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警世通言-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转船来了。”宜春一把扯住母亲,哭天哭地叫道:“还我宋郎来。”刘公听得

艄内啼哭,走来劝道:“我儿,听我一言,妇道家嫁人不着,一世之苦。那害痨

的死在早晚,左右要拆散的,不是你因缘了,到不如早些开交干净,免致担误你

青春。待做爹的另拣个好郎君,完你终身,休想他罢!”宜春道:“爹做的是什

么事!都是不仁不义、伤天理的勾当。宋郎这头亲事,原是二亲主张。既做了夫

妻,同生同死,岂可翻悔?就是他病势必死,亦当待其善终,何忍弃之于无人之

地?宋郎今日为奴而死,奴决不独生。爹若可怜见孩儿,快转船上水,寻取宋郎

回来,免被傍人讥谤。”刘公道:“那害痨的不见了船,定然转往别处村坊乞食

去了,寻之何益?况且下水顺风,想去已百里之遥,一动不如一静,劝你息了心

罢!”

宜春见父亲不允,放声大哭,走出船舷,就要跳水,喜得刘妈手快,一把拖

住。宜春以死自誓,哀哭不已。两个老人家不道女儿执性如此,无可奈何,准准

的看守了一夜,次早只得依顺他,开船上水。风水俱逆,弄了一日,不勾一半之

路,这一夜啼啼哭哭又不得安稳。第三日申牌时分,方到得先前阁船之处。宜春

亲自上岸寻取丈夫,只见沙滩上乱柴二捆,砟刀一把,认得是船上的刀。眼见得

这捆柴,是宋郎驮来的,物在人亡,愈加疼痛,不肯心死,定要往前寻觅,父亲

只索跟随同去。走了多时,但见树黑山深,杳无人迹。刘公劝他回船,又啼哭了

一夜。第四日黑早,再教父亲一同上岸寻觅,都是旷野之地,更无影响,只得哭

下船来,想道:“如此荒郊,教丈夫何处乞食?况久病之人,行走不动,他把柴

刀抛弃沙崖,一定是赴水自尽了。”哭了一场,望着江心又跳,早被刘公拦住。

宜春道:“爹妈养得奴的身,养不得奴的心。孩儿左右是要死的,不如放奴早死,

以见宋郎之面。”两个老人家见女儿十分痛苦,甚不过意,叫道:“我儿,是你

爹妈不是了,一时失于计较,干出这事。差之在前,懊悔也没用了。你可怜我年

老之人,止生得你一人,你若死时,我两口儿性命也都难保。愿我儿恕了爹妈之

罪,宽心度日,待做爹的写一招子,于沿江市镇各处黏贴。倘若宋郎不死,见我

招帖,定可相逢;若过了三个月无信,凭你做好事,追荐丈夫,做爹的替你用钱,

并不吝惜。”宜春方才收泪谢道:“若得如此,孩儿死也瞑目。”刘公即时写个

寻婿的招帖,粘于沿江市镇墙壁触眼之处。

过了三个月,绝无音耗。宜春道:“我丈夫果然死了。”即忙制备头梳麻衣,

穿着一身重孝,设了灵位祭奠,请九个和尚,做了三昼夜功德。自将簪珥布施,

为亡夫祈福。刘翁、刘妪爱女之心无所不至,并不敢一些违拗,闹了数日方休。

兀自朝哭五更,夜哭黄昏。邻船闻之,无不感叹。有一班相熟的客人,闻知此事,

无不可惜宋小官,可怜刘小娘者。宜春整整的哭了半年六个月方才住声。刘公对

阿妈道:“女儿这几日不哭,心下渐渐冷了,好劝他嫁人,终不然我两个老人家

守着个孤孀女儿,缓急何靠?”刘妪道:“阿老见得是,只怕女儿不肯,须是缓

缓的偎他。”又过了月馀,其时十二月二十四日,刘翁回船到昆山过年,在亲戚

家吃醉了酒,乘其酒兴来劝女儿道:“新春将近,除了孝罢。”宜春道:“丈夫

是终身之孝,怎样除得?”刘翁睁着眼道:“什么终身之孝!做爹的许你带时便

带,不许你带时,就不容你带。”刘妪见老儿口重,便来收科道:“再等女儿带

过了残岁,除夜做碗羹饭起了灵,除孝罢。”宜春见爹妈话不投机,便啼哭起来,

道:“你两口儿合计害了我丈夫,又不容我带孝,无非要我改嫁他人。我岂肯失

节以负宋郎,宁可带孝而死,决不除孝而生。”刘翁又待发作,被婆子骂了几句,

劈颈的推向船舱睡了。宜春依先又哭了一夜。到月尽三十日,除夜,宜春祭奠了

丈夫,哭了一会。婆子劝住了,三口儿同吃夜饭,爹妈见女儿荤酒不闻,心中不

乐,便道:“我儿!你孝是不肯除了,略吃点荤腥,何妨得?少年人不要弄弱了

元气。”宜春道:“未死之人,苟延残喘,连这碗素饭也是多吃的,还吃甚荤菜?”

刘妪道:“既不用荤,吃杯素酒儿,也好解闷。”宜春道:“一滴何曾到九泉,

想着死者,我何忍下咽。”说罢,又哀哀的哭将起来,连素饭也不吃就去睡了。

刘公夫妇料想女儿志不可夺,从此再不强他。后人有诗赞宜春之节,诗曰:

闺中节烈古今传,船女何曾阅简编?誓死不移金石志,《柏舟》端不愧前贤。

话分两头,再说宋金住在南京一年零八个月,把家业挣得十全了,却教管家

看守门墙,自己带了三千两银子,领了四个家人,两个美童,顾了一只航船,径

至昆山来访刘翁、刘妪。邻舍人家说道:“三日前往仪真去了。”宋金将银两贩

了布匹,转至仪真,下个有名的主家,上货了毕。次日,去河口寻着了刘家船只,

遥见浑家在船艄麻衣素妆,知其守节未嫁,伤感不已。回到下处,向主人王公说

道:“河下有一舟妇,带孝而甚美,我已访得是昆山刘顺泉之船,此妇即其女也。

吾丧偶已将二年,欲求此女为继室。”遂于袖中取出白金十两奉与王公,道:

“此薄意权为酒资,烦老翁执伐。成事之日,更当厚谢。若问财礼,虽千金吾亦

不吝。”王公接银欢喜,径往船上邀刘翁到一酒馆,盛设相款,推刘翁于上坐。

刘翁大惊,道:“老汉操舟之人,何劳如此厚待?必有缘故。”王公道:“且吃

三杯,方敢启齿。”刘翁心中愈疑,道:“若不说明,必不敢坐。”王公道:

“小店有个陕西钱员外,万贯家财,丧偶将二载,慕令爱小娘子美貌,欲求为继

室。愿出聘礼千金,特央小子作伐,望勿见拒。”刘翁道:“舟女得配富室,岂

非至愿!但吾儿守节甚坚,言及再婚,便欲寻死。此事不敢奉命,盛意亦不敢领。”

便欲起身。王公一手扯住,道:“此设亦出钱员外之意,托小子做个主人。既已

费了,不可虚之,事虽不谐,无害也。”刘翁只得坐了。饮酒中间,王公又说起:

“员外相求,出于至诚,望老翁回舟,从容商议。”刘翁被女儿几遍投水吓坏了,

只是摇头,略不统口,酒散各别。

王公回家,将刘翁之语,述与员外。宋金方知浑家守志之坚,乃对王公说道:

“姻事不成也罢了,我要顾他的船载货往上江出脱,难道也不允?”王公道:

“天下船载天下客,不消说,自然从命。”王公即时与刘翁说了顾船之事,刘翁

果然依允。宋金乃分付家童,先把铺陈行李发下船来,货且留岸上,明日发也未

迟。宋金锦衣貂帽,两个美童,各穿绿绒直身,手执熏炉如意跟随。刘翁夫妇认

做陕西钱员外,不复相识。到底夫妇之间,与他人不同,宜春在艄尾窥视,虽不

敢便信是丈夫,暗暗地惊怪,道:“有七八分厮像。”只见那钱员外才上得船,

便向船艄说道:“我腹中饥了,要饭吃,若是冷的,把些热茶淘来罢!”宜春已

自心疑。那钱员外又吆喝童仆道:“个儿郎吃我家饭,穿我家衣,闲时搓些绳,

打些索,也有用处,不可空坐!”这几句分明是宋小官初上船时刘翁分付的话,

宜春听得,愈加疑心。少顷,刘翁亲自捧茶奉钱员外,员外道:“你船艄上有一

破毡笠,借我用之。”刘翁愚蠢,全不省事,径与女儿讨那破毡笠。宜春取毡笠

付与父亲,口中微吟四句:“毡笠虽然破,经奴手自缝。因思戴笠者,无复旧时

容。”钱员外听艄后吟诗,嘿嘿会意,接笠在手,亦吟四句:“仙凡已换骨,故

乡人不识。虽则锦衣还,难忘旧毡笠。”

是夜宜春对翁妪道:“舱中钱员外,疑即宋郎也。不然何以知吾船有破毡笠?

且面庞相肖,语言可疑,可细叩之。”刘翁大笑道:“痴女子!那宋家痨病鬼,

此时骨肉俱消矣!就使当年未死,亦不过乞食他乡,安能致此富盛乎?”刘妪道:

“你当初怪爹娘劝你除孝改嫁,动不动跳水求死。今见客人富贵,便要认他是丈

夫,倘你认他不认,岂不可羞?”宜春满面羞惭,不敢开口。刘翁便招阿妈到背

处道:“阿妈你休如此说,姻缘之事,莫非天数。前日王店主请我到酒馆中饮酒,

说陕西钱员外,愿出千金聘礼,求我女儿为继室。我因女儿执性,不曾统口。今

日难得女儿自家心活,何不将机就机,把他许配钱员外,落得你我下半世受用。”

刘妪道:“阿老见得是。那钱员外来顾我家船只,或者其中有意。阿老明日可往

探之。”刘翁道:“我自有道理。”

次早,钱员外起身,梳洗已毕,手持破毡笠于船头上翻覆把玩。刘翁启口而

问道:“员外,看这破毡笠则甚?”员外道:“我爱那缝补处,这行针线,必出

自妙手。”刘翁道:“此乃小女所缝,有何妙处。前日王店主传员外之命,曾有

一言,未知真否?”钱员外故意问道:“所传何言?”刘翁道:“他说员外丧了

孺人,已将二载,未曾继娶,欲得小女为婚。”员外道:“老翁愿也不愿?”刘

翁道:“老汉求之不得,但恨小女守节甚坚,誓不再嫁,所以不敢轻诺。”员外

道:“令婿为何而死?”刘翁道:“小婿不幸得了个痨瘵之疾,其年因上岸打柴

未还,老汉不知,错开了船,以后曾出招帖寻访了三个月,并无动静,多是投江

而死了。”员外道:“令婿不死,他遇了个异人,病都好了,反获大财致富。老

翁若要会令婿时,可请令爱出来!”此时宜春侧耳而听,一闻此言,便哭将起来,

骂道:“薄幸钱郎!我为你带了三年重孝,受了千辛万苦,今日还不说实话,待

怎么?”宋金也堕泪道:“我妻!快来相见!”夫妻二人抱头大哭。刘翁道:

“阿妈,眼见得不是什么钱员外了,我与你须索去谢罪!”刘翁、刘妪走进舱来,

施礼不迭。宋金道:“丈人、丈母!不须恭敬,只是小婿他日有病痛时,莫再脱

赚。”两个老人家羞惭满面。

宜春便除了孝服,将灵位抛向水中。宋金便唤跟随的童仆来与主母磕头。翁

妪杀鸡置酒,管待女婿,又当接风,又是庆贺筵席。安席已毕,刘翁叙起女儿自

来不吃荤酒之意,宋金惨然下泪,亲自与浑家把盏,劝他开荤。随对翁、妪道:

“据你们设心脱赚,欲绝吾命,恩断义绝,不该相认了。今日勉强吃你这杯酒,

都看你女儿之面。”宜春道:“不因这番脱赚,你何由发迹?况爹妈日前也有好

处,今后但记恩,莫记怨。”宋金道:“谨依贤妻尊命。我已立家于南京,田园

富足,你老人家可弃了驾舟之业,随我到彼,同享安乐,岂不美哉!”翁、妪再

三称谢,是夜无话。

次日,王店主闻知此事,登船拜贺,又吃了一日酒。宋金留家童三人于王店

主家发布取帐,自己开船先往南京大宅子,住了三日,同浑家到昆山故乡扫墓,

追荐亡亲。宗族亲党各有厚赠。此时范知县已罢官在家,闻知宋小官发迹还乡,

恐怕街坊撞见没趣,躲向乡里,有月馀不敢入城。宋金完了故乡之事,重回南京,

阖家欢喜,安享富贵,不在话下。

再说宜春见宋金每早必进佛堂拜佛诵经,问其缘故。宋金将老僧所传《金刚

经》却病延年之事,说了一遍。宜春亦起信心,要丈夫教会了,夫妻同诵,到老

不衰,后享寿各九十馀,无疾而终。子孙为南京世富之家,亦有发科第者。后人

评云:刘老儿为善不终,宋小官因祸得福。《金刚经》消除灾难,破毡笠团圆骨

肉。

 第二十三卷 乐小舍拚生觅偶(一名《喜乐和顺记》)

怒气雄声出海门,舟人云是子胥魂。

天排雪浪晴雷吼,地拥银山万马奔。

上应天轮分晦朔,下临宇宙定朝昏。

吴征越战今何在?一曲渔歌过晚村。

这首诗,单题着杭州钱塘江潮,元来非同小可。刻时定信,并无差错。自古

至今,莫能考其出没之由。从来说道天下有四绝,却是雷州换鼓、广德埋藏、登

州海市、钱塘江潮。这三绝,一年止则一遍;惟有钱塘江潮,一日两番。自古唤

做罗刹江,为因风涛险恶,巨浪滔天,常番了船,以此名之。南北两山,多生虎

豹,名为虎林。后因虎字犯了唐高祖之祖父御讳,改名武林。又因江潮险迅,怒

涛汹涌,冲害居民,因取名宁海军。后至唐末五代之间,去那径山过来,临安邑

人钱宽生得一子,生时红光满室,里人见者,将谓火发,皆往救之。却是他家产

下一男,两足下有青色毛,长寸馀。父母以为怪物,欲杀之,有外母不肯,乃留

之。因此小名婆留。看看长大成人,身长七尺有馀,美容貌,有智勇,讳镠,字

巨美。幼年专作私商无赖,因官司缉捕甚紧,乃投径山法济禅师躲难。法济夜闻

寺中伽蓝云:“今夜钱武肃王在此,毋令惊动。”法济知他是异人,不敢相留,

乃作书荐镠往苏州投太守安绶。绶乃用镠为帐下都部署,每夜在府中马院宿歇。

时遇炎天酷热,太守夜起独步后园。至马院边,只见钱镠睡在那里。太守方坐间,

只见那正厅背后,一眼枯井,井中走出两个小鬼来,戏弄钱镠。却见一个金甲神

人,把那小鬼一喝都走了,口称道:“此乃武肃王在此,不得无礼。”太守听罢,

大惊,急回府中,心大异之。以此好生看待钱镠。后因黄巢作乱,钱镠破贼有功,

僖宗拜为节度使。后遇董昌作乱,钱镠收讨平定,昭宗封为吴越国王。因杭州建

都,治得国中宁静。只是地方狭窄,更兼长江汹涌,心常不悦。忽一日,有司进

到金色鲤鱼一尾,约长三尺有馀,两目炯炯有光,将来作御膳。钱王见此鱼壮健,

不忍杀之,令畜之池中。夜梦一老人来见,峨冠博带,口称小圣:“夜来孺子不

肖,乘酒醉,变作金色鲤鱼,游于江岸,被人获之,进与大王作御膳,谢大王不

杀之恩。今者小圣特来哀告大王,愿王怜悯,差人送往江中,必当重报。”钱王

应允,龙君乃退。钱王飒然惊觉,得了一梦。次早升殿,唤左右打起那鱼,差人

放之江中。当夜,又梦龙君谢曰:“感大王再生之恩,将何以报?小圣龙宫海藏,

应有奇珍异宝,夜光珠、盈尺璧,任从大王所欲,即当奉献。”钱王乃言:“珍

宝珠璧,非吾好也。惟我国僻处海隅,地方无千里;更兼长江广阔,波涛汹涌,

日夕相冲,使国人常有风波之患。汝能借地一方,以广吾国,是所愿也。”龙王

曰:“此事甚易,然借则借,当在何日见还?”钱王曰:“五百劫后,仍复还之。”

龙王曰:“大王来日,可铸铁柱十二只,各长一丈二尺,请大王自登舟,小圣使

虾鱼聚于水面之上,大王但见处,可即下铁柱一只,其水渐渐自退,沙涨为平地。

王可垒石为塘,其地即广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