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颜氏家训-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何以验之?孔子弟子虙子贱为单父宰,即虙羲之后,俗字亦为宓,或复加山。今

兖州永昌郡城,旧单父地也,东门有《子贱碑》,汉世所立,乃曰:“济南伏生,

即子贱之后。”是虙之与伏,古来通字,误以为宓,较可知矣。

《太史公记》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此是删《战国策》耳。案:延

笃《战国策音义》曰:“尸,鸡中之王。从,牛子。”然则,“口”当为“尸”,

“后”当为“从”,俗写误也。

应劭《风俗通》云:“《太史公记》:‘高渐离变名易姓,为人庸保,匿作

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有客击筑,伎痒,不能无出言。’”案:伎痒者,

怀其伎而腹痒也。是以潘岳《射雉赋》亦云:“徒心烦而伎痒。”今《史记》并

作“徘徊”,或作“彷徨不能无出言”,是为俗传写误耳。

《太史公》论英布曰:“祸之兴自爱姬,生于妒媚,以至灭国。”又《汉书

外戚传》亦云:“成结宠妾妒媚之诛。”此二“媚”并当作“媢”,媢亦妒

也,义见《礼记》、《三苍》。且《五宗世家》亦云:“常山宪王后妒媢。”

王充《论衡》云:“妒夫媢妇生,则忿怒斗讼。”益知媢是妒之别名。原英

布之诛为意贲赫耳,不得言媚。

《史记·始皇本纪》:“二十八年,丞相隗林、丞相王绾等,议于海上。”

诸本皆作山林之“林”。开皇二年五月,长安民掘得秦时铁称权,旁有铜涂镌铭

二所。其一所曰:“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

诏丞相状、绾,法度量鼎刂不歉疑者,皆明之。”凡四十字。其一

所曰:“元年,制诏丞相斯、去疾,法度量,尽始皇帝为之,皆□刻辞焉。今袭

号而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也,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刻此诏□左,

使毋疑。”凡五十八字,一字磨灭,见有五十七字,了了分明,其书兼为古隶。

余被敕写读之,与内史令李德林对,见此称权,今在官库;其“丞相状”字,乃

为状貌之“状”,爿旁作犬;则知俗作“隗林”,非也,当为“隗状”耳。

《汉书》云:“中外眩!!弊值贝邮尽Q|,安也,音匙匕之匙,义见

《苍雅》、《方言》。河北学士皆云如此。而江南书本,多误从手,属文者对耦,

并为提挈之意,恐为误也。

或问:“《汉书注》:‘为元后父名禁,改禁中为省中。’何故以‘省’代

‘禁’?”答曰:“案:《周礼·宫正》:‘掌王宫之戒令糺禁。’郑注云:

‘糺,犹割也,察也。’李登云:‘省,察也。’张揖云:‘省,今省詧也。’

然则小井、所领二反,并得训察。其处既常有禁卫省察,故以‘省’代‘禁’。

詧,古察字也。”

《汉·明帝纪》:“为四姓小侯立学。”按:桓帝加元服,又赐四姓及梁、邓

小侯帛,是知皆外戚也。明帝时,外戚有樊氏、郭氏、阴氏、马氏为四姓。谓之

小侯者,或以年小获封,故须立学耳。或以侍祠猥朝,侯非列侯,故曰小侯,《

礼》云:“庶方小侯。”则其义也。

《后汉书》云:“鹳雀衔三鱓鱼。”多假借为鳣鲔之鳣;俗之学士,因谓之

为鳣鱼。案:魏武《四时食制》:“鳣鱼大如五斗奁,长一丈。”郭璞注《尔雅》:

“鳣长二三丈。”安有鹳雀能胜一者,况三乎?鳣又纯灰色,无文章也。鱓鱼长

者不过三尺,大者不过三指,黄地黑文;故都讲云:“蛇鱓,卿大夫服之象

也。”《续汉书》及《搜神记》亦说此事,皆作“鱓”字。孙卿云:“鱼鳖䲡

鳣。”及《韩非》、《说苑》皆曰:“鳣似蛇,蚕似蠋。”并作“鳣”字。假

“鳣”为“鱓”,其来久矣。

《后汉书》:“酷吏樊晔为天水郡守,凉州为之歌曰:‘宁见乳虎穴,不入

冀府寺。’”而江南书本“穴”皆误作“六”。学士因循,迷而不寤。夫虎豹穴

居,事之较者;所以班超云:“不探虎穴,安得虎子?”宁当论其六七耶?

《后汉书·杨由传》云:“风吹削肺。”此是削札牍之柿耳。古者,书误则削之

,故《左传》云“削而投之”是也。或即谓札为削,王褒《童约》曰:“书削代牍。”

苏竟书云:“昔以摩研编削之才。”皆其证也。《诗》云:“伐木浒浒。”毛

《传》云:“浒浒,柿貌也。”史家假借为肝肺字,俗本因是悉作脯腊之脯,或

为反哺之哺。学士因解云:“削哺,是屏障之名。”既无证据,亦为妄矣!此是

风角占候耳。《风角书》曰:“庶人风者,拂地扬尘转削。”若是屏障,何由可

转也?

《三辅决录》云:“前队大夫范仲公,盐豉蒜果共一筩。”“果”当作魏颗

之“颗”。北土通呼物一凷,改为一颗,蒜颗是俗间常语耳。故陈思王《鹞

雀赋》曰:“头如果蒜,目似擘椒。”又《道经》云:“合口诵经声璅々,眼

中泪出珠子。”其字虽异,其音与义颇同。江南但呼为蒜符,不知谓为颗。

学士相承,读为裹结之裹,言盐与蒜共一苞裹,内筩中耳。《正史削繁》音义又

音蒜颗为苦戈反,皆失也。

有人访吾曰:“《魏志》蒋济上书云‘弊攰之民’,是何字也?”余应

之曰:“意为攰即是倦之耳。张揖、吕忱并云:‘支傍作刀剑之刀,亦

是剞字。’不知蒋氏自造支傍作筋力之力,或借剞字,终当音九伪反。”

《晋中兴书》:“太山羊曼,常颓纵任侠,饮酒诞节,兖州号为濌伯。”

此字皆无音训。梁孝元帝常谓吾曰:“由来不识。唯张简宪见教,呼为嚃羹之

嚃。自尔便遵承之,亦不知所出。”简宪是湘州刺史张缵谥也,江南号为硕学。

案:法盛世代殊近,当是耆老相传;俗间又有濌々语,盖无所不施,无所不

容之意也。顾野王《玉篇》误为黑傍沓。顾虽博物,犹出简宪、孝元之下,而二

人皆云重边。吾所见数本,并无作黑者。重沓是多饶积厚之意,从黑更无义旨。

《古乐府》歌词,先述三子,次及三妇,妇是对舅姑之称。其末章云:“丈

人且安坐,调弦未遽央。”古者,子妇供事舅姑,旦夕在侧,与儿女无异,故有

此言。丈人亦长老之目,今世俗犹呼其祖考为先亡丈人。又疑“丈”当作“大”,

北间风俗,妇呼舅为大人公。“丈”之与“大”,易为误耳。近代文士,颇作

《三妇诗》,乃为匹嫡并耦己之群妻之意,又加郑、卫之辞,大雅君子,何其谬

乎?

《古乐府》歌百里奚词曰:“百里奚,五羊皮。忆别时,烹伏雌,吹扊扅;

今日富贵忘我为!”“吹”当作炊煮之“炊”。案:蔡邕《月令章句》曰:“键,

关牡也,所以止扉,或谓之剡移。”然则当时贫困,并以门牡木作薪炊耳。《声

类》作扊,又或作扂。

《通俗文》,世间题云“河南服虔字子慎造”。虔既是汉人,其《叙》乃引

苏林、张揖;苏、张皆是魏人。且郑玄以前,全不解反语,《通俗》反音,甚会

近俗。阮孝绪又云“李虔所造”。河北此书,家藏一本,遂无作李虔者。《晋中

经簿》及《七志》,并无其目,竟不得知谁制。然其文义允惬,实是高才。殷仲

堪《常用字训》,亦引服虔《俗说》,今复无此书,未知即是《通俗文》,为当

有异?近代或更有服虔乎?不能明也。

或问:“《山海经》,夏禹及益所记,而有长沙、零陵、桂阳、诸暨,如此

郡县不少,以为何也?”答曰:“史之阙文,为日久矣;加复秦人灭学,董卓焚

书,典籍错乱,非止于此。譬犹《本草》神农所述,而有豫章、朱崖、赵国、常

山、奉高、真定、临淄、冯翊等郡县名,出诸药物;《尔雅》周公所作,而云‘

张仲孝友’;仲尼修《春秋》,而《经》书孔丘卒;《世本》左丘明所书,而有

燕王喜、汉高祖;《汲冢琐语》,乃载《秦望碑》;《苍颉篇》李斯所造,而云

‘汉兼天下,海内并厕,豨黥韩覆,畔讨灭残’;《列仙传》刘向所造,而《赞》

云七十四人出佛经;《列女传》亦向所造,其子歆又作《颂》,终于赵悼后,而

传有更始韩夫人、明德马后及梁夫人嫕:皆由后人所羼,非本文也。”

或问曰:“《东宫旧事》何以呼鸱尾为祠尾?”答曰:“张敞者,吴人,不

甚稽古,随宜记注,逐乡俗讹谬,造作书字耳。吴人呼祠祀为鸱祀,故以祠代鸱

字;呼绀为禁,故以糸傍作禁代绀字;呼盏为竹简反,故以木傍作展代盏字;呼

镬字为霍字,故以金傍作霍代镬字;又金傍作患为镮字,木傍作鬼为魁字,火傍

作庶为炙字,既下作毛为髻字;金花则金傍作华,窗扇则木傍作扇:诸如此类,

专辄不少。

又问:“《东宫旧事》‘六色罽纟畏’,是何等物?当作何音?”答曰:

“按:《说文》云:‘莙,牛藻也,读若威。’《音隐》:‘坞瑰反。’即陆机

所谓‘聚藻,叶如蓬’者也。又郭璞注《三苍》亦云:‘蕴,藻之类也,细叶蓬

茸生。’然今水中有此物,一节长数寸,细茸如丝,圆绕可爱,长者二三十节,

犹呼为莙。又寸断五色丝,横著线股间绳之,以象莙草,用以饰物,即名为莙;

于时当绀六色罽,作此莙以饰绲带,张敞因造糸旁畏耳,宜作隈。”

柏人城东北有一孤山,古书无载者。唯阚骃《十三州志》以为舜纳于大麓,

即谓此山,其上今犹有尧祠焉;世俗或呼为宣务山,或呼为虚无山,莫知所出。

赵郡士族有李穆叔、季节兄弟、李普济,亦为学问,并不能定乡邑此山。余尝为

赵州佐,共太原王邵读柏人城西门内碑。碑是汉桓帝时柏人县民为县令徐整所立,

铭曰:“山有巏,王乔所仙。”方知此巏山也。巏字遂无所

出。字依诸字书,即旄丘之旄也;旄字,《字林》一音亡付反,今依附俗

名,当音权务耳。入邺,为魏收说之,收大嘉叹。值其为《赵州庄严寺碑铭》,

因云:“权务之精。”即用此也。

或问:“一夜何故五更?更何所训?”答曰:“汉、魏以来,谓为甲夜、乙

夜、丙夜、丁夜、戊夜,又云鼓,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亦云一更、

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皆以五为节。《西都赋》亦云:‘卫以严更之署。’

所以尔者,假令正月建寅,斗柄夕则指寅,晓则指午矣;自寅至午,凡历五辰。

冬夏之月,虽复长短参差,然辰间辽阔,盈不过六,缩不至四,进退常在五者之

间。更,历也,经也,故曰五更尔。“

《尔雅》云:“术,山蓟也。”郭璞注云:“今术似蓟而生山中。”案:术

叶其体似蓟,近世文士,遂读蓟为筋肉之筋,以耦地骨用之,恐失其义。

或问:“俗名傀儡子为郭秃,有故实乎?”答曰:“《风俗通》云:‘诸郭

皆讳秃。’当是前代人有姓郭而病秃者,滑稽戏调,故后人为其象,呼为郭秃,

犹《文康》象庾亮耳。”

或问曰:“何故名治狱参军为长流乎?”答曰:“《帝王世纪》云:‘帝少

昊崩,其神降于长流之山,于祀主秋。’案:《周礼·秋官》,司寇主刑罚、长流

之职,汉、魏捕贼掾耳。晋、宋以来,始为参军,上属司寇,故取秋帝所居为嘉

名焉。”

客有难主人曰:“今之经典,子皆谓非,《说文》所言,子皆云是,然则许

慎胜孔子乎?”主人拊掌大笑,应之曰:“今之经典,皆孔子手迹耶?”客曰:

“今之《说文》,皆许慎手迹乎?”答曰:“许慎检以六文,贯以部分,使不得

误,误则觉之。孔子存其义而不论其文也。先儒尚得改文从意,何况书写流传耶?

必如《左传》止戈为武,反正为乏,皿虫为蛊,亥有二首六身之类,后人自不得

辄改也,安敢以《说文》校其是非哉?且余亦不专以《说文》为是也,其有援引

经传,与今乖者,未之敢从。又相如《封禅书》曰:‘导一茎六穗于庖,犠双

共抵之兽。’此导训择,光武诏云:‘非从有豫养导择之劳’是也。而

《说文》云:‘{道禾}是禾名。’引《封禅书》为证;无妨自当有禾名{道禾},

非相如所用也。禾一茎六穗于庖,岂成文乎?纵使相如天才鄙拙,强为此语;则

下句当云‘麟双共抵之兽’,不得云犠也。吾尝笑许纯儒,不达文章之体,

如此之流,不足凭信。大抵服其为书,隐括有条例,剖析穷根源,郑玄注书,往

往引以为证;若不信其说,则冥冥不知一点一画,有何意焉。”

世间小学者,不通古今,必依小篆,是正书记;凡《尔雅》、《三苍》、

《说文》,岂能悉得苍颉本指哉?亦是随代损益,有同异。西晋已往字书,何

可全非?但令体例成就,不为专辄耳。考校是非,特须消息。至如“仲尼居”,

三字之中,两字非体,《三苍》“尼”旁益“丘”,《说文》“尸”下施“几”:

如此之类,何由可从?古无二字,又多假借,以中为仲,以说为悦,以召为邵,

以閒为闲:如此之徒,亦不劳改。自有讹谬,过成鄙俗,“乱”旁为“舌”,

“揖”下无“耳”,“鼋”、“鼍”从“龟”,“奋”、“夺”从“雚”,“席”

中加“带”,“恶”上安“西”,“鼓”外设“皮”,“凿”头生“毁”,“离”

则配“禹”,“壑”乃施“豁”,“巫”混“经”旁,“皋”分“泽”片,“猎”

化为“獦”,“宠”变成“竉”,“业”左益“片”,“灵”底著“器”,

“率”字自有律音,强改为别;“单”字自有善音,辄析成异:如此之类,不可

不治。吾昔初看《说文》,蚩薄世字,从正则惧人不识,随俗则意嫌其非,略是

不得下笔也。所见渐广,更知通变,救前之执,将欲半焉。若文章著述,犹择微

相影响者行之,官曹文书,世间尺牍,幸不违俗也。

案:弥互字从二间舟,《诗》云:“亘之秬秠”是也。今之隶书,转舟为

日;而何法盛《中兴书》乃以舟在二间为舟航字,谬也。《春秋说》以人十四心

为德,《诗说》以二在天下为酉,《汉书》以货泉为白水真人,《新论》以金昆

为银,《国志》以天上有口为吴,《晋书》以黄头小人为恭,《宋书》以召刀为

邵,《参同契》以人负告为造:如此之例,盖数术谬语,假借依附,杂以戏笑耳。

如犹转贡字为项,以叱为匕,安可用此定文字音读乎?潘、陆诸子《离合诗》、

《赋》,《栻卜》、《破字经》,及鲍照《谜字》,皆取会流俗,不足以形声

论之也。

河间邢芳语吾云:“《贾谊传》云:‘日中必熭。’注:‘熭,暴也。’曾

见人解云:‘此是暴疾之意,正言日中不须臾,卒然便昃耳。’此释为当乎?”

吾谓邢曰:“此语本出太公《六韬》,案字书,古者暴晒字与暴疾字相似,唯下

少异,后人专辄加傍日耳。言日中时,必须暴晒,不尔者,失其时也。晋灼已有

详释。”芳笑服而退。

音辞第十八

夫九州之人,言语不同,生民已来,固常然矣。自《春秋》标齐言之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