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兵书通览 许保林 著-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纳溪。袁世凯死后,任四川督军兼省长。1916年因病赴日治疗,不治逝世。后人辑有《蔡松坡先生遗集》、《蔡锷集》等。
《曾胡治兵语录》中的曾、胡,指曾国藩和胡林翼。曾国藩(1811-1872),字涤生,湖南湘乡人。清道光进士。湘军首领。1853年为对抗太平天国革命,以吏部侍郎身份在湖南办团练,后扩编为湘军。率兵阻击太平军,并出省作战,夺取武昌和田家镇。1855年败于太平军,退守南昌。1860年任两江总督,次年节制浙、苏、皖、赣四省军务,主张〃借洋兵助剿〃,伙同英法侵略军夹攻太平军,1864年攻陷天京。
1865年调任钦差大臣,对捻军作战,战败去职。与李鸿章、左宗棠创办江南制造局、福建马尾船政局等军事工业。胡林翼(1812-1861),事略见本书中编第五章第五节。曾、胡是近代史上的反动人物,是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刽子手。他们同属〃儒将〃,注意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和军事思想,善于总结和理性思考,在治军和作战中提出了一些值得借鉴的军事思想。《曾胡治兵语录》就是他们有关军事言论的选录。
《曾胡治兵语录》编辑于1911年。这年春天,经同盟会员李根源、罗佩金向云贵总督李经羲推荐,蔡锷赴云南担任新军训练工作。他初到时未受到重用,便住在教练处,整天手不释卷,辑录曾国藩、胡林翼的治兵言论,附以按语,编成《曾胡治兵语录》。六月,李经羲任命蔡锷为云南新军第19镇37协统领。镇统钟麟同委托蔡锷编〃精神讲话〃教材,遂将《曾胡治兵语录》以代〃精神讲话〃,印发新军官兵。
《曾胡治兵语录》书前有自序和梁启超1917年作的序,全书共十二章:第一章《将材》;第二章《用人》;第三章《尚志》;第四章《诚实》;第五章《勇毅》;第六章《严明》;第七章《公明》;第八章《仁爱》;第九章《勤劳》;第十章《和辑》;第十一章《兵机》;第十二章《战守》。前十章主要讲治军,后两章讲作战。每章先选曾、胡有关言论若干条,然后加上按语,或对本章概括归纳,或对曾、胡言论加以评述,或借题发挥,阐述自己的军事思想,提出对时局和作战问题的看法。如第十二章《战守》之按语:〃右揭战守之法,意括而言赅,曰攻战,曰守战,曰遭遇战,曰局地战,以及边防之策,攻城之术,无不独具卓识,得其要诀。虽以近世战术之日新月异,而大旨亦不外是。其论夜间宿营,虽仅一宿,亦须深沟高垒,为坚不可拔之计,则防御之紧严,立意之稳健,尤为近世兵家所不及道者也。(按咸同时,战争两方,多为不规则之混战,来去飙倏,不可端倪,故扎营务求坚固以防侵袭。)曾胡论兵,极重主客之见,只知守则为主之利,不知守反为客之害,盖因其时所对之敌,并非节制之师,精练之卒,且其人数常备于我,其兵器未如今之发达,又无骑炮两兵之编制,耳目不灵,攻击力复甚薄弱,故每拘泥于地形地物,攻击精神,未由奋兴,故战术偏重于攻势防御,盖亦因时制宜之法。近自普法日俄两大战役以后,环球之耳目一新,攻击之利,昭然若揭,各国兵学家,举凡战略战术,皆极端的主张攻击,苟非兵力较弱,或地势敌情,有特别之关系,无复有以防守为计者矣。然战略战术,须因时以制宜,审势以求当,未可稍事拘滞,若不揣其本,徒思仿效于人,势将如跛者之竞走,鲜不蹶矣。兵略之取攻势,固也,必须兵力雄厚,士马精练,军资(军需器械)完善,交通便利,四者均有可恃,乃足以操胜算。四者之中,偶缺其一,贸然以取攻势,是曾公所谓徒先发而不能制人者也。普法战役,法人国境之师,动员颇为迅速,而以兵力未能悉集,军资亦虞缺乏,遂致着着落后,陷于防守之地位。日俄之役,俄军以交通线仅恃一单轨铁道,运输不继,遂屡为优势之日军所制,虽迭经试取攻势,终归无效。以吾国军队现势论,其数则有二十余镇之多,然续备后备之制,尚未实行,每镇临战,至多不过得战兵五千,须有兵力三镇以上,方足与他一镇之兵相抗衡,且一有伤亡,无从补充,是兵力一层,决难如邻邦之雄厚也。今日吾国军队,能否说到精练二字,此稍知军事者,自能辨之。
他日与强邻一相角逐,能否效一割之用,似又难作侥幸万一之想。至于军资交通两端,更瞠乎人后。如此,而曰吾将取战略战术上最有利益之攻势,乌可得耶?鄙意我国数年之内,若与他帮以兵戎相见,与其为孤注一掷之举,不如采用波亚战术,据险以守,节节为防,以全军而老敌师为主,俟其深入无继,乃一举而歼灭之。昔俄人之蹴拿破仑于境外,使之一蹶不振,可借鉴也。〃上述深刻入理的分析,严密的论证,与其说是一篇序言,不如说是一篇精彩的军事论文。
1924年蒋介石任黄埔军校校长期间,增补第十三章《治心》,并作序言,名曰《增补曾胡治兵语录》,印发黄埔军校〃人各一编〃。然蒋补《治心》一章,实为儒家修身养性之道,且冗杂离治兵甚远,大不如蔡锷所选精练。
曾、胡军事思想是在镇压太平天国革命战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既有反动成份,亦有虚伪之言。但他们同是书生从戎,〃儒将〃治军,熟悉历史和兵法理论,注意吸收古代优秀军事思想并运用于实践,所以其中不乏有借鉴价值的观点。
在治兵方面,主张恩威相济,〃带兵之道,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既强调仁爱士卒和民众,〃吾辈带兵,如父兄之带子弟一般,无银钱无保举尚是小事,切不可使之因扰民而坏品行。〃〃爱民为治兵第一要义。〃又强调令行禁止,赏罚严明,用兵〃先明赏罚〃,〃号令未出,不准勇者独进;号令既出,不准怯者独止。〃重视将帅的选拔和修养,认为,〃兵易募而将难求;求勇敢之将易,而求廉正之将难。〃〃求将之道,在有良心,有血性,有勇气,有智略。〃尤其重视智略,认为〃兵事不外奇正二字,而将才不外智勇二字。〃〃智多勇少,实力难言;勇多智少,大事难成。〃重视人的作用,认为〃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得人者昌,失人者亡。〃反对对人求全责备,主张用人所长,〃用人不拘定一格,而薰陶裁成之术,尤在用人者运之以精心,使人人各得显其所长,去其所短而已。〃对将帅主张以诚相待,〃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强调练兵要严格,以〃养其精神,炼其体魄,娴其技术。〃认为〃治军之道,以勤字为先〃,〃必以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为典法〃,〃久逸则终无用处。〃在战略战术方面,其主要思想是〃慎〃和〃稳〃。主张宁可几个月不开一仗,也不可打无计划安排无准备的仗。强调行军以〃稳〃字为先。反对轻易踏险,轻用奇谋。强调〃以静待动,先谋后战,稳扎稳打。〃认为〃交战宜持重,进兵宜迅速,稳扎猛打,合力合枝,足以括用兵之要〃。主张后发制人,反对不能制人的〃先发〃,但是不是一概反对先发制人,主张把两者结合起来,〃先发〃、〃后发〃要看具体情况如何来定,认为〃权不可预设,变不可先图,与时迁移,随物变化,诚为用兵之至要。〃曾、胡是近代史上的反动人物,其言论中存有糟粕是必然之事;蔡锷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称太平天国为〃粤寇〃,对曾、胡大加赞美,这是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既应该批判,又应该曲谅。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蔡锷在本书序言中,将曾、胡誉之为〃中兴名臣中铮皎者〃,〃懿行嘉言,皆足为我师资。〃要人们〃细加演绎,身体力行〃,然而窥其本意,并非完全出于为曾、胡立言的动机,主要是有感于民族危机的严重,希望借此能对新军的训练有所〃挽回补救〃。
《曾胡治兵语录》问世后流传甚广。1917年于上海公开印行,梁启超亲为作序。1919年李根源于广州重印。1924年蒋介石增补后再版。1943年八路军军政杂志社编辑《中国军事思想丛书》,将《增补曾胡治兵语录白话句解》收入出版。现在流行的主要版本有1917年铅印本、1922年铅印本、1937年冯治安铅印本、1941年中兴书店《古代兵经》本等数十个版本。
第四章阵法类
第一节概述
阵法起源很早,相传〃黄帝按井田作八阵法,以破蚩尤〃(《兵略纂闻》)。自有军伍,即当有阵法,但上古荒邈,阵法不传。春秋时代,史书偶有记载,如《左传·桓公五年》有郑为〃鱼丽之阵〃,《周礼·大司马》有〃平列阵,如战之阵〃,《孙子》有〃长山之蛇阵〃,然语焉不详,其制不明。
战国时代,关于阵法的记载增多,如《孙膑兵法》有《八阵》和《十阵》两篇,《八阵》论述用〃八阵〃作战,要根据敌情和地形确定战法和配备兵力;《十阵》论述方阵、圆阵、疏阵、数阵、锥行之阵、雁行之阵、钩行之阵、玄襄之阵、火阵、水阵等十种阵法的特点和作用。《六韬·虎韬》有《三阵》篇,即所谓〃天阵、地阵、人阵〃,论述布阵要根据天象、地形和敌我情况。《后汉书·礼仪志》有〃孙吴兵法六十四阵〃之说,说明汉时,阵法演变已有六十有四。但汉以后,《孙膑兵法》失传,古书对阵法记载缺略,后世一些学者便悬测臆说,又以阴阳五行相附会,使古代阵法愈演愈繁,愈病愈玄,令人惑闷莫解。如对八阵的解释,有以方、圆、牝、牡、冲、轮、浮沮、雁行为八阵者;有以休、伤、生、杜、景、死、惊、开为八阵者;有以天、地、风、云、尤、虎、鸟、蛇八门为一体者,如《太白阴经》说:〃黄帝设八阵之形,天阵居乾为天门,地阵居坤为地门,风阵居巽为风门,云阵居坎为云门,飞龙居震为飞龙门,武翼居兑为武翼门,鸟翔居离为鸟翔门,蛇盘居艮为蛇盘门。天、地、风、云,为四正门,龙、虎、鸟、蛇,为四奇门。乾、坤、艮、巽,为阖门,坎、离、震、兑,为开门。〃首先对这些玄妙臆说进行辩证的是唐李靖。
他指出:〃八阵本一也,分为八焉。若天地者,本乎旗号;风云者,本乎幡名;龙虎鸟蛇者,本乎队伍之别。后世误传,诡设物象,何止八而已乎!〃(《李卫公问对》卷上)现存最早专门记述古阵法的兵书是《握奇经》,系统研究古代阵法的兵书是明赵本学的《续武经总要》。
阵法一般都有阵图。《汉书·艺文志·兵书略》著录图43卷(今计50卷),其中就包括有阵图,然全部亡佚。现在所能看到的都是唐宋以后绘制的阵图。
阵法,用现代话说,就是行军作战和宿营的队形。〃队法即阵法。〃(《江南经略》卷一上《练兵》)阵法和营法是一致的,〃营也者,止之阵也。阵也者,行之营也。〃(《江南经略》卷一上《练兵》)所以古代往往营阵并称。《通志艺文略》中收录阵法阵图的类名就是〃营阵〃。
第二节握奇经
《握奇经》又称《风后握奇经》、《握机经》、《幄机经》。所谓〃幄机〃,宋高似孙解说:〃幄者,帐也。大将所居,言其事不可妄示人。故云'幄机'。〃旧题经文为黄帝臣风后撰,姜太公加以引申,汉公孙宏解。另附《握奇经续图》未著撰人,《八阵图总述》题晋西平太守封奉高侯加授东羌校尉马隆述。
关于此书的真实作者和具体成书年代,学术界众说不一,不可详考。八阵之称古已有之,《周礼·郑玄注》认为孙武有八阵,《孙膑兵法》有《八阵》一篇,汉代曾用八阵训练军队,窦宪〃勒以八阵〃(《后汉书·窦宪传》)击败匈奴,诸葛亮八阵更是尽人皆知,《李卫公问对》中有〃黄帝兵法,世传握奇文〃之说。说明此书自有渊源,但称尚无书契的传说时代的风后所撰,伪托无疑。书目著录最早见于《宋史·艺文志》。南宋朱熹认为〃唐李筌为之〃(《朱子语录》);《四库总目提要》则认为是唐以来好事者,根据诸葛亮八阵之法和唐独孤及的《八阵图记》推衍出来的,理由是《八阵图记》〃所说乃一-与此经合。疑唐以来好事者因诸葛亮八阵之法,推演为图,托之风后;其后又因及此记推衍以为此经,并取记中握机制胜之语以为名。〃也有的认为成书应早于唐,至今尚无定论。
《握奇经》是中国古代专论阵法的兵书。经文一卷,380余字(一本360余字),阐述八阵的布列方法、各部分的名称、功用,以及取这些名称的用义等。《握奇经续图》一卷,仅存其目,图已失传。《八阵总述》一卷,是对八阵的具体阐述。
《握奇经》所述八阵,实际上就是根据需要可以随时变化的一种战斗队形,后世学者多悬测臆说,甚至涂以阴阳八卦迷信色彩,令人惑闷莫解。其实,天、地、风、云、龙、虎、鸟、蛇是八阵的八个代号,作为军队配置在八个方向上的旗号。《握奇经》将八阵分为正兵和奇兵两大部分,外加〃余奇〃,即机动兵力。以天地风云四阵为正,龙虎鸟蛇四阵为奇,大将居阵中掌握机动兵力,称〃握奇〃。八阵的特点是〃以正合,以奇胜〃,与敌作战时,根据金鼓、旗帜等指挥信号,出奇兵歼敌,机动部队策应,并据〃天文、气候、向背、山川、利害,随时而行〃,〃或合而为一,因离而为八,各随师之多少触类而长。〃作战时,〃可握则握,可施则施,千变万化,敌莫能知。〃(《八阵总述》)史籍中对《握机经》有多种解释,其中《李卫公问对》解释得较合原文本意,指出:〃黄帝始立丘井之法,因以制兵。故井分四道,八家处之,其形井字,开方九焉。五为阵法,四为闲地,此所谓数起于五也;虚其中,大将居之,环其四面,诸部连绕,此所谓终于八也。〃(《李卫公问对》卷上)这就是说,八阵中有〃阵地〃和〃闲地〃,前后左右中为〃阵地〃,即〃五为阵法〃,五阵的中央是将帅的指挥位置,前后左右是战斗部队的位置;战斗部队的间隙地带为〃闲地〃。在〃实地〃作战的部队就是〃正兵〃;利用〃虚地〃实施机动的部队就是奇兵,这就是所谓的〃动则为奇,静则为阵〃(《八阵总述》)。但这个奇兵不属经文中所说的〃余奇〃之兵。大将在方阵的中央指挥四块〃实地〃的部队利用四块〃虚地〃实施机动,就是所谓的〃四为正四为奇〃,奇正之变,如环之无端。整个大方阵是一个完整而又能灵活变换的整体,在平原旷野合而为一象一座坚城;在山川狭谷复杂地形每个小方阵又可独立作战,这就是所谓的〃或合而为一,因离而为八〃。八阵中,不仅大方阵按前后左右中排列,而且每个小方阵内部也是按前后左右中排列的;一个大方阵包括多少个小方阵,将由大方阵的人数和序列的多少来定,〃各随师之多少触类而长〃。
《握奇经》虽然是伪托之书,其经文也很简略,但是所记八阵布列较合古代阵法实际,用〃奇正〃之说阐述八阵中的战术变化也较深刻,继承了《孙子》〃奇正之变,如循环之无端,不可胜穷〃的思想。宋高似孙评论说:〃《风后握奇经》三百八十四字,其妙本乎奇正相生,变化不测。〃《八阵总述》中还对古代一些优秀军事思想进行了继承和阐发,如〃治兵以信,求圣(胜)以奇,信不可易,战无常规〃,〃兵体无形,形露必溃,审而为之,百战不昧〃,〃上兵伐谋,其下用师;弃本逐末,圣人不为〃,〃乐与身后,劳与身先〃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