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秦帝师-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更新时间:2008…3…30 14:44:33 本章字数:2248
冲指着地图,道:“王上请看,从蓟城出发,东去可向可去河套之地,北上可入大草原,蓟城实是我大秦大北方的第一重镇,不得不加强防御。”
在座的都是战略家,具有战略眼光,周冲这话并不高明,只能算一个常识,周冲接下去的说法才是让他们感兴趣的,周冲道:“只是蓟城南面是山,这些山是中原的屏障,有了这些山,中原就安全多了。只是,这些山把蓟城和中原分割开来,使得蓟城成了大秦在北方的战略孤岛,不太容易得到中原乃至全国的支撑,这点不得不虑。”
把北京和中原一带隔开的主要是太行山,秦始皇打匈奴,粮食供应主要来自山东半岛,运粮队伍要两次穿过太行山,走了一个迂回曲折的道路,消耗极大,给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灾难,乃至怨声载道。
“这倒是个问题,要不是周先生提起,寡人还忽略了这个问题。”秦王轻拍额头,问计道:“周先生计将安出?”
周冲手指按在地图上现在天津的位置上,道:“王上,周冲以为可以在这里建一个码头,便于南方的船队到这里装御,如此一来,蓟城就可以从这里获得补给,从而整个北方也就稳固多了。”现在天津对北京有多重要,朋友们看看地图就知道了。
“对呀,这真是个好主意!”众人齐皆击掌赞好。
秦王不住地踱来踱去,道:“有了这个码头,齐地的船只很快就可以到达。当然,关中的船只也可以顺流而下,经过海道到达;蜀中的船只顺长江而下。从海路也可以到达,就这一个港口就可以使北方的力量陡然增强。只是,一定要造出适合地货船。”
“王上请放心,这点不难。”周冲信心十足地道:“王上只需要多办几家船厂就成了。”
秦王赞同道:“是啊,有了船,一切都好办。不行,寡人一定要把长江和黄河连通,要不然蜀中的船只要绕一个大圈,太费时间了。寡人怎么没有把郑国请来呢?他是这方面的天才,有他给寡人谋划。要不了多少时间,长江黄河就会连为一体。”
在历史上长江和黄河的确是连成了一体,对于中国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意义,秦王做出如此宏大的设想,让人不得不服气。
周冲接着道:“光有这点,蓟城还不足以成为北方的重镇,周冲以为可以修路。把南北连通,如此一来,南北一体,王上就可以集中所有的力量攻击一个方向。”
都知道秦始皇修了直道,但是我相信明晓秦始皇为什么要修直道的人不会是太多。其实原因很简单,在当时没有交通干道把南北连为一体,力量不能集中使用。尤其是攻打匈奴那场战争,由于没有便捷地交通,使得运粮队伍吃足了苦头。据历史学家估算,秦人要想把粮食运到北方战区,光是途中就要消耗掉百分之九十九点五,这消耗太大了。
当这问题突显出来后。秦始皇才发现这是个大问题,不得不解决,才修了直道。周冲熟知历史,决定先修起来,那么军事调动,后勤保障就不会成问题。所不同的是,少走一个大弯路,可以节约很多人力物力,就不会重演劳民伤财的悲剧。
“对呀,这真是个好主意。”秦王兴奋得双手互击。道:“路不仅要修,还要修很多,不能仅修南北直道。还要修东西走向的要道。寡人相信,南北相连,东西相通,全国的力量就可以捏成一个有力的拳头,寡人就可以砸向寡人所需要的点上。如此一来,不论是匈奴,还是楚国,他们面对地就是大秦举国之力,而不是某一地的力量,没有谁拦得住寡人的脚步,楚国不能,匈奴也不能!”
李斯有点发怵,道:“臣以为王上的构想很宏大,只是这修路要费时费力,大秦目前以取天下为第一要务,是不是往后推推?”
他说的是一个大问题,秦王想也没有想就否决了,道:“寡人当然知道眼下当以一统天下为第一要务。李斯,你要记住,世上没有哪件事情是等你一件事情做完才能做下一件,所有的只是你不得不同时做好几件事。寡人还没有灭楚,还没有平定南方,北方的匈奴问题已经摆上桌面,寡人不得不虑,这就是一个明证。”
这是务实的言论,李斯不好再说,只得道:“王上,臣以为应该先捡紧要的路来修,集中力量先修几条最急地路,余下的容有余力再修也不迟。”
秦王赞道:“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寡人马上就派人去勘测,找出最佳修路方案。”经过后世的研究,在秦代拥有很高地地理勘测技术,要不然秦始皇修不成直道。
韩非思索着道:“王上,修路固然是好事,对大秦有莫大的好处,只是一下子要修这么多的路,这银子、人力哪里去找?”他本来就是结巴,心中一发急,这话更结巴了。
秦王满不在乎地,道:“这事你不要问寡人,去问周先生。周先生没有费大秦一两银子,还不是把路从咸阳修到新郑了吗?寡人相信,周先生有办法。”
他明显是撂挑子,周冲胸有成竹地道:“王上,周冲以为这修路一事,依然可以仿照以前的做法,要民间出钱。只是,这路主要是为了便于军事调动,要是还象以前那样军队调动不给钱的话,恐怕民间的老财们不太愿意出钱。”
“哦,那你说怎么办?”秦王也知道现在的路和咸阳到新郑的路不同,那是万金油,现在的路没有那么多油水,不是那么好办。
周冲直言道:“王上,周冲是想军队通过依然不用给钱,但是可以给予一定的贴补,如此一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偿老财们地损失,要他们出钱就好办多了。”
秦王思索道:“要是寡人发民夫的话,动静太大,怨声载道,反倒不如出点小钱,得大利来得划算。寡人就两害相权,取得其,就这么办。”真是个精明的商人。
第五卷 天下归一 第二十七章 伐楚之议(七)
更新时间:2008…3…31 14:13:06 本章字数:2242
王兴味正酣,周冲知道机会来了,抓住这个机会建议功倍的效果,接着道:“王上,周冲以为光有路还不够,要是没有足够的货物运输,那么我们费尽力气修起来的路不过是一件摆设,一点用处也没有。”
这是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秦王很是赞同,道:“周先生所言看似平常,其实含有大道理,没有多少东西供老百姓使用,这才是六国灭亡的真正原因。周先生,你说说看要如何才能使得货运畅通,大秦有使不完用不尽的货物。”
周冲不慌不忙说出自己的想法,道:“周冲以为列国各成一体,各有各的制度,关卡林立,道路宽窄不一样,导致交通不便,不便货通南北,周冲请王上把那些不利于百姓的关卡拆除,把全国所有的道路全部统一起来。”
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周冲一提,众人齐皆赞同,道:“对呀!”
秦王走来走去,道:“周先生所言可是说到要害上了,各国各成一体,各有各的道路,各有各的车辆,各有各的文字,这些问题应该彻底统一起来,那才是真正的统一。仅仅统一了疆域,没有把这么东西统一起来,不算真正的统一。
“自周室东迁以来,天子失政,诸侯坐大,各自为政,为害之烈自盘古开天地以来所未有也。车不同轨,书不同文,权不同衡,十里尚不同风,寡人决定了,要把全国真正的统一起来。就要做到车要同轨,书要同文,权要同衡,从咸阳发出一辆车一定要通行无阻,北要到大漠,东要到大海之滨。
“李斯,你精通文字,你说说各地的文字情况。”
李斯应一声,道:“王上,据臣所知。各国有各国的文字不说,各国之内还有不同的文字,马字就有八种写法,敢字有九十多种写法,交流起来极为不便。王上统一文字,实是利国利民地大事,臣衷心钦佩。”
韩非结巴着道:“王上。李斯所言极是,应该统一文字。”
秦王踱了两步,道:“李斯,你牵头,韩非赵高参与,制订出大秦的文字,通告天下。你要记住,文字一定要方便实用,省时省力。等你文字造成。其他的文字一律废除,若有不遵者,杀!”
文字是一个民族文明的结晶,秦始皇这一政策有利于中国历史的发展。然而在当时却遭到了六国读书人的大力反对,原因很简单,那些读书人谁也不愿意轻易抛弃本国的文字,他们宁愿死也不愿接受新文字。秦始皇的手段非常简单,你不接受就死,杀了不少读书人,由读书人写成的史书里把秦始皇这一条对中国历史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政策列入了暴政,实在是可笑。
我们都知道,秦朝很快就灭亡了,然而秦始皇开创地统一格局却统传了下来。直到今天中国仍然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原因就在于,秦始皇的统一是真正意义上的统一,不是仅仅停留在征服土地上面。而是上升到了文化上,形成了统一的文明,这才是中国历经多次分裂最终还是要统一的真正原因,因为中华民族形成了一个整体。
周冲深知这些统一措施的重要性,才抓住机会提醒秦王采取行动。至于那些读书人地反对,秦王的手段是有点血腥,但那也是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少了这些拦路石,中国的统一进程会更快,是以周冲并不反对。
“王上,周冲以为要百姓有饭吃,有衣穿,还要推行牛耕和铁制农具。”周冲接着往下引导,道:“以周冲所见,赵地齐地的农耕技术比起大秦还有很大差距,百姓用的具青铜耕具都不多,有些还是用的石制耕具,效率低下,粮食产量很低。这样粗放的农作,百姓哪里能够吃得饱。”
战国后期,牛耕和铁制农具已在使用,主要是秦国最为普遍,其余六国比起秦国就落后太多了。顺便说一句,不要小瞧牛耕技术,在当时可是具有划时代意义,就好象我们今天的机械化农业差不多。要是在全国推行牛耕铁制农具,可以预见得到粮食地产量会有一个飞跃,老百姓吃上饱饭也就不难了。
秦王双手互击一下,道:“对,这话可是说到寡人心里去了。寡人到处去看了看,发现各地的农耕比起我大秦实在是差得太远了,一定要把大秦的农耕技术推广出去,寡人把话撂到这里,不出三年,全国必然是物产丰饶,老百姓有饭吃,不用再饿肚子了。”
商鞅变法后秦国奉行的两大国策就是耕和战,是以秦国地农业在当时属于高度发达。据历史学家估算,秦始皇统一中国出动了一百万军队,而秦国的总人口才五百万,平均每五个人就要供应一个兵士的粮食,不要说在秦代,就是在中国前些年都难以做到,而秦国硬是做到这一点。原因在于秦国有一套完善的农业保障体系,这套体系就是放到现代仍然很先进,这点六国没有,要是把秦国的农业推广到全国,全国要是不富就没道理了。
想到这种美妙的后果,周冲眼里都冒星星了,来个锦上添花,道:“王上,周冲以为大秦的农业之所以取得成功,和大秦的水利有关。都江堰使得蜀中成天府之国,关中本有凶岁,有了郑国渠关中旱涝皆足”
秦王挥手打断周冲说下来,道:“周先生提醒得对,光有了农耕技术,要是没有水利来保障,要是遇到凶岁也没有好收成。嗯,就这么办,寡人决定要在全国范围内兴修水利,保证百姓耕种,这事就让郑国带领水工去勘测,哪里需要修、哪里适合修,就在哪里修。”
“王上圣明!”众人心悦诚服。
秦王接着道:“至于用铁农具一事,寡人看可行。铁虽好,但不如青铜成熟,大秦的青铜优于天下,大秦的兵器都是用青铜做成地,足以应付局势的需要,没有必要占用这宝贵的铁。只是,寡人以及应该加大在冶铁上地投入,以便产出更多的精铁,周先生可有妙法?”
第五卷 天下归一 第二十七章 伐楚之议(八)
更新时间:2008…3…31 14:13:42 本章字数:2356
有多重要,只需要看看身边有多少东西不是用铁做的据考证中国历史上的铁最早是出现在商代,只是由于技术上的难题一直没有得到广泛使用,使用的却是青铜。
中国历史上青铜的巅峰时代要算战国时期,取得巅峰成就的就是秦国。秦朝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而这个转折点就是靠青铜完成的,秦始皇那支无敌的军队横扫天下,用的就是青铜,可以这样说中国的大一统格局就是用青铜铸就的。
秦国的青铜技术让现代的科学家着迷,晶相检测的结果是太优秀了,可以说完美。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周冲才主张把铁用在农业上,推行铁制农具,而不是象六国那样用在军事上。
秦王具有罕见的洞察力,不仅同意周冲的提议,还要加大在冶铁上的力度。这已经够让周冲兴奋的了,最让周冲意想不到的是,秦王居然向他问计,周冲念头一转,一个主意出一在心里,笑道:“王上,可以用煤取代木炭,炼出来的铁会好得多。”
周冲只不过是依照现代科技做出的事情,在秦王他们眼里可是了不得的成就,正是基于这种认识秦王才向周冲讨主意。秦王很是兴奋地道:“周先生神奇,此法必是妙法,有了此等奇术,大秦何愁铁器不广?”
现代的钢铁厂都用的煤,谁还在用木炭,这是一个基本常识,却给秦王如此盛赞,周冲虽然好笑,却也知道时代限制,没办法的事。道:“王上,周冲以为可以先在小范围内试用,若是可行再推而广之。”
秦王拍着周冲的肩道:“就依周先生。请你们来议伐楚,你们却给寡人出了这么多的好主意,寡人心里高兴呐。只是,有一点美中不足,那就是伐楚之事不得不暂缓,这是情势所迫,不得不为。寡人相信,不出三五载。楚国就会成为大秦的。
“伐楚之事暂缓了,寡人就没有必要再留在,不日就驾回咸阳。然而山东之事必须有一个人来主持,寡人看就周先生最为合适。”
主持山东之事,那可是权高位重,责任也很重大,要把刚刚征服地赵燕魏齐四地治理好不说。还要为伐楚、击匈奴做好准备,这么重的担子居然落到自己肩上,周冲是做梦也没有想到,道:“王上,不可,周冲才疏学浅,恐难称王上之意,还请王上收回成命。”
秦王呵呵一笑,道:“周先生。你从在座的人中找一个出来,要象你那样,能给寡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你找出来寡人就收回成命。”
这倒是实话。周冲这个现代人是秦国臣子里面最为奇特的一个,他的一言一行都是那么新奇,给人一种新鲜感不说,还不得不佩服他的主意很高明,众人劝道:“周先生,这事还非你莫属。”
就是对周冲一向很忌妒的李斯也不得不承认这点,劝道:“周先生,李斯与先生相识于布衣之间,算得上是知交好友了,以李斯之见此事舍周先生无人可为。若是让李斯来处理。李斯自问能处理好,可是就是没有周先生那样多的新鲜事。”这是真心话,不是面子话。
韩非赞同道:“周先生。李斯说得对,还请周先生勉为其难。”
周冲自忖除非再穿越一个他这样的现代人过来,要不然他还非得接下不可,再者这正是施展胸中抱负,把秦朝带向另一个方向的绝好机会,道:“既如此,周冲敢不从命。只是,王上,周冲有三个请求。”
“讲!”秦王太爽快了。
周冲说了自己地要求:“王上,周冲需要一个帮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