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婉约词-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注释】

①汴水:源于河南,东南流入安徽宿县、泗县,与泗水合流,入淮河。

②泗水:源于山东曲阜,经徐州后,与汴水合流入淮河。

③瓜州: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南面。

④吴山:泛指江南群山。

⑤悠悠:深长的意思。

【评解】

这首《长相思》,写一位女子倚楼怀人。在朦胧的月色下,映入她眼帘的山容水态,都充满了哀愁。前三句用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下面用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全词以“恨”写“爱”,用浅易流畅的语言,和谐的音律,表现人物的复杂感情。特别是那一派流泻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忧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昧深的特点。

【集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若“晴空冰柱”,通体虚明,不着迹象,而含情无际。由汴而泗而江,心逐流波,愈行愈远,直到天末吴山,仍是愁痕点点,凌虚着想,音调复动宕入古。第四句用一“愁”字,而前三句皆化“愁”痕,否则汴泗交流,与人何涉耶!结句盼归时之人月同圆,昔日愁眼中山色江光,皆入倚楼一笑矣。

黄昇《花庵词选》:此词上四句,皆谈钱塘景。

《词谱》卷二:《长相思》,唐教坊曲名。此词“汴水流”一首为正体,其余押韵异同,皆变格也。此词前后段起二句,俱用叠韵。

《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卷六十引黄昇云:乐天此调,非后世作者所能及。

《蓼园词选》引沈际飞云:“点点”字俊。

《白香词谱笺》卷一谢朝征云:黄叔昇云:此词“汴水流”四句,皆说钱塘景。按泗水在今徐州府城东北,受汴水合流而东南入邳州。韩愈诗“汴泗交流郡城角”是也。瓜州即瓜州渡,在今扬州府南,皆属江北地,与钱塘相去甚远。叔阳谓说钱塘景,未知何指。

《放歌集》卷一陈廷焯云:“吴山点点愁”,五字精警。

刘禹锡忆江南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①。弱柳从风疑举袂②,丛兰浥③露似霑巾。独坐亦含颦④。

【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德宗贞元九年登进士第,官监察御史。晚年为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他是一位具有进步思想的政治家、文学家。早期流放于巴山楚水之时,曾深入民间,学习当地民歌,创制不少新词,如《杨柳枝》、《竹枝词》等。词中描绘了地方风光,反映了人民疾苦,歌颂了劳动妇女健康的爱情。他的词轻柔流畅,语语可歌。今存《刘梦得集》,词作集于两卷乐府中。

【注释】

①多谢:殷勤致意的意思。洛城人:即洛阳人。

②袂(mèi):衣袖。

③浥(yì):沾湿。

④颦(pín):皱眉。

【评解】

这首词,作者曾自注:“和乐天(即白居易)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词中写的是一位洛阳少女的惜春之情。她一边惋惜春天的归去,一边又觉得春天对她也有无限依恋之情。诗人通过拟人化手法,不写人惜春,却从春恋人着笔。杨柳依依,丛兰洒泪,写来婉转有致,耐人寻味。最后“独坐亦含颦”,以人惜春收束全词,更增添了全词的抒情色彩。这首小词,抒发了惜春、伤春之情。构思新颖,描写细腻,手法多变。充分体现了诗人乐府小章的“清新流畅、含思婉转”的艺术特色。

【集评】

况周颐《蕙风词话》:唐贤为词,往往丽而不流,与其诗不甚相远也。刘梦得《忆江南》“春去也”云云,流丽之笔,下开北宋子野、少游一派。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作伤春词者,多从送春人着想。此独言春将去而恋人,柳飘离袂,兰浥啼痕,写春之多情,别饶风趣,春犹如此,人何以堪!

沈雄《古今词话》:“春去也”云云,刘宾客词也。一时传唱,乃名为《春去也》曲。

陈廷焯《别调集》卷一:婉丽。

潇湘曲

斑竹①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瑟②怨,满江深夜月明时。

【注释】

①斑竹:即湘妃竹。相传舜崩苍梧,娥皇、女英二妃追至,哭啼极哀,泪染于竹,斑斑如泪痕,故谓“斑竹”。

②瑶瑟:以美玉妆饰成的瑟。古代之管弦乐器。

【评解】

刘禹锡《潇湘》一曲,借咏斑竹以寄怀古之幽思。“深夜月明”,潇湘泛舟。诗人触景生情,怀古抒怀。全词哀婉幽怨,思绪缠绵,体现了梦得词的风格特色。

【集评】

黄山谷《山谷琴趣外篇》:刘梦得《竹枝》九章,词意高妙,元和间诚可以独步。道风俗而不俚,追古昔而不愧,比之杜子美《夔州歌》所谓同工而异曲也。昔子瞻闻余咏第一篇,叹曰:“此奔逸绝尘,不可追也。”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九疑怀古之作。当湘帆九转时,访英、皇遗迹,而芳草露寒,五铢珮远,既欲即而无从,则相思所寄,惟斑竹之“泪痕”;哀音所传,惟夜寒之“瑶瑟”,亦如萼绿华之来无定所也。李白诗“白云明月吊湘娥”,与此词之“深夜月明”同其幽怨。

刘长卿谪仙怨

晴川①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鸟向平芜②远近,人随流水东西。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独恨长沙③谪去,江潭春草萋萋。

【作者简介】

刘长卿字文房,唐代河间人,开元中进士。历任监察御史。终随州刺史。据《全唐诗话》载:长卿以诗驰声上元、宝应间。皇甫湜云:“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呼宋玉为老兵矣;语未有骆宾王一字,已骂宋玉为罪人矣。”其名重如此。著作有集。

【注释】

①晴川:指在阳光照耀下的江水。

②平芜:指草木繁茂的原野。

③长沙:这里用汉代贾谊谪迁长沙的典故。

④萋萋:草盛貌。

【评解】

长卿任鄂岳观察史期间,遭权臣吴仲儒诬奏,贬为潘州南巴尉,寻除睦州司马。去国怀乡之思,有感而发。“白云千里万里”,“人随流水东西”。祖别筵上,歌此一曲,委婉含蓄地表露了怀才不遇,远离乡国的感慨。全词写眼前之景,抒不尽之意。情思悠远,内含丰富,耐人寻味。

【集评】

《填词名解》卷一毛先舒云:《谪仙怨》,明皇幸蜀,路感马嵬事,索长笛制新声,乐工一时竞习。其调六言八句,后刘长卿、窦弘余多制词填之。疑明皇初制此曲时,第有调无词也。说详康骈《剧谈录》。案此调即唐人六言律,盖权舆于《回波乐》词而衍之,郭茂倩《乐府》称《回波乐》为商调曲,疑此调亦商调。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长卿由随州左迁睦州司马;于祖筵之上,依江南所传曲调,撰词以被之管弦。“白云千里”,怅君门之远隔;“流水东西”,感谪宦之无依,犹之昌黎南去,拥风雪于蓝关;白傅东来,泣琵琶于浔浦,同此感也。

温庭筠梦江南(二首)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梳洗罢,独依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①脉脉②水悠悠,肠断白蘋洲③。

【作者简介】

温庭筠本名歧,字飞卿,唐代太原人。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又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因而长期抑郁,终生不得志。他精通音律,熟悉词调,在词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规范化的作用。艺术成就远在晚唐其他词人之上。其词题材较狭窄,多红香翠软,开“花间词”派香艳之风。有些词在意境的创造上,表现了他杰出的才能。他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表现人物情思,文笔含蓄,耐人寻味。有《温庭筠诗集》、《金奁集》,存词70余首。

【注释】

①斜晖:偏西的阳光。

②脉脉:相视含情的样子。后多用以寄情思。

③白蘋洲:长满了白色蘋花的小洲。

【评解】

《梦江南》是温庭筠的名作。写思妇的离愁别恨。第一首,写思妇深夜不寐,望月怀人。第二首,写思妇白日倚楼,愁肠欲断。两首词以不同场景塑造同一类人物。一个是深夜不寐,一个是晨起登楼,都写得朴素自然,明丽清新,没有刻意求工、雕琢辞句,却能含思凄婉,臻于妙境。刻画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揭示人物心理,细腻、逼真,足见作者技巧纯熟,既擅雕金镂玉的瑰丽之作,又有凝练的绝妙好词。

【集评】

《唐宋词鉴赏集》:温庭筠《梦江南》,情真意切,清丽自然,是温词中别具一格的精品。

张燕瑾《唐宋词选析》:这首词刻画了一个满怀深情盼望丈夫归来的思妇形象,充分揭示了她希望落空之后的失望和痛苦心情,表现了诗人对不幸妇女的同情。同时也寄寓着诗人遭受统治阶级排挤,不受重用的悲凉心情,也是感慨怀才不遇的作品。

黄叔旸云:飞卿词流丽,宜为《花间集》之冠。

栩庄《栩庄漫记》:“摇曳”一句,情景交融。

陈廷焯《别调集》卷一:低回宛转。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千帆”二句,窈窕善怀,如江文通之“黯然魂消”也。

更漏子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①。惊塞雁,起城乌,画屏②金鹧鸪。香雾薄③,透重幕,惆怅谢家④池阁。红烛背⑤,绣帘垂,梦君君不知⑥。

【注释】

①迢递:远远传来。

②画屏:有画的屏风。

③香雾:香炉里喷出来的烟雾。

④谢家:西晋谢安的家族。这里泛指仕宦人家。

⑤红烛背:指烛光熄灭。

⑥梦君君不知:又作“梦长君不知”。

【评解】

这首词描写古代仕女的离情。上段写更漏报晓的情景,下段述夜来怀念远人的梦思。先以柳丝春雨,花外漏声,写晓色迷朦的气象。再写居室禽鸟为之惊动的情景。不独城乌塞雁,即画上鹧鸪,似亦被惊起。这种化呆为活、假物言人的写法,实即指人亦闻声而动。夜来怀人,写薰香独坐之无聊,灭烛就寝之入梦。通首柔情缱绻,色彩鲜明。

【集评】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庭筠工于造语,极为绮靡,《花间集》可见矣。《更漏子》一首尤佳。

胡元任云:庭筠工于造语,极为奇丽,此词尤佳。

《花间集评注》引尤侗云:飞卿《玉楼春》、《更漏子》,最为擅长之作。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更漏子》与《菩萨蛮》同意。“梦长君不知”即《菩萨蛮》之“心事竟谁知”、“此情谁得知”也。前半词意以鸟为喻,即引起后半之意。塞雁、城乌,俱为惊起,而画屏上之鹧鸪,仍漠然无知,犹帘垂烛背,耐尽凄凉,而君不知也。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惊塞雁”三句,此言苦者自苦,乐者自乐。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①,鬓云欲度香腮雪②。懒起画娥眉,弄妆③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④,双双金鹧鸪⑤。

【注释】

①小山:指屏风上雕画的小山。金明灭:金光闪耀的样子。

②鬓云:象云朵似的鬓发。度:覆盖。香腮雪:雪白的面颊。

③弄妆:梳妆打扮。

④罗襦:丝绸短袄。

⑤鹧鸪:这里指装饰的图案。

【评解】

这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帽唐代仕女图。

词的上片,写床前屏风的景色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下片写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全词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表现了作者的词风和艺术成就。

【集评】

张惠言《词选》卷一:此感士不遇之作也。篇法仿佛《长门赋》,而用节节逆叙。此章从梦晓后领起“懒起”二字,含后文情事。“照花”四句,《离骚》初服之意。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飞卿词如“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无限伤心,溢于言表。

张燕瑾《唐宋词选析》:这首《菩萨蛮》不仅称物芳美,也具有“其文约,其词微”的特点,富有暗示性,容易使人产生种种联想。

《中国历代诗歌各篇赏析》:在这首词里,作者将许多可以调和的颜色和物件放在一起,使它们自己组织配合,形成一个意境,一个画面,让读者去领略其中的情意,这正是作者在创造词的意境上,表现了他的独特的手法。

南歌子

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偷眼暗形相①,不如从嫁与②,作鸳鸯。

【注释】

①暗形相:暗中打量。

②从嫁与:就这样嫁给他。

【评解】

待嫁的女子,带着心爱的金鹦鹉,穿起了绣着凤凰的彩衣,暗中左顾右盼,偷偷打量,心想就这样嫁给他,作一生的鸳鸯吧。这首小令,明丽自然而富于情韵,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一说“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二句指贵公子,即拟嫁与之人,亦通。

【集评】

胡国瑞《论温庭筠词的艺术风格》:因为感情的充沛,使那浓丽的辞藻适当地发挥了它们光辉作用。这首词所描写的青年男女恋爱情节及其所表现的既缠绵而又真率,颇有民歌风味的余风,这应是它所以令人感到新鲜活泼的重要原因。

《栩庄漫记》:“不如从嫁与,作鸳鸯”,盖有乐府遗风。

夏承焘《唐宋词欣赏》:温庭筠写爱情的词,最明朗的象“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作鸳鸯。”他至多只能说到这样,与韦庄的作品比较起来,仍是婉约含蓄的。

司空图酒泉子

买得杏花,十载归来方始坼①。假山西畔药阑东,满枝红。旋②开旋落旋成空。白发多情人更惜。黄昏把酒祝东风。且从容③。

【作者简介】

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今山西虞县)人。咸通末年进士,官至中书舍人。黄巢起义后,隐居中条山王官谷。朱温代唐后,召其任礼部尚书,不食而死。他是晚唐著名的山水诗人,词亦清雅可爱。著作有《一鸣集》。

【注释】

①坼(chè):裂开。

②旋:俄顷之间。

③从容:舒缓,不急进。

【评解】

司空图生于晚唐,身经乱世,对眼前事物易生感慨。这首小词,感时伤世,借花抒怀。明知满枝红杏“旋开旋落旋成空”,却依然从容酹酒,遥祝东风,愿留春光暂驻。画意诗情,深深吸引了读者。

【集评】

唐圭璋《唐诗纪事》,司空图隐王官谷。每岁时词祷歌舞,与闾里耆老相乐。有《酒泉子》云云。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表圣为唐末完人。此词借花以书感。

明知花落成空,而酹酒东风,乞驻春光于俄顷,其志可哀。表圣有绝句云:“故国春归未有涯,小栏高槛别人家。五更惆怅回孤枕,犹自残灯照落花。”与此词同慨,隐然有黍离之怀也。

杨柳枝

桃源①仙子不须夸,闻道惟裁一片花②。何似浣纱溪③畔住,绿阴相间两三家。

【注释】

①桃源:桃花源。

②一片花:陶渊明《桃花源记》谓桃源洞外有桃花林,“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云云。

③浣纱溪:又名若耶溪,在浙江绍兴市南,即西施浣纱处。

【评解】

江南山青水秀,风光旖旎,胜似传说中的桃源仙境。词人用淡雅的笔墨,传达出人间春色的无限情韵。司空图诗宗王维山林隐逸之风,其词亦然,清新自然,雅洁可爱。

张曙浣溪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