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三国之龙霸天下-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融四岁,能让梨。”就是出自这个典故。
    孔融小时候,不仅学习勤奋,而且善于思考。父亲外出拜客总是带着他去。10岁那年,他随父亲来到洛阳。正逢洛阳太守李膺在任,孔融径直往大府内走。这时守门人忙把他拉住,问道:“你是哪家小孩,到一边玩去!”孔融严肃地回答说:“请你们进去通报,山东孔融来访。”守门人见他一本正经,也不知是什么来头?笑着问:“小公子,可有红贴?”孔融说:“我家和你家主人世代交往,又有师生之谊,无需红贴,只管通报。”守门人怕慢待贵客,只好进去通报。这时李膺正和许多文人雅士交谈,听了通报,一时想不起这位孔融和自己家庭是什么关系,只好哈哈:“请进!”小孔融兴冲冲走进大厅,一边向主人问候,一边拱手招呼各位来宾,态度不亢不卑。李膺一边让座,一边打量着这位俊才少年,心里好生奇怪:这小孩从未见过面,而他为何自称通家呢?于是,李膺问道:“小公子,你说我们两家世代交情,我怎么想不起来啊!”孔融微笑着说:“500年前孔子曾经问礼于老子,孔子姓孔,老子姓李,说明孔、李两家500年就有师生之谊。今你姓李,我姓孔,也是师生关系,我们两家不是累世通家吗!”
    孔融语出惊人,在座客人无不暗暗称奇。太守李膺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小公子真神童也。”唯有太中大夫陈韪不以为然,冷冷地说:“小时候聪明的人,长大后未必有作为。”面对挑战,孔融笑着说:“这样说来,先生小时候一定很聪明。”这一巧妙对答,弄得陈韪面红耳赤无言回对,暗暗坐在一旁生气。孔融则目不斜视,装着大人模样,一本正经地喝着茶,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虽然孔融小时候名气很大,但是由于他独尊儒术的思想使得他的思想止步不前。儒术第一个将就的就是禁止竞争原则。所谓禁止竞争原则就是儒术中所说的“仁”、“恕”。这一原则禁止任何形式的竞争行为,包括战争、掠夺、诉讼、经商、甚至人口流动等等,并鼓吹无原则地保护弱者。因此中国人一直以“生不儒术入官门”和“锄强扶弱”等行为为荣。自然法则是留优汰劣,而这一原则直接的结果就是留劣汰优,并由此衍生出“明哲保身”哲学、“枪打出头鸟”哲学、“不开第一枪”哲学、“不到最后不抵抗”、“不患贫而患不均”哲学等。因而强者很难在中国生存,就算偶尔能活下来也会给冠以“暴君”、“枭雄”的恶名,绝不会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如果发生利益冲突要发动战争,还要出师有名,非得挂上“仁义”的牌子才能出手。这玩意搞到登峰造极,就出了个大混蛋宋襄公。那中国人为什么要选择这种违反自然规律的道德标准呢?答案很简单:既然中国人一开始得到的东西就是最好的,就没有必要去改变。祖宗之法不可变,也没必要变。中国人需要的只是维持现状的秩序,禁止竞争原则体现的就是这种秩序。那好,既然肥得滴油的中国不存在“生存空间”的问题,科技不科技、教育不教育也就无所谓了,大家最好“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不要胡思乱想。中华民族既然无需为生存而奋斗,那精力都用在什么地方呢?都在搞审美方面的东西了,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雕刻、刺绣、礼仪、建筑、以及其它文学创作等等,都搞得很高档。这些东西成了中国高度文明的象征,也是我们现在唯一拿得出手的东西。我们常说的“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结晶”也就是指这些东西。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连饮食也成了文化,发展到现在已到了近乎变态的程度,黄金、蚂蚁小虫、甚至泥土、树皮,啥都能搞来吃,还要色香味俱全,吃法有生吞活剥、火烧泥包,无奇不有。反观美国,到现在还停留在用叉叉著肉烧熟来吃的水平,跟原始人差不多,要追上我们至少要2000年以上的时间。但可惜的是,在自然界残酷的生存竞争中,这些东西都不顶用。要知道,古埃及人、古印度人的文明程度都很高,真要灭亡了,谁也救不了。搞清楚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发明了火药却拿来做鞭炮烟花娱乐,而欧洲人却用火药来做枪炮;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却用来看风水,而欧洲人却用指南针来航海等等不好理解的问题。用这个道理拿来套一套中国的“大锅饭”问题、“国企”问题、“中国足球”问题等,那也是一通百通。第二,就是道德挂帅原则。这一原则就是制定一套高不可攀的、无人做得到的道德标准说这是圣人定的,然后叫大家按标准执行,反正向圣人靠拢准没错。而且,以后评判一个人的价值就用这一套,至于这个人的实际贡献和能力就只能作为参考了。中国人选择这一原则的原因和为什么选择第一条原则一样,因为如果先考虑贡献和能力,就很容易引发竞争行为,对现有的秩序造成冲击。如果将道德标准定得太低,人人都能做得到,那就没法评判一个人价值的高低了,也不行。这一原则对中国发展历程造成很大影响,主要有两点:首先,中国人变得虚伪,在公共场合一般都不说实话,并养成了搞形式主义的恶习。因为标准太高,根本无法执行,那就只能在别人面前做门面工夫,背地里就只能实际点了。比如说尽孝,24孝那种搞法办不了,咋办?只好用摆大寿或风光大葬的办法,在那些场合表演孝道。这一点到现在还是这样,搞一个高大全,号召全国学习,达不了标的也要达标,办法自己想。其次,中国人变得不切实际,并养成了自虐的习惯。既然是道德挂帅,当然是人人追求德高望重,人人都要以德服人,只有一技之长的只能算是下等人了。举例说,在一个企业里面,有两个人的工作成绩都差不多,但其中一个人经常抱病加班,直到不支吐血给送进医院,那么毫无疑问,受到肯定的就是这个家伙,因为他“表现好”。根本没有人意识到是不是他的工作能力有问题。这就是自虐意识,不管绩效如何,也不管有没有必要,废寝忘食总没错。这种意识到了极至,就发生了宁让自己的老百姓饿死,也要把粮食送给别人吃的事情,而可悲的是大部分中国人都同意这样做,可悲呀仅仅是想表现一下中国人是多么的道德高尚。把这一点搞清楚了,对中国为什么不索赔、打赢了也要赶快往回跑等很多问题也就有了答案。比如说邓世昌的问题,他得到“民族英雄”的称号和一个烈女得到“贞节牌坊”的道理是一样的:在这里,考虑的不是他打沉了多少条日本军舰,也不是考虑他是否力挽狂澜扭转战局,更不是考虑到他为国民争夺到多少利益,而是考虑他在打败时有没有“成仁”(自杀的也算),平时有没有经常说“我要保家卫国”之类合符标准的话。因此,历史上很多真正的英雄就变成了“枭雄”、“奸雄”、“风流人物”。比如说汉武帝,横扫北方匈奴,掠地千里,杀敌无数,中国在他的领导下国势日盛,经梅荣,创造了历史上?见的“中兴”局面?可这样的人只捞到个“风流人物”的说法。不过也好,没说他是“暴君”、“杀人犯”,算是客气。另一个统一六国的秦始皇就惨了,他是第一个意识到儒术毒性的中国领导人。他用了最极端的办法“焚书坑儒”,只保留有实用价值的学术书籍,但他最后还是失败了,原因是他找不到另外一种令大多数中国人都接受的信仰来代替儒术。也是国情害了他,很不幸地,秦始皇成了后世大儒们的例行攻击对象,“暴君”之名是跑不掉的了。
    各位书友:“今天晚上和朋友聚会喝酒,有点醉意,为了不失自己的承诺给写的内柔有点敷衍,希望各位书友理解,在这里本人说声对不起。



第168章 是仪出使孔融府
    第三,就是血统原则。这个原则容易理解,就是儒术强调的“君权”、“父权”、“宗亲”。这一原则主要应用在生产关系方面。生产关系就是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产品如何分配、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等问题。这些关系都由宗族、派阀等血统关系来决定。虽然可以通过农民战争等手段改朝换代,但是由血统来决定生产关系的原则不能改变。换句话说,只要新政权仍实行儒术三原则,中国人就会确认政权的正统性,谁不这么搞,就会立即遭到群殴。中国人认同这一原则的原因和上两条原则一样:“国情”!就算是现在,我们也可以看到血统原则在现实生活中各个层面的应用:“关系网”、“人情网”、以及等级森严人际关系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也会反作用于生产力,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只要以国情为根基的儒术仍然主宰著中国人的价值体系,中国生产关系的实质就不会改变,就会长期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大多数中国人仍会拒绝竞争,厌恶竞争。看看现在大多数中国人对“下岗”和“入世”的看法,再看看“中国电信”的横蛮,就会明白为什么中国人会如此抗拒引入竞争机制,就会明白为什么国企改革这么难。如果大多数中国人仍然以“与世无争”、“知足常乐”这种颓废的、自虐式的哲学作为人生观,中国就没有希望。
    所以在北海的会议上孔融就命令自己的手下不要打动干戈,静待东莱的变化,人都欺负的自己的头上了居然还命令自己的手下不要发动战争,可想而知孔融虽然名气大,才学大,但是人也在这三十几年变成了儒术的傀儡,凡是像儒术的思想看齐。
    由于受儒术思想查毒颇深的孔融在得知有不明势力攻占了东莱后,也没有做出任何的反映。只是相对的派了一些探子来探查东莱的情况了。
    而刘青本人在东莱也没有闲着,坐观全局,收拢人心,占领东莱下辖的县城,而且还放了一些烟雾弹迷惑孔融,做成只是东莱附近的一些山贼占领了东莱城的假象。刘青就这样随随便便的弄了些假象把孙康推到了明面上,造成攻占东莱是孙康率领的人,然后派人去孔融那里说辞。
    北海郡太守府内孔融正在接见刘青派去的使节,这个使节正是是仪,是仪能当青州血煞的头领当然具备一定的头脑了,虽然不怎么出众,但不起孔融帐下的人来还是比较好的。
    孔融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三十多岁的样子,浑身显露着文气,让是仪看了都不由的佩服,孔融对着是仪说道:“阁下就是攻占东莱城派来的使者吗”。是仪心里一阵鄙视,“这说的不是废话吗”想归想但是他可不能说出来,于是对着孔融说到:“州牧大人我家老大【派我来有事和大人商量”。孔融本就不想发动战争,他当然想听听是仪的话了,是仪看着孔融点头让他说,眼睛里面闪现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想到:“主公果然说的不错,这小老头的确非常的和气,善良”。于是对着孔融说到:“我家老大无意冒犯州牧大人您的神威,只是那东莱太守王豹实在是太可恨了,主动招惹我家老大,所以我家老大才【迫不得已攻占东莱,斩杀那个太守王豹的,请大人见谅”,说着跪在了孔融脚下。
    孔融听了这话心里的不快直接消失了,而且还有点同情是仪的遭遇,于是对着是仪说到:“你的情况我非常理解,你们做的事情也情有可原,王豹的确该死,你起立说话吧”。是仪心里早就笑翻了,“这老儿实在是太糊涂了”。虽然心里有其他想法,但是他还是起来对着孔融到了声谢。
    然后说起来了自己这次来北海的目的。
    “太守大人实不相瞒在下这次是来代表我家老大求官的,我家老大老早就很仰仗州牧大人您所提倡的儒术治国的方略,希望能在州牧大人您手下某个一官半职,请大人成全”,是仪说着有一次弯下了腰。
    孔融听了是仪的话心里非常高兴,那个人不喜欢被别人夸奖啊,本想痛快的答应,就在这是孔融帐下的人终于忍不住了,只见孔融右下方为首的一个面目清秀年青文士站出来对着孔融开口行礼说到:“主公不可答应,这攻占东莱的贼子不安好心,主公要是答应了那就是引狼入室啊主公”,这个年青规劝到,是仪看着这个说话的年轻人,心想:“这北海看来还是有人才的”,想着还打量这这个年轻人,年青人见是仪盯着他看于是瞪了是仪一样不在看是仪了,而是等地孔融的回答。是仪笑了笑无所谓。然后对着孔融说到:“州牧大人这是何人啊,居然如此大胆敢为您做主”。孔融听了是仪的话笑着说道:“叔治也是一片好心希望使者不要见怪”,然后对着这个年青人说到:“叔治啊既然你出来你就和这为使者亲近亲近吧”。孔融说话还是笑着,由于孔融对任何人都以笑脸相迎,为人虽然保守,但是却很善良,这也是孔融独有的个人魅力,正因为有此等魅力在使得孔融帐下也有一些不凡的能人异士。这个年青人也很尊敬孔融,听了孔融的话也无法拒绝,于是瞪了是仪一眼说到:“在下王修,现任主公的主薄”。简练干脆,使得是仪更加的看好这个人了,同时心里也想着是仪的资料,作为青州血煞调查境内的官员资料这是必须的,虽然没有见过王修的本人,但是资料是仪还是记得很清楚的。
    王修,字叔治,本名为王。北海郡营陵人,自投靠孔融后治理地方时抑制豪强、赏罚分明,为人正直,深得百姓爱戴,现在被孔融招为主薄。七岁时死了母亲。母亲在社曰这天死去,第二年邻里在社曰祭神,王修因感触而思念母亲,非常悲哀。邻里听到他的哀哭声,因此停止了祭神。二十岁时,王修到南阳游学,住宿在张奉家。张奉全家人都生了病,没有人去看望他们,王修怜悯他们,亲自照料他们,直到他们病好了才离开。初平年间,北海孔融徵召他任主簿,代理高密令。高密孙氏素来强横任侠,他的门客多次犯法C老百姓有遭抢劫的,抢贼逃进孙氏家,官吏无法去捉拿。王修带领官吏百姓包围了孙氏家,孙氏抗拒防守,官吏百姓畏惧不敢靠近。王修命令官吏百姓:“有敢不去攻打的人,和抢贼问罪。”孙氏害怕了,於是交出了抢贼。从此当地横行不法的人惧怕屈服。王修被推举为孝廉,他让给了邴原,孔融没有答应。当时天下动乱,推举孝廉的事停了下来。不久,郡中有谋反的人。王修听说孔融有危难,连夜奔往孔融那。贼寇刚刚起事时,孑L融对左右的人说: “能冒着危难前来帮我的,只有王修了。”话刚说完王修就赶来了、王修又代理功曹。当时胶东有很多贼寇,孔融又命令王修代理胶东令。胶东人公沙卢宗族强盛,自己修筑营垒堑壕,不肯服从官府分派的徭役和徵税。



第169章 定东莱猛虎陨落
    王修独自带领几个骑兵径直进了公沙卢的家门,斩杀了公沙卢兄弟,公沙氏一家人惊呆了,谁也不敢动。王修安抚劝慰其他的人,从此贼寇的活动逐渐止息。孔融每次有危难,王修即使在家休假,也没有不赶来的。孔融经常依靠王修而免除了危难。 因此孔融对王修非常器重,被列为文官之首。
    虽然有很多的地方王修与孔融的意见相反,但是丝毫不影响两个人的君臣关系。想起孔融还是个大才,于是是仪也郑重的给王修行了个大礼。
    虽然是仪带来的请求有人反对,但是孔融最后还是拍案叫板,把事情定了下来,并且册封了被刘青推到明面上的孙康为东莱新太守。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