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风云-第4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爆炸之后,比基尼环礁上的所有人造设施都不存在了,而停泊在环礁内的舰艇,无一例外的沉到了海地即便在四百多公里之外,依然能够看到升腾到数万米高空的蘑菇云,而爆炸产生的巨浪一直传递到了五百多公里之外当时,在飞机上进行观察的科研人员只有一个感受,即世界末日
正是如此,氢弹被称为末日武器
当然,聚变装置爆炸试验离真正的实战型氢弹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直到一九五九年底,也就是在两年多之后,中**方的科技人员才解决了氢弹的小型化问题,制造出了第一枚真正意义上的氢弹只是这枚炸弹依然重达数吨,只有重型轰炸机能够运载
氢弹的出现,第一次让核威胁变成了现实
要知道,只需要一枚百万吨级的氢弹,就能够彻底摧毁一座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即便像北京这样的级大都市,也只需要三到四枚
显然,氢弹让战争变得具毁灭性未完待续)
第六百二十五章 前进方向
对中国海军而言,在核时代初期,最主要的问题不是获取核武器,而是获得运载与投掷核武器的工具,特别是后者
要知道,在核武器诞生之后的五年里,能够投掷核武器的只有重型轰炸机
这一局面,直接导致空军成为了唯一的战略军种,即只有空军拥有对敌国进行核打击的能力
显然,这种局面对中国海军极为不利
一九五一年初,军事改革迈出了最为关键的一步,即陆海空三军司令部撤消,正式组建总参谋部与参谋长会议
这一年,冯承乾正式退役,由顾祝同出任中国海军参谋长,以及首任参谋长会议主席
按理说,在军事改革之后,军人的影响力将大幅度降低只是,受各种因素影响,军人依然拥有很强的影响力
说白了,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正是如此,参谋长会议主席拥有很大的权力在顾祝同等二战中的元勋退役前,参谋长会议不但是总参谋部的实权机构,还是国防部中最有权力的机构,而参谋长会议主席的影响力甚至过了国防部长别的不说,在这三十年里,参谋长会议主席能直接决定军队装备的研制工程,只需要在形式上向国防部长汇报,而国防部长唯一的权力,只是在经费审核的时候向参谋长会议主席施加压力,控制装备研制的总开支至于用在装备研制上的预算是怎么花掉的则只有参谋长会议主席清楚
做为首任参谋长会议主席,顾祝同在其两年任期期间拥有很大权力
当然,顾祝同知道,这是冯承乾替他争取、或者说是替海军争取到的结果
要知道,在冯承乾退役之前,吴铁生与刘亚光都已退役,因此在军事改革最后阶段几乎是冯承乾说了算冯承乾退役的时候,已经快八十五岁了虽然大元帅的服役期限并没有受到限制,也就是终生制但是吴铁生与刘亚光退役的时候都不到七十岁,比冯承乾年轻得多按理说,冯承乾应该是第一个退役的大元帅而他没有第一个退役,就是要为海军发展做最后的贡献
可以说,在一九五一年到一九五三年的这两年,是最为重要的两年
在这两年里,顾祝同亲中文网展战略,并且亲自参与与批准了多种重大装备项目的研制工程
比如,中国海军在战后建造的第一种大型航母就是由顾祝同亲自批准的
只是,相比与常规装备,顾祝同在海军核准备上所做出的贡献、以及所产生的影响都要巨大得多
在当上海军参谋长之前,顾祝同就批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科研项目
这就是舰用型核反应堆,以及与之配套的动力系统
在担任了海军参谋长之后,顾祝同加大了在核动力项目上的科研投入,并且把核动力订为海军大型战舰的主要动力
正是如此,中国海军才能在数年之后开工建造第一艘核潜艇
有趣的是在研制核动力系统初期,中国海军并没打算首先用在潜艇上,而是准备用在大型航母上
主要就是,核动力能够赋予航母几乎无限的续航力
对中国海军来说,仅此一点就有足够的吸引力了
要知道,大战结束之后中国周边地区已经没有敌对国家了不管是在西太平洋上、还是在印度洋上,都没有能够对中国海军构成严重威胁的对手,而中国海军真正的对手,即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远在北大西洋之上
重要的是,中德的战略斗争主要集中在西半球,而不是东半球
结果就是,中国海军必须解决舰队的续航力,让舰队在远航万里之后,依然能够击败最主要的敌人
显然,战舰的续航力至关重要
虽然在研制核动力之前,中国海军就通过其他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比如提高大型战舰的续航力、建造加完善的后勤保障系统、在主要航线上建立海军基地、控制通往北大西洋的主要航线等等,但是这些手段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即支撑舰队远征作战的后勤保障系统在战争期间极为脆弱,肯定是敌人的主要打击对象,当后勤保障系统瘫痪之后,中国海军舰队的战斗力就将大幅度下降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让舰队获得足够的续航力
正是如此,顾祝同首先提出了打造全核动力舰队的设想
只不过,这是一个非常前的设想要知道,即便在顾祝同去世之后半个世纪,中国海军也没有实现全核动力的目标当然,保留常规动力战舰的主要原因不是技术不过关,而是处于成本上的考虑
在中国海军的众多战舰中,最重要的是航母,而最需要提高续航力的也是航母
也正是如此,中国海军在研制舰用核动力系统的时候,首先考虑到的是航母,而不是潜艇
当然,这并不表示中国海军不清楚核潜艇的价值
事实上,在启动核动力系统项目的时候,就有海军将领提出,应该首先把核动力装置应用到潜艇上
根据对大战期间潜艇作战的统计结果,交战双方被击沉的潜艇中,有八成是在海面航渡的时候被击沉,或者是在航渡状态下被发现的也就是说,导致潜艇损失的主要原因就是必须浮上海面为蓄电池充电
显然,这很好理解
做为一种进攻性的伏击武器,潜艇的武备根本算不上强大,其主要武器是鱼雷,而鱼雷的射程与威力显然都不够理想,因此潜艇根本无法与任何一种反潜力量进行正面对抗,潜艇最理想的武器就是其极佳的隐蔽性
从某种意义上讲,隐蔽性正是潜艇的主要价值基础
显然,浮在海面上的潜艇根本不具备隐蔽性,也就很容易被击沉了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为潜艇提供一种不需要空气的动力系统,让潜艇获得无限的潜航能力
显然,核动力装置是最为理想、也是唯一合适的动力系统
甚至可以说,核潜艇才是真正的潜艇,因为只有核潜艇能够在绝大部分时候、甚至是出航之后始终处于潜航状态,而常规动力潜艇,有大部分时间是浮在海面上的,与水面战舰没有太大的分别
当然,中国海军建造的第一艘核动力舰艇就是潜艇,而不是大型航母
让中国海军把重点转到核潜艇上的主要原因,就是核武器
要知道,在顾祝同第一次担任参谋长会议主席的时候,海军受到了来自空军、或者说是战略能力上的严峻挑战在核武器诞生之前,海军是最重要的战略军种,因为只有海军能够实现全球到达与全球打击虽然空军拥有重型轰炸机,但是这些轰炸机需要基地,才能够执行全球打击任务海军则不然,即便没有海外基地,也能够通过舰队打击任何一个国家,而且能够让陆战队发起地面攻击
可惜的是,核武器出现之后,海军的战略地位受到了严重威胁
说白了,如果没有核武器,那么海军的打击能力将远不如空军,而国家领导人在决定对某个敌对国进行战略打击的时候,首先考虑到的肯定是空军的重型轰炸机,而不是海军的舰队
如此一来,海军就需要能够与空军匹敌的战略打击能力,即投掷核武器的能力
最初时候,顾祝同把希望寄托在了海军航空兵,特别是舰载航空兵身上
这也可以理解,顾祝同就是从舰队司令官的位置上发迹的,而他最值得称道的能力就是指挥舰队作战
问题是,在大战结束后的时期,这是一个很不实际的想法
当时,在设计战后的第一种大型航母的时候,顾祝同就刻意强调了搭载轰炸机,至少是中型轰炸机的能力,因为中型轰炸机是运载原子弹的最低级别的平台结果就是,这种航母的第一套设计方案中,为了让中型轰炸机起降,直接取消了舰岛,飞行甲板的长度达到了三百三十米,而且在舰首配备了两台大型蒸汽弹射器只是,在正式动工建造后,顾祝同才认识到,让轰炸机上舰是一个极端错误的想法原因就是,原子弹肯定是越做越小,迟早能够由战术攻击机携带重要的是,不管是中型轰炸机、还是战术攻击机,其作战半径都无法与重型轰炸机匹敌,因此就算能让航母搭载中型轰炸机,也无法打击位于内陆的目标,战略打击能力形同虚设相反,如果强行让中型轰炸机上舰,将不可避免的降低舰队的战术作战能力结果就是,这艘航母在开工后不到一个月就停工了,随后就被拆毁,而中国海军也回到了老路上,即设计与建造一种以搭载战术飞机、执行战术作战任务为主的航母,即便这也是一艘大型航母
在做出这个选择之后,顾祝同才认识到,潜艇也许才是最合适的战略打击平台
当然,这与另外一项至关重要的技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未完待续)
第六百二十六章 厚积薄发
从某种意义上讲,用来投掷原子弹的载具与原子弹有着同等的重要性
对中**队来说,这不是什么大问题主要就是,在原子弹诞生之前,中国空军已经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轰炸机重要的是,在研制原子弹的时候,其很多指标都以“级空中霸王”的性能为准
也就是说,在原子弹诞生的时候,中**队就拥有投掷原子弹的载具
问题是,对其他国家来说,情况就并非如此了
显然,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国
虽然在研制核武器的进度上,德意志第二帝国比中国晚了五年左右,即到一九五五年才制造出第一具核爆炸装置,而其第一枚实战型原子弹要到一九五七年才问世,但是相对于原子弹本身而言,德军缺乏投掷原子弹的载具
要知道,“级空中霸王”不在中**方的出口清单之内
大战期间,德军获得了两架“级空中霸王”式轰炸机,其中一架是在轰炸美国本土的时候被击伤,被迫飞往德军控制的百慕大群岛迫降,因此保存得较为完好利用这两架来自不易的级轰炸机,德军启动了仿制工程,想通过逆向测绘制造出性能相当的轰炸机,而且也取得了成功问题是,这是好几年之后的事情了,而且在德军仿制成功的时候,“级空中霸王”已经不再是最先进的轰炸机了
也就是说,德军在研制原子弹的时候还得同步研制原子弹的载具
显然,德军不可能把希望寄托在轰炸机上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国有能力研制出先进的轰炸机,也就不会仿制“级空中霸王”了从技术层面上讲,研制一种先进轰炸机的难度不比建造一艘舰队航母低多少事实上,随着技术发展,先进轰炸机的研制难度最终过了航母到二十世纪末,仅有两个国家能够制造战略轰炸机而且只有中国能够制造出先进的战略轰炸机,而能建造航母的国家多达八个
造不出足够好的轰炸机,德军就这能寻找其他手段
当然德意志第二帝国并不缺乏先进军事技术要知道,在大战结束的时候,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军事技术并不比中国差只是各有所长而已在某些领域,德意志第二帝国还拥有相当明显的优势
当时,德军把希望寄托在了一种全的运载工具上,即弹道导弹
要知道,弹道导弹就诞生在德意志第二帝国
在大战结束的时候,德意志第二帝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导弹技术,而且是唯一能够生产火箭发动机的国家虽然美**方也研制过火箭发动机,但是在战败的时候,美军销毁了所有相关资料与设施
必须承认,这是一个相当聪明的选择
最重要的是弹道导弹是加容易实现的原子弹载具
关键就是,弹道导弹本身对基础技术的要求比重型轰炸机低得多要知道,在全世界只有两个国家能够研制生产战略轰炸机、而且只有中国空军大量装备了战略轰炸机的时候,有十多个国家能够研制与生产弹道导弹与运载火箭,甚至一些实力较弱的小国也能够制造出弹道导弹
也许,这很难以理解
虽然在很多人看来,弹道导弹与运载火箭的技术难度高,但是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认识
搞清楚一个问题,就能知道导弹与轰炸机的技术差距了
即便是性能最好的弹道导弹,也是一次性载具只需要使用一次,因此对各个系统的要求并不是很高,火箭发动机的工作时间最长半个小时,最短只有几分钟相比之下,轰炸机是需要反复使用的载具,因此对各个系统的要求高得多,其涡轮喷气发动机的使用寿命要达到数千小时,甚至上万小时,还要在使用中进行数千次的启动,需要适应各种各样的工作环境
可以说,仅次一点就决定了两种武器系统的研制难度
重要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在弹道导弹的相关技术领域已经有了较多的积累
由此可见,德意志第二帝国在载具上走了一条捷径
只不过,德意志第二帝国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一九五六年,在德意志第二帝国制造出第一枚实战型原子弹之前,就已经制造出了第一枚能够以原子弹为弹头的弹道导弹,而且射程达到了一千五百公里,具备了有限的战略威慑能力
这就是,如果把这种导弹部署在高加索地区,刚好能够打到中国的极西部地区
可以说,为了获得战略打击能力,德意志第二帝国在弹道导弹上花了大量的资源
也正是如此,德意志第二帝国在弹道导弹与运载火箭领域取得了短暂的优势
一九六二年,德意志第二帝国率先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枚运载火箭,把一枚质量为二十七公斤、安装了一部短波电台的人造卫星送入近地轨道,也由此拉开了太空时代仅仅六年之后,德意志第二帝国又开创了一个第一,即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把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名航天员送入太空
显然,德意志第二帝国在弹道导弹与运载火箭领域的优势,极大的刺激了中国
一九六三年,中国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当然,这是应急之作这枚卫星的质量仅有八点六公斤,只安装了一部小型电台,持续工作时间不到八个小时,而且需要用专门的功率放大器才能收到其发出的信号载人航天方面,中国只比德意志第二帝国晚了半年,即在一九六六年底,也把第一名宇航员送上了太空
在此之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优势就不再明显了
比如,在一九六八年,德意志第二帝国开始营建第一座空间站,而中国的第一座空间站在一九七零年就投入了使用,比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第一座空间站早了三个月,中国也首次在太空竞赛中越了德意志第二帝国
太空竞赛的大逆转发生在一九七二年
这一年,中国在进行了三次试验性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