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芙蓉国-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过那大理石一样高耸的额头看着她。这原本是一个令人恐怖的形象,她最初觉得

他像一个阴险叵测的坏人。当那厚厚的嘴唇嚅动着说话时,更让她觉得一种冷酷。

然而,随着他们的接近,她却慢慢感到对方的和善,这种和善淡化了他相貌的

狞厉而衬托了他身份的高贵,并且和自己一贯想象的父亲有了远远的一点联系,当

然,比自己想象中的父亲更遥远,在某种意义上似乎更像爷爷。

夜深了,校园里一片寂静。她觉出夏日的闷热,挣扎着欠起身,关上台灯后

拉开窗帘,推开了窗户。窗外泻进来的新鲜空气给了她奇妙的自由感觉,她顾不

得对蚊虫的禁忌,将纱窗也打开了。大雨过后的后半夜显出了透人的凉爽与湿润,

近处的几个单双杠在黑暗的楼影中无声无息地构成着几何图案。黑色的楼影过去,

在月光的照射下,体育器械室的平房屋顶像帽檐,帽檐下是一扇一扇映着月光发亮

的玻璃窗,像审视的眼睛。再远处,就是月光下的大操场了,相对的足球大门

隔着遥远的距离虎视眈眈。沿着学校的围墙,一排高大的杨树在深夜中像深色的山

脉将校园围住。杨树后面是圆明园遗址,一片野草坡中,竖立着英法联军焚烧后

遗下的石柱、石门和零零散散裸露在土地外面的石基。大片大片的湖泊里长满了

芦苇。夜空中芦苇的气息、野草的气息、杨树的气息像睡神一样游荡着。更远处

就是麦田和稻田包围的村庄,隐隐约约能闻到远处飘来的稻香。麦子刚刚割过,

留着麦茬的土地被雨水浸湿后,将麦草的香气播散得十分遥远。宁静中听到水流

的声音,小河就在操场边那排杨树的后面,几个肤浅的小小落差,让河水发出占

领夜晚空间的音响,间或听到农村的犬吠。月光如此明亮,居然还听到雄鸡打鸣

的声音,她不由得想到了高玉宝“半夜鸡叫”的故事。

看着窗外黑暗而又明亮的夜色,看着操场上一片片雨后的积水在月光下镜子

一样发亮,她多少忘记了一天来的遭遇,或者说正视了自己的遭遇。她不死,她

要好好活下去。第一,要想办法养好伤口,特别要养好脸上的伤口。要尽可能保住

自己的容貌。第二,要应付好眼前的文化大革命,也许可以装疯。刚才自己扑到

地上将呕吐物塞到嘴里吞咽的行为在那几个女学生中引起的惊骇,使她看到了疯子

的力量。第三,要尽快和卢铁汉联系,同时又绝不能连累他;只要不连累他,他

就可能帮助自己。最好能找到机会不惹人注意地溜到办公室打个电话。或者托卢

小龙转交一封信,但这样不妥,卢小龙肯定不知道她和卢铁汉的这层关系。还是寄

信更安全。第四,她要看一看自己有没有在文化大革命中要求进步的机会。

她要争取做革命的动力,不做革命的对象。

这样思索着,窗外的月色更亮了,楼影投下的黑暗与月光照亮的广大空间的

分界更清楚了。黑压压的杨树后面升起缭绕的雾气,雾气像一个个若有若无的问

号在操场的边缘模模糊糊地飘动起来。操场东边是一片桃园,桃园后面的池塘中

响起了一声两声有力的蛙鸣,更多的蛙鸣此起彼伏地在月夜中连成一片。

014

第十四章

卢小龙在六六年的夏天最喜欢的成语就是“铤而走险”,四个字的节奏像铁

锁桥的铁链一样带有钢铁的性质,含着大胆的冒险精神。闭上眼,一个“铤”字

和一个“走”字就活生生地画出了人物的形象:那是踏着铁锁桥渡过高山峡谷的形

象,那是踏着荆棘泥潭冒险前进的形象。冒了险不一定成功,不冒险不可能成功。

当“铤而走险”进入自己的身体与骨骼合一时,他感到一种冰冷的无畏。

他还喜欢的一个成语是“大器晚成”。北清中学第一轮革命揪出了贾昆和米

娜,作为一个非常肤浅的举动已经过去了。第二轮革命是有一批学生贴出造校领

导反的大字报,一些人贴出了保校领导的大字报,双方的首领都成了北清中学的风

云人物。在这一轮革命中卢小龙也没有什么行动。学校里已经涌现了不少崭露

头角的学生领袖,还出现了各种造反派组织,他还是冷冷地看在眼里。第三轮革命,

学校来了工作组,北清中学的工作组是隶属于北清大学工作组的小支队。当北清

大学与北清中学同步发生造反派与工作组的冲突时,北清大学工作组在中央的支持

下,已将前两天的万人批斗大会打成了“反革命事件”,同时开始在学生中追查

反革命,北清中学工作组也开始整顿学生。一时间,学校里笼罩着恐怖的气氛,

很多师生这时才真正回忆起中国1957年的反右历史。正当那些活跃分子有些张

皇时,在一片颓废的大字报栏上突然出现了卢小龙的大字报。四张黄纸写成的大

字报上,第一张纸就是一个大标题:《工作组的大方向错了!》。

这个世界是一个矛盾冲突的世界,一切声音都在与对立面的斗争中表现出影响

力。你反对的对立面越大,你的影响也越大。“顶风亮相”是一种冒险,也最容

易轰动。卢小龙的大字报使沉寂了两天的校园一片哗然,大食堂门口的大字报前

密密匝匝站满了人。从这一天起,卢小龙便成为北清中学最引人注目的人物。当

北清中学工作组开始清理这个阶级斗争新动态时,这张大字报已经被转抄张贴在

北清大学大字报的中心区,在北清大学也成为舆论的焦点。大字报栏出现了“向

北清中学革命小将卢小龙致敬!”的大标语,当然,更多的是围剿卢小龙的大字报。

立刻,卢小龙成为北清大学政治舆论的中心人物。随着他的大字报被各大中

院校传抄,他很快也成为北京市文化大革命的新闻人物。

与此同时,北清大学造反派的第二号人物呼昌盛顶着工作组追查反革命的高

压,贴出了题为《踢开工作组闹革命──从中学小将卢小龙大字报中获得的启示》

的大字报,将卢小龙点燃的火种进一步扩大了。在工作组的指挥下,对呼昌盛和

卢小龙的批判攻势在北清大学遮天盖地地铺开,北清中学也贴满了声讨卢小龙的大

字报。就在很多人为卢小龙担心的时候,卢小龙却在“铤而走险”的精神鼓舞下

继续行动着。从小到大,他一直是个平平常常的孩子,从未引起过人们太多的注

意,现在,全校一千多双眼睛都在追踪他,仅仅为了这种感觉也值得冒险。像铁

针围拢磁铁一样,一群学生开始聚拢到他身边,这使他获得兴奋感。他决定开

始在这个社会大动荡中第一个有组织意义的行动:发起成立北清中学红卫兵「1」。

一行七人在黑夜的尾巴还盘踞在校园中时,像执行特殊任务的侦察兵一样悄

无声响地穿过学校后围墙的缺口,走过围墙后面小河上的独木桥,穿过一片桦树林,

又越过几片鱼塘,走过一段土路,在黎明前的黑暗中踏入了圆明园遗址。东边的

田野刚刚露出草莽中的黎明,一片铁青色的微光透过稀疏的灌木将黑的大地勾画

成浓重模糊的风景,一坡一坡的荒草像沉默的火焰一样起伏着,几个摇摇欲坠的

雕花拱形石门立在巨石狼藉的废墟上。

他们在草莽簇拥的圆明园废墟上双手抱膝围坐成一圈。一只猫头鹰在朦胧的

树影中发出凄厉的鸣叫。

卢小龙坐在最高处,屁股下面毛糙的大石头还带着露水的潮湿。他的话非常简

单:很多中学都开始成立红卫兵,北清中学也应当成立红卫兵,而且要成为一支

最高水平的红卫兵,投身一场史无前例的大革命。接下来,每个人都发表了一番

在那个时代最激烈、最勇敢的讲话,这些话虽然在几十年后曾使他们中的某些人

回想起来很可笑,然而,在那个朦胧的黎明中,他们选择了记录着民族耻辱的废墟

举行这个仪式,无疑表明当时的庄严情绪。

卢小龙在这次聚会中第一次感受到执掌权力的享受。黑暗的风从背后吹过来,

描绘出怪石林立的废墟的险峻气氛,他所设计的宣誓仪式使他第一次获得了领袖感。

他们宣誓为保卫毛主席而战,为保卫红色江山而战。那篇卢小龙亲自起草的誓

词,由他领诵一句,大家宣誓一句。在誓词中特别讲到红卫兵的组织纪律:坚决

服从红卫兵总部的领导。这从一开始就奠定了卢小龙的权威地位。七个人都将是

北清中学未来红卫兵总部的成员,卢小龙是自然而然的核心人物。黎明从卢小龙

背后的东方露出亮光,照亮了围拢着卢小龙的另外六个人的面孔,卢小龙生平中

第一次以领袖的角度观察身边的人物,有一种极为异常的感觉。

坐在卢小龙左手的第一人,就是那天将米娜抽打得皮开肉绽的朱立红。这位

同班的女生在卢小龙贴出大字报的当天就找到了他,她说:“我坚决支持你!咱们

一起干。”卢小龙从感情上很不接受这个水泡眼的矮胖女孩,他想象中的政治伙

伴不是这样的人,然而,朱立红非常神秘的一句话就让他们沟通了,她告诉他,工

作组不是毛主席派出的,是中央别的人决定的,这里的背景她知道。她的父亲在卫

生部,负责中央首长的保健工作。工作组早晚要垮台,因为支持它的上层人物早

晚要垮台。她当时还不无嫉妒地说:“我本来还想贴大字报呢,叫你抢先了。”

卢小龙非常庆幸自己当机立断贴出大字报的行动。正是凭着这个别人无法侵夺

的政治资本,才使得朱立红这种人不得不归属于他的旗下。当朱立红坐在这里发

表言论时,除了激昂慷慨的表态之外,其实是在争夺卢小龙之外的第二号人物的

位置。

她在卖弄自己掌握的上层背景,在渲染她在这方面的敏锐,她不止一次重

复着卢小龙刚贴出大字报之后她如何与卢小龙串连。

卢小龙当然明白这其中的潜台词。朱立红在极力争取第二号位置的过程中,并

不敢否认他的第一号位置,她的做法实际上是加强了卢小龙的地位。在第一天的

组织活动中卢小龙就懂得了什么叫权力中心。今天到会的六个人都是冲着他来的,

他们之间的相互争夺从一开始就巩固了他的领导地位。倘若这个核心只有他和朱立

红两人,倒有可能经常发生谁也不服从谁的冲突。

左边挨着朱立红的第二个人也是女生,初一,叫田小黎。很好看的小圆脸,精

瘦的身子,薄薄的嘴唇,说起话快如鸟雀,干部子弟,喜欢冒险,看到卢小龙的大

字报,她立刻找到他,说:“我佩服你,你写的大字报是北清中学第一张有水平

的大字报。他们那些都是顺风吃屁,只有你是泰山压顶不弯腰,我跟着你干。”

在她连竹炮般的激烈讲话中,有一种压抑不住的兴奋,比小孩过年跑着放鞭炮

更撒欢。她的出身使她对中国上层生活并不陌生,所以对朱立红煞有介事的渲染

也不太在意,她的兴奋点在于红卫兵的成立,成立了红卫兵就可以有声有色地干,

在全北京干出名。

再转过来,迎面坐的是一个高三男生,叫黄海。在黎明的凉风中,他披着一

件旧军衣盘腿而坐,一身的军干子弟气。他选择了与卢小龙对面的位置,意味着

他在这个团体中与卢小龙旗鼓相当。在北清中学前一轮浪潮中,他写了一堆大字报,

成为风云人物。他有他的独立意识,有他的领袖欲。看了卢小龙的大字报,他是

以完全平等的身份与卢小龙交流的,对他在前一段运动中建立的影响也颇自以为是,

然而,卢小龙还是以善于团结人的胸怀把他拉了过来。可能是卢小龙的朴素和

平易给了对方心理上的满足。当时黄海曾桀骜不驯地说:“咱俩联合着干,谁是

马克思谁是恩格斯听其自然形成。”他一定觉得自己那洋洋万言的写作能力适合扮

演马克思的角色,而卢小龙只适合扮演辅助的角色,然而,今天在这里一坐,他

就意识到,卢小龙在这个小团体中的领袖位置暂时是难以动摇的,他的大字报是

一个巨大的政治资本。

剃着寸头的黄海脸上始终做着深刻状,他发表了一些与众不同的、富有理论

色彩的观点。卢小龙知道,最终能够落实的是自己提出的最基本的行动纲领。面

对黄海的表演,卢小龙明白了,一个人想保持领导权,除了其他因素,一定要最

早提出行动的纲领。当你的行动纲领真正代表了下一步能够做的全部事情或者大部

分事情,你就具备了号召力与领导权。卢小龙原本对黄海颇有戒心,当他看到

黄海野心勃勃地表演一番之后,倒觉出黄海的表演恰恰引起了其他人的反感与排斥,

朱立红就常常用审视的目光打量黄海。看清了这一点,卢小龙真正地平稳与宽和了,

在这个团体中,他依然可以保持寡言的习惯,听凭其他人滔滔不绝的高谈阔论,

他的领导权只会在这些锋芒毕露的互相磨擦中更加稳固。

挨着黄海,在右前方坐的是又一个高中的男生,叫唐北生,也是干部子弟。

和黄海成鲜明对比的是,他是一个性格平稳喜笑颜开的人,额头上有三道横纹,

长着一张中年人一样老气的面孔。文化大革命在他眼里似乎和参加一次中学生运

动会差不多,是一个忙忙碌碌的高兴事。他是卢小龙不多的朋友之一。当他出现

在这个团体中时,感到一种政治活动的兴奋,用他的话讲,这和共产党的第一次代

表大会一样,我们要建立自己的组织,建立自己的核心。他平平和和的讲的都是

极为具体的事情,卢小龙想,他对自己的忠诚大概没有问题,对其他人锋芒毕露

的表现也不太介意。这种人是一个组织中的粘接剂。在这个黎明前的活动中,卢

小龙为自己能有这么多的新体验而欣喜。他发现,权力的奥秘只有在运用的过程中

才能够真正发现。而领袖的奥秘只有处在领袖的位置上才能够真正掌握。他的眼

光发生了彻底的变化,甚至在心中跳出了“嫡系”二字,唐北生无疑属于自己的

“嫡系”。

挨着唐北生的又一个男生叫宋发。很黑的剑眉,很黑的眼睛,很红的脸,说

话时总是目光平平地盯着眼前,两颊还带着一点络腮胡。他是这个团体中惟一的

贫下中农子弟,虽然与干部子弟有天然的隔阂,今天却被同一个神圣的主题捆在了

一起,他无疑会更慎重地思考政治的是非。他不像朱立红那样激昂慷慨、煞有介

事,也不像田小黎那样无所畏惧、以政治为游戏,更不像黄海那样野心勃勃,也

不像唐北生那样悠哉游哉,他很认真,每做一件事都会三思而行。他的这种气质与

卢小龙颇有些对劲,团体中有了这样的人物,做事情会更严肃,也会更郑重其事。

再过来,紧挨着卢小龙右手的是同班的女生华军。她从一开始就寻找了这个

紧挨着自己的位置。这个脸颊通红、老面得有点像老太太的女生同样是干部子弟。

她的出现,卢小龙一点也不意外。几年来她一直对他非常友好,好像卢小龙

是一个需要她经常照顾的人。

今天,没有任何人吩咐,当黎明给了足够的光亮之后,她就掏出小本开始简

单的记录,心甘情愿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