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兵书通览 许保林 著-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施裘、施扆参较。〃版心题〃心略卷一,火攻类〃、〃心略地利卷二〃。说明版归卧云居时,已佚去《武备天文》一卷,所以书名页所题去掉了〃三大〃二字,而题为《武备秘书》。
《武备天文志》一卷,主要记述天体运行、气象变化的自然现象,以及根据这些自然现象预卜人间吉凶祸福,属于兵阴阳类内容。其篇目有:天体、天度、天占、日象、日占、日珥、日晕、日蚀、月晕、月掩列星、日月会次、北斗宫、盖天图、浑天图、南极北极、三垣图、二十八宿、列宿分野、星体占、经星占、纬星占、金星占、木星占、水星占、火星占、土星占、祥灾星占、客星占、流星占、星变、慧星占、日月星占图、风占、测天赋、雨占、云占、风雨之气、瑞气、日月星占、战阵之气、军胜之气、军败之气、暴兵之气、伏兵之气、文守之气、阴谋之气、雾占、虹占、占霞、占雨电、雷占、电占、霜占、露占、冰雪占、天文志摘录。这部分内容中,有古人对天体运行、季节和气象变化的认识,如〃盖天图〃描绘了各个星座的位置,〃观日占〃中有根据经验对未来天气的预测,这无疑是研究古代天文、气象的资料,但更多的是把自然现象与人事附会的诡诞不经之谈,宣扬的是天人感应的封建迷信思想。
《武备火攻》一卷。因内附有关水攻内容,故卷端又题《武备水火攻》。由以下六部分内容组成:(一)火攻神略(卷端题〃火攻类,附水攻〃)。辑录历代火攻、水攻战例七十五个,始于田单火牛,终于清兵焚桌渡江,均为草木火攻。
(二)火攻要策,并载火攻相地法、火攻相时法、火攻神器策、火攻宜戒策。主要记述火攻的种类、方法及注意事项。对古代草木火攻归纳为五类:火人(焚其人)、火积(焚其蓄积)、火辎(焚其辎重)、火库(焚其府库)、火队(焚其队伍)。指出火攻要审天时,察地理,备器具,并认为水火攻只可作为用兵的附助条件,即佐攻。所以,要〃火发于内,兵应于外,或设伏埋奇,或用间诱入,或内应外合〃,趁敌慌乱自救之机,消灭敌人。(三)火攻神器。辑录各类火器图说并四十四则,有图式,有解说,说明火器的制法和用法。(四)火攻要诀。辑录各类火药配方共四十四条。(五)水火攻神器。辑录水攻船只器械图式十一条。(六)水攻要诀。指出水攻之道有四;一因(因风纵火,顺流焚舟),二贼(我居上流,用药毒敌),三逆(筑堤以障其下,决堤以灌其营),四绝(贼必籍水阴为深渠以涸之)。
《武备地利》四卷,各卷主要内容如下:
卷之一:一统京省总图,附天下一统全图,共录地图18幅;地利古今将略,辑录孙子、吴子等11家论地利的言论,附载《治安十策》中有关地利的论述;京省舆地,记述京省辖区、山川、形胜、关梁、风俗等;京省便览,记述京省户口数量、物产钱粮、卫所设置、兵马数额等。
卷之二:防海要图论、海防略、日本入犯图、六省(广东、福建、浙江、江南、山东、辽东)防海图、御海洋论、洋山记、固海岸论、勤会哨论、江南防海总图、苏松常镇扬淮六府沿海图、江南海防略及事宜、浙江防海总图、嘉杭绍宁台温六府沿海图、浙江防海略及事宜、山东防海总图、登莱防海略及事宜、福建防海总图、福建各府防海图、福建防海略及事宜、广东防海总图、广东各府防海图、广东防海略及事宜、辽东防海总图、辽东各卫防海图、辽东防海略及事宜。本卷辑录了沿海各省的地形图及防海事宜,并提出了防海十策。
卷之三:防江要略论、防江图、江防略、太湖图略、防湖论、河漕略、漕河总图、海运图、海运要略。本卷辑录江、海、湖图及漕运、防御事宜,并提出江防十策。
卷之四:九边图略论、九边图、九边考、外国图略、外国图、外国考略(共计九十四国)、通外国图略、通外国图、安营图(共计十四则)、营地略(共计二十四则)、屯田略、矿砂略、度险略(共四则)、地古略、三十六洞天、五岳图、七国争雄图、禹疏九河图、禹注江海图、河图洛书、十五国风图、春秋列国图、禹贡九州图。本卷主要记述边防形势以及与边防有关的外国资料等。
《武备三大秘书》是一部军事丛书,后两部子书系由杂抄《筹海图编》、《武备志》等诸家兵书中的有关内容汇编而成,辑录了一些比较重要的资料,如从《武备志》中辑录了《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蕃图》等。另外,本书为兴利除弊,振兴武备而作,书中间有著者施永图的议论,或抨击时弊,或提出御敌之策,如作者对九边的论述:〃施子曰:天下大要在于西北,东至辽海,西尽酒泉,延袤万里,中间山川联络,列镇屯兵,带甲六十余万,竭天下之膏血,以供诸镇,惟赖以供卫神京。今文皆爱钱,武皆惜死,文臣冒虚功以自固,武臣假妄报以苟延,攻守无策,偷惰成风,文网太密而巧避益多,贿赂公行而实效愈寡,斥堠不严而寇情未得,赏罚不明而劝惩无术,以致丧师辱国,粮饷不充,今宜痛革诸弊,坚壁固守,为耕牧之长计,而无狃于近利必恩抚土著,使守望相助,更火械齐备,使兵精粮足,一或不支,使附近地方响应之,既不缺兵又不缺饷,再使韩范大臣以抚励之,则九边衽席矣。〃(《武备地利·九边图略论》)
《武备三大秘书》现在见到的最早刻本是清康熙年间刊本,一为六卷足本,现藏美国国会图书馆,一为五卷本,即卧云居本。另外,三部分都有独立的单行本行世,如《武备天文志》有清顺至三年刻本和清抄本,《武备地利》有清刻本和清抄本等。
第六节汪氏兵学三书
清代汪宗沂辑编的一部军事丛书。汪宗沂,字仲伊,亦号彛κ浚ㄏ厝恕!ㄗ谝首匀豕谑保芸荜【僖担由钌街校粢獗已裕每尽段栈范浦髯ⅰ⒉雇技拔榉ǎ踩恚唬骸段栈苏笮姆ā贰!ǎā段浜畎苏蟊浴ば颉罚┐耸榻癫坏眉K得魉缒昙窗帽ǎ椤9庑髂昙渚俳浚紊轿髦兀游迤非湎巍>ā独窬罚聪だ致溃饔小吨芤籽场贰ⅰ豆芾衷羝住贰ⅰ睹献邮鸵伞贰ⅰ度姹ā返取
《汪氏兵学三书》又称《三家兵法》,收录的是三部古佚兵书的辑佚本。它们是:《太公兵法逸文》、《武侯八阵兵法辑略》、《卫公兵法辑本》。这三部兵书是中国古代著名兵书,其作者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可惜这三部兵书都已散佚,部分内容散见于类书、政书等史籍中,汪宗沂博采诸书,汇辑成编,并一一注明出处,间有评论性按语,其功当不可没。据《太公兵法逸文》自序可知,此书成书于光绪五年(1879年),当时并称为《三家兵法》。
《太公兵法》是有关太公兵法著作的通称。一般认为《汉书·艺文志》中《太公二百三十七篇》,其中的《兵八十五篇》,即是通常所说《太公兵法》。而《太公兵法》又包括《六韬》、《阴谋》、《金匮》等篇。〃汪宗沂辑《太公兵法逸文》实兼《六韬》、《金匮》、《阴谋》三书。〃(《古史辩》第四册《战国无私家著作说》)他辑录的范围大致有:《说苑》引《太公兵法》;《皇览》、《意林》引《金匮》、《阴谋》;《左传》、《国语》、《大戴礼》、《史记》、《汉书》、《通典》、《御览》引《周书》;《逸周书·武称》、周、汉、隋、唐人引〃兵书〃、《军志》、〃兵法〃,如孙武、萧统、萧吉、欧阳询等;唐人书引《六韬》佚文,如《群书治要》;《黄石公记》佚文;以及辑者认为今本《六韬》近古者。将这些佚文以类相从,别为篇第,共一卷七篇。虽然全书不成系统,有些佚文也未必一定属于《太公兵法》,但其中确有一些古色古香,涵意深刻的论兵要言,如〃先谋后事者昌,先事后谋者亡〃(引自《意林》),〃故战不必任天道,饥饱劳逸文武最急,地利为宝〃(引自《群书治要》),〃王得众人之心以图不道,则不战而胜矣〃(引自《说苑》),〃智与众同者非人师也。大智似狂,不痴不狂,其名不彰;不狂不痴,不能成事〃(引自《御览》)等等。
《武侯八阵兵法辑略》一卷,是汪宗沂从《水经注》、《环宇记》、《晋书》、《御览》、《文选》、《通典》、《北堂书抄》、《玉海》、《杜牧孙子注》等史籍中辑录出的有关诸葛亮八阵的资料,内容涉及八阵图遗迹、八阵布列及各部分名称等。每条资料后有汪氏的按语。后附《用阵杂录》,系从有关史书上辑录的运用阵法的资料,共十四则。
李靖是唐代著名军事家、兵法家(其事迹见本书《李卫公问对》介绍),但他的兵书却没有能完整地流传下来。宋神宗在熙宁八年(1075年)向主管军事的枢密院下诏令说:〃唐李靖兵法,世无完书,杂见《通典》,离析讹舛。又官号物名与今称谓不同,武人将佐多不能通其意。令枢密院检详官与王震、曾收、王白、郭逢源等校正,分类解释,令今可行。〃(《宋史·兵九》,卷195)对诏令中说的〃李靖兵法〃究竟是李靖兵法书的总称,还是指的象《太平御览》中的独立兵书《卫公兵法》,姑置不论,至少说明,在宋神宗时李靖兵法就已经〃世无完书〃了。而王震等人校正的本子不知是未行世,还是行世后失传?未见后人提及。汪宗沂推测,〃未立学官,未见书目,当由书未编成〃。所以,他以个人的力量对李靖兵书进行了辑佚。主要从唐杜佑《通典》、《杜牧孙子注》、宋《太平御览》、《武经总要》、明唐顺之《武编》等书中所引佚文,参互辑录,分类编排,区分为上、中、下三卷,共三篇:
一将务兵谋,二部伍营阵,三攻守战具。关于辑佚的原则,在凡例中指出:辑者认为本非《卫公兵法》而他书误注者不录;凡佚文在《通典》未注明著者而又不见他书注明者,无凭取信,暂从缺。说明辑佚的标准是比较严的。书后附有《旧唐书李靖传考证》。此书将散佚的李靖兵法资料汇集成帙,为研究李靖军事思想提供了很大方便。虽不能窥李靖兵法之全貌,已可从某些方面反映李靖在继承前人军事思想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的用兵特点,如主张〃将之上务在于明察而众和,谋深而远虑〃,〃用兵上神,战贵其速〃,同时,又要懂得〃卷迹藏声,蓄盈待竭,避其锋势,与之持久〃,〃决胜之策者,在乎察将之材,能审敌之强弱,断敌之形势,观时之宜利,先胜而后战,守地而不失〃,〃赏罚不在重,在必行;不在数,在必当〃等。再如,在审察敌人之形方面,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敌有十五形可击〃,即新集、未食、不顺、后至、奔走、不戒、动劳、将离、长路、侯济、不暇、险路、扰乱、惊怖、不定。
《汪氏兵学三书》现存版本有清光绪甲午(1894年)避舍盖公堂校刊本、刊本、光绪乙未(1895年)渐西村舍汇刊本等。
下编现存兵书简目
说明:
下编文体虽然与上、中编不同,但它们之间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上编是从宏观上探讨历代兵书的源流、发展、价值和影响等;中编是从微观上对不同类别的具体兵书进行较详细介绍,但因历代兵书数量很多,不可能一一详加介绍,故有下编之设。下编以目录学的方法揭示历代兵书的基本情况,并给读者进一步研究兵书提供查找线索。根据这一目的,此前曾编出《中国兵书知见录》,但应解放军出版社的要求,已先期出版。现据《知见录》缩编《现存兵书简目》,作为下编的内容,以便鸟瞰现存兵书的概貌。《简目》对《知见录》个别著录不确之处进行了订正,并增收了一些现存兵书。对《简目》编纂中的有关问题作如下说明:一、中国兵书有其特定的内涵和外延,一般是指清王朝灭亡(即1911年)以前中国人著的有关军事方面的古籍;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的有关军事方面的论著、翻译外国的军事著作,一般不再称为兵书,而称为军事著作或军事译著。所以,本目录收录的内容范围和时限是1911年以前的兵书及以后对这些兵书的研究、注释、校勘、译文、解说、影印、翻刻等著作。
二、中国兵书卷帙浩繁,种类繁多,有的一部兵书涉及两个以上主题,历代著录不尽相同,具体一书归类分歧亦颇大,如《宋史艺文志》以《战国策》为兵书,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又将有些兵书列于子部之天算、术数、道家,史部之杂史、传记、地理、政书等类。本目录兼采各家之长,力求避免收录过宽或过窄,举凡军事理论、用兵方略、兵制、兵器、名将传、军事地理、军事后勤、军事占侯、兵法史,以及军事丛书等均视为兵书,予以收录,惟战史大多记政治、经济、外交等内容,属历史学范畴,诸如《左传》、《战国策》等不予收录。
三、中国古籍版本复杂,同一种书的不同版本往往内容和卷数差别甚大,乃至书名亦有变化。目前对于版本与种数的关系认识尚不统一,著录亦不尽相同。依古籍编目传统观念,同一书之不同版本各算一种。本目录为减少篇幅,同一书的不同版本一般不再单独著录,在该书版本项内著录各种版本;对于书名或卷数与该书标目不同者,在版本项内注明。
四、本书目凡确知藏书地点者,注明藏书地点(收录在《中国丛书综录》中的兵书,可借助《综录》查找其藏书地点,本目录不再著录藏书地点;建国后出版的兵书各馆大都有收藏,亦不著录藏书地点);凡确知存世但未详藏书地点者,注明资料来源。
五、兵书丛书著录子目。为节省篇幅,其子目一般不再作分析著录。
六、著录格式:书名项著者项版本项(藏书地点)
注释丛书子目本目录以书名为标目,字体大于其它各项,回行时比书名第一字缩进三字著录;著者项、版本项、注释、丛书子目比书名缩进二字著录,回行时缩进三字;藏书地点在版本项后空一字并加括号著录,国内(台湾省除外)藏书单位用代号表示,代号表附后。
七、本目录按时代进行排列。中国兵书伪托之作颇多,由于时代久远、资料缺乏,不可能一一考辩清楚,本目录除经编者考证的外,一般照原题作者时代著录;垮朝代的人物,各家著录不尽一致,本目录一般照原题著录,个别人物作相对统一;凡著者不明具体朝代者,排在最早见于著录的朝代。所著录兵书的成书时间未及一一考证,故每个朝代内未严格按照成书先后排列。
本书目附有兵书书名索引。
一、先秦
孙子三卷(春秋)孙武撰
宋刊本(日本静嘉堂)
清光绪元(1875)年湖北崇文书局刻本(2201)
清咸丰四(1854)年丁晏抄本一卷本清段朝端跋(0201)
清光绪六(1880)年湖北崇文书局刊本(1701)
清刊汉满文对照本四卷本(3001)
清抄本二卷本(清)王懿荣跋佚名录王念孙吴大征校(0101)
日本嘉永四(1851)年仙台樱田刊本二卷本(2301)
日本嘉永五(1852)年刊本二卷本(2301)
1947年8月联合勤务学校教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