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的第一本家教书-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日俱增。
1~2岁(7)
藏起对孩子的担心,表达对孩子进步的欣喜。
我告诉奶奶去
不要在孩子面前暴露分歧。
父母之间会在养育孩子的方式上有不同的看法,隔代人之间更容易产生分歧。
孩子犯了错误,父亲要惩罚他,奶奶和爷爷会护着孙子:“你要敢打他就先打我!”夹在自己父母和自己儿子之间的滋味实在很难受。
喂孩子吃药时,孩子故意把药吐出来,爸爸严厉地对他说:“必须吃下去,这样病才会好。”妈妈看着孩子痛苦的样子心里难受,抱紧孩子说:“算了吧,孩子生病已经很难受了,还要这样说他。”
出生在大家庭的独生子女会得到更多的庇护,即使犯了错误,也能很快寻到靠山,免于惩罚。一旦受了“委屈”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因为他们有强大的后盾,可以为所欲为,他们很会使用“告状”的方式来威胁别人,而不是想办法自己承担后果,解决问题。他们还不善于明辨是非,因为爸爸说不对的事情,妈妈认为没关系,爷爷奶奶出于对孩子的疼爱但求孩子不受委屈。这样的分歧会使孩子越来越难于约束。
如果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结果,可以考虑以下建议:
1承认分歧,及早沟通协商,以求相互理解,尽可能达成一致的看法。
2即使对孩子的某种做法有不同看法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执,并对孩子表现出不一致的态度,可以事后讨论。
3“父严母慈”,父母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父亲是理性的、威严的,母亲是感性的、慈爱的,你们可以配合起来,发挥不同的作用,但不要有根本上的冲突。
4很有必要经常就养育孩子的问题进行讨论,不要把它看成不学就会的事情。年轻的父母要常学习一些有关的知识,必要时可请教专家。
5年轻的母亲在孩子出生后一两年内,压力较大,情绪易波动,可能会借机发泄,互相要多给予支持和理解。
你们感觉到我的进步吗
当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一个生命从软弱而单纯渐渐走向独立而丰富的过程,并参与了这个过程,我们才能真正地认识生命的神奇,和生命本身的尊严。
你的孩子快满两岁了!
不仅个头长高了,还学会了很多本领。在一年的时间里,他从一个听别人说话的孩子变成一个喜欢叽里咕噜说话的孩子,他甚至可以背诵诗歌、童谣,哼唱歌曲。他拿着玩具试图自己做一些游戏,比如,把小动物排成一排,拿着一块长条的积木,当作梳子给娃娃梳头……他对学习新鲜的事情充满了兴趣,每学习一种新动作,都是劲头十足,学会之后,很快又转移目标。他看起来是个喜新厌旧的家伙。
以前,妈妈离开他一会儿,他就忘了妈妈,直到妈妈重新出现,才会又想起。现在,即使妈妈离开了很长时间,他也记得,而且看见与妈妈有关的东西就会想起妈妈,所以他会是一个“难缠”的小家伙,我们常说的“怎么越大越没出息了,那么离不开妈妈”。在这个阶段,妈妈长时间离开会引起孩子的分离焦虑。
更大的变化是孩子有了自己的主意,不像以前那么顺从大人的意愿了,甚至有意摆脱父母的控制。不好好走路,总喜欢跑跑跳跳,不让大人领着。有些事情你不让他干他偏要干,在你不注意的情况下,顷刻间就把屋子弄得乱七八糟。他以毁坏东西为乐,撕毁纸张,摔破杯子,他成为家里最危险的分子。他不知深浅,无所畏惧,总是充满了冒险的热情,简直像一个探险家。孩子的顽皮、麻烦开始充分地显现出来,常常让父母疲惫不堪,无可奈何。
无论如何,这些都是孩子成长的必然经历。
孩子的求知欲以及热情、冒险、探索和创造力越来越多地显现出来,这个年龄的孩子自然需要父母更多的呵护,以免出现意外,但不要过多地限制和担心,不要在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上人为地设置障碍。
孩子撕纸时无异于成|人的科学研究工作,孩子以这样的方式调动了自己的脑细胞,认识这一事物。
在孩子的第二个生日到来的时候,我们应该为他的进步表示祝贺。夫妻之间也应相互致谢,谢谢彼此为抚养孩子共同付出的辛苦。
2~3岁(1)
()免费电子书下载
我自己来
多做旁观者,会为孩子的成长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一个两岁左右孩子的爷爷会饶有兴趣地讲起他和小孙子的故事:他的妈妈不在家,他睡醒觉就问我:“爷爷,你妈妈呢?”我说:“我妈妈早死了。”
在孩子出生后的一两年时间里,孩子用“宝宝”、“强强”、“冬冬”来代表自己。他表达自己的意愿时,总是把别人对他的称呼挂在前头。他会说“宝宝要糖”,“冬冬喝水”,或者模仿别人的称呼,如他要找妈妈时,会问“你妈妈在哪儿”。
有一天,你会忽然发现孩子对自己的称呼变了。他会说“我要妈妈”,“我自己来”,“我渴了”,他还会说“妈妈,给你”。当然,这变化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是你在某一时刻才注意到。
意识到并且明确地表达出“我自己”,这是孩子心理发展的里程碑,是孩子独立性的显现。两三岁的孩子几乎像个小大人了!因为他几乎具备了人的心理的一切特点:直立行走、使用工具、用语言交际、能进行想像和思维,有了自我意识。尽管一切都是萌芽状态。
一个两三岁的孩子会经常执拗地说“我自己”。他似乎对自己的力量确信不疑,无论什么事情都想尝试,大人的事情他想插手,自己的事情却不让大人管。带他去逛超市,他要自己在货架间跑来跑去,爸爸怕他走失,要抱他,他会挺直身体,使人无法抱他,嘴里还会喊着“我自己拿”,“我自己走”。他会要求自己吃饭,看到别人用筷子,他执意要用,并紧闭嘴巴,拒绝别人喂他。结果他会弄得桌子、地板、衣服、脸上,到处都是饭,大人忍无可忍时,他却显出一副得意的样子。他非要自己爬上柜子拿东西,那些名贵的摆设在他眼里似乎一钱不值,他肆无忌惮地推开它们,只为拿到一个气球……
“真是一个惹人心烦的家伙!”“他似乎在故意和我们作对!”“该教训教训这个家伙,我就不信管不了他!”父母经常会冒出这样的念头,但千万不要真的在孩子身上发泄你的火气,我可以肯定地说:孩子不是故意捣乱,在孩子刚刚确认自己是一个与他人不同的独立的人的时候,他对显示自己的独立能力很感兴趣,而这也是锻炼他独立性的机会。
在没有危险、对外界不构成伤害的情况下,我们不妨做一个旁观者,或是一幕即兴肥皂剧的观众。带着观赏的心情看孩子的表演,那会其乐无穷!
我不是故意捣乱
孩子会把牛奶倒在餐桌上,他只是想看看牛奶流动的样子。这是一种尝试。 有一天,孩子偶尔把牛奶碰洒,白色的液体在餐桌上流成一条小河,然后顺着桌边滴答滴答流下,这是多么奇妙的事情!孩子惊奇地注视着自己亲手创造的奇迹,兴奋地喊着:“下白雨了!”妈妈不愿看到刚煮好的牛奶浪费掉,又不忍心破坏孩子的兴致,只能在一旁无可奈何地看着。第二天,妈妈把煮好的牛奶端上桌,孩子故意打翻杯子,又开始观看“白雨”,妈妈再也不能容忍了,孩子说:“地板想喝牛奶。”妈妈哭笑不得。
孩子能做出的荒唐事让我们无法预见,难以想像,父母经常会被一个两岁的孩子弄得措手不及。他也许会把鞋子装进锅里,把刚洗好的豆芽菜撒在地上,还做出一副帮你干活的样子。
不忍心责备他,因为他肯定不是恶意的,但是事情本身确实让人生气。那就就事论事好了,千万不要因此说:“你在故意捣乱,你是一个坏孩子。” 电子书 分享网站
2~3岁(2)
对待孩子的“恶作剧”,可以使用这样的方法:
1用另外一个无害又相似的游戏取代这一个。如下雨的实验可以在洗澡盆内用自来水做。
2你可以用他能听懂的方式告诉他什么是有害的、不能做的,什么可以做。例如你可以说:“锅是用来做饭的,他不喜欢吃鞋子,又脏又硬,他喜欢吃大米和蔬菜,我们给他放一些黄瓜,西红柿吧……”这是在游戏中学习的好机会。
3不要太在意家里的整洁,可以为孩子留一个活动室或活动的空间,让孩子随意地玩。
4吃饭时,在地板或桌子上铺一张旧报纸,收拾起来就不那么麻烦了。
总之,父母应该相信,小孩子的淘气即使造成很恶劣的后果,也是无意的,对他来说只是一种尝试,探索,是他认识世界的一种举动,是学习的一种方式。
如果我们过多地限制、严厉地惩罚孩子,可能孩子会变得老实听话,但也很可能压抑了孩子天生的好奇心、探索的兴趣与勇气以及学习的热情。
多陪我玩会儿,好吗
工作忙不是借口,养育孩子是父母的天职。
孩子已经会玩很多种游戏了,他喜欢同父母或小朋友一起玩。几个同样大的孩子会有一段时间自顾自地玩,但他们仍喜欢聚在一起。再大一些,孩子们才真正在一起游戏。
独生子女在家中缺少玩伴,需要父母亲自陪伴的时间会多一些。如果父母双方白天忙于工作,晚上回家已经疲惫不堪,双休日又要忙于家务,能给予孩子的时间已经很少,对孩子可能仅限于生活方面的照料。还有的父母为了个人的发展,把孩子托付给他人照料,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就更少了。
我常听见有人说:“现在的孩子多幸福,吃的好,穿的好,还有那么多好玩的。”我反倒觉得现在的孩子在某些方面很可怜,他们缺少游戏伙伴和自由的空间。
现在的父母们,很容易过度保护孩子、过分关注孩子,以至于给孩子人为创设的环境太多,强加于孩子的意愿太多,从而剥夺了孩子自由自在的活动。另一方面,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一些人用来享受亲情的闲暇时间越来越少,甚至在孩子的养育中表现出急功近利的心态。
()免费TXT小说下载
一位王先生曾经对我说:“我和妻子一直忙于工作,孩子出生后由他的姥姥照看,我们每周去看一次,后来我们花了很多钱把孩子送到全市最好的幼儿园,以后又把孩子送到一所寄宿小学,也是收费最高的,条件最好的。现在孩子上到了四年级,每星期接他回家,我们发现孩子跟我们一点也不亲,做什么都提不起劲头来,学习一塌糊涂,我们又为他专门请周末家教……我和他妈妈挣了很多钱,千方百计地讨他喜欢,可是用什么方法都无济于事……我们拼命挣钱,不就是为了他么?钱是挣来了,可是孩子和我们越来越疏远。”
直到现在王先生才明白,有些东西不是钱能买到的。钱尤其买不到小孩儿所需要的亲情。在父母与孩子的游戏中,彼此可以增进和感受亲情,于孩子可以学习交往和游戏的规则和方法,锻炼创造力,发挥想像力,更多地了解父母;于父母可以在共同的活动中了解孩子,再一次体会童年的乐趣。
小孩子就是在游戏中成长的,在孩子入小学前,“玩”是孩子的主要活动。亲情的磨合和交融也正是在父母与孩子的游戏中完成的。
2~3岁(3)
在与两三岁的孩子游戏时,父母不必总是以指导者的身份出现,你可以只是孩子的伙伴,让自己回归童年。这样孩子会与你玩得很开心,你也会拥有一段真正轻松、美妙的时光。
比如,你们可以自编自演童话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可以玩捉迷藏,或者一起“建造”一个“宫殿”。此时,父母只是孩子的同伴。
一有时间,或是挤时间,甚至强迫自己放下手头的工作,也要多同孩子在一起自由自在地游戏,这是为人父母的职责,也是为人父母的一大乐趣。
我就想要嘛
屈服于孩子的“小手段”,是培养任性的最好方法。
在玩具商店,孩子和父母之间上演了这样一幕剧:孩子抱起一个昂贵的玩具娃娃,说“我要娃娃”,妈妈看看标价,几乎是一个人半个月的工资,又想起家里到处是娃娃,就说“不要买了”。孩子就是不放手:“我就要嘛!”“放下,我们走吧。”孩子执意不肯。父母强拉她走,她干脆坐在地上,抱着娃娃大哭起来。其他顾客和服务员被哭声吸引过来,孩子毫不在意他人的围观,父母却陷入尴尬的境地,如果正巧遇上一个会做生意的店员,会不失时机地说:“孩子那么喜欢这个娃娃,就破费一点儿吧。看孩子哭得多可怜,我给你们打八折。”这时,父亲很可能坚持不住了,既碍于情面,也心疼孩子,急忙走向收银台。孩子抱着娃娃离开商店时,还挂着泪珠的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这幕剧以孩子的胜利宣告结束。孩子取胜的武器就是坐在地上大哭,不顾场合。哭闹是年幼的孩子表达他们的需要,促使人们去关心他,满足他需要的法宝。孩子以为他的所有需要都是应该满足的,他不懂得区分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父母应对孩子的需要加以区分和限制。类似上述的情形在父母与孩子之间一再发生,孩子就学会了一种要挟成|人以满足自己需要的手段,任性的孩子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有的父母跟我讲,他们不敢带孩子出去,因为孩子见什么要什么,不给买就大哭大闹。
我们一开始就应该向孩子表达这样的意思:在某些事情上,父母认为对的,就要坚持,无论他采取什么方法,都不可能使父母妥协;并不是所有的需要都必须得到满足。最好不要用相互胁迫的方式求得目的的达到,而应相互协商和尊重。
当然,小孩子不会一下就懂得这些,但是你们坚持己见,不屈服于孩子的各种手段的态度,至少会逐渐淡化孩子不择手段地满足自己需要的做法。
谁是最重要的
孩子有权利,但没有特权。
谁将成为家庭的中心?伴随着孩子的出生和成长,我们将要不断调整每一个成员在家庭中的身份和地位。
在两个人的世界里,为孩子腾出一个空间,甚至还不够,孩子会挤进每一点空间。他喜欢挤到父母的大床上,睡在父母之间;他纠缠着妈妈,好像妈妈理所当然只属于自己;他赖着爸爸,爸爸也只属于自己。初为人父母,也情不自禁地把情感和时间倾注于孩子,不亦乐乎地忙于孩子,尤其是做妈妈的,有时甚至眼里只有孩子。
此时,孩子在家庭里无疑是最重要的。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对他的关注程度足以为证,孩子自己也很有办法“唤起”别人对他的重视。
婚姻的危机常常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主要原因是我们为孩子付出的太多,身心疲惫,无暇自顾,也无暇他顾。
2~3岁(4)
虹虹的妈妈一脸疲倦地说:“我几乎有两年多没看电视了,女儿占据了我工作之外的所有时间。每天晚上,为她做饭,吃完饭后陪她玩一会儿,然后,帮她洗澡,给她讲故事,陪她睡觉。她睡着后,我还要洗衣服,收拾房间,干完了这些事情,我已经筋疲力尽。我的丈夫有时同我一起忙乎,有时却只顾自己躺在沙发上看报纸,看电视,眼前的一大堆事情似乎与他无关。工作的压力,繁重的家务,孩子的麻烦,每天几乎压得我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