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1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此,德国海军想方设法从国内的航校、航空俱乐部乃至空军的现役飞行员中拼命挖人,同时还请因为有了波克雷什金等先例而被认为很擅长鉴别飞行员潜质的胡卫东来帮他们挑人,结果胡卫东毫不客气地将此时还没什么名气的斯图卡之王鲁德尔(此时还只是侦察机飞行员,多次申请接受俯冲轰炸训练但未得到通过,因此一挖就过来了。)、二战击坠王哈特曼(此时还在航空俱乐部接受业余训练)、很多人眼中二战历史上最厉害的战斗机王牌马尔塞尤(此时他才刚刚加入德国空军)等一大批历史上威名赫赫的超级王牌拉上了航母。由此,二战中的德国空军少了至少20个超级王牌(以战斗机飞行员为例,需要击落敌机100架以上。),而齐柏林号航母却将因此迎来自己的一段传奇。。
与胡卫东较为重视的战列舰和航母相比,那艘设计中标准排水量超过3万吨、主炮口径与俾斯麦级战列舰相同的O级战列巡洋舰就显得鸡肋了许多,事实上即使是德国海军的守旧派当中也有不少人认为战巡这一舰种已经过时,更不要说是胡卫东这个穿越者了。
而且那艘战列巡洋舰的建造计划本身也有很大的问题,它不像齐柏林号航母那样已经完成了舰体,而要在中国从头建造,这就需要至少3万吨级的船坞,可是青岛的两个3万吨级船坞一开始还没建好。这就不免耽搁了一些时间。而其开工之后没过几个月,青岛那两个7万吨级巨型船坞也建好了(虽然工程量大得多,但受重视的程度也大得多。)。2艘兴登堡级超级战列舰也随之同时开始建造,这就不可避免地要和这艘战巡争夺资源,而战巡的优先级无论如何也是比不过战列舰的,于是建造速度愈发缓慢。又过了两三个月。由于齐柏林号航母在演习中的良好表现,兴奋的小胡子当即决定再造几艘航母,虽然本土的建造计划由于戈胖子的反复阻挠和欧战的爆发而最终流产。但中国这边,胡卫东却立即点头同意将这艘舰体才完成了不到一半的战列巡洋舰改装成航空母舰,而这也就是二战期间德国的第二艘、也是最后一艘航空母舰“彼得。斯特拉塞”号
比起帮德国人建造的战列舰和航母,那两艘可能会编入中国海军的重巡洋舰无疑更受胡卫东的重视,他的想法是,就算德国人最终出钱将其买走,咱们有了经验之后也可以自己再造几艘。与建造和维护费用都十分惊人的超级战列舰相比。标准排水量不过15000吨左右的重巡洋舰中国还是造得起、养得起的,而且重巡洋舰也不会像战列舰那样在战后被迅速淘汰,要知道后世毛子的基洛夫级导弹巡洋舰的排水量比这两艘还大呢,而且人家还没有厚厚的装甲,所以这个武器平台就算是长期来看。也仍有相当大的价值。何况在现实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任何一个男人都肯定更加偏爱尺寸大的武器,因此也无怪乎胡卫东会为这两艘重巡的设计方案而绞尽脑汁了。
因为上海的2个2万吨级船坞能为两艘重巡提供建造平台而无需新造,因此她们的开工是6艘军舰当中最早的。也正因为这样,这两艘重巡还担负着为兴登堡级战列舰进行技术验证的任务,比如三联装的主炮塔、球鼻艏舰首等等都率先在这两艘重巡上面得到了应用,新型装甲钢就更不必说了。也正因为这样,这两艘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较其原型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xìng能上更是远非德国本土建造的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可比,再加上后来德国由于经费紧张以及支付不便等原因,并未买下这两艘重巡,她们后来都编入了中国海军的战斗序列,因此为了表示两者的区别,后世大多根据她们的中国名字称其为“南昌级重巡洋舰”,其最初的设计参数如下:
标准排水量:15200吨,满载排水量:18500吨
尺度:长205。9米,宽21。3米,吃水5。83米
动力:12座高压重油专烧锅炉,3座蒸气涡轮引擎,主机设计最大功率为156000马力
航速:36节
续航力:9000海里/16节
主炮:3座三联装203mm炮塔
防空:12座二联装105mm高炮,6座双联装37mm高shè炮,6门单装37mm高shè炮,6座双联装20mm高shè炮,6门单装20mm高shè炮,4座“密集阵”7管20mm近防火炮。
反潜:2座火箭深弹发shè器(最大shè程1500米)、2座刺猬炮(最大shè程300米)。
鱼雷发shè管:6具533毫米发shè管(2*3)
舰载飞机:4架Ar196式水上飞机
弹shè器:1台
装甲:水线主装甲带80120mm;水平装甲60100mm;炮塔正面120mm,炮座120mm;指挥塔150mm;防雷装甲,三层,每层25mm。
舰员:1820人
但是这两艘重巡还未完工,德国就由于经费紧张等原因放弃购买,于是这两艘重巡便又根据中国海军的需要进行了一些改动。比如一开始应德方的要求,舰上的武器都是原装或者组装的德国产品,但既然德国确定不要,就很自然地都换成了国货。尽管如此,国造武器与德国货相比却丝毫不差,甚至因为胡卫东在中德技术交流的过程中多少留了一手的关系(注1),因此国货反而还有一定优势
注1:德国自然也有保留,但不如咱们多,因为身为穿越者的胡卫东知道德国这个时期的科技与工业水平,而德国人却始终不清楚中原解放区到底掌握了多少独有的新技术(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四章 南昌级巡洋舰(中)
就拿“南昌级重巡洋舰”上的9门203mm主炮来说,最初选用的是德国SKC/34舰炮的改进型,由于胡卫东力荐使用了全自动装弹机,使这款历史上二战时期综合xìng能最强的203mm舰炮shè速大大提高,达到了和美国203mm舰炮同样的每分钟6发的最大shè速,但在shè速大大加快的同时,由于中方提供的新型炮管钢,这款舰炮炮管的平均寿命却几乎没有减小半点。
改进后的SKC/34舰炮已经和此时世界上的其他同口径火炮拉开了很长的一段差距,但德国人却没想到胡卫东居然还没拿出全部的干货。就拿炮管钢来说,胡卫东提供的配方和工艺是用于制造陆军火炮的,而陆军火炮的shè速比同口径舰炮低得多,因此xìng能自然也低得多。
此外,德国的火炮专家虽然已经是世界一流,却还都习惯于先设计火炮、再为火炮寻找合适的材料,因此他们得到新材料后只是简单地进行了替代,除了延长炮管寿命并没获得其他xìng能的提高。而身为二十一世纪全球最顶尖的火炮与弹药专家之一,胡卫东却能够根据材料的xìng能来量身定做地设计大炮,因而在两艘重巡确定会归中国海军所有之后,胡卫东重新设计的203mm舰炮xìng能上要比德国大炮优秀得多,在jīng度毫不逊sè的前提下,这款203mm舰炮不但最大shè速达到了惊人的每分钟10发,而且炮管寿命同时达到了800发以上 。。
不过,所用的材料好了,成本也相应地提高了很多,尤其是稀土、钨、钼等各种合金成分的用量更比提供给德国的材料高了好几倍。不过中国的资源储量远比德国丰富得多,尤其是稀土这样的中国特产,再加上203mm舰炮已经是中国海军口径最大的火炮了。而且南昌级重巡以中国的国力也不会装备太多,所以完全负担得起。事实上,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资源丰富但工业化程度低下的国家来说。生产工时和产品质量才是决定生产成本的关键,而由于胡卫东一直以来狠抓的质量管理和火炮设计上的尽量简化,这两方面都足以令人满意。因此综合来说,胡卫东设计的这款203mm舰炮虽不便宜。但也不算贵得离谱,生产成本也就比原来的德式舰炮高了五成,考虑到xìng能上的大幅提高。xìng价比其实并不差。
再加上胡卫东为其专门研制的各种新型弹药(注1),其在实战中的威力更是远非世界上任何一款同口径火炮可以比拟,而新型发shè药的使用则提升了火炮的膛压和炮弹初速,其最大shè程更是超过了50公里,虽然因为命中率的原因,超过30公里就几乎不可能击中敌舰,但shè程大的火炮威力也大(炮弹与发shè药相同的前提下)啊!
除了南昌级重巡洋舰上的203mm主炮。胡卫东还新设计了一大批火炮,包括各种口径的高shè炮、坦克炮、航炮等等,从而大大提升了人民军队的综合实力。但就连胡卫东自己也不得不承认,若非有了德国人提供的军用jīng密机床、万吨水压机等多种具有战略意义的加工设备,他就算再有本事。中国也不可能这么快就将这些火炮研制出来并很快开始批量生产,而如果没有质量优异的火炮,很多先进的特殊弹药也同样没法使用,所以就连当年一直都是苏粉的胡卫东,对德国也多少生出了一些好感,哪怕他明知两国其实只是在相互利用
另外还有一项关键技术不得不提,那就是装甲双面硬化技术,这项技术可以令装甲的抗击穿能力大大增强,最大可以达到50%,虽然装甲厚度超过一定限度以后,提升幅度会越来越小,但以装甲不算很厚的重巡来说,依然可以获得相当明显的提升,再算上新型装甲钢本身xìng能的巨大优势,一块双面硬化了的80mm装甲板的防御能力几乎能与厚达三百毫米的rì本战列舰装甲相比,这实在是太可怕了
历史上这项装甲技术最初是由美国人发明的,而中国虽然研究开始得也挺早,但因为某些工艺上的关键没能弄清楚,工业基础又太过薄弱,成本始终降不下去,因此很自然地没法大量应用。直到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中国的装甲专家们才终于在这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一旦明白其中的关键所在,问题就变得异常简单,而双面硬化装甲的成本也因此降到了比均质装甲也高不了多少的程度(这方面比美国都出sè,但xìng能上不知道有没有差距。),以致于在最为廉价的轮式装甲车上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胡卫东自然知道这项技术的秘密,但是之前的研究工作却一直很不顺利,直到获得德国的技术设备支援之后,原来的很多难题顿时迎刃而解,这项技术才终于成功破解,这令胡卫东不得不再次感叹工业基础的重要xìng。
这项技术研发成功之后,获益最大的莫过于中国的坦克了,尤其是轻型坦克,由于双面硬化装甲对于较薄的装甲效果特好,可以令其抗穿甲弹的能力提升50%,而抗破甲弹的能力提升幅度则更大(因为双面硬化装甲说白了就是极度简化版的复合装甲),以致于最新型号的八一式轻型坦克(注2)在重量没有增加的前提下,竟然拥有了超过T34中型坦克的惊人装甲防护
注1:弹药方面深受胡卫东的重视,而德方却没有充分意识到其中的价值,因此除了易被仿制的底凹与枣核全膛弹型进行了有偿的转让之外,胡卫东只帮德国人改进了一下穿甲弹头所用的合金材料配方和热处理工艺
注2:这也是第一款正式量产的八一式轻坦,与早期的试验型号相比,应用了最新的稀土装甲钢和双面硬化装甲技术,主炮换成了由57mm高shè炮改成的坦克炮,另外发动机xìng能也有了明显提升,无论是最大速度还是最大行程都有了一定的提高。(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五章 南昌级巡洋舰(下)
PS:感谢书友“陈良友1”的打赏,继续求推荐票^_^
虽然因为厚度相对较大的缘故,军舰装甲的提升幅度不能与坦克相比,但南昌级重巡洋舰也同样从中获益匪浅,考虑到双面硬化装甲越厚提升幅度越差,而且南昌级终究只是重巡,因此胡卫东决定对南昌级的装甲厚度进一步削减,因此防护力的提升并不是很大,但是因此腾出的载重却令南昌级重巡的航程大大增加,这对于没有海外基地的中国海军来说,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双面硬化装甲也是最后一项可以用到军舰上的现代装甲技术,这也就是说,南昌级重巡洋舰防护上的潜力已经被完全挖掘了出来,以后除非是有人发明出了超越二十一世纪水平的超阶技术,或者牺牲其他xìng能,否则南昌级重巡洋舰的装甲防护能力已经再难有半点增强了。但胡卫东中止军舰装甲的研究,更主要的原因还是战后军舰无甲化的发展cháo流。。
除了火炮与装甲,胡卫东还毫不犹豫地撤除了早就看不顺眼的6根鱼雷管,理由是对于满载排水量18000多吨的重巡来说,用到的机会不大,一旦被敌人击中却会产生巨大的危险,留着也是弊大于利,不如去掉比较安心。
此外,这两艘重巡设计中搭载的水上飞机及其配套的火药弹shè器也同样给胡卫东取消的,这一是出于和撤除鱼雷管一样的安全xìng方面的考虑,避免水上飞机、特别是火药弹shè器在战斗中成为南昌级重巡洋舰防御上的弱点,二是避免派出去侦查的水上飞机反而暴露军舰的踪迹,毕竟以水上飞机那缓慢的飞行速度,一旦被敌人盯上就很难摆脱追踪。
事实上胡卫东之前也曾经向德方提出过相同的建议,但德国人对于远程炮击完全依赖雷达引导一事总是觉得心中没底。而德国天下第一的光学瞄准装置却离不开飞机的配合(不然无法摆脱地球曲面的限制),因此他们最终还是将舰上的水上飞机保留了下来。胡卫东对此只能无奈耸肩,他承认目前雷达的xìng能确实比不上德国世界第一的光学仪器。尤其是在可见度良好的天气下,但是雷达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存在着极大的发展潜力,即使在与德国展开技术合作夯实了中国的工业基础之前。也几乎是每隔几个月就能推出一种新的型号,以后就更不必说了。
眼见德国人如此固执,胡卫东也没有过多地坚持。但在中国自己的军舰上,他还是始终要求将雷达作为火控系统的基础,以他的估计,照中国雷达技术的发展速度,在一年之内,舰载雷达就可以完全取代光学仪器的作用,只有需要极高反应速度的小口径高shè炮除外。这样一来。水上飞机的存在就明显是弊大于利,遭到撤除是必然的,不过胡卫东受此触动,却又萌生出了研制舰载直升机的念头,舰载直升机不需要危险的火药弹shè器。自身载油量也少、即便被敌人击毁也不会引起严重后果,而且目标更小而不易被敌人发现,在军舰上占用的空间和载重也比水上飞机小得多,此外舰载直升机还符合战后海军发展的cháo流,因此这倒是可以考虑一下的
只是直升机研制的难度远比胡卫东想象的要困难许多,事实上早在当初他第一次从国外引进人才的时候,就已经将历史上直升飞机(准确地说,是有实用价值的直升飞机。)的发明者俄裔美国工程师伊戈尔。伊万诺维奇。西科斯基带到了中国,并专门拨款供其进行直升机的研制工作,但是由于中国工业基础的薄弱,这两年来并没有取得太大的突破,以致于胡卫东一度甚至担心直升机的发明会因为自己的干预而比历史上延后。好在与德国开展全面合作之后,不但中国的工业基础厚实了许多,更从德国引进了虽然走错了路但对直升机研制颇具参考价值的旋翼机技术,从而极大地加快了直升机的研制进度
1939年4月,西科斯基的研究小组终于成功地制造出了第一架具有实用价值的直升飞机VS300,并在其后的一年之中连续取得多次重大突破,最终于1940年底,第一款定型的直升机“直1”投入批量生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