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晋书-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安帝义熙八年,省寻阳县入柴桑县,柴桑仍为郡,后又省上甲县入彭泽县。旧江

州督荆州之竟陵郡,及何无忌为刺史,表以竟陵去州辽远,去江陵三百里,荆州

所立绥安郡人户入境,欲资此郡助江滨戍防,以竟陵郡还荆州。又司州之弘农、

扬州之松滋二郡寄在寻阳,人户难居,并宜建督。安帝从之。后又省松滋郡为松

滋县,弘农郡为弘农县,并属寻阳郡。

交州。案《禹贡》扬州之域,是为南越之土。秦始皇即略定扬越,以谪戍卒

五十万人守五岭。自北徂南,入越之道,必由岭峤,时有五处,故曰五岭。后使

任嚣、赵他攻越,略取陆梁地,遂定南越,以为桂林、南海、象等三郡,非三十

六郡之限,乃置南海尉以典之,所谓东南一尉也。汉初,以岭南三郡及长沙、豫

章封吴芮为长沙王。十一年,以南武侯织为南海王。陆贾使还,拜赵他为南越王,

割长沙之南三郡以封之。武帝元鼎六年,讨平吕嘉,以其地为南海、苍梧、郁林、

合浦、日南、九真、交趾七郡,盖秦时三郡之地。元封中,又置儋耳、珠崖二郡,

置交趾刺史以督之。昭帝始元五年,罢儋耳并珠崖。元帝初元三年,又罢珠崖郡。

后汉马援平定交部,始调立城郭置井邑。顺帝永和九年,交趾太守周敞求立为州,

朝议不许,即拜敞为交趾刺史。桓帝分立高兴郡,灵帝改曰高凉。建安八年,张

津为刺史,土燮交趾太守,共表立为州,乃拜津为交州牧。十五年,移居番禺,

诏以边州使持节,郡给鼓吹,以重城镇,加以九锡六佾之舞。吴黄武五年,割南

海、苍梧、郁林三郡立广州,交趾、日南、九真、合浦四郡为交州。戴良为刺史,

值乱不得入,吕岱击平之,复还并交部。赤乌五年,复置珠崖部。永安七年,复

以前三郡立广州。及孙皓,又立新昌、武平、九德三郡。蜀以李恢为建宁太守,

遥领交州刺史。晋平蜀,以蜀建宁太守霍弋遥领交州,得以便宜选用长吏。平吴

后,省珠崖入合浦。交州统郡七,县五十三,户二万五千六百。

合浦郡汉置。统县六,户二千。

合浦南平荡昌徐闻毒质珠官

交趾郡汉置。统县十四,户一万二千。

龙编苟漏望海西于武宁朱鸢曲易

交兴北带稽徐安定南定海平

新昌郡吴置。统县六,户三千。

麋泠妇人征侧为主处,马援平之。嘉宁吴定封山临西

西道

武平郡吴置。统县七,户五千。

武宁武兴进山根宁安武扶安封溪

九真郡汉置。统县七,户三千。

胥浦移风津梧建初常乐扶乐松原

九德郡吴置,周时越常氏地。统县八,无户。

九德咸驩南陵阳遂扶苓曲胥浦阳都洨

日南郡秦置象郡,汉武帝改名焉。统县五,户六百。

象林自此南有四国,其人皆云汉人子孙,今有铜柱,亦是汉置此为界。贡金

供税也。卢容象郡所居。朱吾西卷比景

广州。案《禹贡》扬州之域,秦末赵他所据之地。及汉武帝,以其地为交址

郡。至吴黄武五年,分交州之南海、苍梧、郁林、高梁四郡立为广州,俄复旧。

永安六年,复分交州置广州,分合浦立合浦北部,以都尉领之。孙皓分郁林立桂

林郡。及太康中,吴平,遂以荆州始安、始兴、临贺三郡来属。合统郡十,县六

十八,户四万三千一百二十。

南海郡秦置。统县六,户九千五百。

番禺四会增城博罗龙川平夷

临贺郡吴置。统县六,户二千五百。

临贺谢沐冯乘封阳兴安富川

始安郡吴置。统县七,户六千。

始安始阳平乐荔浦常安熙平永丰

始兴郡吴置。统县七,户五千。

曲江桂阳始兴含洭浈阳中宿阳山

苍梧郡汉置。统县十二,户七千七百。

广信端溪高要建陵新宁猛陵鄣平农城元

谿临允都罗武城

郁林郡秦置桂林郡,武帝更名。统县九,户六千。

布山阿林新邑晋平始建郁平领方武熙安广

桂林郡吴置。统县八,户二千。

潭中武丰粟平羊平龙刚夹阳武城军腾

高凉郡吴置。统县三,户二千。

安宁高凉思平

高兴郡吴置。统县五,户一千二百。

广化海安化平黄阳西平

宁浦郡吴置。统县五,户一千二百二十。

宁浦连道吴安昌平平山

武帝后省高兴郡。怀帝永嘉元年,又以临贺、始兴、始安三郡凡二十县为湘

州。元帝分郁林立晋兴郡。成帝分南海立东官郡,以始兴、临贺二郡还蜀荆州。

穆帝分苍梧立晋康、新宁、永平三郡。哀帝太和中置新安郡,安帝分东官立义安

郡,恭帝分南海立新会郡。

 卷十六 志第六

◎律历上

《易》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夫神道广大,妙本于阴

阳;形器精微,义先于律吕。圣人观四时之变,刻玉纪其盈虚,察五行之声,铸

金均其清浊,所以遂八风而宣九德,和大乐而成政道。然金质从革,侈弇无方;

竹体圆虚,修短利制。是以神瞽作律,用写钟声,乃纪之以三,平之以六,成于

十二,天之道也。又叶时日于晷度,效地气于灰管,故阴阳和则景至,律气应则

灰飞。灰飞律通,吹而命之,则天地之中声也。故可以范围百度,化成万品,则

《虞书》所谓“叶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者也。中声节以成文,德音章而和备,

则可以动天地,感鬼神,道性情,移风俗。叶言志于咏歌,鉴盛衰于治乱,故君

子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盖由兹道。太史公律书云:“王者制

事立物,法度轨则,一禀于六律。六律为万事之本,其于兵械尤所重焉。故云望

敌知吉凶,闻声效胜负,百王不易之道也。”

及秦氏灭学,其道浸微。汉室初兴,丞相张苍首言律,未能审备。孝武帝创

置协律之官,司马迁言律吕相生之次详矣。及王莽际,考论音律,刘歆条奏,大

率有五:一曰备数,一、十、百、千、万也;二曰和声,宫、商、角、徵、羽也;

三曰审度,分、寸、尺、丈、引也;四曰嘉量,龠、合、升、斗、斛也;五曰权

衡,铢、两、斤、钧、石也。班固因而志之。蔡邕又记建武已后言律吕者,至司

马绍统采而续之。汉末天下大乱,乐工散亡,器法堙灭,魏武始获杜夔,使定乐

器声调。夔依当时尺度,权备典章。及武帝受命,遵而不革。至泰始十年,光禄

大夫荀勖奏造新度,更铸律吕。元康中,勖子藩嗣其事,未及成功,属永嘉之乱,

中朝典章,咸没于石勒。及元帝南迁,皇度草昧,礼容乐器,扫地皆尽,虽稍加

采掇,而多所沦胥,终于恭、安,竟不能备。今考古律相生之次,及魏武已后言

音律度量者,以声明于篇云。

《传》云:“十二律,黄帝之所作也。使伶伦自大夏之西,乃之昆仑之阴,

取竹之嶰谷生,其窍厚均者,断雨节间长三寸九分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曰含

少。次制十二竹筒,写凤之鸣,雄鸣为六,雌鸣亦六,以比黄钟之宫,皆可以生

之以定律吕。则律之始造,以竹为管,取其自然圆虚也。”又云“黄帝作律,以

玉为管,长尺,六孔,这二十月音。至舜时,西王母献昭华之琯,以玉为之。”

及汉章帝时,零陵文学奚景于泠道舜祠下得白玉琯。又武帝太康元年,汲郡盗发

六国时魏襄王冢,亦得玉律。则古者又以玉为管矣。以玉者,取其体含廉润也。

而汉平帝时,王莽又以铜为之。铜者,自名也,所以同天下,齐风俗也。为物至

精,不为燥湿寒暑改节,介然有常,似士君子之行,故用焉。

《周礼》太师掌六律、六吕,以合阴阳之声。六律阳声,黄钟、太蔟、姑洗、

蕤宾、夷则、无射也;六吕阴声,大吕、应钟、南吕、林钟、仲吕、夹钟也。又

有太师则执同律以听军声,而诏以吉凶。其典同掌六律之和,以辩天地四方阴阳

之声,以为乐器,皆以十有二律而为之数度,以十有二声而为之齐量焉。

及周景王将铸无射,问律于泠州鸠,对曰:“夫六,中之色,故名之曰黄钟,

所以宣养六气九德也。由是第之。二曰太蔟,所以金奏赞阳出滞也。三曰姑洗,

所以羞洁百物,考神纳宾也。四曰蕤宾,所以安静神人,献酬交酢也。五曰夷则,

所以咏歌九德,平人无贰也。六曰无射,所以宣布哲人之令德,示人轨仪也。为

之六间,以扬沈伏而黜散越也。元间大吕,助宣物也,二间夹钟,出四隙之细也。

三间中吕,宣中气也。四间林钟,和展百事,俾莫不任肃纯恪也。五间南吕,赞

阳秀也。六间应钟,均利器用,俾应复也。”此皆所以律述时气效节物也。

及秦始皇焚书荡覆,典策缺亡,诸子琐言时有遗记。吕不韦《春秋》言:黄

钟之宫,律之本也,下生林钟,林钟上生太蔟,太蔟下生南吕,南吕上生姑洗,

姑洗下生应钟,应钟上生蕤宾,蕤宾下生大吕,大吕下生夷则,夷则上生夹钟,

夹钟下生无射,无射上生中吕。三分所生,益其一分以上生;三分所生,去其一

分以下生。后代之言音律者多宗此说。

及汉兴,承秦之弊,张苍首治律历,颇未能详。故孝武帝正乐,乃置协律之

官,虽律吕清浊之体粗正,金石高下之音有准,然徒捃采遗存,以成一时之制,

而数犹用五。

时淮南王安延致儒博,亦为律吕。云黄钟之律九寸而宫音调,因而九之,九

九八十一,故黄钟之数立焉,位在子。林钟位在未,其数五十四。太蔟其数七十

二,南吕之数四十八,姑洗之数六十四,应钟之数四十二,蕤宾之数五十七,大

吕之数七十六,夷则之数五十一,夹钟之数六十八,无射之数四十五,中吕之数

六十,极不生。以黄钟为宫,太蔟为商,姑洗为角,林钟为徽,南吕为羽。宫生

徵,徵生商,商生羽,羽生角,角生应钟,不比正音,故为和;应钟生蕤宾,不

比正音,故为缪。日冬至,音比林钟浸以浊。日夏至,音比黄钟浸以清。十二律

应二十四时之变。甲子,中吕之徵也。丙子,夹钟之羽也。戊子,黄钟之宫也。

庚子,无射之商也。壬子,夷则之角也。其为音也,一律而生五音,十二律而为

六十音。因而六之,六六三十六,故三百六十音以当一岁之日。故律历之数,天

地之道也。

司马迁八书言律吕,粗举大经,著于前史。则以太极元气函三为一,而始动

于子,十二律之生,必所起焉。于是参一于丑得三,因而九三之,举本位合十辰,

得一万九千六百八十三,谓之成数,以为黄钟之法。又参之律于十二辰,得十七

万七千一百四十七,谓之该数,以为黄钟之实。实如法而一,得黄钟之律长九寸,

十一月冬至之气应焉。盖阴阳合德,气钟于子,而化生万物,则物之生莫不函三。

故十二律空径三分,而上下相生,皆损益以三。其术则因黄钟之长九寸,以下生

者倍其实,三其法:以上生者,四其实,三其法。所以明阳下生阴,阴上生阳。

起子,为黄钟九寸,一。

丑,三分之二。

寅,九分之八。

卯,二十七分之十六。

辰,八十一分之六十四。

巳,二百四十三分之一百二十八。

午,七百二十九分之五百一十二。

未,二千一百八十七分之一千二十四。

申,六千五百六十一分之四千九十六。

酉,一万九千六百八十二分之八千一百九十二。

戌,五万九千四十九分之三万二千七百六十八。

亥,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分之六万五千五百三十六。

如是周十二辰,在六律为阳,则当位自得而下生阴,在六吕为阴,则得其所

衡而上生于阳,推算之术无重上生之法也。所谓律取妻,吕生子,阴阳升降,律

吕之大经也。而迁又言十二律之长,今依淮南九九之数,则蕤宾为重上。又言五

音相生,而以宫生角,角生商,商生徵,徵生羽,羽生宫。求其理用,罔见通途。

及元始中,王莽辅政,博征通知钟律者,考其音义,使羲和刘歆典领调奏。

班固《汉书》采而志之,其序论虽博,而言十二律损益次第,自黄钟长九寸,三

分损一,下生林钟,长六寸。三分益一,上生太蔟而左旋,八八为位。一上一下,

终于无射,下生中吕。校其相生所得,与司马迁正同。班固采以为志。

元帝时,郎中京房知五音六十律之数,上使太子傅玄成、谏议大夫章杂试问

房于乐府,房对:“受学于故小黄令焦延寿。六十律相生之法:以上生下,皆三

生二;以下生上,皆三生四。阳下生阴,阴上生阳,终于中吕,而十二律毕矣。

中吕上生执始,执始下生去灭。上下相生,终于南事,而六十律毕矣。夫十二律

之变至于六十,犹八卦之变至于六十四也。宓牺作《易》,纪阳气之初以为律法。

建日冬至之声,以黄钟为宫,太蔟为商,姑洗为角,林钟为徽,南吕为羽,应钟

为变宫,蕤宾为变徵,此声气之元,五音之正也。故各统一日,其余以次运行,

当日者各自为宫,而商角徽羽以类从焉。《礼运》曰“五声、六律、十二管还相

为宫”,此之谓也。以六十律分期之日,黄钟自冬至始,及冬至而复,阴阳、寒

燠、风雨之占生焉。于以检摄群音,考其高下,苟非革木之声,则无不有所合。

《虞书》曰“律和声,此之谓也。”

京房又曰:“竹声不可以度调,故作准以定数。准之状如瑟,而长丈,十三

弦,隐间九尺,以应黄钟之律九寸。中央一弦,下有画分寸,以为六十律清浊之

节。”房言律详于歆所奏,其术施行于史官,候部用之,文多不悉载。截管为律,

吹以考声,列以效气,道之本也。术家以其声微而体难知,其分数不明,故作准

以代之。准之声明畅易达,分寸又粗,然弦以缓急清浊,非管无以正也。均其中

弦,令与黄钟相得,案画以求诸律,则无不如数而应者矣。《续汉志》具载其六

十律准度数,其相生之次与《吕览》、《淮南》同。

汉章帝元和元年,待诏候钟律殷肜上言:“官无晓六十律以准调音者。故待

诏严崇具以准法教子男宣,原召宣补学官,主调乐器。”诏曰:“崇子学审晓律,

别其族,协其声者,审试。不得依托父学,以聋为聪。声微妙,独非莫知,独是

莫晓。以律错吹,能知命十二律不失一,乃为能传崇学耳。”试宣十二律,其二

中,其四不中,其六不知何律,宣遂罢。自此律家莫能为准。

灵帝熹平六年,东观召典律者太子舍人张光等问准意,光等不知,归阅旧藏,

乃得其器。形制如房书,犹不能定其弦缓急。音,不可书以晓人,知之者欲教而

无从,心达者体知而无师,故史官能辨清浊者遂绝。其可以相传者,唯候气而已。

汉末纷乱,亡失雅乐。魏武时,河南杜夔精识音韵,为雅乐郎中,令铸铜工

柴玉铸钟,其声均清浊多不如法,数毁改作,玉甚厌之,谓夔清浊任意,更相诉

白于魏武王。魏武王取玉所铸钟杂错更试,然后知夔为精,于是罪玉。

泰始十年,中书监荀勖、中书令张华出御府铜竹律二十五具,部太乐郎刘秀

等校试,其三具与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