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跟随曹操-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义父曹操祖上也只是个小地主罢了,再看将领的出身:张飞家是小地主,后来一直卖肉,为君子所鄙;我和典韦都当过叫花子,其余军中将领的情况都跟我们差不多;再往下一级来看:赵雨家一直是种地的,魏延还当过流民窜来窜去,我的斥候队长马铜(大家还记得吗,那个因盗马被关进死士营的小家伙)是盗马贼出身,除了富人贵胄其余什么样的人都有。大家对这些黑山军士倒是挺同情的,没有一般的那种偏见。可是怎么处理他们呢?
放了肯定不行,今天放了,明天饿着肚子的这群家伙就会参加各种各样的盗贼、强盗;全数杀了也不可以,如今兵源短缺,还指望他们能补充一点呢;尽数招降改编为官军更不可能,军队不是养老院也不是妇幼保健院,这些个老弱病残也不能全数招进军队吃大锅饭啊,我们现在可养不起。再说了,支持我们的这些个官员、富豪还等着分红利呢,现在家奴也是要花钱买的。义父犹豫了。最后招募当中的青壮进入部队,剩下的都分给部下将领和开明士绅为奴。我就分得了五十名奴婢,其中婢女五名,我连她们长得什么样子都不知道,就被赵雨领走了。(过去我看翦伯赞老先生的《关于两汉的官私奴婢问题》,他曾说过:两汉官私奴婢的主要来源既不是战争中俘掳的外族人,也不是分化出来到自由民,而是那些因为苛重的剥削而丧失了一切生存条件的贫穷农民和那些被封建统治阶级指为罪犯的家属。这些奴婢与奴隶的唯一区别就是:两汉的奴婢已经不许私自处死。大约从秦时起,处死奴婢即须事前报官,得到官赴的批准,才能执行,谓之“谒杀”。所以大家不要为文中出现奴隶而惊讶,以后对外战争不断,大户人家如果没有几个胡族刀奴或者倭族侍女,会被别人笑话的。)
我曾提出屯田的主意,大体思路就是由官府提供无主荒地和口粮种子,流民在此耕种,来年缴纳五成的租子(一般租种世家大户的土地要缴纳七成以上租子,怪不得农民老是活不下去,造反成了家常便饭),主公曾经拍案叫好,可是我们并没有那么多粮食,也没有这么多种子,更别说农具、耕牛了。现在已经是夏末了,基本上一年白费了;即使种冬小麦的话,也要等到明年的六月份才有收获,那个时候,义父估计破产N遍了。不过义父挺欣赏这个建议的,让我好好写个条例出来。真是痛苦啊,想想那令人怵头的繁体字,隶书、魏碑这些东西在小学里就是我兴趣课上的噩梦,书法从来就没得过六十分以上,苍天啊,谋士们快点来吧。
也许老天听到了我的祈祷,没过几天荀彧就来到了我们军中。这荀彧可不是寻常人,早在永汉元年,他就被举为孝廉,任守宫令,掌管皇帝的笔、墨、纸张等东西。后来董卓进京后荀彧弃官归家,他对父老说:“颍川这个地方,是兵家必争之地,如果将来天下有变,必定是争夺的焦点所在。我们应该立即离去,远离兵祸。”不过他的老乡们大都心恋故土,加上又在当地购置了许多土地房屋,所以并没有听从他的意见,仍然留在原地,结果大都因战乱而死(《三国志·魏书·荀彧传》)。后来荀彧受冀州牧韩馥(韩馥也算他的一个老乡)邀请出仕,来到了冀州避难。没想到,等他到的时候,冀州已为袁绍所得。袁绍欣赏他的才华,待之以上宾之礼。
不过荀彧这个人啊,有一个大大的缺憾,就是这个仪貌堂堂的男子汉,居然有狐臭!而且越是喝酒,味道越是浓烈。袁绍这个人非常好名,听说荀彧来了,马上大宴宾客,然后请他赴宴。荀彧很是激动,毕竟袁绍出自四世三公的袁家,算是豪门望族;再加上又担任过讨董盟军的盟主,为天下所重。荀彧就整理着装,打扮地非常正式,前去赴宴。
到了大堂之上,袁绍非常亲热地把他安排在自己的身侧,与他把酒言欢。袁绍这个家伙,跟豪侠之士交结惯了,喝酒都用大觞。而且他还非常喜欢灌别人酒,我还记得我小的时候跟随义父赴宴,就被他灌醉了好多次。喝了没几轮,荀彧就有点喝大了。于是乎,狐臭气味越来越浓烈。荀彧非常紧张,连连说错了好几句话。不过袁绍倒是十分大度,无所谓一样继续喝酒。荀彧非常感激,喝了几轮自己也实在撑不下去了,就起身告辞。袁绍也没有多加挽留,继续与别的客卿喝酒。
本来这样宾主尽欢,结局应该十分完美了。可是等荀彧走到大门口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的家传玉佩掉到了大堂里,于是连忙回身去取。可是当他走到门口的时候,正好听到袁绍醉醺醺的说话:“刚才荀彧那个骚狐狸终于走了,赶紧上熏香,可熏死我了。”荀彧的脸于是立即变成了猪肝色,转身离去。不久就到了我们这里,这次他配上了一个大大的香囊。
第二卷 雏鹰展翅初翱翔 第十八章 香囊事件(下)
且说饱受打击的荀彧非常自卑,自己佩戴着一个夸张的香囊,来到了我们军中,可是他来的时候不巧,在他来的前一天,义父的头疼病又犯了。
那天夜里,我们见识了华佗的医术。华佗抽出几根长长的银针,慢慢地将它扎在了义父的头上。义父满身是汗,但是神情却逐渐放松下来,长长的喘了口气。这样下去也不行啊,必须得找到根治的方法。我记得后来义父曹操迁怒于华佗,也说他挟技以自重,抑制病症而不根除。可是现在蔡夫人遍读华佗的医书也没有找到解决的方法,难道华佗也没有根除之道吗?别说什么用麻沸散做开颅手术,就是现代的大医院做这样的手术还要小心翼翼,胆战心惊,成功率也不敢保证,何况一千八百年前连血浆都不知道为何物的汉朝呢?
义父缓缓地站了起来,晃了一晃,又一下子跌坐在榻上。他伸手擦了下头上的冷汗,对华佗问道:“华神医,我这病能治吗?”
华佗连忙说道:“当然能治,主公这是过去的旧伤复发,加上近来劳累异常,所以发病。不过老夫专于体外手术,对于这种内症”华佗少有地红了下脸,然后停顿了一下,不好意思地说道:“当年学艺时偷懒,我根本没学。”
我晕,这华佗也挺有意思,不是说艺多不压身嘛,要是你生活在刚刚爆发金融危机的现代,不失业才怪。
华佗红着脸,挠了下头,“不过也不是没有办法,听说董奉精于内症,也许他有办法。”董奉,谁知道是哪棵葱,天知道在哪里游荡呢?华佗看着大家失望的表情,又唯唯诺诺地添了一句:“除了董奉,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得到《太平清道领》,那里面可能有治疗的方法。”
“《太平清道领》?我只听说过《太平要术》,那不是张角用来画符念咒蛊惑人心的东西吗?”义父疑惑地问道。
“画符念咒蛊惑人心?”华佗气得胡子都立了起来,“什么跟什么啊?!张角那个傻蛋,只是从《太平清道领》中学了些旁门左道,却把真正的精髓给遗落了!现在这本书已经被张角藏了起来,据说埋藏的地点就写在《太平要术》中。”
比起那不知道行踪和水平的董奉,我还是相信《太平清道领》,毕竟他里面的一小部分就差点颠覆了整个大汉天下。我紧张地问道:“那《太平要术》现在何处?”
华佗想了想,低声说道:“据说就在青州黄巾手里。”
青州黄巾,我记住了
我们离开以后,义父却又睡不着了,索性走出衙门,巡查城防。走到西门(冰晶门)的时候,看见几个军士正在那里用井水洗澡。义父刚刚出了一身臭汗,顿时浑身也痒痒起来,从军士手中接过一桶凉水,从头到脚淋了个痛快。凉爽倒是凉爽,不过他刚刚出了身热汗,冷热突然交替哪受得了,回到衙门中不久就发起热来。幸好华佗就住在衙门里,连忙开了几副汤药,让义父喝了下去。不一会,义父的高烧就退了下去,只是鼻子不怎么透气,大概要七八天才能彻底好过来,这可能就是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吧。
就在第二天,荀彧带着一个大大的香囊,来到了我们军中。义父看到荀彧来投,很是高兴,对众人说道:“咱们的子房终于来了。”
荀彧很感激,他刚刚在袁绍那里尴尬地离开,正是缺乏自信的时候,现在被义父这么称赞,高兴极了,不过还是有些紧张,手不自主地紧紧抓着香囊。
义父很是纳闷,“文若,你抓着那袋子干什么?坐着多不舒服,先解下来放一旁吧。”
荀彧不好意思拒绝,就点点头,放在身后。
义父举起酒觞,对着众将说道:“文若来此,使我如虎添翼,今日定当不醉不归,操先干为敬。”于是一饮而尽。荀彧陪着饮了一杯。
义父又招我过来,对荀彧说道:“这是我家麒麟儿,曹铄曹子烈。曾胁迫董卓裸奔于洛阳,破白波于大阳,追击董军大破其于荥阳,数次救我于危难之中。来来来,子烈,我身体不适,替我敬文若一杯。”
荀彧惊讶地问道:“原来是刺董义士,当共饮一杯。”
义父又招曹昂过来,“这是我家二子曹昂,新取字子修。来来来,再替我敬文若一杯。”
我和张飞拼了几碗酒,又被典韦灌了半坛酒,没过多久就受不了,出去找个地方吐酒去了。至于曹昂,他早就喝趴下了,倒在一旁呼呼大睡。再看帐中,三番五次劝酒以后,荀彧顿时喝大了。阵阵狐臭散发出来,周围的人都偷偷掩住了鼻子,只有鼻塞的曹操毫不知情,继续与他谈笑风生。荀彧大为感激,暗暗下定决心,绝不跳槽。
我刚进大堂,就险些被这狐臭味熏了出来,看着鼻塞的义父,真是羡慕死了。以后也不能一直这样捂着鼻子混日子吧。这荀彧别的不说,至少要和我共事十多年呢。一定要想个法子啊。对了,华佗一定有办法。没办法,只好再次出去吐酒了。
华佗想了半天,看着越来越对他没信心的曹铄,连忙补了句:“老夫当然有办法,知道哪些匈奴强盗吗,他们的头领于扶罗据说嫌弃自己身上的羊膻味,特意搜集了好多西域异香做成一个小香囊带在身上。要不你派人把那个香囊偷过来?”
“干嘛要偷?”我疑惑地看着华佗,好奇地问道:“抢过来不就得了?”
我想于扶罗怎么也没想到,他居然因为一个小小的香囊而被我们干掉。这个小香囊由感冒刚好的义父亲手别在荀彧身上,居然戴了一辈子。世谓荀彧身带奇香,所到之处流香不散。后世诗词多有记载。徐锴曾这样写过:“静对含章树,闲思共有时。香随荀令在,根异武昌移。物性虽摇落,人心岂变衰。唱酬胜笛曲,来往韵朱丝。”
解决了荀彧的狐臭问题,下一步就是抢青州黄巾了,《太平要术》,俺来了。
第二卷 雏鹰展翅初翱翔 第十九章 青州黄巾作乱忙(上)
就在于扶罗因为一个小小的香囊而丧命的时候,济南相夏侯恩考虑的却是要不要放弃自己辛辛苦苦占据的领地。他依靠夏侯家族的势力上台以后,谨小慎微,苦心经营,冒头的事情决不去干。上次曹操奋然追击董卓,部下以夏侯廉为代表的许多人纷纷向他请战,却都被他拦住了。夏侯廉这个武夫知道什么,眼看乱世将至,一点虚名在纯粹的力量面前又算得了什么?果然曹操大败,还连累的卫兹战死。这下主张联合曹操的夏侯廉一系顿时偃旗息鼓,军中势力才对夏侯恩心服口服。夏侯恩也可以名正言顺地往里面安插些亲信,美其名曰提高部队战斗力。
平心而论,夏侯廉确实是一员能征善战的良将,不过他只是个武将罢了,除了军事什么也不懂,又怎能值得家族赋予他们的厚望呢?再说了,他的女儿嫁给了曹操手下的张飞,而这张飞又一向与曹操义子曹铄交好,何况夏侯廉本身就在曹操麾下征战多时,家族又怎能放心地依靠他顺利上位呢?夏侯家族已经积蓄了足够的财富,现在是当官掌权的时候了。家中绝大多数的长老族亲都认为夏侯恩才是家族未来的希望,开始放弃夏侯廉,转而不懈余力地支持他。夏侯恩有了底气,于是更加大张旗鼓的向部队里掺沙子。
济南国如今一共有一万人马,都是些轻步兵,过去征讨过黄巾贼的那些个骑兵种子都追随曹操离去了。讨董联军解散以后,夏侯恩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撤换过去在基层部队担任都伯的夏侯廉亲信,把他们集中起来,编成一个忠君护卫曲,内设左、右两个家族亲卫屯,由夏侯廉亲自担任这个曲的曲长。忠君护卫曲的名声很高,地位也不错,不过也就是一个四百人的曲而已,借住这个小小的手段,夏侯恩成功地将夏侯廉架空了。与此同时,夏侯恩将自己过去下方到基层锻炼的亲信都被提拨为都伯,也算掌控了部队。不过这些人没有像过去那些经历过战火,只是些新兵蛋子,连带着济南国的军事实力大为下降。也就给了青州黄巾复起的机会。
就在黄巾起义被镇压的时候,青州的起义军却没有受到大的损失,朝廷虽然派过来许多官军进行围剿,但是收效甚微。主要原因就是当地多山、多密林,青州义军每次遇到朝廷大军就会躲进深山密林之中,那些个官军统帅便兴高采烈地上奏朝廷,大意是: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之后,大汉军队斩杀黄巾士兵若干,缴获财物若干,收复所有失地,并将黄巾围困在高山密林中,现在黄巾军已经穷困不堪,可考虑择日招降。刚开始,朝廷收到这样的上奏非常高兴,对他们一个个加官进爵,后来收的多了,也知道了里面的猫腻,对这些上奏开始爱理不理。那些个官吏一看捞不到油水,更懒得围剿了,结果各地黄巾余部纷纷来青州集结,便形成了声势浩大的“青州黄巾军”。这个时候夏侯恩就是想来清剿,也有心无力了。黄巾余部经过商议,公推过去曾当过三十六方中一方渠帅的张铙担任首领。
张绕这个人名声不显,不过很有本事。他本是一介书生,曾经借着管理一郡藏书楼的机会,博览群书,对各方面都有涉猎,是一个知识渊博的通才。弱冠以来,本想入仕,无奈家中贫寒,没有余财上下打点,更别说去争取那个孝廉的名额了。年年秋风失利,老是看着别人的白眼,张绕一气之下,就加入了黄巾。在那个年代,贫苦百姓中能够识文解字的寥寥无几,张绕便脱颖而出,成为一方渠帅。被公推为青州黄巾首领以后,张绕统计全军人数,没想到居然有百万之多,不过其中大多数为老幼妇孺,真正的青壮年也就刚到三十万而已。这么多人,光靠抢劫哪能养活得了?张绕采取“且战且耕”的政策,一方面派遣青壮军士攻城略地,另一方面下令依附的百姓自食其力,开荒种地,不久青州黄巾就得到了极大发胀,势力迅速膨胀起来,严重威胁到济南安宁。
虽然形势恶劣,不过夏侯恩却没放在心上。想当初,张角发起黄巾作乱,不是也很快被剿灭了吗,现在这些个黄巾余孽,又有什么可怕的?他下令集结部队,亲自率军出征,尽起一万人马,留下夏侯廉率些闲散衙役守城。张绕接到消息,正想检验一下整训的效果,于是率领三十万黄巾精锐出山,在历城摆下阵势,准备应战。
夏侯恩这个人从来就没有打过仗,只是读了几卷古代兵书,就天天自诩为军事帅才。他周遭那些个经历过战阵的老兵能将,都被当作夏侯廉的亲信给清除了,现在剩下的都是些靠阿谀奉承上位的马屁精。这些人一看这阵势就慌了神,连忙请求夏侯恩就此撤兵。夏侯恩虽然有点自大,可是毕竟也曾读过几卷兵书,知道不战而退的恶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