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荀子-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名为圣王,兼制人,人莫得而制也,是人情之所同欲也,而王者兼而有是者也。
重色而衣之,重味而食之,重财物而制之,合天下而君之,饮食甚厚,声乐甚大,
台榭甚高,园囿甚广,臣使诸侯,一天下,是又人情之所同欲也,而天子之礼制
如是者也。制度以陈,政令以挟,官人失要则死,公侯失礼则幽,四方之国,有
侈离之德则必灭,名声若日月,功绩如天地,天下之人应之如景向,是又人情之
所同欲也,而王者兼而有是者也。故人之情,口好味而臭味莫美焉,耳好声而声
乐莫大焉,目好色而文章致繁妇女莫众焉,形体好佚而安重闲静莫愉焉,心好利
而谷禄莫厚焉,合天下之所同愿兼而有之,睾牢天下而制之若制子孙,人苟不狂
惑戆陋者,其谁能睹是而不乐也哉!欲是之主并肩而存,能建是之士不世绝;千
岁而不合,何也?曰:人主不公,人臣不忠也。人主则外贤而偏举,人臣则争职
而妒贤,是其所以不合之故也。人主胡不广焉,无恤亲疏,无偏贵贱,惟诚能之
求?若是,则人臣轻职业让贤而安随其后。如是,则舜、禹还至,王业还起。功
壹天下,名配舜、禹,物由有可乐如是其美焉者乎?呜呼!君人者亦可以察若言
矣。杨朱哭衢涂,曰:“此夫过举蹞步而觉跌千里者夫!”哀哭之。此亦荣辱
安危存亡之衢已,此其为可哀甚於衢涂。呜呼哀哉!君人者千岁而不觉也。
无国而不有治法,无国而不有乱法;无国而不有贤士,无国而不有罢士;无
国而不有愿民,无国而不有悍民;无国而不有美俗,无国而不有恶俗。两者并行
而国在,上偏而国安,在下偏而国危;上一而王,下一而亡。故其法治,其佐贤,
其民愿,其俗美,而四者齐,夫是之谓上一。如是则不战而胜,不攻而得,甲兵
不劳而天下服。故汤以亳,文王以鄗,皆百里之地也,天下为一,诸侯为臣,
通达之属莫不从服,无它故焉,四者齐也。桀、纣即序於有天下之埶,索为匹夫
而不可得也,是无它故焉,四者并亡也。故百王之法不同若,是所归者一也。
上莫不致爱其下而制之以礼,上之於下,如保赤子。政令制度,所以接下之
人百姓,有不理者如豪末,则虽孤独鳏寡必不加焉。故下之亲上欢如父母,可杀
而不可使不顺。君臣上下,贵贱长幼,至於庶人,莫不以是为隆正。然后皆内自
省以谨於分,是百王之所以同也,而礼法之枢要也。然后农分田而耕,贾分货而
贩,百工分事而劝,士大夫分职而听,建国诸侯之君分土而守,三公总方而议,
则天子共己而止矣。出若入若,天下莫不平均,莫不治辨,是百王之所同而礼法
之大分也。若夫贯日而治平,权物而称用,使衣服有制,宫室有度,人徒有数,
丧祭械用皆有等宜,以是用挟於万物,尺寸寻丈莫得不循乎制度数量然后行,则
是官人使吏之事也,不足数於大君子之前,故君人者立隆政本朝而当,所使要百
事者诚仁人也,则身佚而国治,功大而名美,上可以王,下可以霸;立隆正本朝
而不当,所使要百事者非仁人也,则身劳而国乱,功废而名辱,社稷必危:是人
君者之枢机也。故能当一人而天下取,失当一人而社稷危,不能当一人而能当千
人百人者,说无之有也。既能当一人,则身有何劳而为,垂衣裳而天下定。故汤
用伊尹,文王用吕尚,武王用召公,成王用周公旦。卑者五伯,齐桓公闺门之内,
县乐奢泰游抏之修,於天下不见谓修,然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五伯长,是
亦无它故焉,知一政於管仲也,是君人者之要守也。知者易为之兴力而功名綦大,
舍是而孰足为也?故古之人有大功名者,必道是者也;丧其国,危其身者,必反
是者也。故孔子曰:“知者之知,固以多矣,有以守少,能无察乎!愚者之知,
固以少矣,有以守多,能无狂乎!”此之谓也。
治国者,分已定,则主相、臣下、百吏各谨其所闻,不务听其所不闻;各谨
其所见,不务视其所不见。所闻所见诚以齐矣。则虽幽闲隐辟,百姓莫敢不敬分
安制以化其上,是治国之徵也。
主道治近不治远,治明不治幽,治一不治二。主能治近则远者理,主能治明
则幽者化,主能当一则百事正。夫兼听天下,日有馀而治不足者如此也,是治之
极也。既能治近,又务治远;既能治明,又务见幽;既能当一,又务正百,是过
者也。过犹不及也,辟之是犹立直木而求其景之枉也。不能治近,又务治远;不
能察明,又务见幽;不能当一,又务正百;是悖者也,辟之是犹立枉木而求其景
之直也。故明主好要而暗主好详。主好要则百事详,主好详则百事荒。君者,论
一相,陈一法,明一指,以兼覆之,兼照之,以观其盛者也。相者,论列百官之
长,要百事之听,以饰朝廷臣下百吏之分,度其功劳,论其庆赏,岁终奉其成功
以效於君。当则可,不当则废。故君人劳於索之,而佚於使之。
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三得者具而
天下归之,三得者亡而天下去之;天下归之之谓王,天下去之之谓亡。汤、武者,
循其道,行其义,兴天下同利,除天下同害,天下归之。故厚德音以先之,明礼
义以道之,致忠信以爱之,赏贤使能以次之,爵服赏庆以申重之,时其事、轻其
任以调齐之,潢然兼覆之,养长之,如保赤子。生民则致宽,使民则綦理,辩政
令制度,所以接天下之人百姓,有非理者如豪末,则虽孤独鳏寡必不加焉。是故
百姓贵之如帝,亲之如父母,为之出死断亡而不愉者,无它故焉,道德诚明,利
泽诚厚也。乱世则不然:污漫、突盗以先之,权谋倾覆以示之,俳优、侏儒、妇
女之请谒以悖之,使愚诏知,使不肖临贤,生民则致贫隘,使民则綦劳苦。是故,
百姓贱之如亻匡,恶之如鬼,日欲司间而相与投藉之,去逐之。卒有寇难之事,
又望百姓之为己死,不可得也,说无以取之焉。孔子曰:“审吾所以适人,适人
之所以来我也。”此之谓也。
伤国者何也?曰:以小人尚民而威,以非所取於民而巧,是伤国之大灾也。
大国之主也,而好见小利,是伤国;其於声色、台榭、园囿也,愈厌而好新,是
伤国;不好循正其所以有,啖啖常欲人之有,是伤国。三邪者在匈中,而又好以
权谋倾覆之人断事其外,若是,则权轻名辱,社稷必危,是伤国者也。大国之主
也,不隆本行,不敬旧法,而好诈故,若是,则夫朝廷群臣亦从而成俗於不隆礼
义而好倾覆也。朝廷群臣之俗若是,则夫众庶百姓亦从而成俗於不隆礼义而好贪
利矣。君臣上下之俗莫不若是,则地虽广,权必轻;人虽众,兵必弱;刑罚虽繁,
令不下通。夫是之谓危国,是伤国者也。
儒者为之不然,必将曲辨:朝廷必将隆礼义而审贵贱,若是,则士大夫莫不
敬节死制者矣。百官则将齐其制度,重其官秩,若是,则百吏莫不畏法而遵绳矣。
关市几而不征,质律禁止而不偏,如是,则商贾莫不敦悫而无诈矣。百工将时斩
伐,佻其期日而利其巧任,如是,则百工莫不忠信而不楛矣。县鄙则将轻田野
之税,省刀布之敛,罕举力役,无夺农时,如是,则农夫莫不朴力而寡能矣。士
大夫务节死制,然而兵劲。百吏畏法循绳,然后国常不乱。商贾敦悫无诈则商旅
安,货通财,而国求给矣。百工忠信而不楛,则器用巧便而财不匮矣。农夫朴
力而寡能,则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是之谓政令行,
风俗美,以守则固,以征则强,居则有名,动则有功。此儒之所谓曲辨也。
君道第十二
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羿之法非亡也,而羿不世中;禹之法犹
存,而夏不世王。故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法者、
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具,
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不知法之义而正法之数者,虽博,临事
必乱。故明主急得其人,而闇主急得其埶。急得其人,则身佚而国治,功大而名
美,上可以王,下可以霸;不急得其人而急得其埶,则身劳而国乱,功废而名辱,
社稷必危。故君人者劳於索之,而休於使之。《书》曰:“惟文王敬忌,一人以
择。”此之谓也。
合符节,别契券者,所以为信也;上好权谋,则臣下百吏诞诈之人乘是而后
欺。探筹、投钩者,所以为公也;上好曲私,则臣下百吏乘是而后偏。衡石、称
县者,所以为平也;上好覆倾,则臣下百吏乘是而后险。斗、斛、敦、概者,所
以为啧也;上好贪利,则臣下百吏乘是而后丰取刻与,以无度取於民。故械数者,
治之流也,非治之原也;君子者,治之原也。官人守数,君子养原,原清则流清,
原浊则流浊。故上好礼义,尚贤使能,无贪利之心,则下亦将綦辞让、致忠信而
谨於臣子矣。如是则虽在小民,不待合符节、别契券而信,不待探筹、投钩而公,
不待衡石、称县而平,不待斗、斛、敦、概而啧。故赏不用而民劝,罚不用而民
服,有司不劳而事治,政令不烦而俗美。百姓莫敢不顺上之法,象上之志,而劝
上之事,而安乐之矣。故藉敛忘费,事业忘劳,寇难忘死,城郭不待饰而固,兵
刃不待陵而劲,敌国不待服而诎,四海之民不待令而一,夫是之谓至平。《诗》
曰:“王犹允塞,徐方既来。”此之谓也。
请问为人君?曰:以礼分施,均遍而不偏。请问为人臣?曰:以礼侍君,忠
顺而不懈。请问为人父?曰:宽惠而有礼。请问为人子?曰:敬爱而致文。请问
为人兄?曰:慈爱而见友。请问为人弟?曰:敬诎而不苟。请问为人夫?曰:致
功而不流,致临而有辨。请问为人妻?曰:夫有礼,则柔从听侍;夫无礼,则恐
惧而自竦也。此道也,偏立而乱,俱立而治,其足以稽矣。请问兼能之奈何?曰:
审之礼也。古者先王审礼以方皇周浃於天下,动无不当也。故君子恭而不难,敬
而不巩,贫穷而不约,富贵而不骄,并遇变态而不穷,审之礼也。故君子之於礼,
敬而安之;其於事也,径而不失;其於人也,寡怨宽裕而无阿;其所为身也,谨
修饰而不危;其应变故也,齐给便捷而不惑;其於天地万物也,不务说其所以然
而致善用其材;其於百官之事、技艺之人也,不与之争能而致善用其功;其待上
也,忠顺而不懈;其使下也,均遍而不偏;其交游也,缘义而有类;其居乡里也,
容而不乱。是故穷则必有名,达则必有功,仁厚兼覆天下而不闵,明达用天地、
理万变而不疑,血气和平,志意广大,行义塞於天地之间,仁智之极也。夫是之
谓圣人。审之礼也。
请问为国?曰:闻修身,未尝闻为国也。君者,仪也,仪正而景正;君者,
盘也,盘圆而水圆;君者,盂也,盂方而水方。君射则臣决。楚庄王好细腰,故
朝有饿人。故曰:闻修身,未尝闻为国也。
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
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民不亲不爱,而求为己用,为己死,不可得
也。民不为己用,不为己死,而求兵之劲,城之固,不可得也。兵不劲,城不固,
而求敌之不至,不可得也。敌至而求无危削,不灭亡,不可得也。危削灭亡之情
举积此矣,而求安乐,是狂生者也。狂生者不胥时而落。故人主欲强固安乐,则
莫若反之民;欲附下一民,则莫若反之政;欲修政美国,则莫若求其人。彼或蓄
积而得之者不世绝。彼其人者,生乎今之世而志乎古之道。以天下之王公莫好
之也,然而于是独好之;以天下之民莫欲之也,然而于是独为之;好之者贫,为
之者穷,然而于是犹将为之也,不为少顷辍焉。晓然独明於先王之所以得之,所
以失之,知国之安危臧否若别白黑。是其人者也,大用之则天下为一,诸侯为臣,
小用之则威行邻敌,纵不能用,使无去其疆域,则国终身无故。故君人者爱民而
安,好士而荣,两者无一焉而亡。《诗》曰:“介人维藩,大师为垣。”此之谓
也。
道者何也?曰:君道也。君者何也?曰:能群也。能群也者何也?曰:善生
养人者也,善班治人者也,善显设人者也,善藩饰人者也。善生养人者人亲之,
善班治人者人安之,善显设人者人乐之,善藩饰人者人荣之。四统者具而天下归
之,夫是之谓能群。不能生养人者人不亲也,不能班治人者人不安也,不能显设
人者人不乐也,不能藩饰人者人不荣也。四统者亡而天下去之,夫是之谓匹夫。
故曰:道存则国存,道亡则国亡。省工贾,众农夫,禁盗贼,除奸邪,是所以生
养之也。天子三公,诸侯一相,大夫擅官,士保职,莫不法度而公,是所以班治
之也。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皆使其人载其事而各得其所宜。上贤使之为三
公,次贤使之为诸侯,下贤使之为士大夫,是所以显设之也。修冠弁、衣裳、黼
黻、文章、雕琢、刻镂,皆有等差,是所以藩饰之也。故由天子至於庶人也,莫
不骋其能,得其志,安乐其事,是所同也。衣暖而食充,居安而游乐,事时制明
而用足,是又所同也。若夫重色而成文章,重味而成珍备,是所衍也。圣王财衍
以明辨异,上以饰贤良而明贵贱,下以饰长幼而明亲疏。上在王公之朝,下在百
姓之家,天下晓然皆知其非以为异也,将以明分达治而保万世也。故天子诸侯无
靡费之用,士大夫无流淫之行,百吏官人无怠慢之事,众庶百姓无奸怪之俗,无
盗贼之罪,其能以称义遍矣。故曰:“治则衍及百姓,乱则不足及王公。”此之
谓也。
至道大形,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尚贤使能则民知方,纂论公察则民不疑,赏
克罚偷则民不怠,兼听齐明则天下归之。然后明分职,序事业,材技官能,莫不
治理,则公道达而私门塞矣,公义明而私事息矣。如是,则德厚者进而佞说者止,
贪利者退而廉节者起。《书》曰:“先时者杀无赦,不逮时者杀无赦。”人习其
事而固,人之百事如耳目鼻口之不可以相借官也。故职分而民不探,次定而序不
乱,兼听齐明而百姓不留。如是,则臣下百吏至於庶人莫不修己而后敢安正,诚
能而后敢受职,百姓易俗,小人变心,奸怪之属莫不反悫。夫是之谓政教之极。
故天子不视而见,不听而聪,不虑而知,不动而功,块然独坐而天下从之如一体,
如四胑之从心。夫是之谓大形。《诗》曰:“温温恭人,维德之基。”此之谓
也。
为人主者,莫不欲强而恶弱,欲安而恶危,欲荣而恶辱,是禹、桀之所同也。
要此三欲,辟此三恶,果何道而便?曰:在慎取相,道莫径是矣。故知而不仁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