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青铜时代的恐龙战争-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车右   养由基
上军将 士会  令尹 孙叔敖
上军佐将   郤克  幕僚大夫 伍参
上军大夫   巩朔  大夫 潘党 
   韩穿   乐伯
下军将 赵朔  中军主帅 沈尹
下军佐将   栾书  左军主帅 公子婴齐
下军大夫   荀首  右军主帅 公子侧
   赵同 
(一看这序列,都是名门望族的高干子弟啊,像咱们这样的人是没机会了啊。)
晋军有兵车600辆,步卒约四万人。楚军人数相当,但是国中精锐悉出,楚的左中右三军,都是本土嫡系楚军,比上次子玉的城濮之役整齐多了,子玉那次都是什么陈蔡许郑的杂牌军凑数。而且还外加了“左广”“右广”——楚庄王的王族警卫队。一般的国君坐一辆战车,楚庄王却坐两辆(可能他屁股大)。两广轮流驾驶,一个上午开,一个下午开,各自含有三十乘警卫车,就是所谓的“左广”、“右广”。“右广”的元首车的保镖是神射手养由基。
另外,楚在蔡国设有战略前进基地,便于支持中原持久作战。所以,即便在围郑四个月有了人员消耗以后,楚军仍然保持着强劲战斗力。
面对主力尽出的楚兵,晋军此时最聪明的办法,是进行回避,打道回府。
要不要和楚军打,晋军对此存在严重分歧。中军元帅荀林父认为郑已降楚,我们救援失时,战楚无名,徒劳扰民,待楚军回国,我再兴兵伐郑,责其降楚,犹未为晚。但遭到他的佐将,此役的灾星先谷(先轸的孙子)激烈反对,说怕敌人的非大丈夫也。先谷的主战主张没有被荀林父接受,于是他竟擅自率兵渡河前进。
荀林父犹豫不决,不想过河,但又怕先谷出事,最后被迫下令全军渡河跟进,晋军由此走上了被动交战的道路。
楚兵这时候,也已经折回来了。晋楚双方集结在黄河南岸一个叫“邲”的地方,进行对峙。(位于今河南荥阳地区,属郑地。)
这时候,晋军仍有机会撤退回国,但架不住一再出现的意外,终于使大战无可避免。
当时最希望两国狠狠地打上一仗的就是郑国。郑襄公心想:如果两国彻底决个高下,自己唯强是从,死心塌地跟定它,岂不比从前那样总是朝秦暮楚好?从前是楚国来打一趟,结个盟,晋国不高兴了,又来打一趟,又结个盟,反复十一个轮回,郑国南北摇摆,里外不是人,自己都觉得麻烦了。
于是郑国的使者来到晋军司令部,拼命说楚军笨蛋,怂恿晋军出击。
灾星先谷一听,你瞧瞧,你瞧瞧,我说对了吧。
晋“下军佐将”栾书不同意,认为楚军并不如郑使者所讲那样“骄”、“老”、“不备”,特别楚国两广锐利非常,他还说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成语,夸奖楚国人创业精神的伟大。所以,郑人来劝我战,我不能听。中军大夫赵同、赵括这两个赵盾的异母弟兄,则都赞成先谷的意见,主战(他俩当时还没有被灭族,灭族是在14年以后)。而下军将赵朔同意栾书意见,不赞同打。下军大夫荀首反对赵同赵括。元帅荀林父继续犹豫不决中。
荀林父,领导能力差,根本统一不了大伙的意识。实际上,这个元帅荀林父是论资排辈上来的,最早他是晋文公重耳的驾驶员,管战马还可以,管人就不行了。因为是给领导开小车的,不一般,被提拔的机会就大,年头积累多了,居然当了元帅。
正在晋军进退不决之时,楚庄王派出使者来进一步迷惑晋国人,用谦卑的语气说:“寡君年少即位,不善文辞。我们到这里来,只是想训定郑国,岂敢得罪于贵晋国。二三子不必淹留于此。”(楚庄王是想决战,但故意讲软话,以松懈晋军的准备和斗志。)
晋“上军将”士会有脑子,也迷惑对方,鞠躬给楚使者说客气话:我们也无意跟您们过不去。“中军佐”先谷这个灾星又不满意了,上去就把楚国人呵斥了一顿,说我们国君命令我们,要把楚国影响力从郑国这里全部肃清,不要怕打仗。
晋军将帅内部的分歧,直接暴露在楚使者面前。
(先谷这人在史书上还有一个名字叫“彘子”——猪仔儿的意思,不知道他爷爷先轸是怎么给他想的。先谷由于对战役失败严重负责,回国后惧诛,遂造反,被晋景公灭族。老先家荣耀了四十年,到这里就完了。)
口头上在说软话,行动上又在表示自己的必战之志,从而进一步扰乱晋军将帅做出正确一致的决议。这一天,楚庄王派将军乐伯,以许伯为御手,摄叔为车右,突然向晋军壁垒进行挑战。
三人乘坐一辆单车出发,关于如何挑战,《左传》有生动的记载,即旧小说所说的“讨敌骂阵”,其实并不需骂街。
首先,驾驶员许老大(许伯)说:“我听说,挑战,御手需要偃旗息鼓,驱车疾驰,从从容容迫近敌人营垒。”
车左主将乐伯(执弓,是单车首席战斗员)说:“我听说挑战,对于我车左来讲,需要从左位猛射敌营,同时代替御手执辔,让御手下车,从从容容地把两匹服马并列排齐,把两匹边上的骖马也排齐,再调整一下马脖子上的颈带的松紧,以显示我们的傲骨和对敌人的无限轻蔑。”
摄老三(摄叔)是车右,使用矛戟类长兵器,他说:“我听说,挑战,我这个位置的,需要跳下车,劈入敌军营垒,抓住一个俘虏,从从容容割掉他的耳朵,带着他回来。”
于是这驾挑战的单车,直驱晋营,车上的三个战斗员,都履行了他们所听说的挑战的要求。《左传》上就是这么间接侧面去描写的,非常高明。给人感觉三个人都是大侠,你要打什么我就给你打下什么。如果挑战的定义是冲入四万敌军,取荀林父人头,他们也会毫厘不爽地给你实现的。哈哈。
乐伯这一只挑战的单车,押着那个缺了耳朵的俘虏,不紧不慢地往楚营回归。三个大侠正溜达呢,却见晋军一个小队蜂拥追击而来。晋国人摆出角形追击队列,左右翼呈突出牛角状,猛追乐伯单车,境况非常严峻。角形是典型的追击,两翼包抄,进而围歼的作战队列——乐伯,尔往哪里跑?
乐伯左射马,右射人,晋军左右两翼不能再进。追兵的中路眼看就要追上,乐伯手上就剩一枝箭了。刚好,路上冒出一只麋鹿(这一点都不奇怪,如今美国的高速公路上,还经常有鹿给撞死呢)。乐伯一箭发出,麋鹿应弦而倒。车右摄叔放下大戟,从后边跳下车,扛了死鹿,奔到旋及赶上的追军那里,对追军的晋国将领鲍癸说:
“还没到秋天,肥的野兽还没下来,送你们条鹿尝尝鲜吧。”
晋将鲍癸一看,箭正射在鹿脊背的龟起处。箭中于此,鹿的四肢运动神经被阻断,但鹿却不死,保持新鲜。这是古代田猎的上好箭法。鲍癸看罢颇为赞叹,就对手下人说:“咱这么多人,追他们一个车,也够欺负他的。他车上左边那个人善射,右边这个人说话有礼,中间那个驾驶员带着墨镜也很酷,都是君子啊。我们放了他们吧。”
于是乐伯单车,顺利完成任务,带着射光了的箭袋(其实车上可贮放箭,但挑战不允许多带),回营向楚庄王交差。(春秋人的有勇和知礼,独到的作战方法,真是世界无二啊。)
既然楚国挑战车都已经欺负到咱们家门口了,晋军大夫魏锜(念乙)和赵旃(念沾)也要求前去挑战,给楚国人一个回敬。
魏锜和赵旃,俩人都在闹情绪。魏锜是从前重耳的八袋长老魏仇的儿子,魏仇因为烧死僖负羁的事被重耳废掉官职,他儿子魏錡又想申请做公族大夫,没批,所以恨晋国领导人,希望晋军战败。赵旃则是想做卿,进入三军将佐序列,领导也没批,他也心里有气,也想把晋军搞垮。
俩人明明看出来晋军不利于决战,但是为了捣蛋,这俩偏请求挑战。荀林父偏向于不战,不许挑战。于是这俩小子就说,那我们去请盟好了。荀林父说,请盟可以。于是放他俩去了楚营。(对了,荀林父的“父”字,应该读三声,是老先生的意思。)
这俩小子先后到了楚营。前者进行挑战,被楚将潘党打跑。后者到楚营的时候,则已是夜半,楚人不接客了,他干脆坐在席子上,指挥自己的部卒,钻进楚营里,杀人放火,彻夜骚扰,制造混乱。待至天色黎明,楚庄王亲率左广(30乘兵车)驱逐赵旃。赵旃弃车逃跑,奔入松林。楚庄王的保镖屈荡,下车搜击。赵把自己的甲裳挂在树梢,轻身逃脱(后代评书里常沿用这种逃跑的伎俩,从《左传》学的)。屈荡只搜到了一副牛皮甲。
这时候,晋总司令荀林父不放心俩活宝一夜未归,怕是去挑衅楚人了,就派出自己的侄子荀莹乘坐軘车前往接应。
荀林父也是混蛋,这种軘车不是作战兵车,而是防御用的战车,体积大,带起尘埃无数,楚国的侦察官潘党从老远看见了,以为晋兵主力倾巢出动,立刻向大本营报告:“晋师至矣!”。
楚庄王这时在路上,遥望北方尘埃高度有限,判定不是晋军主力,于是饬令警卫队迅速前进,迎击荀莹的軘车。令尹孙叔敖在军营里担心楚庄王只有30辆左广兵车,有被“晋师”包围的危险,忙饬令大军全部出动。(当时没有电报,只能估计着来,虽然潘党的“晋师”情报有误,但是孙叔敖决策的很对。)
于是楚军全员动员,出壁垒之后,列好阵形,单等“晋师”的烟尘滚来,好相迎战。
孙叔敖气坏了,大喊:“给我前进!攻击晋师!宁可我薄人,不可人薄我!”——薄,就是迫近的意思。他要求主动出击,不要像懦夫那样鹄立着,“兵书《军志》上说了,先发制人可以夺敌之气魄!”
由于孙叔敖官儿大,楚军只好听他的。楚三军编成一部杀人机器,朝着“晋师”烟尘滚动的方向迅疾前进,“薄”近一看,其实只是一小股軘车,已经被楚庄王打得差不多了。楚三军立刻扑上去,一顿暴揍,将之压碎。由于攻击命令已经下达,楚三军作战人员,又车驰卒奔,蜂拥直冲晋营。
晋军元帅荀林父在大营里还呆着等“请盟”的消息呢,对楚兵全无戒备,这时候突然遭到楚国全员的突然进攻,手足无措,竟发出“全军撤退,先渡河者有赏”的逃跑命令。晋军在一片惊慌混乱之中,纷涌北撤,抢渡黄河。
山崩一样溃败的晋国兵士狼狈奔窜,跳进黄河,在激流中争着攀住渡船船舷,刹那间三十几艘渡舰被攀沉。荀林父下令:“攀船抓桨的,砍断手指。”霎时,血淋淋的手指像无数小鲫鱼掉到船里,船上的兵士们一掬一掬地把它们捧着抛进黄河(骇人听闻)。
这就是发生在公元前597年的,晋景公三年,楚庄王十七年的“邲之战”,上距城濮之战36年,楚庄王尽雪爷爷楚成王之耻,一战而霸。 
“邲之战”这场悲哀的战斗,没有太多可说的,因为晋军的主要任务是逃跑,在逃跑过程中,还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荀莹的,他奉命接应请盟二将,坐着那种不中用的軘车(防御型大车)半道跟楚军遭遇了,被楚庄王咬住了狠打,唏里哗啦,车全碎了。荀莹被楚军俘获。他爹荀首(下军大夫),听说儿子被楚军俘虏了,心疼得不行。本来已经逃上渡船了,立即闹着要下去救儿子。
荀大爹的人缘还不错,一些好不容易抢上渡船的下军士兵,也闻讯下船,跟随荀大爹反身攻入楚军,土气反而比初期旺盛。
楚军正在掠取晋军遗弃的车辆、甲仗等等好东西,混乱当中,不防荀大爹的兵车突然袭来,一个个张惶失措。
荀大爹开始向楚军射击,他特别逗,每次从自己箭囊里摸出一只,一看是好箭,就留着不用,放进驾驶员的腰间的箭袋里,而是先拿普通的箭用。驾驶员急了:“大爹,你也太抠门了,咱们老家的董泽,有无数蒲柳,可以打造无数好箭,省什么劲儿的啊。这都什么时候了,你儿子还要不要了!”
荀大爹呵呵一乐,说:“我必须省出好箭,射死楚国贵人的儿子,好交换回我的儿子啊。”(坏箭也许能射伤,射伤他就跑了。必须射死之,用其尸体做交换。)说完,就在楚军中穿插寻找,果然寻找到楚将连尹襄老,驾驶员指着说:“这···这···这官大!上身都是高级绶带!”荀大爹赶紧拿好箭,一箭把他射死,下车抢了他的尸体。随后又在楚军队里像逛商场似地乱跑,看见一个金玉其外、装束漂亮的,一箭射去,这个是个小将,刚负伤要跑,被保镖下车活捉了过来,一问,却是楚庄王的儿子公子谷臣。
荀大爹掰手指头算了算账,觉得够数了,够换回我儿子了,打马急驰而去。
这是我见过的最有趣的战斗场面。只是苦了那个楚将连尹襄老,连尹襄老也不是外人,就是四大美女之夏姬被楚庄王抓住以后,赏赐给他当老婆的。连尹襄老刚死了前任媳妇,续弦了这个狐媚子不到一年,没怎么享用,自己先在战场上光荣了。这大约都是狐媚子“克”的。(呵)
其实他也真是倒霉,如果荀大爹先抓住公子谷臣的话,就用不着再射他了。现在多射了一个他,也是浪费。呵呵。他的尸体,九年以后以骨头架子的形式和公子谷臣(活的)一起回到楚国,交换回了荀大爹的儿子。他的老婆则很快归了别人,被楚大夫巫臣拐着去了晋国。所以从时间上看,他的body和他的媳妇,曾经有一段时间是共同呆在晋国的。
荀大爹回戈奇袭楚军,获得小胜,规模虽然有限,给楚军的损害也不大,却起到了掩护晋军抓紧渡河的作用。
实际上,楚庄王当天晚上,以仁义为怀,命令大军不许竭力追杀,停止对渡河的晋军继续压迫。使得晋军有一夜的时间,四万人慢慢渡河而去,实现“敦刻尔克”小撤退。
逃跑中发生的第二个故事,是关于捣蛋鬼赵旃的,就是那个请盟改挑战,又把衣甲挂在树梢,钻树林逃跑的晋将。
这家伙有四匹好马,战斗打起来的时候,他把这驾驷马好车给了自己的叔父和兄长,让他们先坐跑,自己换乘另一辆差马拉的车走。一路上,看见自己的战友们都撒丫子超过自己往北边的黄河逃跑呢,赵旃特高兴,觉得自己给晋军的捣蛋成功了,活该,谁让你们不批我当卿的!
这家伙哟从树林里绕出来之后,好嘛,看见自己的战友们正在撒丫子往黄河边上逃跑呢。赵旃特高兴,觉得自己给晋军的捣蛋成功了,活该,谁让你们都不批我当卿的!
没等高兴完,后面楚军“汪汪汪地”撵着屁股追上来了。赵旃喊:“妈呀等等,等等,我也跑——!”可是他这两匹劣马,都是太极马,像老牛一样,把他气得跳了车,一头扎进了旁边的树林!(他就会这招!)
从树林里猛跑了一阵,又穿出来了,鞋也没了,光着脚丫子猛跑。正好看见前面有战友逢大夫的一辆战车。赵旃赶紧喊:“逢大夫,逢大夫,逢大夫,逢大爷!救命啊!——”
逢大夫的战车正载着自己的俩儿子,事先他嘱咐俩儿子,不许往回头看,否则你一回头看,有人求救,就不好办了。
俩孩子不懂事,偏回头看,一看就看见了赵旃在后面光着脚喊救命呢。
俩孩子说:“爹,他在后面喊呢,喊逢大夫呢,您是逢大夫吧!”
逢大爹气得要命,PIA PIA给俩孩子一人一嘴巴:“叫你俩不许回头——偏回头,这回有人求救了,怎么办!”
孩子说:“怎么办?”
“没得办!你俩就死在这儿吧。看准那棵树了吗?回头我去那儿给你俩收尸。”
逢大爹让俩孩子下车——车不能载人太多,多了就跑不快,一旦楚兵追上,全玩儿完了——俩孩子哭着下去后,让赵旃呼哧呼哧地爬上车来,开车逃跑。
次日,逢大爹回到战场收尸。俩孩子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