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暗访十年-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洗脚按摩之类的特殊服务。人们出门都是住旅社和招待所。吃完晚饭后,大家就都走出房间,坐在院子里的树下,就像在一起生活了很久的大家庭一样无所顾忌地聊天。这些年,骗子像蝗虫一样四处飞溅无孔不入,每个人都像防贼一样防备着每个陌生人,小旅社被拔地而起的价格高昂的酒店宾馆取代,这种其乐融融的情景再也见不到了。
第一节:特战队的秘密(8)
那天晚上,在夜阑更深,困意袭来,别人陆续离开的时候,院子里只剩下了我和那个中年人。我递给了他一根香烟,短暂的沉默后,他向我说起了自己在特战队的经历。那些惊心动魄的经历让我将信将疑。他同样不知道自己的部队番号,不知道自己的上级是谁,不知道自己将会执行什么任务。一直到他离开了那支队伍,他都蒙在鼓里。他说,他以前是吃商品粮的,后来就变成了吃农业粮。他说这些话的时候,正把山东的苹果拉到安徽出售,他是一名货车司机。
多年以后,这位货车司机的话,我终于在洪哥嘴中得到了印证。原来真的存在这么一支神秘的特战队。
但是,这位皖南小镇上的中年人,他当初的训练基地是在河边,而不是在山中。那么就是说,当时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特战队都在训练,等待着改变他们自身命运的机会。
而最后,他们等到的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从农村来,再回到农村。
洪哥说,他们在那排教室里接受的是中国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这种教育一直遗传到了今天,老师在讲台上喋喋不休,像布道的神父一样,学生坐在台下默默不语,只能被动地接受,像接受洗礼的少女一样。在少女的眼中,神父永远都是至高无上的,是凛然不可侵犯的,是无比正确的。在神父的眼中,少女是一张白纸,可以画出随心所欲的图画,可以塑造出自己想要的任何东西。
洪哥后来一直怀疑那个讲课的老师是不是有巫术,他的话语有一种催眠的作用,用缓慢的一成不变的腔调,说着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故事都是围绕着古代的刺客:要离、聂政、专诸、曹沫、侯赢、朱亥、豫让……老师一再告诫他们:士为知己者死,一诺重千金。这些古代的侠义刺客就是他们的榜样。老师的话像吸铁石一样,吸引着他们的思维,老师说什么,他们就听什么。他们像被种了蛊一样身不由己。
有一天,一群荷枪实弹的民兵开进了那座大院,预想中的剑拔弩张并没有出现,淳朴的洪哥们相信只要是民兵就都是一家,一家人怎么能自相残杀,洪哥他们束手就擒。
接着是漫长的审查,事无巨细都要交代清楚,每一时每一刻的每一件事情都要交代清楚,别人能够看到的行动交代清楚,别人不能看到的心理活动也要交代清楚,反复交代,狠斗私字一闪念,大公无私为人民。审查的日子异常难熬,它的残酷程度远远胜过当初的特训。
洪哥挺过了心灵煅烧的六个月后,回到了家乡。
此后,洪哥成为一个农民。那段专职民兵的历史没有人提起,他也不想提起。有一天,当他有机会翻阅到自己的档案时,才发现那段历史根本就没有在档案中记载。
第二节:与知青的冲突(1)
洪哥回到家乡后,坠入了痛苦的深渊中。每个认识他的人都在议论他,每一个熟悉他的人都在用探测器一样的目光看着他,他像被扒光了衣服一样被人展览。他当初是敲锣打鼓被欢送着离开家乡的,而现在则是灰溜溜地冷静静地回到家乡的。他吃了一段时间商品粮,现在又成了吃农业粮的。虎落平阳被犬欺,凤凰落架不如鸡。那时候的家乡有很多关于洪哥的传言,每一个传言都与他的生活作风问题有关,每一个传言都说得有鼻子有眼,煞有其事。人们都有对桃色新闻兴趣盎然津津乐道的天性。
那些日子里,洪哥陷入了人生的最低谷,他像被关进了铁屋子里,连呼吸都感到困难。白天,洪哥蒙头大睡,他只有在睡梦中才能暂时摆脱困窘和尴尬;夜晚,洪哥就悄悄起床,穿过睡梦中的村庄,一个人来到那条传说中闹鬼的小河边。他想遇到鬼,和鬼大战一场,他浑身的肌肉紧绷绷地,像一张拉满了的弓;他的骨节巴巴作响,充满了跃跃欲试的渴望,可是,小河边只能听到像厉鬼一样尖厉的叫声,没有见到一个鬼。洪哥大失所望。
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洪哥攀着嶙峋的岩石,来到了悬崖边,走进了传说中厉鬼出没的洞穴。一群不知名的鸟从岩洞里飞出来,在月亮的映衬下,它们的翅膀显得硕大无朋,它们尖声鸣叫着,凄厉的声音在明亮的月光下经久不息。洪哥打着手电筒,走进了那座亘古以来从未有人走进的山洞,那座传说中有鬼出没的山洞。
山洞里,一对狼夫妻在黑暗中盯着他这名不速之客,黄橙橙的眼光在黑暗中显得异常恐惧,像两对烛光。洪哥操起石头,向一对烛光砸去,砸出了一声长长的惨叫,然后,那对烛光黯然熄灭。另一对烛光突然扑过来了,携带着风声,洪哥操起装着三节电池的长长的电筒,砸向一只烛光,那只烛光熄灭了,剩下的一只燃烧着仇恨的光芒,洪哥手中的手电筒也熄灭了,手电筒在他的手中变成了曲尺,灯泡前面的玻璃哗啦啦掉了一地。狼咆哮一声,猛一回身,又向洪哥扑来,仅有的一只烛光明亮可鉴。洪哥扔掉手中曲尺一样的手电筒,略微一侧身,张开鉄钳一样的大手,扣住了狼的脖子,一扭身,将狼的身体掼在了岩石上,狼凄惨地叫两声,很不情愿地恋恋不舍地闭上了仅有的一只眼睛。
特战队出来的洪哥,一只金钱豹都不在话下,何况见到金钱豹就屁滚尿流的狼。
那天晚上,洪哥沿着洞壁继续向前走,看到远方有一星亮光。他的眼睛已经适应了黑暗,他能够从周边的影影绰绰辨别出自己所处的位置。快要走到另一处洞口的时候,突然起风了,午夜的风浩浩荡荡地灌进洞口,又丝丝缕缕地从另一处洞口溢出去,声音时而低沉,时而昂扬,时而像怨妇呜咽,时而像婴儿啼哭。这就是外面传说的闹鬼,这就是鬼过河的声音。
第二节:与知青的冲突(2)
而几十年后,我在暗访煤老板的一个夜晚,和长生走进了人字形瓜庵中,还能听到看瓜老汉在说鬼过河的事情。原来传说中的鬼过河,就是风过岩洞。这个情节,我在《暗访十年》第四季中写到了。
那天晚上,洪哥走出了岩洞,站在凄厉的寒风中,脱光了衣服,俯瞰着脚下的苍茫群山,仰望着月明星稀的浩淼夜空,洪哥发出一声声长啸,声音在山谷中激荡不绝,经久不息。寒风吹过来,穿透了洪哥的胸膛,穿透了洪哥的四肢,也穿透了洪哥的心灵。洪哥真想一伸脚,就会跳入亘古无人的万丈深渊中,从此解脱了所有的痛苦和郁闷。
然而,人生天地间,倏忽一百年,发肤魂魄受之于父母,你有什么权利结束父母给予你的生命?天地之间,漫漫无边,苍天之下,厚土之上,芸芸众生,人流熙攘,但只有一个你,每个人和你都不一样,你的容貌,你的心灵,你的性格,没有第二个人和你一样,你是天地间独一无二的人,你是亘古未有的,而将来也不会再有,你怎么能忍心结束这天地之间独一无二的生命?
无论如何,都要坚强活下去,洪哥对自己说。
上世纪七十年代,家乡周边的几个县市合起来兴建一座大型水库,抽调了一万名精壮年男子,组成浩浩荡荡的水利大军。那座水库,直到今天还在使用,流经丛山峻岭的汉江之水,流进了这座水库里,浇灌着几十万亩良田。
兴建水库又苦又累,没有人愿意去,很多人都是被生产队长逼迫着去的,但是洪哥抢着去,他想离开老家,去一个没有人知道他过去的地方。
但是,在远离家乡的地方,洪哥依然是人们议论的焦点。那些年里,从吃商品粮又回到吃农业粮的人,比偷汉子的潘金莲还稀少,关于洪哥的谣言像风一样吹遍了洪哥足迹遍及的每个地方。洪哥像一只可怜的鸵鸟,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只能把自己的脑袋埋在沙堆里,以为这样就能躲避猎人的枪口。
然而,他错了。他是特战队的队员,又被从专职民兵队伍里开除了。他无论走到哪里,谣言都会如影随形。
洪哥在水库里拼尽全力干活,他将心中的悲愤发泄在了劳动中,一根根锨把被他别断,一把把
第二节:与知青的冲突(3)
水库越挖越远,吃饭越来越难,因为食堂只能选择在有水的地方,所以,以前上下工步行,现在就只能骑自行车了。有一天,收工回来,洪哥一个人慢悠悠地骑着自行车,骑在最后面,远离了大部队,在一个拐弯处,洪哥与一群骑着自行车的知青相撞了。知青,就是知识青年的简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数百万城市知识青年来到广袤的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以后,在他们回城后,他们掀起了一场“知青文学”的热潮,在他们的笔下,农村荒蛮破败,贫穷凄凉,他们认为在那里耽搁了他们的青春。至今,还有人在谈论知青和上山下乡。
那一天,洪哥和一群知青发生了冲突。
小时候,我经常能够看到我们那里的知青,他们穿着瘦腿裤,说着普通话。他们喜欢骑着自行车到处游逛,一出动就是成群结队,一骑车就是风驰电掣,老年人都说知青很像抗战时期的汉奸队,那时候的汉奸们都是人手一辆自行车,以便及时给鬼子报告八路军的行踪。
那天,洪哥的自行车和知青们的自行车倒在了一起,洪哥一个飞跃,跳在了路边,而知青们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得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剧烈的冲撞让他们的腿脚青黄不接,多处隆起。他们爬起身来,哭爹的哭爹,喊娘的喊娘。
一个个子很高的知青怒气冲冲地走到洪哥的跟前,嘴里一直在不干不净地骂骂咧咧,洪哥漠然地看着他上下翻飞的嘴唇,神色平静如水。洪哥不愠不怒,好像那个知青骂的是别人一样。
又有几个知青走上来了,他们对着洪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看起来神情很激动,他们说着高贵的普通话,他们故意把普通话说得很圆滑很柔软,以便区别我们家乡粗笨的土话。
洪哥把几根伸到额头的指头拨在一边,他说:“你们的车子倒了,我的也倒了,都扶起来,各走各的,不就行了?”
知青们还在愤怒地控诉着,好像贫下中农在控诉地主的罪行一样。洪哥不言语,他走过去扶起自己的自行车,准备离开。高个知青突然从后面踢了洪哥一脚,洪哥的身体摇晃了一下,没有回头。
洪哥推着自行车走了两步,又一名知青从后面飞起一脚,踹在了洪哥的肩膀上,他满心以为能够将洪哥踢倒,没想到洪哥的身体还是摇晃了一下,还是没有回头。
洪哥推着自行车慢慢向前走着,他依然神色如常,好像刚才没有发生任何事情一样。身后传来了讥讽的声音,一个认识洪哥的知青说:“这窝囊废不就是那个强奸罪吗?”
第二节:与知青的冲突(4)
老家很多人认为洪哥从吃商品粮到吃农业粮,是因为犯了生活作风问题。
洪哥站住了脚步,他回过头来,目光如电,盯着那个嘴唇厚厚的知青。洪哥爱惜自己的荣誉,就像鸟儿爱惜自己的羽毛一样,就像少先队员爱惜自己的红领巾一样。
厚嘴唇的知青还没有意识到危险来临了,他嬉皮笑脸地走上去,挑逗洪哥说:“怎么?难道想打架?”他抡起巴掌,想打在洪哥的脸上。
接着就发生了这些知青们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的一幕,他们还没有看清楚洪哥如何伸手,厚嘴唇已经倒在了十几米开外,嘴巴里发出杀猪一样的嚎叫。
洪哥转身推着自行车,像没事人一样,准备走开。
知青们愣了一下后,对望一眼,突然醒悟过来,他们嗷嗷叫着扑上去,出拳的出拳,挥腿的挥腿,但是,他们还是没有看清楚洪哥是如何出手的,就又纷纷倒了下去,揉掌的揉掌,抱腿的抱腿,他们异口同声发生哎呀呀的呻吟声,声音此起彼伏,蔚为壮观。
洪哥依然像没事人一样,推起自行车又向前走,他的眼睛望向前方,神色肃穆,像革命烈士手铐脚镣长歌行一样。
洪哥走出了十几米,知青们又赶了上来,这次他们每个人的手中多了一把寒光闪闪的匕首,他们像一群马蜂一样蜂拥而上,酒壮怂人胆,手有寸铁也让懦夫变成了勇士。
然而,这次他们看清了,他们看到洪哥抡起自行车,自行车像风车一样呼啦啦转了一圈,他们就全部爬在了地上。这次,洪哥再也懒得理他们了,他骑着自行车,骑成了一阵风,飘在树林的那一边。
两天后,洪哥正在工地上劳动,同村一个人捎话说,母亲病重,让洪哥赶快回家。
洪哥回到了家乡。
当天夜晚,知青们打听到了洪哥家的地址,前来寻仇。这次寻仇的知青有上百人,来自于周围好几个公社,他们骑着自行车,手持长棍。这种长棍又细又长,韧性十足,是用南山深涧中的藤条制作而成的,练习武术中的棍术,就是使用这种长棍。知青们像武把式一样手持长棍,将洪哥家团团围住,他们争先恐后地叫骂着,一个个脸上带着真理在握义愤填膺的神态。
昏迷了好几天的洪哥母亲突然清醒过来,她听着外面喧嚣的叫喊,问洪哥:“外面咋回事?”
洪哥说:“货郎来了。”那时候的乡村都没有商店,所有的商品,包括针头线脑勺子铲子等等的日常用品都是由货郎担子从外面挑进来。每逢货郎来到,大人小孩奔走相告,万人空巷。
第二节:与知青的冲突(5)
洪哥母亲说:“你给妈用破鞋底换上两苗针,妈病好了就要纳过冬棉衣。”那时候的人们普遍都没有钱,货郎担子上的商品都能够用东西换。
洪哥答应了母亲,从房间里走出。知青们看到他,都呼啦一声围上来,洪哥悄声说:“有话我们走远点说。”
洪哥径自走了,知青们逶迤跟在后面。他们在村外的道路上走成了一个长长的感叹号。一直走到距离村庄几百米的一片空地上,洪哥站定脚步问:“我们能不能和解?不就是自行车撞上了吗?多大的事情啊!”
一名首领模样的知青说:“听说你很能打架,我们今天就是来见识见识你有多大能耐。”
洪哥说:“对不起,我不会打架,你们找错了人。”
知青头领说:“操你妈的,你不会打架都把我们弟兄打成了这样,你这不是埋汰人吗?”
洪哥说:“我不想打架。”
知青头领说:“这事不是你决定的,不是你想不想的问题,而是我想不想的问题。”
洪哥盯着知青头领的眼睛问:“你想怎么样?”
知青头领也寸步不让地盯着洪哥的眼睛,他说:“伟大领袖毛主席教育我们: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血债要用血来还。你打伤了我们的弟兄,这笔账不能一笔勾销。”
洪哥说:“我不想打架,我有事情……”
洪哥的话还没有说完,知青首领突然肩膀一抖,手中的一柄匕首就飞了出来,直奔洪哥面门,洪哥一矮身,匕首擦着头发飞走了。趁着洪哥蹲下身子,知青首领又飞起一脚,踢向洪哥,洪哥挥掌斩向知青首领的脚踝,知青首领像一件烂棉袄一样扑然倒地,又发出了杀猪一样的叫声。
首领刚刚倒地,知青们就围了上来,棍棒一起砸向洪哥。洪哥倒在地上,滚了两滚,接着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