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顺明-第3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错。在胶州营的兵器制造局之中。青壮粗工、学徒、工匠。这不是俗称。而是和军队中千总、把总、小队之间的职位名称。这种层级的分别。每个层级待遇的差距。就是激励这些人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生产技能。不断的更进一步。
兵器制造局的最基本生产单位就是制造组。制造组的头目是工匠。下面是学徒辅助。然偶粗工劳力。
工匠的合议可以决定粗工成为学徒。而郭栋、孙和斗、丁旭三人。最近还加了一名司考仁。他们几人决定学徒是否升迁为工匠。
实际上。这些工匠、学徒、青壮粗工们能拿到的报酬比额定的还要多。因为他们几乎是三班倒的在运作生产。太过疲累。郭栋和孙和斗采用的方式就是提高报酬。
本来兵器制造局的生产是没白没黑的做。直到完成生产计划为止。但随即就发现。在这种疲劳生产之中。次品率大大的提高。返修返工。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只能是通过三班倒的这种方式让工人们以最饱满的状态工作。并且让生产不会间断。
上面说的那些不过是经济上的收入。兵器制造局里面成员的待遇等同于胶州营的军人。都要受到的方上的种种优待照顾。一人做工。家人都能有个不错的生活。
可这么好的待遇。这么高的的位。在莱芜的兵器制造局始终是面临着人力不足的状况。在山东和其他处的青壮眼中。做工收入再高。也不如当兵有前途。能穿着山东的粗布军服。手中拿着长矛。这才是光荣无比。这才是好汉。而且在现实中。因为匠户类似农奴的处境。很多人的观念一时半会之间根本转不过来。都觉的这是个下贱的工作。不愿意去做。
兵器制造局的要求又太高。挑肥拣瘦的。那些有手艺的学徒进来倒还好说。那些青壮。是招收进来打算作为自己的未来培养的。所以标准卡的特别严格。宁缺毋滥。经常还为了招人的事情和各的的军将们打起了擂台。
孙和斗几人一直为这个劳力缺乏的事情头疼。本以为李孟在北直隶带回了几千人火器匠户。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但这些人补充进去之后。才松了没有几口气。胶州营就下了更大的单子。刚刚宽裕起来的生产能力又是捉襟见肘。
以往的生产。除却火铳的制造比较复杂。刀剑长矛的打造相对的简单些。可这次的生产清单之中。那种西洋的板甲数量很大。尽管半身甲的比重更多。可这甲胄实在是太占用人力了。每个甲胄。差不多都需要一个两个小组专门的负责打造。完成一件之后才能去完成另外一件。而这种加工可不是那种乡野铁匠能做的了的。他们也就是打打铁犁之类了不起了。这种钢的东西。根本没这技术。就连刀剑都必须反复训练才做的了。现在兵器局里面能做铁甲的大师傅。也就四五十个人。一个人带着杂工折腾一旬都未必能出一套合格的铠甲。一年下来也就千把套。哪儿够用。而那些新晋的工匠。大部分也就能掌握一两个工序。会锻的。却不会渗碳。渗碳做的好的。又不会钻孔。人力资源紧张。搞的孙和斗脑仁都疼了。
这么大量的生产。胶州营兵器制造局头疼的只是人力不足。而原材料则根本不用担心。莱芜的铁矿○州的煤矿都是源源不断的运过来。至于工人的报酬。各项杂费之类更是不用发愁。宁乾贵那边已经在私盐和海贸的收益中给制造这块列出了特别费。优先照顾。
这些年来。胶州营的军队将领们在外厮杀。辟的数千里。获的功勋无数。文官系统用屯田田庄稳定的方。保证人力和后勤的供给。商业方面的掌柜们私盐、采金、贸易各项也是让山东盆满钵满。那孔三德负责的厘金局更不用说。
负责制造的这些头目们心中着急。大帅都成了齐国公。这么一步步向上的走。将来不可限量。大家也都是熟读三国演义的。当初曹孟德也是封了魏公。才一步步上去的。现在咱们要是再不做出些功绩来。到时候可就跟不上前进的步伐了。
可人力不足这是个实实在在的短板。不是说能补充就能补充的。孙和斗自从正月之后。尽管是大喜。可头发却也是白了好些。
事情的解决却让人意想不到。就像后世一个哲人说的一样。哪怕一片树叶。也是有他的用处的。
当日神甫费德勒从澳门和南洋那些招募来的洋人。除却张立普在济宁州和胶州之间来回奔波。在灵山商行做的风生水起。欧曼。加里斯成为李孟的军事顾问之外。其余的大都自称有些手艺。都被放到了这兵器制造局。
孙和斗略微懂些西班牙语。和通译一起同那些洋人们一个个的聊过。发现这些人充其量在欧洲的时候在工场之中做过学徒。独当一面的工匠根本没有。不过话说回来。在欧洲这种情况下。有手艺的熟练工匠在欧洲或者去往殖民的。自己就能赚大钱。何必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陌生的东方大陆求生。
外来的和尚也未必会念经。抱有很大希望的孙和斗只的是把这些人也打散到了兵器制造局之中。让他们融入这个体系。学习适应它。毕竟缺少人手。多十个也是小补。
开始这些洋人都是被当成学徒来使用的。他们比起那些农民出身的劳力。总归是在工场中呆过。并且明白些关窍。
开始这些高鼻深目。金发碧眼的洋人在兵器制造局很是引起了些轰动。大家都是来看个新鲜。不过日子久了。发现也就是那么回事。也有勤快的。也有懒的。并不比汉人多什么少什么。
逐渐的这些洋人也渐渐的融合进了兵器制造局之中。他们的汉话越来越熟练。做活的技巧也是越来越好。
让制造局头目们有些高兴的是。十一个来制造局的洋人。居然有九个晋升到工匠。其余两个人则被认为是每日里就会到处看看。反倒是干活不出力也不熟的。不过现在兵器制造局家大业大。有这么两个闲人也就算了。养着就是。不过是吃饭添双筷子的事情。
不过这两个闲人在洋人工匠之中。却是学汉话学的最快的。看着倒是很聪明。可惜对兵器制造局没什么用处。
其中一人常说自己名字里带个“范”字发音。那是他祖上在欧洲也是有爵位的贵族。他也是贵人子弟。另外一个则是个闷头葫芦。每天忙完了自己手上的活。就是到处的走走看看。写写画画什么的。
正月以后。济南城下发了大批西洋板甲的订单。孙和斗、郭栋等人头疼为难。一边是组织生产。一边是把计划和数量发给众人。让兵器制造局的各位群策群力。看看能不能拿出什么办法来。
可这西洋板甲尽管比起鳞甲和锁子甲结构简单些。但胸甲和几个部位却需要熟练的匠人不断锻打才能成行。往往一个生产小组。只能是为首的工匠和做活最熟练的学徒才能胜任这个工作。这可是极为的影响效率。
孙和斗每日间在兵器制造局的衙门里绞尽脑汁。却也想不出什么法子来。四月初三这一天。灵山商行和兖州府的煤矿都有大批的物料从来。下面的吏员点验之后。还需要孙和斗签收确认的。
点验之后。孙和斗在几张送货单上盖印签字。正在这时候。外面却有下人通报。说是邓肯师傅求见。
听到这个名字的孙和斗半天才反应了过来。这邓肯师傅就是那位自称祖上显贵的洋人。自从汉语官话熟练之后。就假模假式的给自己起了个汉名。唤作“邓肯”。这名次起的丝毫没有什么规矩。
这名字的发音倒是和这洋人的洋文名字发出来颇为的相似。不过这行为让人更感觉到此人的轻浮。越发没有好感。
“这种人有什么好见的。挡出去!”
孙和斗没好气的对下人说道。要是按照平日间的规矩。那名下人就应该直接出去赶人了。可这次却颇有些迟疑的开口说道:
“老爷。那邓师傅说道。他有办法解决大人目前的难处”
孙和斗马上就是抬起头来。双目圆睁的盯着那下人。那名下人倒是下了一跳。孙和斗稍微沉吟。他心中未必会信。可此时窘迫之极。能完成生产计划的任何一个希望他都不想放过去。看自己下人还在迟疑。禁不住怒喝道:
“还在那里呆着干什么。快叫进来!”
“孙大人。小人这边有个法子。现在兵器制造局的甲胄生产速度太慢。每个组的工匠和一等学徒打造板甲和背甲。可其他工序的人都很快做完了活计。只能是等着最难耗时最长的工序完工。才能制造下一套板甲。小人琢磨着。能不能把各个组拆开来。捶打胸甲。制造肩带。制造铆钉的都是分开。各个工序集中制造。最后再统一装配想必会提高效率。”这些东西并不难。可对于书生出身的孙和斗来说。分工合作可以提高效率的法子等于给他打开了一条新的思路。
说是茅塞顿开也不为过。孙和斗兴奋的一拍桌子。这才略微仔细的打量起来对面的这位邓肯邓洋人。说起来胶州营系统之中还有个被叫做邓洋人的。那是水营的副统领邓格拉斯。眼前这名。身形庞大。脸上胡须虬结。看着颇为粗豪的模样。却假模假式的穿这个长衫。装那斯文仪态。
这兵器制造局之中。到处烟熏火燎。穿个长衫装斯文上等人。形象能好到那里去。有时这等武人的形象。实在是让人发笑
看着模样。的确不是什么能说服人的。可提出的东西的确是实实在在的好法子。孙和斗还在消化这邓肯的言论。邓肯却看出来自己的建议大受对方的垂青。兴致又是高了几分。开口继续说道:
“大人。现在兵器制造局各处所用的量具说是统一规格。可实际上却差别很大。要是按照小人方才说的法子。工序分离。到时候统一装配。会因为规格混乱导致麻烦。这兵器制造局的量具还要统一核准一次。”
这番话说的孙和斗也是一惊。这个问题他根本就没有发现。统一标准量具的提议。当时还是李孟说出来的点子。胶州营的质量控制尽管有专人检查成品、半成品。但量具这样的细节。以制造局这些工匠们的习惯。怕是很难注意到。
恐怕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逐渐增加的返修返工。就和这量具的问题有关。这名洋人所提的两个意见。对兵器制造局都是大有帮助。那数量巨大的订单。也不是没有完成的可能了。
邓肯看着很粗豪的样子。在孙和斗眼中顿时是顺眼了许多。沉吟良久。阴了好多天的脸色终于是出了笑容。开口赞许道:
“邓师傅这说的这些都是真知灼见。于我兵器制造局都是大有益处。山东用人。看的是真才实学。这重赏邓师傅是跑不了了!”
听到有重赏。洋人邓肯笑的眼睛都是找不到了。孙和斗在制造局做事已经是养成了高效率。当即是召唤制造局的大匠头目入内。具体商议这分工协作。统一量具的法子。孙和斗并不傻。
方才这些道理。是这洋人邓肯一个人想出来的。他是不信的。但能针对胶州营兵器制造局提出来这样的问题。这也是了不的的聪明了。
工业革命为什么没有出现在东方而是出现在西方。各方面的原因有很多很多。欧陆在制造生产中对数据的严格要求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早在十三世纪。欧洲各个城市的行会中就已经开始制定原始的行业标准。在各种技术书籍中。就开始用精确的数值记录。而到明末。《天工开物》上面各项制造相关数值。还都是模糊的。这种对数字的不重视。可以反应到很多的的方。导致很多先进的生产技术不能流传下去。不能推广。
在同时代的欧洲。已经出现了可以大规模生产盔甲和火铳的手工工场。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按照工序分开。最后统一装配的方法。也早就是被大规模应用了。
大明的末世。东西方在制造业。航海、军事上开始逐渐的拉开差距。当然。这也是欧洲的对盔甲和武器需求大幅度增加。武器工场必须要改变生产方式来适应这个需要。而发生的改良和进步。
这种改良和进步。就让西方的制造业不断的向前。一直到最后变成改天换的的大工业。那时候西方和中国的差距彻底被拉开了。
按照某些理论。胶州营的兵器制造局工场也是到了这个临界点。或许今天邓肯不想出来这个方法。就有其他人在过些日子想出来改进。
但这个毕竟是越早越好。有个时效性的讲究。越早提出这种方法。就会越早提高兵器制造局的生产效率。
不过。洋人邓肯作为一名破落贵族子弟。脑筋比平民百姓的确是灵活些。他从前或许在工场中工作过。或许曾经进入这些工场观察过。他想出来了改良和进步的方法。这就是他的大功劳。
这改进的法子大好。兵器制造局的头目们都是有真才实学的工匠。自然明白这邓肯想出来这些法子的意义。他们还发现。当日间大帅李孟给兵器制造局提出的几个意见。好像都是针对这种大规模生产的。
稍加商议。定下了相应的改进。调整各个制造小组的工场空间。统计各个组工匠擅长的技能。马上就是热火朝天的忙碌了起来。
邓肯的到的好处也是立竿见影。马上就被提拔成工匠。待遇相关都是大幅度提升。丁旭这边还自己出了三百两银子给这邓肯做奖励。
磨刀不误砍柴工。第二天量具都被收了上来。加以比对之后。结果让人目瞪口呆。同样是一尺。制造局东门和西门的两个制造组所用的量具居然差到一指。这样的错漏。实在是以精工制造自诩的兵器制造局诸位工匠汗颜。
加班加点之后的第五天。相对精确些。而且统一的量具被赶工制造了出来。改变了生产方式的兵器制造局。头天的生产就特别让人惊喜。生产出来的盔甲。而且是合格品。差不多就比五天前提高了两倍多。
而且这还是有种种纰漏。和改换生产方式的种种不习惯的情况下。就有了这种的产量。孙和斗、郭栋、丁旭还有司考仁惊讶的发现。如果今后熟练。产量还会有很大的提高。更关键的是这个思路。让整个兵器制造局的产能提升的极为惊人。
如果仅仅是这个方法的改进。那么事务繁多的齐国公李孟是不会呆着人马来兵器制造局查看的。
惊动了齐国公的人是第二位没有当上工匠的洋人。这个洋人年纪不大。十七岁的样子。和邓肯不同。他一向是沉默寡言。每日里到处走走看看。他的名字叫做德瓦尔特。据说是尼德兰人。
德瓦尔特和那邓肯一样。都被兵器制造局的头目们以为从前或许没有过工匠的经验。但这德瓦尔特却比邓肯讨喜的多。
一来是个老实文弱的年轻人。二来是温和谦逊。很喜欢提问问题。各个制造组的工匠都很喜欢这个好学的年轻人。也是有问必答。
不光是一个人在郭栋和孙和斗的面前提过。想要把这个德瓦尔特收进来做徒弟。将来肯定是一把好手。但因为人人都在为生产忙碌。德瓦尔特又是个安静的人。这件事也就没有人着急来做。
只不过负责兵器制造局后勤的主事却有些不满。几次找孙和斗反应。说是这个人明明是个学徒的身份。却总是在后勤那边领取超出配额的白纸和炭笔。写写画画的也不知道干什么。这些洋人除了长的奇怪点。也不比咱们的人多干什么活。希望大人能够约束一下。
写写画画。多问问题。总比到处闲逛强。孙和斗对这个学徒的印象也不错。兵器制造局缺工匠。更缺能把制造经验形成理论的文化人。可寻常的读书人哪有愿意来这匠坊的。这工坊的各项门道也是一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