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他们当过间谍-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霍华德·亨特在文学创作和情报工作中都做出了成就。他始终坚持中央情报局的忠心不二报效国家的观点。他塑造的中央情报局特工,都是随时警惕外国间谍阴谋破坏的百折不挠的牛仔好汉。但是在水门事件之后,美国公众和中央情报局本身都被迫重新评价这种观念。尽管亨特本人也许对中央情报局的“背信弃义”忿忿不平,但是他那替罪羊的角色已经无可挽回。


第12章丹尼斯·惠特利
  丹尼斯·惠特利
  作家级别★★★
  最著名的作品《禁区》《男孩的票据》《难以忘怀的托比·朱格》
  最重要的间谍活动军情五处的准间谍。做过极为枯燥的监视工作。
  精彩旁白丹尼斯·惠特利1897年1月8日生于英国,毕业于达利奇学院,曾在皇家海军教练舰上工作。1914年到父亲的酒店做事,当过总经理,1931年后开始写作、是老牌间谍马克斯韦尔·奈克的挚友。《犯罪档案》以纪实的手法,引起相当广泛的关注,并给他带来声誉。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际,军情五处的部分机构已搬迁到沃尔姆伍德·斯克鲁布,那是个已被废弃的监狱,它极易成为轰炸的目标。如果挨上一颗炸弹,就会毁掉数千份嫌疑犯的档案。后来,军情五处的转移到伦敦市中心的圣詹姆斯街,丹尼斯·惠特利的妻子琼被安排在那儿,负责给公务用车配加汽油,而他与前妻所生的女儿黛安娜,在那儿当档案管理员。黛安娜的兄弟比尔·杨格则在马克斯韦尔·奈特的军情五处B5(6)工作,这个保密性极强的部门,设在泰晤士河畔的海豚广场一侧。似乎成为学桌上谈论的。
  不成功的商人
  丹尼斯·惠特利是个多产的作家,脑子里有许多非常奇妙的想法,可惜被落入窠臼的写法糟蹋了。他极善于替自己做广告,和马克斯韦尔·奈特一样,他对秘学甚感兴趣。他们两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为密友,那阵子惠特利为了进军情五处的B5(6)部门(比尔·杨格已在那儿当上了军官)一个劲地请求奈特吸收他。但颇有心计的奈特,怎么会让如此盛气凌人的人进他的部门呢?为了安抚惠特利,奈特请他做些外围工作。这些外围工作,同时也为他的创作提供了素材。
  惠特利生于1897年1月8日,毕业于达利奇学院,后来在英国皇家海军教练舰“武斯特”号上工作,马克斯韦尔·奈特也曾在“武斯特”号上干过。1914年他进父亲的酒店做事,但不久便应征入伍。因在法国中毒,1919年惠特利作为伤病员退役回家,重新做酒店的生意。1926年他终于当上了总经理。惠特利非常自信、固执,喜欢支配人。1931年,当家里的生意陷入经济困境时,惠特利不得不开始了后来成果丰硕的写作生涯。
  惠特利的第一部惊险小说是以苏联为背景的,1931年出版,书名为《禁区》。虽然评论家辛辣地贬低他为过时的少儿探险小说作者,但他后来的几部惊险小说,销售量直线上升。尽管他写得很糟,然而他为写作也做了大量研究工作。1936年他与记者J·G·林克斯联名·在报上介绍了他的作品《犯罪档案》。在这部小说里他为了提高真实性、可续性,把警察局里的档案材料、信件和线索等等素材一一照搬买来。这种纪实的手法,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圈套
  30年代后期,惠特利向读者介绍了他的第一位间谍人物,格雷戈里·萨勒斯特。萨勒斯特的不少冒险经历,取材于马克斯韦尔·奈特讲给他听的许多有关军情五处的轶事趣闻。这个主人公的原型是戈登·埃里克,他是惠特利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战友。他的结局富有神秘色彩。
  1918年战争结束后,数以千计的索赔单,从各生产制造厂飞向各有关部门,索要已经制造完成的机械配件的赔款。戈登是个企业家,他看准机会,离开了部队,而让他的朋友比尔·戴尔留在空军。他们制定了可谓天衣无缝的秘密计划。戴尔的任务是审查索赔单,并确保索赔成功。同时,戈登开始在伦敦和各地建立一些零配件供应商行。这套行动计划包括开立银行账号、印刷信笺、安装电话和雇佣一名秘书,并为其他还虚设着的部门配备人员。每设立一个商号,戈登就向空军部寄一份有具体索赔金额的索赔单,要求赔偿根本没有开工过的生产损失。戴尔为此疏通渠道。戈登很快会收到赔款支票,几星期后,这家商行就迅速关闭了。戈登所冒的风险和他充满魅力的个性,使他成了惠特利笔下的一个超级间谍,出现在小说《男孩的票据》中。惠特利添加的神秘色彩使这人物更具感染力。
  惠特利与戈登越来越亲密,甚至女朋友都互相换来换去。他们一起去夜总会,尽情享受着青春的欢乐。他为戈登大胆的诈骗行为找到了开脱之词,甚至有效地消除了自己对他们犯罪性质的疑虑。可是后来戈登突然失踪了,好像从地球上消失了。过了一段时间惠特利终于发现了他的全部秘密。
  失踪之谜
  对空军部行骗之后不久,戈登和他的同谋者戴尔,在萨里靠近珀利的地方,买下了一座已被遗弃的马厩。他们计划烧了它,然后向保险公司索要保险金。一天晚上,戴尔凭借浓重的暮色做行动前的准备工作,而戈登为了给自己制造一个不在现场的借口,那晚有意与惠特利和他未婚妻南希聚会。晚会一结束戈登便驱车前往马厩,放了一把火。然而,尽管他们计划得非常周密,但保险公司对此表示怀疑,拒绝赔偿。几天后戈登重返火灾现场,想找出受到怀疑的原因。此去他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图片火灾现场)
  第二天早上戴尔出现在惠特利的办公室,神情非常不安,急切地想知道昨晚戈登为什么失约。同一天晚些时候,戈登的女朋友也来找惠特利,因为昨夜他没回她那儿。她焦急万分,心急如焚地打听他可能去了哪儿。在她的一再要求下,惠特利很不情愿地驱车前往戈登存款的银行,在那儿经过长时间地与银行经理软磨硬缠,惠特利终于发现,戈登和戴尔开有一个共同的账号,存有数千英磅,而且还发现戴尔不仅取走了全部存款,而且已取消了账号。心绪纷乱的惠特利去了警察局,但是警察也帮不了忙。每天都有人失踪——常常是出于本人自己的意愿。绝望中惠特利雇佣了一名侦探,尽管他这么做时,心里有不少疑虑,因为他估计戈登的过去可能经不起细查。然而几个月下来,侦探竟一无所获。烦燥的惠特利推测,他那诡秘的朋友可能出于某种罪恶的动机已去国外。后来他的一位朋友说在马德里看见过戈登,他对自己的这种猜测更是确信无疑。
  离奇的梦
  十八个月后,戈登的父亲做了一个离奇的梦。梦中他看见自己儿子的尸体躺在一口井里。他对这一梦幻如此清晰地印在自己的脑子里感到万分惊恐,所以他坚持要警察陪同他前往被烧的马厩现场,他确信那口井就在那儿。果然,很快就找到了戈登的尸体,和梦境一模一样,他后脑中了一枪。受到震惊的惠特利认定罪犯是戴尔,一切迹象都表明他有谋财害命的作案动机。但没有确凿的证据,无法逮捕他。
  (图片手枪和尸体(男人的))
  然而,一年后此案竟得到了公正的裁决。因为一起地方上的诈骗小案牵涉到戴尔,所以警察前去讯问他。做贼心虚的戴尔以为警察是为戈登谋杀案来逮捕他的,逃到楼上拔出手枪自杀身亡。这样的结局不无讽刺意味。
  新闻界乘机对此案大做文章。《世界新闻报》率先作了如下报导:
  伦敦警察厅刑事部侦探,在萨里的一个育马场上,从一口污秽不堪的井内,捞出一具衣冠完整而枪伤痕迹明显的尸体。
  在有陪审团参加的调查死亡原因的听证会上,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是一具去年年初在育马场失踪后没再露过脸的年轻人的尸体。
  六个月后,在一家海边旅馆里,他的搭档——一个生活坎坷经历奇特的人——为了拒捕,扣动手枪扳机,将自己打死。
  在这两起事件之前,育马场已被大火烧毁,而旅馆那位开枪自杀者,在一起牵涉到巨额保险金的诉讼案中败诉。
  虽然听上去它像是虚构的,令人难以置信,但实事上,上面所提及的那具尸体,确实是凭着一个父亲的不祥预感才找到的。
  惠特利最初就是在戈登——戴尔谋杀案的基础上,尝试写作非虚构性作品的。
  特制的手杖刀
  1935年,惠特利的灵感又被另一位朋友激发,这一位朋友比戈登更令人生畏。
  乔治·希尔是一位非常出色的间谍,但他总被声名狼藉的悉尼·赖利压住出不了头。希尔的父亲是一位经营有方的商人,他在俄国做生意,希尔也在俄国度过了童年。他讲一口流利的俄语,曾去世界各地旅游,并在莫斯科建立了自己的贸易业务。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正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作市场调研旅行,他随即加入加拿大轻步兵。以后被派往法国做情报工作,在那儿他被一枚手榴弹炸伤,于是回到伦敦陆军部。1916年希尔被派往希腊的萨洛尼卡,负责报告敌军调动情况。随后他在皇家空军部队里学会了驾驶飞机,成为首批在敌军后方空降特务的飞行员之一。1917年7月,上级命令他参加在俄国的皇家空军代表团。但后来他发现代表团已撤到莫斯科,而东线的行动大大减少,于是希尔去了设在莫吉列夫的俄军统帅部。
  在莫吉列夫期间,富有传奇色彩的希尔声称自己遭到几名德国特务的伏击,但当他们快逼近他时,他猛然挥起手杖。正如他所预料的,一名袭击者伸手来抓,结果发觉自己攥住的竟是手杖刀的锋利尖头。这手杖刀是伦敦蓓尔美尔街上的威尔金森铸剑店为希尔特制的。希尔在他的自传《侦察地形》(1932)中详细地描述了一名攻击者抓住刀鞘的那一刻:
  我猛然抽回轻剑般的刀,随即往前刺去,一刀刺中那名男子的一侧。他惨叫一声倒在人行道上。他的同伴发现我进行抵抗,而且还带着武器,便逃之夭夭;我则边退边摸我的左轮手枪。那个被我刺伤者摇摇晃晃地溜了,留下我的刀鞘扔在地上。我走回去把它捡了起来。那把手杖刀因而被我一直保存着。
  (图片手杖或手杖刀)
  列宁签发的通行证
  希尔下一个任务是和一名加拿大工程师重建俄国铁路网。为了有效地开展工作,他们的指挥部设在一节豪华的客车厢里,这节车号为451的车厢,原属于沙皇的母舰玛丽亚·费奥多罗芙娜皇后,车厢内设施齐全,应有尽有。其中包括一间连有起居室的贵宾卧室,一间餐厅兼游艺室,一间盥洗室,一间食品储藏室和五个双层卧铺。以451号车厢为基地,希尔和他的工程师同事前往彼得罗格拉德,成为首批进入布尔什维克总部的同盟国军官之一。随后在一群工人的帮助下,加上列宁亲自签发给他们的通行证,希尔开始大规模清理遭战争破坏的铁路网络。为了疏通铁路线,他甚至有惊人之举:将火车掀翻到路堤之下,从而使食品能被送到彼德罗格拉德数千名饥民手里,各种物资能被运往俄国军队。俄国军队正在试图阻止德军从乌克兰挺进。
  和戈登一样,希尔也是一位白手起家的企业家,他喜欢吹嘘自己的经历。尽管惠特利本人也很自负,但他还是很有耐心地听他侃侃而谈。他在第三卷自传中写道:
  乔治·H·希尔,人们大都叫他彼得是我遇见过的最有趣的人物之一。他是个英国人,然而出生在爱沙尼亚。他父亲曾是那儿的一位木材出口商。他在年轻的时候进入我们的特务机关工作,他的代号是IK8。由于他能使用两种语言,所以被派往俄国。当布尔什维克掌权时,先是我们的大使被召回,随后作为英方代表留下来的作家,才华横溢,极具魅力的罗伯特·布鲁斯·洛克哈特也奉命回国。这样,彼得就成了英国政府了解布尔什维克情况的惟一消息来源。他作为特工经历的冒险活动极富传奇色彩。
  但这有些言过其实,因为即便是最精彩的趣闻轶事,希尔也喜欢添加些虚构的成分。他曾到处吹嘘,是他负责从罗马尼亚私运出俄国皇室的。
  三重间谍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希尔落魄了。他和他的妻子多萝茜以大篷车为家,住在萨塞克斯郡一个农场主的庄园里,过着一种较为平淡的生活。他惟一可靠的经济来源,是为拍摄俄国影片的电影公司当顾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惠特利初次与希尔见面。希尔在以惠特利的小说《禁区》改编的影片拍摄过程中提了一些意见。这部1931年出版的惊险小说是以伊斯坦布尔为背景的,而希尔对这座城市非常熟悉。希尔常常躺在惠特利的沙发上喝着威士忌加苏打,惠特利则坐在桌旁笔录有关伊斯坦布尔和伊斯兰教的风俗习惯。
  1941年希尔被召回莫斯科,并被任命为准将,负责与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联络,分管在莫斯科重建军情六处情报站的筹备工作。菲尔比在他的《我的无声战争》中回忆道:“(他)不是一般的大腹便便,看上去就像索格洛的国王,只是光秃秃的脑袋上没有顶着王冠。”惠特利在《饮料和墨水》中描述道:“他后来被任命为莫斯科S·O·E使团的团长,在那儿俄国人兴高彩烈地欢迎他。他们对他的一切都了如指掌。经过安全检查,发现他在莫斯科的会议室内,有好几处设施可造成严重泄密。
  希尔声称第二次世界大战斯间他在俄国是个传奇人物,并绘声绘色地叙述有关皇室的故事。他说他还蹚水越过一条快要结冰的俄国河流去炸毁一座桥梁;后来又从苏联秘密警察手里,救下了一名美貌的犹太女人,他把她藏在他的浴室里。不过这些并非一定真实。但也有谣传他是三重间谍,把情报出卖给英国、俄国和德国。据说有一次他甚至要求给他一颗价值2万英镑的钻石,用以贿赂内务人民委员会的一名女特务,当时她正和他同居。但这种可能性不大,尤其是内务人民委员会的特工人员不会答应做他的情妇,除非她从他那儿听到了特别有价值的情报,而且英国方面对他是否会委以重任,也很值得怀疑。不过,至少他向德国方面传递情报是有可能的,因为他被委任为德国阿波利纳里斯矿泉水公司的总经理;而且分给了他一大幢房子和配有司机的梅塞德斯牌轿车。三年后为了表彰他对工业所作出的贡献,德国政府授予他一枚德国勋章。晚年他是在德国豪华舒适的环境中度过的。在惠特利看来,这个结局对他的一生来说充满异国情调,因为印在他脑子里的,是生活在萨塞克斯郡田野上的希尔。他认为希尔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的间谍。他们俩的关系使人联想起奥布里·赫伯特和约翰·巴肯之间的关系。惠特利在自己的间谍小说里,写进了许多经过希尔大肆渲染的情节复杂惊险的故事。
  神秘的魔法大师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已与第二个妻子琼结婚的惠特利成了马克斯韦尔·奈特公寓的常客。惠特利和奈特都对人称魔法大师的阿莱斯特·克劳利产生了兴趣。最初,惠特利是通过汤姆·德莱伯格认识克劳利的。克劳利和惠特利夫妇共同进餐过几次,他向丹尼斯透露了许多巫术,供他写作用。惠特利觉得他不仅有趣,而且人也不坏,但德莱伯格警告过他,克劳利曾在西西里岛北部搞过一个撒旦团体,而在那儿有些孩子参加了撒旦团体后,便莫名其妙地失踪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