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借天改明-第3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他奴酋听了,不由得都倒吸了一口凉气,彼此默默无语。他们心中知道,皇太极描述的前景,并不是不可能出现的。
皇太极收回看着明军移动的目光,看了下身边的这几个和硕贝勒,又有点无奈地说道:“朕也想过建这火器部队,为此还耗掉了许多物资。可打造的火枪比不过明军这种火枪,打造的火炮又比不上明军的火炮。朕要换成了明国的崇祯皇帝,手中有那么多资源,早就平定了四方,让万国来朝了!”
没有人响应皇太极,只是默默地看着远处的明军。
忽然,阿济格转头问皇太极道:“一年之前,明军还不是这样的。我大金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为何这短短一年以来,明国好像忽然就变了。我大金也开始打败仗,死族人了?”
济尔哈朗和多铎一听,都觉得阿济格说得有道理,不由看向他们的大汗,想听他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皇太极握着马鞭的手,缓缓地抬了起来,指着远处的明军道:“朕相信,一定是这支新军的统领,新崛起的中兴侯改变了明国!”
自从皇太极在关内留守军队败回辽东时听说了明国这个中兴侯,以后让大金吃亏的战事中,无不有这个中兴侯的身影。要不是他本人亲自所为,就是他手下的人所为。这些迹象一综合起来,让皇太极百分之百的肯定,绝对是这个中兴侯改变了明国。
皇太极想到这里,忽然心中冒出一句名言:既生瑜,何生亮!
就在建虏的护送下,明军在将近傍晚之时,终于到达了牛庄驿码头。
辽河上停着的船队马上靠了过去,而新军始终保持着防御态势,慢慢地撤向船上,让建虏没有一丝可趁之机。
当新军全部上船之后,钟进卫的心情变得很好,他让手下跟他一起喊:“千里相送,终有一别,回头再来找你们玩!”
其他船只上的新军士卒,听到旗舰上的喊声,纷纷放松了心情,用尽力气,齐声大喊道:“千里相送,终有一别,回头再来找你们玩!”
声音直传九霄,久久回响在这片被建虏侵占已久的土地上空。
第六百七十七章 赶回京师
所有的建虏,不管是女真还是蒙古兵,看着辽河上的明军船队,在夜色中慢慢地往下游而去,都是默默无语。
相比明军的嚣张、欢乐,岸上建虏的情绪无比低沉。不但是士卒,包括最大的几个奴酋,也是一个样。
他们有一种深深地无力感,自己想拼,拼不过明军的火枪,更拼不过明军的火炮。还有面对水上的明军时,更是只能干瞪眼。
良久,皇太极叹了口气,然后对他身边的多铎说道:“镶白旗留五千人马驻扎在海州城外,看着关宁军。”
然后也不等多铎答应,他又对其他几个奴酋道:“收兵回盛京,朕有重要的事情要说。”
最后他又命令一个亲卫道:“传朕的命令,让多尔衮速回盛京。登莱巡抚出兵显然是为了策应海州的战事,这边战事已结束,登莱巡抚自会退去,不用管他。”
再说钟进卫在天津大沽口上岸后,他令曹文诏领军,自己则快马加鞭赶往京师。过了这么多天,不知道江南到底如何了?
黎明前的时刻,是最黑暗,也是最困的时候。京师城门处的兵丁都在偷偷打着盹,缓解身体的疲倦。
可就在这时候,,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还是被城外急促的马蹄声惊醒了。
有经验的兵丁明白,除非是那种八百里加急的信使,才会如此赶路,而不用担心城门还关着。他们都有点惶恐,不知道是不是江南红毛贼的事。
可他们没想到的是,来的竟然是原本在辽东的中兴侯。而且带了区区十来个护卫,原先出征的军队却没见一个。
原本就人心惶惶,现在看着中兴侯前去紫禁城的背影,守门兵丁不由得议论纷纷,别是辽东的战事又败了吧?
当值的校尉马上弹压了这种言论,要是散布开来,那是大罪一桩。为了防止言论的扩散,他搬出了中兴侯是神仙下凡的传闻,怎么可能会打败仗!
说不定就是知道红毛作乱,中兴侯前来平乱了。这个说法获得了兵丁们的一致赞同,一下使得他们又充满了信心。
当崇祯皇帝和钟进卫两人见面时,都发现对方变瘦了,还一脸的憔悴。
崇祯皇帝没想到钟进卫这么快就回来了,他想起辽东的战事,连忙问道:“钟师傅,辽东战事如何?”
他希望是辽东战事因耽搁而没打,中兴侯才能那么快回来。因为在他的意识中,中兴侯这么快回来,这种是最好的情况。
“陛下放心,一切顺利,海州已是大明的了!”钟进卫先回答了崇祯皇帝的问题,然后马上反问道,“陛下,江南现在如何了?”
崇祯皇帝一听,心中大是高兴,辽东顺利,算是了了一桩心事。然后听钟进卫问起江南事,就叹了一声,然后又带有一点愤怒地道:“全是废物,一支支的军队开过去,遇到海贼还能打一打,但要是红夷和海贼的联军,就一触即溃。”
钟进卫眉头一皱,他知道明末时候的卫所军队早已糜烂,大明最精锐的部队都调在北方防御建虏。
另外还有大明西南局势不稳,南方稍微再好一点的军队也都调在那边提防贵州、云南的土司造反。连钟进卫熟悉的白杆军,在去年的时候都被调回去了。
这么一算起来,南方其实真得很空虚。被荷兰人这么搞了一手,也算是他们捡了个便宜。
钟进卫想起一事,就问崇祯皇帝道:“陛下,不是说让澳门的葡萄牙人也出兵了么?”
崇祯皇帝一听,脸上显出怒容,忿忿地说道:“不知道他们搞什么鬼,从广东出发那么久时间,连钟师傅都从辽东赶回来了,但那些葡萄牙人才刚到江西而已。”
钟进卫一听,转念一想,心中便明白。葡萄牙人磨磨蹭蹭,无非是两个原因。要么是实力没有荷兰人强,因此不敢去打;要么就是打着小算盘,让大明和荷兰人先耗着,最后他来摘果子。
他想到这里,当即说道:“陛下,臣回来了,江南就交给臣好了。先把荷兰人打退了,回头再找葡萄牙人算账。”
崇祯皇帝点点头,眼睛微红地叹道:“其他人谁都靠不住,朕就只有靠钟师傅了!”
这段时间,崇祯皇帝的压力很大,就没睡过一个安稳觉。
“陛下,臣想先了解下荷兰人的具体情况,京师有谁熟悉么?”钟进卫就当没听到崇祯皇帝的感叹,直接问道。
崇祯皇帝一听,马上下旨道:“传福建水师海防游击郑芝龙觐见。”
钟进卫一听郑芝龙在京师,稍微有点诧异。同时他也有疑问,因为自己的出现,让以后东南沿海的实际掌控者郑芝龙落了个如此大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他正想向崇祯皇帝问些郑芝龙的事情时,内阁首辅温体仁还有六部尚书听说中兴侯回来了,就纷纷赶来文华殿。
于是,钟进卫见一个,就得回答一句:“海州战事打赢了!”
就这么一寒暄的过程,郑芝龙就到了。
一番觐见礼节之后,崇祯皇帝就对郑芝龙道:“钟师傅有些话要问,你要据实回答。”
虽然郑芝龙在海上,在福建的地盘上是威风八面,但他毕竟只是一个小小游击。因此在一众大佬面前,他一直是低着头回话。
现在听崇祯皇帝这么一说,郑芝龙心中就知道这个钟师傅应该是那个阎应元的妹夫,皇上眼中的大红人,大明官场最耀眼的人物中兴侯钟进卫。
一个年轻的声音在他前面左侧响起:“我听闻你也是海上枭雄,怎么就败给了荷兰人,还搞了个全军覆没?荷兰人到底有多厉害,不要夸张,实事求是的说。”
这个问题,郑芝龙在刚到京师时,已经说过一遍。现在要再说一次,却也不敢有丝毫不满之色。
他抬起头循声看过去,一边回答道:“侯爷,是海贼和荷兰人联手,设计埋伏了末将的舰队。这其实没什么,最主要的是荷兰人的战舰太多,其战力又一艏抵我大明十艏,没法对战,才有此结果。”
郑芝龙在说话时已看清钟进卫的样子,心中暗自有点惊奇。看面相好像不是一个胸有城府,工于心计的人,这和郑芝龙在之前的想象很是有点偏差。
钟进卫也有听说过,这个大航海时期,大明的船只和西方人的船只差距比较大。但具体是什么样的差距,他就不知道了。
因此,他听郑芝龙这么一说,就要求道:“你具体给我说说,大明和西洋人的船只到底是什么样个差距?”
第六百七十八章 东西方战船的差距
郑芝龙一生在海上摸爬滚打,和西洋人的交往也不少,以前的时候甚至和荷兰人都一起做过走私生意。因此钟进卫问这个问题,还真问对了人。
于是,郑芝龙就把他所知道的情况都说给了钟进卫听。
原来大明的造船技术在郑和时代都是领先世界的,那个时候,最大的船就有六千料。
这点如果钟进卫在后世看过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就不用郑芝龙介绍就知道了。
上面明明白白记载了有:四百料船长约九丈,两千料船长约一十八丈,五千料船长约二十六丈。
当年郑和的帅船,就是五千料的福船,最大六千料的船名为封舟。
而到了最近这些年后,大明的船只,不管战船还是民用船,最大的就只有四百料了。
这个原因其实源自于大明从太祖时期的禁海政策,虽然成祖时期有那么大的船只,但仍然有令不得民间私造大船,原有海船也要改为平底船,不得私自出海。禁海政策时断时续地沿用到明末,大船的打造技术也就基本失传了。
当然了,大明船只也有优点,就是有平衡舵、水密隔舱,这些都利于远洋航行,抗沉没性好。
这个主要是因为大明的船只利用肋板来取代船只肋骨,但是船体结构却受到了限制,使得大明的帆船无法造成像西方帆船那样有两层以上的通甲板。
而西方帆船虽然没有采用水密隔舱技术,但是却大量使用了密集的肋骨,同时加厚了船板的厚度。
虽然抗沉性受到了影响,但是却通过密集粗大的肋骨,加强了船体的结构强度,形成了船体内通长的甲板。使得西方帆船装载货物量更大,同时方便在船上放置更多的火炮,也可以承受住火炮开火时巨大的后坐力。
而大明的主力战船,其实还是以冲角战、接舷战为主。虽有火器配备,却是少的可怜,只是沦为辅助使用。
这点就算后世的人,也能从《纪效新书治水兵篇》中得到印证。
书中记载了戚继光的水师情况,如果把一个水兵营中四艘福船、两艘海沧船和四艘苍山船装备的主要兵器加在一起,共计有:大发熕一门、佛郎机炮四十门、碗口炮三十门、鸟铳六十八支等。
更为可笑的是,最具威力的大发熕,不能在船上直接发射,因为其反作用力会震裂船只。要把火炮吊到大船拖着的竹筏上面,然后才能再开炮。
这在战时,会有多大作用?钟进卫都不敢想。
而西洋人的战船,最大的有两千料以上。一般的战船都为五、六百料左右,每艏战船上配有三、四十门炮。
这种船结构坚固,操作灵活、火力强大。相对大明的最大战船只能安放两门大炮和若干小炮,两者火力根本无法比较。
另外大明和西方帆船还有一点区别很大,那就是船帆的应用,最终体现在船速上的区别。
大明帆船无一例外都采用了硬式船帆,这种硬式船帆的好处是调帆方便,升帆和落帆容易。船帆利用风向容易,而且效率高,还可以节省大量人力,以较少的船员,便可以操作船帆。
但也因此要求更高的船桅,船帆也不能太宽。这样一来,就影响到了船只使用更大的船帆,船桅过高会影响到船只的稳定性。
而西方帆船则都是软质船帆,虽然利用风向没有大明帆船方便,效率也不算高,而且升帆落帆都很不方便,要使用大量的水手来进行操作,危险性也比较大。
但是西方帆船却应用三角帆来解决了问题,同时他们可以将船桅造得更高,风帆的面积也可以制作得更大。这样一来,使得西式帆船在速度上便获得了大幅度超越了大明帆船的可能性。
钟进卫听得默默无语,大明的船只不管是在规模,还是航行速度上,或者是火力配置上,都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存在。也难怪西洋人能纵横海上,无所顾忌。
郑芝龙之前说要十比一的数量之比,战力才能赶上西洋战船。钟进卫现在知道,这其实还是客气的说法而已。
不过钟进卫还有一个疑问,如果差距真有这么大的话,根本就没法和西洋人打,郑芝龙又怎么在历史上赢得了东南沿海的制海权呢?
他想到这里,不由得问道:“据说你的水师也不弱,如果不是中了敌人的奸计,还是有得一拼。我想知道,你是靠什么来拼的?”
郑芝龙本人都来京师了,又那会有什么保留,一五一十地回答道:“末将向西洋人采买了一些他们的船只,配备了他们的火炮。另外还仿制了一些,加上可以用大明船只作为辅助,在数量上又远超西洋人船只。因此如果明刀明枪地打,末将自然不会惧于他们。”
钟进卫听得点点头,他又问了一些其他问题之后,便转身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荷兰人发起的这次战事,臣以为该让大明的造船业知耻而后勇了,否则必定会影响大明的国策。”
崇祯皇帝知道钟进卫指得是藩王封建海外一事,他点点头道:“朕知道,已和温卿商议过,等红夷的事解决了之后,便全面开海禁。不过具体的事宜,还未有商议。”
钟进卫一听,就马上建议道:“陛下,臣觉得郑游击的方法不错。大明可以先采买西洋人的船只,同时通过仿制来快速缩小和西洋人在战船上面的差距。至于以后,只要加紧蒸汽机的研发,以后蒸汽机船必然会取代帆船。”
有关今后的趋势,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和钟进卫相比。崇祯皇帝对于这点的认识,还是非常深刻的。
因此钟进卫这么一说,他就更是期待那蒸汽机研发成功的那一日。
文华殿内的人都是大明的最高级官员,基本都知道蒸汽机的事情。当然,郑芝龙除外。他听了钟进卫的话,暗自吃惊这正气鸡到底是什么东西,会有这么厉害?
钟进卫继续建议道:“陛下,臣建议,船舶研究所向全国征召有丰富经验的船匠,凡有杰出贡献者可以参考枪炮伯、微伯之例。”
崇祯皇帝和大明的这些高官已经被江南之事深深刺激了,也知道了海防的重要性,因此对钟进卫的建议都深以为然。
“陛下,臣已了解大明和荷兰人的具体差别在哪了。臣相信,他们的火器必然没有我大明新出火器厉害。等新军一到,臣马上就领军南下。”钟进卫再次说道。
崇祯皇帝一脸激动地看着钟进卫,点点头道:“朕已安排了沿途的快马船只,还望钟师傅能早日到达江南,早日平定红夷之乱。”
第六百七十九章 新军能行么
“那臣打算马上去兵仗局一趟。”钟进卫要求道。
崇祯皇帝先是点点头,马上又摇头道:“钟师傅日夜兼程赶回来,还是先去歇息一下吧!”
钟进卫一听,感激地答道:“此次江南平乱,新军要尽量发挥我大明的军械之长,臣过去兵仗局看了之后才能放心休息。”
既然钟进卫如此要求,崇祯皇帝自然不会阻止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