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第4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北上的部队将编成以龙骑为主的三个步骑混编军,称为龙翼、狮翼和虎翼,以示传承溯源。以五五编制,即每军辖五旅。每旅辖五个指挥,每个指挥辖五都;军、旅各设炮、辎重、斥候、军法等直属队,并将留守大同的沙漠旅和猎骑旅编入其序列;整编完成后,满编为每军二万余人,将来分驻西安、大同和真定,成为各镇抚司的主力部队。
  南下的部队同样编为豹翼和狼翼两军,与之不同的是考虑到南方水网纵横,不利骑兵奔驰,因此两个混编军将以步军为主力。在每军下设一个内河舰队配合作战,设两淮和两江镇抚司。两淮镇抚司负责淮南北路、淮南西路、利州路、湖北路等地区的防务,驻于江陵府;两江镇抚司负责江南东路 江南西路 荆湖南路 荆湖北路、福建路、广南两路等地区防务,屯驻于杭州。
  留守京城的部队重新扩编为中央禁军。沿用中兴军各军番号和编制,设京畿镇守司,负责京东东路、京东西路、京西南路、京西北路四路、四京府的防务。至此中兴军完成向禁军的转变。总兵力达到二十万人,虽扩充了一倍。但是比之原来鼎盛时期的八十六万禁军的庞大仍然缩水不少。他们仍沿袭中兴军的过去,使用以火器为主的兵器。而兵力分布依然保持了太祖时代定下的中央、地方兵力各半的格局。防止兵变的发生。
  大宋分为二十六路,其中府三十,州二百五十四个,监六十三个,但是此次改编后,解散了过去的厢军,改之以各路帅司统领的地方军,每路根据人口多少、治安状况与边情设一将或数将镇守,每将编制二千人至五千人不等。同时可视情况编组役军,担任修造、治水、运输等工作,当然这些部队实际上就是苦役营,兵员多为流放、服刑的罪犯和战争中的俘虏,就当是劳动改造了,待遇当然也不能同等了。地方军总兵力为二十五万余人。
  路军分守各个州县,担负保卫边防、维护社会治安的责任。地方部队在平时归兵部和地方政府守臣领导,战时则由枢密院统一调遣,实施与禁军相同的兵役制度和享受同等的福利军饷,但是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们依然装备冷兵器。虽然他们人数众多,但是想造反也得掂量下自己手里的家伙是不是禁军的对手
  
  与此同时,程僖绶也领水军趁江湖未结冻之机南下,接收、改编大宋的各路水军。
  宋的水军大部分部署在南方,而具有维持各地治安的性质。在明州设沿海制置使,通常由明州知州兼任,为常设机构,武将任沿海制置使时也兼任明州知州。其下辖有一支海军,由正副使分任总领、同总领海船,设总领海船所。平江府知府或绍兴知府,偶亦以沿海制置使为兼衔,沿海制置使有时并入浙东安抚司。设置两个沿海制置使时,分驻明州、平江,副使常以武将担任。
  宋朝的水军真正用于边防者,主要是京东登州的水军。登州在山东半岛尖端,过去与辽朝所辖、现在归金所属的辽东半岛隔海相望,“号为极边”,“便风一帆,奄至城下”,故宋“常屯重兵,教习水战,旦暮传烽,以通警急,每岁四月遣兵戍駞基岛,至八月方还,以备不虞”。在登州驻有禁兵澄海水军弩手两指挥和平海水军两指挥,算是宋最大的一支水师。
  另外还设有沿江制置使,但多是临时设置的机构,常设的沿江制置使,置司于建康府,由知府兼任,“专一措置水军海船”。也常在鄂州设沿江制置司,有时只设沿江制置副使,单独置司,均由鄂州知州兼任。现在这些内河水军划给了镇抚司也就不在接受之列了。
  郑僖绶现在是意气风发,迎着海风站在船头,自己熬白了胡子终于脱去了商人的长袍又换上了军装,成为大宋水军的首官。当他接到王爷登基的诏书后,立刻乘船到达登州上岸,赶往京师。一个月后,他被任命为水军都统制接管水军,临行前官家召他入宫整整谈了两日,解说了水军的重要性,并详细交代了新军的兵力配置和组成。
  程僖绶接令后立刻又快马赶回登州,他在登州知府刘子安的帮助下早已在此设立了基地,当他身穿三品官服,手持圣旨走进登州水军大营时,满营皆惊,谁也没想到昔日对他们奉承有加的程大掌柜的居然成了水军都统制。在他们再看到百艘战舰听从他的号令驶入港口时,满地都是牙齿和眼珠子,而这正是程僖绶想看到的结果,自己终于在他们面前站起来了。
  此时的盛中堂船队在获得王爷大力的支持下,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经是今非昔比,比之抢劫翰离不北返大军时也不可同日而语。现在船队拥有大小海舶六百余艘,其中只五千斛大船就有二十艘,其中半数都改装成了战船,二千斛中型战船有一百艘,‘钻风’战船二百艘,而大商船上也多配有火炮,只需略加整备就能转为军用。
  而为了发展,程僖绶在王爷的指示下采用轮番出海的方式培训了水手万人,他们大都有出海远航的经验,而同时组建了三个陆战旅,在海外建立了两个补给基地,并占据了一个远离大陆的岛群作为基地,具有远海作战和登陆作战的能力。这次整个船队一分为二,商船仍为盛中堂管理,而战船和陆战队则加入了大宋水军序列。
  程僖绶的任务是接收大宋原水军,剔除老弱后全部收编,并大规模招募军兵扩充兵力,修造战舰,全军达到兵员五万,战舰千艘的规模,建立登州、明州、泉州、海州四个水军基地。加紧训练,清除大宋周边海域的海盗,保持海路的畅通并开拓航路。同时封锁金国沿海地区,阻截他国商船,禁止他们与女真人交易。
  其他各军都在被裁减之列,而只有水军不但没有简编,反而大肆招兵买马的扩张,这个决定让很多人不解甚至反对。他们以为大宋的威胁都是来自陆上,而非海上,且水军的职责不过是查缉走私,清剿沿海的海匪,如此扩张岂不是浪费财赋,徒耗钱粮。但是在这个问题上赵柽表现出了少有的强硬,可以说是一意孤行,力主建设水军,强行在一片反对声中做出了整编水军的方案。
  程僖绶虽然也不完全理解官家的意图,在他看来即便是以现在的规模也足以横扫周边诸国的水军,称霸海上,可他像府中其他人一样有一种对官家可谓盲目的信任。当年又有几个人能相信一个不满十岁的落魄皇子能建设一支无敌的军队和富可敌国的商业王国,凭着自己的奋斗登上了权力的巅峰?而事实往往总是出人意料的证明他是对的(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七章 推进

  转眼进入了十二月,天愈加寒冷,但是汴京城中的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现在开封城全面进入了整修,拆毁城破之时被损毁的房屋,整修街道,修葺府衙宫殿,加固城防,疏通被金军填埋的护城河。一是新年将至,大乱之后也要营造出一幅和谐幸福的气氛;另一个是明年将是新皇改元之年,各国将派使臣朝贺,各地守臣也会入京进贡,怎么也得弄出点样子来!
  而城中另一些人却是高兴不起来,他们都是从各地进京的官员,有的是京中汇聚的待选官员;有的是战争期间擅离职守的守臣现在回来探探风声,想法脱罪的;还有的是被查出有问题缉拿进京的待罪官员。结果却令他们都十分不安,朝中的宰执都换了一个遍儿,官场风气也是大变,各部大佬们了,脸一个个都黑的跟锅底似的,全都是一副公事公办的模样,一点也不肯通融。
  过去那些伸手各个衙门要钱的小吏们都不敢接钱,因为谁也不知道会不会碰见倒霉的御史。即便是没有碰到御史谁也不知道宫前的那个大箱子中会不会被塞进去个小纸条,那就可能毁了自己一辈子的前程。现在小吏也享受国家发给的薪俸,可以和士人们一起坐堂当官了,而其中不少人已经做了各部的郎中,堂官,听说周围州县的吏员们有的已经当上了知县、同知。
  京城的百姓们却是十分开心,新皇即位后真是新人新气象,一番治理下起码汴京城中的那些‘大哥、大嫂’都杀的杀、关的关。过去大街上纵马驰骋的天潢贵胄、晃着膀子走的权贵公子们都失去了踪影,欺行霸市的地痞们也都成了过街的老鼠。再也不敢抖威风。
  从前每当节日或有庆典,城中的乞丐都会被请出城去。如今却不必了,新皇下了诏令,恢复了几度罢废的广惠仓救济灾民,拨出了专款给福田院和居养院,收容鳏寡、孤儿和流民、乞丐。并广设安济坊收治病患,而京畿禁军的医士队也对平民开放,参与到治病救人之中。同时划出土地给各寺让他们负责漏泽园,安葬客死他乡和贫无以葬者。
  “鳏寡孤独,古之穷民。生者养之,病者药之,死者葬之,惠亦厚矣”。一系列的措施实施,让京畿地区的民心迅速稳定下来,而这些措施也迅速在各地予以推广,所耗钱粮肯定是不少的。现在税赋紧张,所需也只能让赵柽出血,当然不用再掏自己的腰包。而是从抢回的战利品中列支,也算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了
  主政三个来月,赵柽没有体会到康熙想再多活五百年的激情,却体会到了雍正被国事压得喘不过气来难熬。每日清晨一睁眼便要上朝议事。退朝后便是和宰执们商讨国事,晚上还要批阅如山的奏折到深夜,吃饭都要紧快一点。累的晚上连传宗接代的大事都没了兴趣。
  赵柽困得直打瞌睡,可看着案上堆积如山的奏折也只能强打精神看下去。“大败淮南巨寇曹成,擒匪酋马友。杀匪首李宏,现正全力追剿曹成余部”他拿起一份高宠送来的战报轻声读道,这是个好消息。
  曹成部是以溃散的政府军为骨干力量的流寇,他们以烧杀抢掠为经济主要来源,甚至打着‘追赃助饷’的反腐旗号聚敛财富,几乎和土匪无异。但对内部提不出什么鼓舞士气军心的政策纲领;对外不仅祸国,而且殃民。
  而现在由于金军的入侵,政府则成了民族利益的中坚力量,国内原本政府与百姓间的矛盾缓和,主要矛盾已经上升为民族矛盾,他们如此必然造成该匪帮与大宋的主流力量背道而驰,导致军心离散,还为广大草根厌弃,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这些流寇们流动作战,走一路抢一路,缺乏进可攻退可守的根据地,时间一长,兵员和粮草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在遭到政府军的打击,受到挫折后便出现了一哄而散的局面。而在曹成部失败后,与他结为同盟的马友和李宏两部,却坐视不管,置身于观望状态,结果被高宠趁机个个击破,迅速瓦解。
  “胁从不问,匪首必诛,兼用招抚,速平匪患,控制江南!”赵柽提笔在奏折上批到,一味招抚只会让那些心存侥幸的人重蹈覆辙,不断的提高价码,陷入越剿越多的局面,他要打消那些以造反作为进阶的人的幻想。
  有好消息就有坏消息,赵勇那边就碰到了麻烦。大宋的主要敌人还是在西北和北方,赵柽布置兵力也是采取的北重南轻的方针,河北与河中的接收都十分顺利,却偏偏在陕西遇到了麻烦,陕西军各路经略使一同上书要求保留军号,拒绝改编为地方军。
  自从赵柽收复灵州后,西北防御态势大为改观,从地域上说陕西和西夏接壤的地区已经很少,不再处于战争的前沿地带,从战略上讲已经退居二线地位。但是当年童贯为了掌握兵权,对陕西兵力一直没有调整,即便从此多次抽调兵力,陕西军仍遵循战时的体制,屯驻重兵。
  陕西军为了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分永兴军、鄜延、环庆、秦凤、泾原、熙河六路,计有步军十二万人,马军六万人,分属永兴军路经略使吴玠、环庆路经略使赵哲、秦凤路经略使孙渥、泾原路经略使刘锜等统领,各军编制完整,训练有素,可以说是大宋禁军硕果仅存的一支军队。
  赵柽在之前也曾想过处理陕西军的事情,他知道此事不会太顺利,事实上也不可能从容地整编如此整齐划一的军队。但是在如今宋夏两国息兵的情况下,在陕西保留十八万的常备军不现实,也不可能。他的计划是将陕西军拆散,其中一部分选入新军,一部分转为陕西地方军,还有一部分调入河中和云中增强两地的兵力,余者退役或是转为屯垦军。
  西军在禁军逐渐衰落之后便成为宋军的中流砥柱,名将辈出。而在西北各大军事集团中,又以种、姚两家为首,这两家都是西北的名将世家,功劳最大,威望最重,兵马最强,一向为西北诸将领袖。可是到了靖康年间,种家的两大代表人物种师中战死、种师道病死,种家势力因此土崩瓦解,而姚家的两大代表人物姚古遭贬、姚平仲跑路,这样姚家势力也不复存在。
  宋朝初年,西北有杨、种、姚、折四大将门世家,杨家只传三代便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中,如今种、姚两家也步其后尘,只剩下折家一族。折家虽然也走了下坡路,但是总算是硕果仅存,赵柽考虑经过考虑后,折家作为自己的姻亲,忠诚度自不必言,于是他先调折可存为陕西兵安抚使,以便能顺利整编陕西军,而改编后折家再失兵权,也不存在外戚干政的情况。
  赵柽的算盘打得不错,欲借折家的威望震慑陕西众将,但是还是失算了。群龙无首的西北诸将在混乱的情况下想趁机‘脱颖而出’, 想在乱世中为自己争取一席之地。种、姚两大军事集团瓦解后,西北诸将中就以泾原都统制曲端名望最高、势力最大,此人号称“能文能武”,而且不徇私情,他派自己的叔父出战,战败之后一样斩首,确实有一定才干。
  可惜曲端为人私心较重,大局观不强,满脑子都是个人英雄主义和地方山头主义。早先种师道、姚古在时,陕西的事情轮不到他做主,曲端自然也无话可说,可既然这些人都不在了,曲端满心以为自己称王称霸的时候已经到了。
  但是朝廷又派来一个折可存,顿时让曲端大为不满,再加上折家也世家出身,曲端从心里看不起这些官二代,以为折家不过是和新君攀上了姻亲便跑到陕西抢地盘,所以不想受他节制,便以禁军转为地方军,他们的军饷、福利和待遇都会降低为由,煽动各路军将联合上书,拒绝整编。
  “娘的,又是个不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的”赵柽将奏折扔到了一边冷笑道,不说女真人就是西夏人都比他们牛多了,仗着打了两回胜仗就敢和自己叫板,不遵皇命,也太拿自己当回事了。
  纵观大宋历次用兵,无不是号令不严,军纪国法如同虚设,临阵逃跑者不加以重惩,战死沙场又不加抚恤,赏罚不明,军纪涣散,与敌军交锋不是望风而逃,就是一触即溃,如果略有斩获就是谎报大捷,上下欺瞒,视交战如儿戏。对待国中士民却既是凶残蛮横,抓起人来雷厉风行,杀起贫民来面目狰狞。看来废弃原来的禁军,重建新军这步棋是走对了。
  “避免冲突,取其魁首,分化瓦解,各个击破!”赵柽想了想,提笔手书一道诏书叫人送往赵勇军前(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家族事

  先国后私,赵柽在众人的辅佐下连滚带爬的算是把国事稳定下来,家事便提上了日程。现在不是他当王爷的时候了,自己只要管着一府的事情了,而是要操心整个皇室老老小小四五辈人的事情了,除了吃喝住行还得管他们的生老病死,就连取名字这种事情都得他上心。
  可这事情逃是逃不过的,怎么难也得处理,不管怎么说大家都是亲戚,打断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