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青铜时代的恐龙战争-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果然,这中间,骊姬的党羽,就就着一些事由,生些暗箭和闲话,射给申生。晋献公听了,觉得都不是空穴来风啊,开始怨申生了。觉得申生不乖!
老晋献公开始犹豫了。他本来心眼就小,自己勤苦打下来的江山,怎么能给这么一个不乖的儿子呢。要给还是给骊姬的儿子奚齐吧。奚齐这时候还是个白痴一样的孩子,跟小动物一样,所以没有人那么讨厌。
还有更厉害的。
太子申生战功显著,这对申生是好事,但事物是辨正的,它也是坏事。你打仗打的好,说明你善于用众,百姓乐为所用,如果你是个大将,国君就会觉得你有谋篡的能力,会忌惮你。如果你是个太子,国君就会怀疑你有弑君弑父的可能。如果别人再这么趁机一诬谤,国君就更加相信了。
至少,儿子比老子还能打仗,比老子还有人缘,很容易让老子感觉自己没用了,于是非不肯咽这口气。
汉朝有一个太子,就很聪明,他不干预政事,也不发表政见,更不出去立功,唯一去做的就是一门心思地关心老爹的身体,展现自己俯首帖耳的孝道,使老爹倍受感动之余,乐意把皇位赏给他。
而太子申生靠自己的实力挣君位,反倒事与愿违。他做的事情越多,别人借题发挥的机会就越多。
最倒霉的是,太子申生打了几次大胜仗之后,一种新的谣言——迟早是要有的——起来了,说太子申生功劳赫赫,想废了老爹自己当国君!
晋献公问骊姬:“申生对老百姓一向宽惠慈爱,对百姓慈惠人,对爹不应该反叛吧?”
骊姬说:“对百姓慈惠和孝顺爹是两码事。如果他觉得你是个像纣一样的坏国君,他出于忠于百姓,就会把您杀了。所谓百姓的领袖是没有私亲的。越是对百姓负责就越不惮于杀您。而且,从您曾祖曲沃桓叔以来,不一直是跟翼城帮的亲戚们打吗,最后把他们全杀光了,连您也动手了。亲戚之间,何曾有过亲情呢?”
晋献公害怕了,那我该怎么办呢?
骊姬:“您让太子单独去进攻皋落氏的狄人。如果他打败了,就治他的罪,如果他胜了,说明他得众,他的欲望也就会更大,到时候咱们就再找对策!”
晋献公说:“有个媳妇就是好啊!”于是,按骊姬说的就给申生下了令。
狐突对申生说:“您这次一定要打败了,不然回去就得被唾沫淹死了。”结果申生还是打胜了。
晋献公一看,更加对申生的力量怕的不行,骊姬说道:“事实证明了申生得众,而且立功以后,野心势必更大,您要是不动手,他先开始夺位了,您就万万难办啦!”
晋献公说:“我这就收拾他,只是没有机会给他加个罪名呢”。
是啊,太子申生,少年勇武,战功卓著,长期带兵在外,鞍马劳顿,被国人敬重,无罪怎么可以杀呢。杀他需要给国人一个理由先。于是晋献公和骊姬就导演了一场祭肉撒毒案,给太子按了个罪。
这一天,骊姬对远在曲沃镇守的太子申生传达圣旨说:“你爸爸昨夜做梦,梦见你死去的妈妈了。你赶紧祭奠一下你妈妈吧。”于是太子在曲沃祭祀。按照周朝规定,祭祀用完的腊肉,要送给老爹去。
腊肉从边镇送到绛城来了,骊姬遂在肉里边放了大量耗子药,然后端上来给献公吃。
献公和骊姬俩人早已经排演好了,献公刚要吃,骊姬就拦住,说:“这肉是边镇老远送来的,恐怕不安全,最好先试试。”
晋献公说:“有道理,有道理。”于是就把肉分给太监和狗吃,二者吃后当场死亡。
好哇,太子要造反啦!要杀我老头子啦!
朝臣们都看见了,太监和狗就躺在地上——这俩招谁惹谁了——太子居然投毒弑君!证据确凿,晋献公就有废杀太子的理由了。
骊姬又赶紧哭诉:“都是我们娘俩不好,老爷您宠信我们娘俩,引得太子不满,想要您老人家的命,都是我们害苦了您啊,我看,还是让我们娘俩自刎以谢太子吧,呜呜——”这是在向大臣们解释太子投毒的动机。
晋献公说:“太子要杀我,你们都看见了。传我命令,将太子的老师杜原款就地正法。”
杀掉杜原款,去掉了申生一个高参。
晋献公又传令到太子军队驻地,逼迫太子自杀。
太子申生的幕僚赶紧跑来商议,劝他找老爹去辨白。
申生说:“我爹没有骊姨娘,寝食都不塌实,我又不讨我爹喜欢。如果我爹再治罪了我骊姨娘,他身边就没有人了,落得太孤苦了。所以我不想找谁分辨。”
旁人又说:“那您就逃跑吧,天地之大,都知道您的令名,去哪里都会有人接纳的。”
申生说:“如果我逃走了,就是向天下彰示我爹的短处,我不愿意让咱们晋国被人笑话。”
于是,公元前656年,晋国太子申生自缢于曲沃,愁闷地离开了这个无法容身的人间。谁让他生在君王家呢?在这样的处境下,他又能怎么办呢。
如果太子申生的故事被写到中学课本里去,语文老师讲到这里,一定又要批判申生了——他有阶级局限性啊,没胆量跟命运抗争啊。
其实,申生之死是为了维护大局,避免刚刚勃兴的晋国事业被内乱所扼杀。试想,他如果引兵与中央军搏斗,势必家残国破,亲痛仇快。我崇敬申生,丝毫不以为他是懦夫。申生的死,彻底打击了骊姬一系势力,赢得大臣们的普遍同情,为两个弟弟创下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为晋国争取了继续发展的美好明天。太子申生的死比泰山还重。
(附记:“祭肉投毒案”这件事,其实是晋献公和骊姬共同合谋的。《左传》上说的很清楚:“(晋献公)及将立奚齐,既与中大夫成谋,姬谓大子曰:‘君梦齐姜···’”——是晋献公等人计划好了,再由骊姬出面实施的。同样,据《国语》,优施在祭肉案之前,也对人说过:“君既许骊姬杀太子,谋既成矣”。也就是说,在祭肉案之前,晋献公已经与骊姬合谋欲杀申生了,而不是司马迁及后代说书人所理解的那样:是骊姬单方面策划了撒毒案,她蒙蔽了晋献公,导致了晋献公杀申生的。
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写到相关情节时,故意这两三条对晋献公不利的给删掉或者改成中性的了。于是,本来祭肉案中骊姬与晋献公是合谋的关系,但是,最后被口诛笔伐的只有骊姬,而晋献公在此事上成了被妇人蒙骗的受害者了。
这种百分百地丑化骊姬,而百分百地替晋献公开脱,为尊者讳,单指责他媳妇,是不尊重历史的不诚实态度。)
太子申生在曲沃一死,接下来就是重耳和夷吾了。骊姬又出面诬告重耳和夷吾都参与了祭肉撒毒事件,晋献公非常乐意相信这一无证据指控,准备采取行动。这两个公子都不傻,闻风就跑。重耳逃到蒲城,夷吾则逃至屈城,在那里忐忑不安、一夕三惊地等消息。
晋献公见两个儿子跑了,就派出大内高手“寺人披”到蒲城追杀公子重耳。
寺人披是宦官,不过早期的宦官未必百分百都去势,但寺人披是真去势,他自称“刀锯之余人”。“寺”字的“寸”,就是手拿小刀的样子,是他挥刀自攻的写照。公公寺人披是山西第一武林高手,比后来的王重阳、丘处机和张三丰(都在过山西),辈分要高两千年。寺人披藏在宫里昼夜研习葵花宝典,一双鹰爪练得比海公公猛厉十倍。
寺人披接到旨意,要抓重耳人头复命。寺人披喋喋连声怪笑,施展绝世轻功,连蹿带纵,奔蒲城抓过去了。重耳的死党——舅舅狐偃,事先得知消息,飞来通知二公子重耳速速避招。
重耳哆嗦了半天,最后深呼吸两下,然后说:“我爹爹命人来杀我,当儿子的不能抵抗。”狐偃心说:您倒是想抵抗,可就凭您的花花公子掌,也得行啊。
重耳说:“我命令,谁敢跟来人交手,死罪。现在我宣布,逃跑!”
正这时候,外面呜呜狂风大作,两公里外寺人披把一串尖利刺骨的鬼啸直送进重耳一党的耳朵眼里。
“妈呀来啦,快上墙!”——狐偃喊。
话音刚落,寺人披黑爪已直抓重耳天顶,重耳扑通仰面栽葱倒在地上,旁边四个侍卫飞身来救,合八掌齐声接寺人披一招。重耳喊:“不许接招——!”没等嘴闭上,霹雳噗噜八只人爪子都掉重耳脖子上了。刚要大叫,又有两个侍卫架起重耳就往后撤。狐偃这时候已经爬到墙头上了,使劲拍墙示意。众人死命把重耳挤在圈中,往墙头上托。重耳就听见圈子外边,咯吱咯吱无数人脖子被寺人披拧断的声音,吓得都不知道害怕了,俩腿更是使不上劲,迈不动。
终于,在众人双手的说服教育下,重耳的腿像面条一样上了墙,一条腿骑跨在墙上。寺人披突出死人堆的阻挡,一跃而起,单鹰爪逮住重耳的左手袖子,咦地一声使用“”字决往下坠。重耳身子跟着一歪,电光火石之间,狐偃挥剑砍去,重耳袖子齐刷刷斩断。
寺人披抓住一截袖子飘然下坠,落地一看,却是空的。刚要拧身再上,就发现有一百个人一起扑上来,拖住了他的左脚脖子,另外一百个人,拖住他的右脚脖子。很多后面的人够不着他脚,就抱住前面人的脚。寺人披看这么多人给他抱脚,从来没有过,感觉很爽。爽了一会儿才明白自己应该往上蹦,刚试图往上一蹦,就像掀起一张沉重的渔网,蹦不了三尺就被坠下来了。
寺人披被气得哇哇大叫,双掌拍出,像剁饺子馅似的一通猛砍。狐偃乘机在墙头背起重耳,翻身跃墙,撒丫子一口气跑到天亮。
寺人披把重耳的侍卫全部剁成饺子泥之后(估计够半城人吃半个月的),看看重耳没影了,大喊晦气,灰头灰脸地捏着半截空袖子回去复命。
重耳和狐偃在边境上一商量,决定向北逃奔翟国。“翟”通“狄”,翟国是狄人建立的国度,也是重耳的妈妈家,重耳的妈妈就是狄人,叫大狐,狐偃则是大狐的弟弟,所以重耳应该管狐偃叫二舅,不过俩人岁数差不多,重耳这年43岁。
老哥俩奔到翟国,狄人一看,呦嗬,这南边的蛮子来啦,欢迎!(他管人家叫蛮子)。
从此,我们的二流子重耳,开始了他漫长的流亡生涯。(对不起,说二流子没有贬义,他行二,又是流浪公子,简称二流子。)
这里有一个插曲还没有说。在扳倒太子申生之前,先需要剪掉申生的副手,那就是大夫里克。里克是“假虞灭虢”时期的统兵首领,一直在军队中追随申生,是“太子申生帮”的。晋献公从前派太子出征,大夫里克提意见,说太子应该监国,不能外出,显然跟太子一条心,必须把他搞定。
于是骊姬派了一个宫廷歌手——优施,预备用其海妖一样的歌声,去做里克的统战工作(为了儿子的前途,骊姬还特意跟优施还睡了几觉。)
里克,从名字上看,像个外国人名翻译过来的,模样估计是高鼻子,长脸条,衬衫熨的笔直,大高个子。
优施进到他家,就说:Hello; How are you doing; Mr。 Lick。
里克也回答:Pretty well; any new songs for me today?
优施:Yes; Please stay tuned on the hit FM。(Oh; No,说错了)。然后优施就利用言谈无忌的戏子身份,唱了一段儿小曲儿,歌词是:“暇豫之吾吾,不如鸟乌。人皆集于苑,己独集于枯。”
里克听不出弦外之音,但是觉得歌词别有所指,就问:Well; terrific; but what do you mean though?
优施就放下吉他,坐下来,告诉里克说,我唱是,您啊,还不如鸟乌聪明,鸟乌都知道择茂树而栖,而你里克却栖在枯木上。
里克不明白什么是茂树什么是枯木。优施回答说:“奚齐的妈妈骊姬贵为夫人,最受老爷子宠爱,这岂不是茂树。而申生的妈妈早死了,申生最招老爷子烦,这岂不是枯木? ”
里克听完之后,忧闷良久,承认自己吊在枯木上是不识时务,但又不忍背叛申生,故而采取“中立”态度(“中立”一词的出处),终于导致太子申生落难。
既然谈到宫廷歌唱家优施行,就得多说两句山西的说唱艺术。就像巫风炽热的楚国人喜欢表演舞蹈一样,山西人喜欢唱戏。山西出土的戏曲文物占全国的80%左右,元朝的关汉卿一说就是山西解州人(关羽的老乡),还有“元曲四大家”的白朴成也是山西人,首创《祝英台死嫁梁山伯》的就是他。
我曾经在去五台山的弯道上,听长途车里不停地放戏文,有个老汉哼哼呀呀一个字也不懂。据说山西晋剧戏种有50多,蒲州梆子、晋北道情、晋中秧歌,还有民间驱傩、赛戏、《斩旱魃》都很有名。山西人爱唱,春秋时代的晋国士大夫讨论国事,都爱唱一段《诗经》来表达政见,“声音之道,与政治通”嘛。
据说,最早的音乐是朱襄氏创造的,那时候天下经常刮风,阳气过盛,万物散落解体,果实不能成熟,所以他创造五弦瑟,用以引来阴气,安定众生。后来葛天氏手持牛尾,踏脚歌唱,是淳朴的乡村音乐。周武王灭掉殷纣以后,在大庙献上俘虏,禀报斩杀的人头数,令周公创作了“大武”乐。周公讨伐东夷以后,又创作了“三象”,都是正经好歌,都是政府音乐,整齐有节的德音,寓含着父子君臣的纲纪,需要穿好大礼服去听的。
但是政府音乐沉闷烦缓,演奏起来唉声叹气,实在使人不耐。这点,去问问孔老夫子就知道了。他老人家研究大韶的时候,三月恶心得吃不下肉去。
到了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大家都不爱听“大乐与天地同和”的政府颁定音乐了,改听流行的“郑卫之音”,靡靡小调,听了非常之爽,但是老想听就会贪婪、嗜欲,随后就要干卑鄙下流、犯上作乱的事,淫邪放纵、奸佞欺诈都跟着来了。所以最好听政府乐曲,是最保险的,可是大家偏都听得上瘾,上至公卿,下至黎民,都会小妹小妹地学两嗓子。
这种风气从河南也从河南的郑国卫国影响到山西,山西出了一对“羽泉组合”——枪、石两个乐人,唱得非常火,(从名字上看,应该是最早的摇滚乐队),战国的赵烈侯是“枪石组合”的严重的歌迷,甚至还要赐这俩人万亩封地,最后被板着面孔的大臣力劝方才作罢。
山西的女歌星也灿烂夺目,最佼佼者要算战国时的韩娥,韩娥跟王菲差不多,在老家总唱不红,后来流落到齐国,一下子红得发紫,她的演技,号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她在齐国城门雍门外开演唱会,当她“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泪相对,三日不食”,当她“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卞舞,不能自禁”。韩娥的歌声感染力强到这个地步,I 真服了her 了,艺术魅力大到毛骨悚然,可惜这个卓越的歌手没有留下一张CD;不过当地人把她的风格继承下来,创造了“喜歌哭”,至今还有。
重耳、夷吾逃亡以后,城里的小公子奚齐(骊姬的儿子),顺理成章成为太子。奚齐岁数还小,有些大臣对他这一支还一直不服,需要有人罩着。
那位曾经脑力激荡,想出“假虞灭虢”之计的荀息,被选为奚齐的监护人,发誓要照顾好奚齐成人。晋献公说,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又过了五年,到公元前651年,齐桓公举行九合诸侯的最后一合——葵丘之盟,山西的晋献公因病未能出席这次华山论剑,从半途折回来以后病情越发严重,人哆嗦得象一台脂肪震动机。终于,操心刻苦一辈子的晋献公同志就在九月美好的秋天,耗尽所有脂肪,像一快里程碑石一样倒在了晋国的土地上。死后他被谥为“献公”,“聪明睿智”叫做“献”,可见人们眼里他并不傻,不至于被狐狸精骊姬蒙蔽,他和太子申生的恩恩怨怨,我们还是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