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武则天同人)[武则天]女皇之路-第2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与前几年的征高句丽,征倭国不同,吐蕃跟大唐起码有三十多年的友好外交关系了,与之交战简直可以说是毫无征兆。
在松赞干布还在世时,李二陛下也好,李小九陛下也好,跟吐蕃的关系一直是十分亲厚的。
即使是在这次大唐剿灭吐蕃之前,两国的关系也一直很好,吐蕃派来长安学习的贵族子弟所受到的待遇一直是所有外国留学生里最高的。
连对方的大相禄东赞也在洛阳、长安流连忘返了快一年时间,才被对方的小赞普弄回国的。
之后,这吐蕃大相还为他家小赞普送来过一份求亲的国书,只是被李小九陛下婉言拒绝了而已。
当时,就不信拒接跟吐蕃再次联姻的决定还在超套上引起了一阵争论呢。
后来,吐蕃趁着大唐出击倭国之际,连连告小动作,先是侵吞白兰部,然后又灭了吐谷浑,这下朝臣们才感到李小九陛下之前的举动是有多么明智了。
吐蕃一直是大唐在西边的心腹大患,其危害比突厥更甚,当初会让文成公主和亲,也是为了减少大唐和吐蕃在西部的摩擦,安心治理西域。
这几十年过去了,朝中的不少人竟然忘了大唐与吐蕃和亲的初衷,实在是有些可悲。
如今吐蕃已灭,西边波斯、大寔、天竺等国也都自顾不暇,对大唐的西域更是全无威胁,可以说在陇西一带,大唐已经没有对手了。
而且,吴诩觉得大唐经过这几年的对外扩张,也是该休养生息了很长一段时间。
打仗可不是说着玩的,尽管这几年大唐没有打过一次败仗,可消耗也厉害的很,可以说吴诩和李小九十来年赚来的大把钱财全部都耗在这几次战争上了。
其次是新收的地盘要好好打理,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处理不好,被反水了,那么之前花的人力物力财力就全报废了!
不过,比起新地盘的打理问题,吴诩更担心的却是旧地盘的治理。
如今大唐帝国用的官阶制度、行政辖区制度和军队制度都有些适应不了当前帝国的发展了。
吴诩躺在榻上这段时间无聊得要命,就开始考虑深化改革的问题。
只可惜她前世也不是什么大人物,即使经常上上论坛,看看军政大事,发发牢骚什么的,可他对一个国家的运转还是属于一知半解的状态。
还亏了她当年在李二陛下面前当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御前宫女,总算对大唐的行政制度有些了解,后来跟了李小九,她也代过一段时间的政,结合自己了解的一些政治手段,吴诩自认她的一些思想还是算进步的,所以改革势在必行。
她把这想法跟李小九说了之后,后者竟然没有一点异议,还立刻召集了政事堂的几个年轻相公讨论改革的事。
好吧,其实有的时候她总觉得李小九比她还要激进许多。
因为还要坐月子,李小九跟心腹讨论改革方案的会议,吴诩就没能参加。
不过有趣的是,作为帝党核心,政事堂青壮派之首的小李相公居然也没参加李小九陛下的秘密会议,而是跑到紫宸殿来听候天后娘子的教诲。
吴诩心里诧异,却也没有宣之于口,一见李三郎首先就赞扬了一下他在这次平吐蕃之战中的功绩。
“娘子谬赞了……”李三郎今日仍是穿着一身绯袍,端端正正坐在屏风之外,让吴诩看不清他的神色。
“微臣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我大唐千秋万载……”
这话说得实在正气凛然,可熟知对方性子的吴诩只觉得有一种狂抽嘴角的冲动。
“李相真是国之栋梁啊……”
显然吴诩也不是那种爱把冠冕堂皇的话当口头语的人。
所以,李三郎笑了。
“娘子,吐蕃之事,咱们就不谈了吧,微臣这里倒是要先恭贺娘子了……”李三郎指的是吴诩顺利诞下小四郎这件喜事。
吴诩也是一笑。
她跟李三郎相交一向不特别注重尊卑之别,经常一不注意就叫对方‘三郎’什么的——这也是李小九陛下总看某人不顺眼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实,吴诩也就当李三是个极好的哥们儿,而对方在讨好自己想要讨好之人的方面,显然十分有手段,至少吴诩就比较喜欢跟李三郎聊聊琐事。
吴诩想起当年自己跟李三结识是在京郊行宫怀二郎的时候,这一转眼居然已经十几年过去了,不得不让她感慨啊。
李三郎是昨天到的长安,当时直接进宫面圣,交割了芒松芒赞、文成公主等人,他就回府邸休息了。
今天他本该是留在府中休息,顺便等着赏赐的旨意,不想居然跑到宫里来了。
不管对方是不是特地来看望她的,吴诩都感到十分高兴的。
“你还没见过小四郎吧?”吴诩一面说着,一面让阿韦去把小四郎抱来,准备展览一下。
跟着吴诩的这般宫人内侍都是老人了,都知道这小李相公是天后的重要心腹,跟几个皇子的关系都不错(?),这私下来看望新生的小郎君也不算奇怪。所以,这帮人去抱小四郎来见一个根本没有血缘关系的外男,完全没有压力。
于是,正睡得十分香甜的李旦小朋友又一次被他那无良阿娘丢出来展览了。
“怎么样?我家四郎长得不错吧?”吴诩十分得意地看着屏风外的李三郎沉默的样子。
李三郎沉默了起码有一炷香时间,才露出一抹笑容,“娘子家的四郎君日后定是个让全长安的小娘子都心碎的人物啊……”
吴诩闻言忍不桩切’了一声,撇嘴道:“不就是让你夸他两句嘛,这么小气!”
“是……是微臣不对。”小李相公忙赔笑道:“四郎如此美貌,微臣实在是无法用肤浅的言辞来赞美他,还请娘子恕罪!”
吴诩闻言不由‘噗嗤’一声笑了。
“好了,恕你无罪~~~~”其实能让长安第一俊相公说‘美貌’的人,吴诩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人还是她的儿子,她怎么能不高兴呢。
“微臣听说,四郎出生当日,天皇就为其取名为‘旦’,可是有什么寓意么?”其实李三郎比较在意的是这件事。
吴诩闻言,不由嘴角一抽,她怎么知道当时李小九是不是抽了,给儿子取了这么一个名字,让她每次叫儿子的时候都有一种没蛋也疼的感觉。
“四郎出生的时候,正好是日出时分……”这个大概是目前最主要的官方说法吧。
吴诩虽然对小四郎名字的读音蛋疼不已,但也不得不说这个字的寓意十分好,比他家二哥的强多了。
四个儿子里大概就二郎的名字最低调了,结果那个娃也低调得让吴诩和李小九摸不着头脑。
说不定就因为这样,李小九给三郎取了个‘显’,给四郎取了更了不得的‘旦’,大概就是想让两个儿子充分显示自己的能力吧,别长成二郎那样阴沉╮(╯_╰)╭
“日出为旦,四郎的名字取得实在好……”李三郎意味不明地说了这一句话后,忽然转换了话题:“娘子,请恕微臣无礼问一句,最近您是不是十分宠信一位真人?”
作者有话要说:李三回来了,小明同学要倒霉了=。=
第350章
第二十三章 儿女04
“啊?”吴诩一愣;随即反应过来李三郎说的是谁:“你说明真人吗?”
“他倒是个有本事的……”说着;吴诩有滔滔不绝的谈起了小明道长的幻术;真他喵的比看魔术还精彩有木有!
李三郎是越听,眉头皱得越紧。
等吴诩好不容易停下来缓一口气的时候,李三郎直接道:“此人来历可疑,不得不防。”
“你别想太多;他是明氏后人,来历还算清白。”吴诩忙摆摆手,倒是没想到李三郎对小明道长的态度跟他家二郎似的。
话说;当初在泰山的时候;她就听说他家二郎非常想要买凶做掉小明道长;还多亏大郎拦着;才没成行。
现在再加上一个李三郎;唉……
吴诩都不由为某人的性命捏了一把汗!
李三郎见吴诩这么向着小明道长,顿时不言语了。
吴诩的性子看起来是挺软的,可真的要是认定一件事,就势必不撞南墙不回头。
李三郎一向知道她的性子,而且他也没有证据证明这明真人接近天皇天后是不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企图,尤其是前段时间此人还为天皇的头晕症献过药,先不说那药对不对症,仅是献药这一举动居然没有引起朝中御史的弹劾,就足以说明此人简在帝心了。
对于一向护食的小李相公来说,突然冒出来一个抢夺他帝后之宠的家伙,显然是罪不可恕的。
不过,小明道长应该感到庆幸,至少他还没有踏入官场,否则以小李相公的性子,非把他折腾死不可。
小李相公在紫宸殿做了月半个时辰,估摸着李小九陛下马上要杀过来了,就立刻告辞回去了。
这次远征吐蕃的大军凯旋,大唐政府早已做好了大肆嘉奖的准备。
由于吐蕃那边目前形势比较复杂,任雅相和王玄策就主动留在逻些城主持大局。吐谷浑旧地则由安西都护府大都督暂时接管。
至于原先的吐谷浑王诺曷钵,大概是是被大唐的战斗力给吓尿了,不但对吐谷浑旧地的归属问题没有半句废话,还主动要求成为帝国的一份子,待遇照之前的扶余隆就可以了……
诺曷钵此举虽然有马后炮之嫌,不过李小九陛下为了西部的局势平稳过渡,自然是一口答应了他的请求。
从此,吐谷浑亡国,成为大唐一郡。
至于吐蕃,虽然文成公主和芒松芒赞都被李三郎一并带回了长安,可其国中的一些元老贵族都还在各自属地负隅顽抗,要想统一还得花些时间。
但是,这已经不算什么大事了……
显庆七年七月,长安大明宫外举行了盛大的迎接仪式,以迎接为了大唐边疆平安而远嫁吐蕃二十多年的文成公主归唐。
这样的仪式绝对是自汉以来的第一次。
君不见多少公主和亲蛮夷,至死都无法回到故国……
文成公主,她又一次创造了历史……
迎接文成公主的使节是她的弟弟,江夏王李道宗之子卢郡王李景恒。
姐弟俩一见之下,哪里还顾得上什么礼仪,当即抱头痛哭。
当年李道宗被长孙无忌借着高阳公主谋逆一案构陷,不但被宗室除名,全家都遭到流放之刑。
李道宗气愤不过,在流放途中过世,其世子景轩也一并染病身亡。
当时还只有16岁的李景恒作为江夏王府仅存的最年长的男人,一面要照顾病重的母亲和几个年幼的弟妹,一面要想办法生活下去,实在是苦不堪言。
好容易等到长孙无忌和褚遂良集团倒台了,仁慈的李小九陛下居然还没忘了他们,立刻将他们从岭南召回长安。
不但他爹李道宗和兄长官复原职恢复了名誉,连他这个原本没资格承袭郡王爵位的次子,也被加恩袭了郡王爵位。
江夏王一脉重新振兴,李景恒也成了天皇陛下的忠实支持着。
他心里唯一牵挂的大概就是当年远嫁吐蕃的长姐了……
而文成公主远在吐蕃,对江夏王府的事也不是一无所知。
阿爹被人污蔑谋反,郁愤而死……
兄弟姐妹都被宗室除名,流放岭南……
每一条消息都让她肝肠寸断!
还好松赞干布没有因为她娘家颓败而看轻她,甚至暗示她,要不要为自家岳父的冤狱向大唐的小皇帝施压?
为了顾全大局,文成公主没有答应松赞干布。
但是,厄运并没有因此而结束。
就在文成公主得知她阿爹去世的一个月后,吐蕃出现了瘟疫。
松赞干布最喜欢的世子因病去世。
受丧子之痛打击的松赞干布也一病不起。
尽管有大唐带来的医书和太医,文成公主还是没能挽救她丈夫的性命。
现在,继失去父亲和丈夫之后,她又失去了丈夫的国家……
在回到长安之前,文成公主不断地问自己。
她如今连个安身之所都没有了,以后该怎么办?
但当她下了马车,看到已经长得比她还高大的弟弟后,她知道她什么都不用愁了!
相对于文成公主这边的欢喜和眼泪,另一边芒松芒赞的心情实在是压抑得可以。
年轻的赞普怎么也想不到他会成为断送吐蕃江山的千古罪人!
之前他跟政赞藏顿带着五万大军区迎击苏定方,结果他们出了逻些城不到三日就被早在半路等候的诺曷钵军给偷袭了……
之后,年轻气盛的芒松芒赞就轻易地掉进了唐军的陷阱,追着诺曷钵的残军跑进来薛仁贵的口袋阵。
五万大军顷刻之间去了一大半。
要不是政赞藏顿当机立断带他突围,他大概要死在那里了……
之后就是一路逃亡,别说唐军找不到他们的踪迹,就连芒松芒赞踪迹也不知道他们要去何处——都是政赞藏顿在带着路。
直到有一天,芒松芒赞发现他们已经到了雪山之下。
政赞藏顿告诉芒松芒赞,他已经联络了泥婆罗国的王,对方已经答应收留芒松芒赞,而他则要留在吐蕃境内,为芒松芒赞挡住追兵……
是的,追兵。
虽然芒松芒赞连唐军的影子都没看到,可他此时已经完全相信了政赞藏顿的话。
政赞藏顿没有骗他,可是泥婆罗王已经背信弃义了!
最后,政赞藏顿死了,他被俘了……
大唐的天皇看起来还是十分年轻的,也如传闻中那样仁慈。
芒松芒赞就如当年的扶余义慈那样,被封了侯爵,赐了府邸,送到了洛阳长住。
而吐蕃的统一之战才刚刚开始而已。
吴诩坐完月子的时候,正是小四郎满月之期。
李小九陛下为庆贺四郎满月,大赦天下,赐酺三日。
除了封赏文武百官之外,大唐上下的体制改革也从这一年正式来开了帷幕……
显庆七年八月,二圣下旨在东都设置国子监、大学堂,统招全国考生,配备教授如长安例。同月,天后改后宫嫔妃位份名称,改宫人服役年限,较显庆初再减一年。天皇改三省六部旧称及百官名:尚书省为中台,门下省为东台,中书省为西台,左右仆射为左右匡政,左右丞为肃机,侍中为左相,中书令为右相……
显庆七年十月,乐安县公任雅相猝卒于逻些城,吐蕃余孽勾结城内细作,得知逻些城兵力空虚,竟然纠结十万人马忽然围城。副将王玄策临危受命,以一万兵马誓死守城,终于等到了薛仁贵援军,反败为胜。
显庆七年十二月,薛仁贵军剿平吐蕃余孽,李小九陛下下诏,以吐蕃为西番都护府,由王玄策任第一任都督。
与此同时,太子殿下的选妃前期行动也开始风风火火的开始了。
初步入围的几个太子妃人选都是颇有来历的,分别是博陵崔氏的嫡女,京兆韦氏的嫡女,绛州裴氏的嫡女,还有之前被看好的司卫少卿杨思俭之女杨氏,以及刚刚过世的任雅相之孙女任氏。
这几个小娘子无论是出身、容貌,还是性情都是如今长安城未婚小娘子里数一数二的,无论选谁做太子妃都不会让李弘吃亏的。
这也是吴诩跟李小九还有杨氏几人从数以百计的候选人里面精挑细选出来的结果——重修氏族志的好处是不少,可在联姻方面却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许多新晋的世家根本没啥根基,教养方面根本连跟一些清流人家都没法比,居然还腆着脸想把家里的小娘子送到东宫来了?
光是剔除一些没有底蕴的候选人,吴诩等人就花了近一个月时间。
好容易选出了这五家小娘子,结果年纪最小的任氏因为祖父过世,只能遗憾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