,非葬禹之穴也。此言可辨千古之疑。
“甘罗十二为丞相”
古今大误。《史记》云:甘罗事吕不韦。秦欲使张唐使燕,唐不肯行。罗说而行之,乃使罗于赵。赵王郊迎,割五城以事秦。罗还报秦,封为上卿,不曾为丞相。相秦者是甘罗之祖甘茂。封罗后,遂以茂之田宅赐之。
共和
幽王既亡,有共伯和者摄行天子事,非二相共和也。见《姓氏考》
子产字子美
见《左传》注东坡放鱼诗:“不怕校人欺子美。”注者疑是杜少陵,则误矣。
蒙正住破窑
吕蒙正父龟图与母不合,并蒙正逐之。贫甚,投迹龙门寺僧,凿山岩为龛以居。今传奇谓同妻住破窑,殊为可笑。
日落九乌
乌最难射。一日而落九乌,言羿之善射也。后以为羿射落九日,非是。
汉寿
在四川保宁府广元县。汉封关公为汉寿亭侯。汉寿,邑名。亭侯,爵名。后人称寿亭侯者,误。
五大夫松
秦始皇登泰山,风雨暴至,避于松树之下,封其树为“五大夫”。五大夫,秦官第九爵。今人有误为五株松者,非也。
□国
扬州漕河东岸有墓表,题曰“□国公墓道。”音虔,与夏字相类,少一发笔,下作“又”。行人遂误为夏国公。盖明顾公玉之封号,赐地葬此也。
饭后钟
王播,字明。少孤贫,客游扬之木兰院,寄食僧斋。僧颇厌薄,乃斋罢而后击钟。播怒题诗于壁。今以为吕蒙正事,则非也。
马前覆水
太公望妻马氏,弃夫而去,后见太公富贵求归。命收覆水。今指为朱买臣,非。
女儿乡
吴败越,句践与夫人入吴,至此产女而名。今误传范蠡进西施于吴,与之通而生女,殊为可笑。
析类
有同时同姓名者
两曾参:一曾参杀人,而致曾子之母投杼。两毛遂:一毛遂堕井,而致平原君之痛哭。
异世则两鲁秋胡
列国一鲁秋胡,因妇采桑,调其妻,投水死。汉一鲁秋胡,求聘翟氏女,翟公误传调妻事,以为薄行,而不许婚。俱可笑也。
其次如国师刘秀,以名应图谶,为王莽所杀;而诛王莽者为光武,亦刘秀。莽遣太师安新公王匡,攻更始定国上公王匡,不胜,为所执杀。唐李尚书益与宗人益者,俱赴饮,据上坐。因笑曰:“今日两副坐头俱李益。”代宗用韩知制诰。宰相以平卢幕府员外及江淮刺史请。上书:“春城无处不飞花,用此韩。”而员外得之,事皆奇。
其他同时者:汉时两韩信,俱高帝时,一封楚王,一封韩王。三邵平:一故秦东陵侯;一为齐王上柱国;一齐相。两恢,俱武帝时,一浩侯;一大行,谋诱匈奴者也。两王臧,武帝朝。一,二年以郎中令自杀;一,六年为太常。两王商,俱成帝外戚。一为丞相、乐昌侯;一为大司马、成都侯。两王章,俱哀帝时,一,河平三年以太仆为右将军,六年复为太常;一,四年以京兆尹直言死。两王崇,俱平帝时,一新甫侯,故丞相嘉子;一大司空、扶平侯。魏两王烈,一字彦方,有隐德;一字长体,有道术。鲁两王浑,一为凉州刺史,系戎之父;一为司徒,系济之父。两王澄,一即济之弟,封侯;一即戎从弟,荆州都督。两孙秀,一吴降将;一赵王伦嬖臣。俱拜骠骑将军,封公。两周抚,一为王敦将;一为彭城内史诛。梁两王琳,一散骑常侍;一德州刺史。唐两李光进,俱代宗朝,一为光弼弟;一为光颜兄。俱蕃将,赐姓,为节度使,封公。唐两李继昭,俱昭宗时,一为孙德昭;一为符道昭。俱赐姓名,降朱梁,为使相。宋两王著,俱太祖时,一以文学典制;一以书学待诏。金两讹可,俱大将。
稍先后者:吴两公子庆忌,一王僚子,一夫差末年将。楚两庄跻,一庄王时大盗;一庄王裔孙,将军,平滇自王者。汉两王莽,一右将军;一大司马,篡位者。两王凤,一大司马、大将军,一更使成国上公。两王谭,一宜春侯,一平阿侯。两徐,一都护班超司马,一丞相曹操掾。晋两刘毅,一光禄大夫,一卫将军。两张禹,一丞相,一太傅,俱封侯。两解系,一见《陶璜传》,一自有传。两王铠,一武帝舅,一安帝时丹阳尹。元两伯颜,一太傅淮阳王,一大丞相秦王。两萧钧,一萧鸾子,梁武时中书郎;一萧从子,唐太宗时率更令。
异代而相类者
两王肃,曹魏中领军,为魏制礼;元魏尚书令,亦为魏制礼。两王殷,朱梁时者以节度使叛诛;后周太祖时者亦以节度使叛诛。两王彦章,梁大将,为晋擒;吴统军,为楚擒。两王,唐侍中;宋左仆射、门下侍郎。两王溥,一唐懿宗时;一周世宗时,俱宰相。仙人有两王乔,其一即子晋也;其一为柏人令,天坠玉棺以葬者。僧有两智永,一梁书僧,一宋画僧。两辨才,一唐藏《兰亭》真本者,一宋与苏子瞻友者。光武时,固始侯李通;魏武时,都亭侯李通。卫大夫王孙贾,齐大夫王孙贾。魏徐邈,字景山,见重武帝,为侍中。晋徐邈,字仙虎,见重武帝,为中书舍人。魏将军张辽;汉兖州刺史张辽,字叔高。汉中郎将江革,梁御史中丞江革。梁李膺为蜀使至郡,武帝悦之,问曰:“今李膺何如昔李膺?”晋文公有咎犯,平公有咎犯,善隐任政。晋李密以祖母老辞官,后魏李密以母老习医,又隋李密封蒲山公。则天时王方庆为相;又王方庆领尚药奉御。高宗初张昌宗,为修文馆学士;则天末张昌宗,为春官侍郎。
父子同名者二人
隋处士罗靖,父亦名靖;魏大将安同,父名屈,子亦名屈。
有数世同之字者
王彪之、临之、纳之、淮之、舆之、进之,凡六世;王胡之、茂之、裕之、瓒之、秀之,凡五世;王羲之、献之、靖之、悦之,凡四世;王晏之、昆之、陋之、徐达之、湛之、聿之,凡三世;胡毋辅之、谦之;吴隐之、瞻之;颜悦之、恺之,凡两世;俱仍“之”字。
古今事有绝相类者
圣主时投水,人知有卞随务光,而不知有北宫无择。骑青牛,人知有老子,而不知有封达。生空桑,人知有伊尹,而不知有孔子。白鱼入舟,人知有周武王,而不知有宋明帝。河澌永合,人知有汉光武之滹沱,而不知有慕容德之黎阳。凤雏,人知有庞统,而不知有顾邵。献胙加毒,以谗赐死,人知有晋献公子申生,而不知有秦孝文王子西蜀侯恽。思妾令方士致魂,人知汉武之于李夫人,而不知宋武之于殷淑仪。治阿誉闻而阿不治,人知齐宣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