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歌剧幽灵-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吉里太太说完这些,停下来看了看听者的反映。没想到蒙夏曼对波里尼的故事居然摇头以示不满。
“你说了半天还是没告诉我幽灵是在什么时候,怎样跟你要小板凳的。”他紧紧地盯着吉里太太的眼睛,似乎想从中看出一点答案。
“从那晚之后,再也没人敢找幽灵的麻烦,没人敢跟他争那个包厢。德比恩和波里尼先生下令,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把五号包厢留给幽灵。从此,他每回来看演出,总是管我要一张小板凳……”
“哦?一个喜欢坐小板凳的幽灵。难道,它是个女人?”蒙夏曼反问道。
“不,不,他是个男的。”
“你怎么知道的呢?”
“他的声音是男人的嘛!哦!我从来没听过那么温柔的男声。他每次都是在第一幕的中场时间赶到,然后在五号包厢的门上轻轻地敲三下,声音清脆利落。第一次听到这三下敲门声时,我惊讶极了,因为我很清楚包厢里根本没人。我打开门一看,居然还是没人!就在这时,我听到一个声音对我说:‘于勒太太(我死去的丈夫正是叫这个名字),麻烦您给我拿张小板凳,好吗?’不瞒您说,当时,我吓得两腿发软……而那个声音继续说:‘于勒太太,您别害怕,我是剧院幽灵!!!’那声音温和而亲切,让我几乎忘记了害怕。我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它就在右排的第一张椅子上。虽然什么也没看见,我却感觉似乎有一个彬彬有礼的先生坐在那儿。”
“五号右侧的包厢有人吗?”蒙夏曼问。
“没人。右边的七号和左边的三号一样,都还空着。演出才刚刚开始。”
“那么,你怎么做的呢?”
“我去拿了张小板凳给他。当然,那是给他女伴用的!但是,我从未听说过她,也没见过她。”
什么?从哪儿又冒出来一个幽灵夫人呢?蒙夏曼和里夏的目光从吉里太太身上,转移到她后面的监查员,他正向经理们挥动着手臂,想引起他们的注意。而后,他用食指敲敲额头,示意吉里太太肯定是疯了。他装腔作势的样子,使里夏颇为反感。堂堂的监查员居然会留用一个严重的幻想症病人,里夏决定不再理会他。这时,吉里太太继续往后讲,她开始对幽灵的慷慨赞不绝口。
“每次看完演出,他总会给我一枚四十苏的硬币,有时还给一百苏。当地隔了好几天才来时,有时甚至给我十法郎。不过,自从有人又开始找他的麻烦之后,他就一分钱也不给了……”
“对不起,亲爱的夫人……(一听如此亲切的称呼,吉里太太帽子上的黑羽毛又抖动起来)对不起!……烟是,幽灵他怎样把四十苏的小费交给你的呢?”蒙夏曼似乎生来就好奇。
“他就把钱留在包厢里的小茶几上,和我送过去的节目单搁放在一起。有时,我甚至能在包厢里找到一朵花,一朵从他女伴衣服上掉下来的玫瑰……因为,他有时带女伴一起来,有一天,他们还把扇子忘在了包厢。”
“啊?幽灵把扇子忘在包厢里?那么你怎么办的呢?”
“我就等他下次来的时候,还给他了。”
这时,一旁的监查员开口说道:“吉里太太,你违反了剧院的工作守则,我要处你罚款。”
“闭嘴!你这个笨蛋!”菲尔曼·里夏低声喝斥道。
“他们就把扇子取走了,经理先生。演出结束以后,我发现扇子不见了,小茶几上搁着一罐我最喜欢的英国糖。那真是个好心的幽灵……”
“好极了,吉里太太,……你可以走了。”
而当她以一贯的不卑不亢的态度向两位经理告退后,他们立即对监查员宣布,他们决定解雇这个老疯子。然后,他们打发走了监查员。
监查员临走虽然一再强调自己对剧院如何忠心耿耿,经理们还是通知行政主任,克扣监查员本月的薪水。当办公室里只剩下里夏和蒙夏曼两人时,他们心有灵犀地同时想到要去五号包厢探个究竟。
第06章 魔琴
关于克里斯汀娜·达阿埃的坎坷经历,我们稍后会作介绍。自从在告别晚会上取得空前成功之后,她几乎又销声匿迹起来,仅在苏黎世公爵夫人的家里作过一次演唱。那晚,她唱了几首自己最拿手的曲目。当时在座的某著名乐评人曾这样称赞她:
“当我们听到她所演唱的《哈姆雷特》时,简直怀疑是莎士比亚本人指导她演唱奥菲丽娅一角……当她头戴璀璨夺目的皇冠时,莫扎特真该走出他长眠的墓家,聆听她的歌声。不过,无需劳他的大驾,克里斯汀娜·达阿埃在那首《魔笛》中出神入化的表现,高亢嘹亮的歌喉,或许早已响彻云霄,不费吹灰之力地与他在天堂相会。一如她从斯科特洛夫村的小村姑摇身一变,轻而易举地步入加尔聂先生所建造的金碧辉煌的巴黎歌剧院一样。”
然而,自从在公爵家演出之后,克里斯汀娜再也没有公开露过面。事实上,这段时间里,她谢绝了一切的邀请和出演。在未提出任何理由的情况下,她辞退了一场预先答应好的慈善义演。她的所作所为让人觉得她似乎不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又似乎是害怕再一次的轰动。
她知道夏尼伯爵为了讨他弟弟的欢心,一直积极地在里夏经理面前替她求情。她给伯爵写信以示谢意。并婉言拒绝了他的帮助。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她有如此令人不解的行为呢?一些人认为是她高傲,目空一切,也有人认为是她谦虚,淡泊名利。事实上,真正的原因,我不知道是否可以用这两个字描述:恐惧。我一直深信克里斯汀娜自己和她的观众一样,对在她身上所发生的难以置信的变化感到震惊。我手里有一封克里斯汀娜写的信(这封信后来一直由波斯人收藏),信的内容正与这个时期相关。再次读完这封信,我确认克里斯汀娜确实被自己的成功震惊了,甚至惊呆了,最后感到无限的恐惧。是的,是的……恐惧!“演唱时的我,根本不是我自己!”她在信中写道。
这个可怜、纯洁而温柔的女孩!
她不再露面,夏尼子爵一次次地徒劳而归。他写信给克里斯汀娜,请求登门造访,见她一面。而正在他等回信等得心灰意冷时,一天早上,他突然收到克里斯汀娜的一封短笺:
“先生:
我从未忘记过那个跳人海里为我抬回披肩的小男孩,我无法克制自己写下这句话。今天,我要回佩罗镇,去完成一项神圣的任务。因为,明天就是我父亲的祭日,他生前曾是那么地喜欢您。您一定还记得他吧?他去世以后,和那把小提琴一起被葬在山坡下小教堂周围的墓园。还记得吗?我们小时候曾经在那座小山坡上尽情玩耍;而也在小山坡的路边,我们彼此互道了最后一声再见。”
夏尼子爵一读完这张短笺,便立刻找出火车时刻表,匆忙地换好衣服,简短地写了几句留言托仆人转交给哥哥,然后钻进一辆车子,赶到蒙巴纳斯车站,但已错过了早班火车。
拉乌尔浑浑噩噩地度过了整个白天,直到傍晚,当他终于坐上火车时,方才恢复了清醒。他一遍又一遍地读着克里斯汀娜给他的短信,吮吸它散发出来的芬芳,回味着甜蜜的童年时光。在这段难熬的夜行旅途中,他从始至终处于一种狂热的梦境状态,脑海里只有克里斯汀娜一个人。黎明时分,他在拉尼翁站下了火车,而后立即跑去搭开往佩罗镇的公共马车。他是车上唯一的乘客。从车夫口中得知,前一天晚上曾有一名巴黎人打扮的年轻女子搭车前往佩罗,就住在“夕阳客栈”。那肯定是克里斯汀娜,她独自前来的。拉乌尔终于长长地舒了口气,他总算能够和克里斯汀娜在没有旁人干扰的情况下,安安静静地谈一谈。他爱她爱得快要发疯了。这位大男孩,虽曾周游过世界,却依然纯情得像是从未离开过母亲的小男生。
随着与自己梦中的女人相隔愈来愈近,拉乌尔浮想联翩,回忆起那个爱唱歌的瑞典小女孩的故事,其中包括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
从前,在瑞典于普萨附近的一个小村镇里,生活着一户农家。农夫平日下地种田,星期天则在唱诗班里唱圣歌。农夫有个小女儿,早在她识字念书之前,便教她识读乐谱。老达阿埃可能并不知道自己是个伟大的音乐家。他擅长拉小提琴,被认为是斯堪的那维亚半岛上最杰出的乡村小提琴手。他远近闻名,人们络绎不绝地邀请他在婚礼和节庆上演奏。达阿埃夫人身体残废,在小克里斯汀娜六岁那年去世了。此后,老达阿埃变卖农场,带着他一生中最爱的女儿和音乐前往于普萨,想实现光荣的梦想。然而,命运却只为他安排了贫困。
于是,他被迫又带着女儿回到乡下,在集市上演奏斯堪的那维亚民谣,与他相依为命的女儿则经常为他伴唱。一天,在兰比的集市上,瓦雷里教授看完父女俩的表演后,把他们带到哥登堡。他认为老达阿埃是世界上最好的小提琴手,他的女儿则是可造就的艺术天才,克里斯汀娜由此得到了正规的音乐教育和训练。女孩所到之处,莫不因她的美丽、优雅和尽善尽美的言谈举止而引起一番轰动。她在音乐方面的素养更是突飞猛进。这时,瓦雷里教授和夫人准备迁居法国,并且携达阿埃父女俩同往。瓦雷里夫人一直视克里斯汀娜如己出。可是,日渐衰老的父亲却思乡成疾。在巴黎,他几乎足不出户,终日沉浸在以琴声倾诉哀愁的梦境里。他时常把自己和女儿关在屋里,好几个小时都不出门,只听见琴声和轻柔低回的歌声不绝于耳地从屋里飘出来。有时,瓦雷里夫人会在门后聆听他们的音乐,听着听着就忍不住落泪叹息,然后跟着脚尖悄悄地离开。她也同样思念着斯堪的那维亚。
这年夏天,全家到布列塔尼半岛的佩罗镇度假,那是个鲜为人知的偏僻小镇。而老达阿埃在这个地方似乎又恢复了活力,他深深地爱上了佩罗的海,他说海水的颜色和故乡斯堪地那维亚的一模一样。他常常一个人站在海边,拉着催人泪下的乐曲,他说大海这时也陷入沉寂,聆听他的音乐。而后,他向瓦雷里夫人提出了一个古怪的想法,经再三恳求,瓦雷里夫人终于答应了他。
于是,他又像从前在斯堪的那维亚一样,带着女儿夜以继日地奔忙于当地的各种朝圣庆典、乡村节日以及舞会。人们对父女俩的音乐百听不厌。他们把最美的音乐带到了最偏远的小村庄,夜里也不去旅馆,跟以前在瑞典的那段苦日子一样,就睡在农家谷仓的草堆上。
然而,他们的穿着却非常得体。他们既不收受别人的钱物,也不进行募捐。没人能够理解这个提琴手,他带着个美貌无比的小女孩不辞辛劳地四处奔走,而小女孩的歌声如此美妙动听,人们还以为是天堂里的大使在歌唱。于是,不管父女俩走到哪里,都有一群追随者。一天,城里来的一个小男孩,拖着一个女管家模样的妇人,追随他们走了很长一段路。小男孩无法下决心离开那个小女孩——他似乎已被她柔美而纯净的歌声深深地迷住了。小男孩跟着他们来到了一个至今仍叫特雷斯托的海湾。那时的海湾空无一人,只有蓝的天,蓝的海和金色的沙滩。突然,一阵强风刮过,克里斯汀娜的披肩飘到海里。她本能地大叫了一声,伸出双臂,但披肩已经随着波浪越飘越远。这时,克里斯汀娜听见一个声音对她说:“小姐,您别着急,我去把披肩捡回来。”
接着,她看见一个小男孩奋不顾身地跑向海边,毫不理会他身后那个穿黑衣的女士在尖叫着反对。小男孩连衣服也没脱就跳入海里,为她捡回披肩。虽然小男孩安然无羌,但黑衣女士仍惊魂未定。这时,克里斯汀娜会心地一笑,拥抱住小男孩——他就是拉乌尔·夏尼子爵。当时,他和姑妈住在拉尼翁。这年的整个夏天,两个小伙伴天天见面,一起惨笑玩耍。而老达阿埃应夏尼姑妈的恳求,以及瓦雷里教授的一再撮合,同意教子爵拉小提琴。于是,拉乌尔也慢慢地喜欢上了那些曾经使克里斯汀娜的童年充满欢乐的歌曲。
他俩性情相投,都爱幻想,沉静,喜欢听故事,尤其是布列塔尼地区的古老传说。他们像乞丐一样,挨家挨户去乞讨故事。“好心的太太或先生,您能给我们讲个故事听吗?”从来也没人拒绝过他们的请求。布列塔尼的老太太们,有谁没见过在月光下的欧石南上跳舞的小精灵呢?
不过,他们所共度的最快乐的时光是黄昏。当太阳已经慵懒地沉睡在海里,宁静的夜开始笼罩大地,老达阿埃和他们一起坐在路边,讲述北方美丽的神话,声音低低的,仿佛害怕惊动故事里的幽灵。他的故事有时像安徒生的童话一样温馨,有时又像大诗人罗尼伯的诗歌一样悲伤。每当他一停下来,孩子们立刻就问:“然后呢?”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开始的:“从前,有一个国王,他划着小船在一条非常幽静而且深不可测的河流上漂行。那条河波光粼粼,就像挪威山脉中一只睁大的眼睛……”
另一个故事是:“小罗特什么都想,又什么都不想。她就像只夏天的鸟儿,栖息在金色的阳光下,而金色的发卷上戴着春天的花环,她的心灵如同她湛蓝的眼睛一样纯净。她非常听妈妈的话,专心致志地对待她的布娃娃,细心保护她的裙子、红鞋和她的小提琴。不过,她最喜欢的还是在音乐天使的歌声里悄然进入梦乡。”
当老达阿埃讲到这个故事时,拉乌尔总是默默地注视着金发碧眼的克里斯汀娜,而克里斯汀娜却对能在音乐天使的歌声中入睡的小罗特羡慕不已。在老达阿埃的每一个故事里几乎都有音乐天使的出现,于是孩子们总要让他讲讲清楚。老达阿埃说所有的大音乐家,大艺术家,在他们的一生中,至少接受过一次音乐天使的拜访。这只天使有时会像在小罗特的故事里一样,倚在孩子的摇篮边。所以,有些小天才六岁时就能奇迹般的拉一手好提琴,比五十岁的人拉得还好。有时,因为小孩不听话,不勤学苦练,天使会来得很晚。如果我们没有一颗纯净而安宁的心灵,天使也可能永远都不会来。天使是看不见的,但却会让上帝挑选出来的孩子听到他的声音。通常是在孩子们最意想不到的时候,也许是在他们悲伤或者失望之时,耳边会突然响起天籁般的音乐,那神圣的旋律,会让他们永生难忘。有幸被天使拜访过的人一生都保持着燃烧的激情,感受凡人所不知的感动。而这些享有特权的人,他们只要一碰乐器,一开口,凡夫俗子便会因其无法迄及的音乐境界而自惭形秽。那些对音乐大使一无所知的人还以为他们是与众不同的天才。
小克里斯汀娜问她爸爸是否听到过音乐大使的声音,老达阿埃忧伤地摇摇头,接着,他的眼睛一亮,看着女儿对她说:“我的孩子,总有一天,你会听到的!当我进了天堂,我一定会把他送到你身边,我向你保证。”
天气渐渐地凉下来,老达阿埃开始咳嗽了。
秋天,拉乌尔和克里斯汀娜分开了。
再次相见,已是三年之后,地点仍是在佩罗镇。两个孩子已经是长成少年。拉乌尔对这次的见面记忆犹为深刻,无法忘却。那时,瓦雷里教授已去世,瓦雷里夫人和达阿埃父女留在了法国。父女俩仍然唱歌、拉琴,把他们的女监护人也带入了和谐的音乐梦乡,她似乎就依靠音乐而活着。
拉乌尔碰巧来到佩罗镇,找到当年小女伴住的房子。他首先看到的是老达阿埃,他双眼噙满泪水地从椅子上站起身来,紧紧地拥抱着拉乌尔,对他说,他们一直都怀念着他。事实上,克里斯汀娜没有一天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