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翅膀下的阴影-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货物运送目的地也奇怪,要求他们于某天几点几分将车开到什么路口后车钥匙留在上面,车主离开,三个小时后回原地取车。

船的形式也差不多,将船停在什么码头后,离开几个小时再回来。

因为开出的价钱高出行情好几倍,况且看他们那神秘严肃的样子,不像是正当生意,这种事是知道得越少越好,车主船主便什么都不问,乐得轻松。

这是一个狡猾而老练的对手。很明显,他们熟悉边防办案时顺藤摸瓜的这个基本套路,从而在源头上就将各种线索剪断,让你根本就无从下手。

夏晨将案情分析报告送给参谋长黄嘉轩审阅时,支队长肖震正好在房里。看着寥寥数语的案情报告,他俩不禁相视一笑,同声说了句:“绝!”然后就不再说什么。

这是什么意思?夏晨满腹狐疑,却又不敢问。

肖震将报告放在一边,招招手让黄嘉轩和夏晨都坐到旁边的长沙发上坐下,说:“支队侦查队过几天就要成立,编制已经落实下来了,我们考虑让你去当这个队长,你有什么想法?”

什么想法?这可是件大好事呀。夏晨压住内心的喜悦,小心翼翼地说:“服从组织安排。”

“一点想法都没有?前几天让黄参谋长给你吹了吹风,你当时不是高兴得差点跳起来吗?既然已有心理准备,那么这人员怎么配备,工作怎么开展,你都没想过?”

“工作上肯定是按照支队领导的部署走,这一点我能保证。至于配备的人员嘛,……我没考虑,你们领导定谁就是谁呗。”夏晨直着身子,偷偷瞄了一眼两个领导,又忙低下头盯着茶几上的水杯看。

“你别给我打马虎眼,尽说些原则话,说,选人上有什么要求?尽管提,我们适当考虑。”肖震习惯性地将手挥了挥,点燃了一支烟,又向黄嘉轩和夏晨指了指摆在茶几上的烟,示意他们要抽自己拿。

“那我就说说?”夏晨看了一眼黄参谋长,黄嘉轩笑着说了一句:“你看我干什么?支队长让你说你就说嘛。”

“我想在全支队范围内挑人,不管他是在基层还是机关,挑中的就直接下调令,让他们全部一步到位。”

“全支队范围内挑人可以,直接下调令是否可以商榷,比如以借调、帮助工作的形式?”

“成立侦查队的主要目的是加强支队的情报力量,加大案件侦破和辖区防控的力度,提高破案率。我认为,侦查队是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人员必须相对稳定,才能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和高效率,最好是一步到位,这样有利于他们放下思想包袱,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另外有些事情也好协调些。”

肖震靠在椅背上,缓缓吐出一口烟,将大手挥了挥:

“这样吧,我再跟政委商量商量,充分考虑你的意见。不过人员调动是个精细复杂的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不是说调就能调。你先在支队范围物色人选,合适的就报过来。”

“是。”

一个星期后,侦查队正式成立,调令也同时下达,夏晨任队长,警训科参谋李一鸣调任副队长,队员七人,都是从基层各单位千挑百选出来的年轻精英。

第五章——大学与爱情

第五章 大学与爱情

这里得插一个故事,说说于飞与任晓雯的爱情背景,也说一下他们和夏晨三者之间的关系,否则后面有些事情就没法说清楚。

准确地说,夏晨算得上是于飞和任晓雯的中间人、牵线人,也算是他俩爱情的见证者和推动者,李一鸣也幸运地参与其中。

都说政法大学无美女,刑侦专业无丑男,学刑侦的连女性都是稀有动物。原来他们专业并不招女生,刑侦嘛,就像战争一样,不是太适合看到鲜血就犯晕的女孩子,更别说各种惨不忍睹的重特大命案现场。

但就在他们入学的前一年,学校刚对女生开了禁,说是体现男女平等,有些现场女生去可能还更合适,或者说更利于开展工作。

令人始料未及的是,报考刑侦专业的女生非常多,招收与报考的比例甚至一度达到一比五十,搞得其他专业的教授很是不平衡。

也难怪,现在的年轻男女都是富于挑战的一代,既然选择了干警察这一行,谁不希望能惩恶扬善除暴安良最好是亲手将制造恶性案件的犯罪分子绳之以法呢?

招生前的那一段时间,精力充沛的刑侦专业男生们个个浮想连翩春梦泛滥,想象着从五十个里面精心挑选出来的那一个该是怎样的秀姿婆娑国色天香而又野性十足。这样想着便茶饭不思了,连平时最喜爱的模拟现场案例分析课都老是走神,甚至还暴出某男生在人体解剖时对着实验器具发傻流口水的笑话,老师学生当时全吓坏了。结果当然是那个男生并无问题,只是突然想到了招生这档子事犯了痴。

笑话归笑话,招生的现状是,每年九月直奔刑侦专业而来的那四五个十来个女生,在相貌上委实都令人难以恭维。野性十足倒是真的,什么恶心刺激的场面都敢一马当先如履平地,眉头都不带皱的,让刑侦男们几乎绝望到崩溃,生活完全暗无天日。

招生第四年的九月初,于飞他们都大三了,担任系学生会副主席负责新生接待的夏晨突然跑进宿舍,对正在收拾课本准备去自习的于飞等舍友们大声宣布:老天开眼啦,今年刑侦专业招二十个女生,中间总算有个撑台面的。

舍友们反应半天才明白明天就是新生报到的日子,新生资料已经到了系里,既然能撑台面怎么说也算得上是“次美女”级的人物。

大家立时击掌欢庆举开水同饮,宿舍内一片欢腾。并且这一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像无线电波一样迅速在居住着大三大四的四楼五楼上传播,进而漫延到以下楼层的大二小学弟们。于是举楼同欢就像春节提前降临了。

有两个大四的同志表情激昂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四目相对竟发现都有些泪光闪动。

第二天,前几天任凭嘴皮磨破都不肯去协助新生接待工作的舍友们都抢着到夏晨那儿报名,要求去帮新生搬运行李带新生办报到手续,声称纯属志愿者服务为主席大人排忧解难,绝无半点私心杂念功利目的,隔壁宿舍的李一鸣也闻讯坚决要求加入。

夏晨哭笑不得,只好率领全室人员前往新生报到点。任晓雯的出现让所有的刑侦男们都有一种惊艳的感觉,报到手续办得异常的顺利。

最后所有手续总算办好了,任晓雯这时才发现交学费的钱还捏在自己的手里,可手里却又实实在在有一张已缴费的发票,“各位学长,谁帮我交了学费?钱还在这里呢。”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清楚是怎么回事,没有人回应。

接下来的日子就索然无趣了,女生宿舍楼实行的是半封闭式管理:定点开门,定点关门,大妈看守,男生免进。看大门的大妈铁面无私,威逼利诱软硬不吃。于是总见到恋爱中的男生女生在女生宿舍楼铁门前依依不舍欲罢还休,而隔着围墙大唱夜半情歌的场景则屡见不鲜。

因为大一主要上的是基础课,而大三开始则以专业课为主,与任晓雯的见面越来越少。只有夏晨还常常利用职务之便,去大一新生那里嘘寒问暖,新招来的二十个女生对他都颇有好感。

任晓雯几次向他打听到底是谁为她垫付了学费,夏晨也是摸不着头脑。他也问了好几遍,都没有谁承认这事,只是见于飞这些天来声称肚子不舒服在食堂打菜常常以蔬菜居多,甚至连吃了几天的方便面,猜想很有可能是他。

那时候诗歌散文还比较流行,北岛海子汪国真等诗歌写手在全国的大学校园里都拥有着众多的追捧者。于飞和李一鸣他们在大一时就在学校团委的支持下,一起创办了一个文学社,因为刚开始时就三个人折腾,就取名叫“你我他文学社”,于飞任社长。同时决定凑钱办个内部刊物,名字也拟好了,叫《青鸟》,词出“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一诗,取“心灵信使”之意。

社有了,刊有了,剩下的工作就是招人,三人到各专业各年级中四处游说。看来校园里真是藏龙卧虎,执著于文学的热血青年还真是不少,效果明显,参社学生很快就达到了近百人。有些人还当场拿出了高中时创作的诗歌散文作品,说是“请社长及诸同仁斧正”。于飞他们捧着那些手稿,就像捧着一颗颗火热的心,周身上下都感觉到燥热。

他们定期出刊,定期开会交流研讨,时不时再组织个野外采风,又与本省其他高校的文学社广泛联系,建立了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互访活动频频,大家的作品也时常变成铅字发表在了外界一些颇有影响力的诗文刊物。

一时你我他文学社声名鹊起,让学校其他的学生社团都感觉到了危机。而在以后每年的新生入社争夺战中,文学社都占据着绝对优势。

任晓雯本来对文学这一类不是很感冒,认为诗歌散文这东西就是一帮有点不正常的人聚在一起附庸风雅无病呻吟的产物。但耐不住早先入社的学姐们的反复拉拢和夏晨的极力推荐,好奇心驱使她也很快加入了你我他的队伍,并在以后的接触中开始慢慢喜欢上了这类“无病呻吟的产物”,参与活动十分积极。

不过她自己基本不写,反正于飞他们是从来没见过她的作品,但她很喜欢读别人的作品。她曾经振振有辞地说,“我是不会写,但懂得欣赏。有人欣赏,你们的作品才能显现出价值,懂不?”

有人欣赏当然是好事,于飞他们只好作罢,不再强令定期上交作品。安排给她的任务就是开会交流时,由她朗诵大家公认为比较好的几首诗歌或散文诗。

她的声音清脆动听,普通话也挺标准,作品经由她的口诵出,常常让人忘了听过后还得提出修改意见的要求。经她一读,原来看着觉得有些别扭的用词遣句似乎都变得贴切而恰如其分了,作品的原创者听过后则似乎完全没有想到自己的作品竟然这么的婉转百回意境深远,腰板挺得笔直,一种亢奋由然而生。

任晓雯最喜欢朗诵于飞的诗,她觉得他的诗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韵味,用词阳光而向上。可仔细品读,却又能从中品出一种独特的味道,该怎么去表述这种感觉呢?是忧郁?伤感?孤傲?是,又不全是。

她有点琢磨不透,这个阳光男孩的背后,隐藏着怎样一颗高傲而独放的心。

有时她坐在于飞的侧旁,她常常喜欢稍微偏过头去,偷偷审视他的那张瘦削的脸,他讲话的样子,沉思的样子,专注倾听的样子,轮廓鲜明的线条,浓密的头发……啊?他的耳朵上方,有一丝异样的闪光,是根白头发吗?

她调整位置,想认真地再看一看,不料于飞正巧往这边望过来,目光碰撞了一下,她赶紧躲开,脸颊竟有些发热,心里扑嗵扑嗵的乱跳。

一个周末的晚上,于飞跟夏晨他们去看电影,正好在路上碰到她,便邀她同去。天气晴好时,学校放电影都是在露天场,一排一排长长的水泥凳子,没有座号,先来的坐中间,后来的要么往边上坐,要么到处挤位。所以早早的就有人去占位置,放上几张报纸,就表示此座有主了,一个人可以占好长一排,随便挤挤一二十人都坐得下。

不知有意无意,任晓雯和于飞紧挨着坐在了一起,先是随意地聊天、嗑瓜子,于飞手里还拿了个小塑料袋,专门用来装瓜子壳的。拿瓜子,放瓜子壳,两个人的手不免有些磕碰,渐渐地瓜子不嗑了,两人的手悄悄地捏在了一起。

其他的人热火朝天地不知道在谈论些什么,谁也没去注意他们。电影从开始到散场,两人的手都没有松开。

等走在回宿舍的路上了,大家才惊奇地发现他们俩一直手牵着手两人都是一脸的幸福,免不了又是一阵嬉闹,几个叫般配般配衰男配丑女豺狼配虎豹真是太般配了。

于是请客请客楼上雅座每人至少一碗蛋炒饭外加啤酒花生米,吃得本来就荷包瘪瘪的于飞直捂着肚子喊牙疼。

两人的恋情算是正式公开了,这让始终对任晓雯很有好感、正暗打主意准备出击的夏晨猝不及防。面对他们俩每天满面春风的笑脸,素以冷静理智约束自己的夏晨迅速收起自己心灵的触角,将曾经的梦幻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再也不去碰它。

毕业后,于飞、夏晨、李一鸣三人一起入伍来到公安边防部队,成了一名武警中尉副连职边防警官,真正变成了战友兄弟。

两年后,任晓雯不顾家人的反对,放弃父母千辛万苦铺好的法官路,也来到了于飞所在的部队,并在三个月的集训后通过疏通关系成功地分到了他所在的边防支队。

可谁知会出那么一档子事,于飞给作为战士退伍了,让本来心怀美好憧憬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任晓雯一下子如何受得了?

但现实已经如此,多想无益,终归要坦然面对。车到山前必有路,回到地方上去也并非想像中的那么天塌地陷,太阳依旧会升起,四季也照样在按顺序轮回,需要改变的只是心态。

如果总想着到地方后可能遭遇到的种种不堪,担心这担心那的,那日子真的就没法过。而反过来想想他在部队的优秀表现及自身所具备的良好素质,应该到哪儿都能很快适应并有所建树,一样是海阔天空任你腾跃。

这样想着,任晓雯也就慢慢静下心来,开朗的笑容一点一点回到了脸上。

第六章——晓雯的哭泣

第六章 晓雯的哭泣

夏晨带领着侦查队的几个兄弟经常是一身便装,风度翩翩四处“游荡”,神龙见首不见尾。因为他们侦查队是有专项经费的,支队便有人笑他们是拿着公款吃喝玩乐,玩了还有理的那种,但同时也对他们的办事效率心生敬佩。

在成立后短短的两个多月时间里,他们又连续为支队、总队提供了多起案件信息,甚至还侦破了一起贩卖毒品案,缴获冰毒(甲基苯丙胺)二十多公斤、摇头丸五千余颗,现场缴获毒资一百多万元,抓获犯罪嫌疑人三名。这起案件成为支队有史以来破获的最大一起贩毒案,有力震慑了沿海地区的毒品交易等违法犯罪活动。

美中不足的是,这起案件中抓获的三个人都只是被人临时聘请运送的,每人运费五百块。他们还以为是普通的包裹,从海城货运站送到滨州货运站,送到地点后就走,其他什么都不知道。

支队派人到他们所说的取货点蹲点守候,却没有任何收获。

虽说成了无头贩毒案,但现实打击效果还是显现出来了,这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至于其他的一些案件,虽然案值不是很大,但对于维护沿海地区社会治安稳定却是十分有益的。

支队因为获取信息多、破案率高,受到总队的通报表扬。那段时间,从支队领导到普通战士,尽管办案都十分的辛苦,每个人的脸上却始终洋溢着微笑。

微笑归微笑,夏晨的内心深处却有一些隐隐的担心,却又不知该怎样去排解,憋在心里难受。该不该对她说?选择什么样的时机合适?她会不会有什么过激的反应?夏晨都无从知晓。

最后,他下定决心,把所掌握到的情况,都告诉她!她应该知道这些!不然也太不公平了。

吃过晚饭后,大约过了半个小时,任晓雯一身运动短装,从干部公寓楼里蹬蹬蹬地跑了下来,脖子上还搭了一块浸过水的小花毛巾。夏晨也换上了运动服,两人在楼下会合,向操场跑去。

跑步本是于飞和夏晨以前每天的必修科目,早晨一个三千米,下午一个五千米,风雨无阻。于飞曾努力劝说任晓雯也加入锻炼队伍,说十分有利于减肥,坚持个把月的,减个一二十斤没问题。

任晓雯听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