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北汉燕王-第1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嘉静豢赡艹颜飧鍪贝南拗疲サナ敲褡迦诤险飧龃实暮澹蔷筒簧趺髁恕R虼耍绾未硐时叭说奈侍猓荒苁前搅易约合氚旆ǎ唇型咨频慕饩觥
可是,敖烈的烦恼还不止于此,还没等他想出妥善的办法来,中部鲜卑在几位首领的带动下,竟然放弃了抵抗。主动向敖烈俯首称臣了,并且表示愿意听从敖烈的安排,迁居到内地来生活。促使中部鲜卑人做出这个决定,有两个原因,第一。敖烈的悍勇和智谋,让好战的鲜卑人感到深深的恐惧。他们自认不是敖烈的对手;第二。在听到敖烈对待鲜卑俘虏的态度之后,他们知道敖烈不会对他们赶尽杀绝,也就没了最大的担忧,荒凉的大草原和繁华的大汉州郡相比,他们当然更愿意搬到内地来居住。
中部鲜卑的投诚,让敖烈感到欣慰的同时。也更加苦恼了。单单是十五万鲜卑人他都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在安置,现在又多了整个中部鲜卑的人口,这可怎么办?
就在敖烈冥思苦想的同时,孙尚香来了。孙坚身死的事情。被敖烈捂的严严实实的,她一点风声都没有听到,依旧像平时一样快乐。看到敖烈愁眉苦脸的,孙尚香撅着小嘴问道:“怎么啦?脸色这么差。琰儿姐姐和宓儿姐姐让我过来告诉你,她们弄了一桌子美味,等着你一起进餐呢。”
见到孙尚香,敖烈的立刻把烦心事都抛到了脑后,伸手一拉孙尚香的柔荑,把孙尚香拉进自己的怀里,让她在自己的大腿上坐了下来。自从和孙尚香以及甄宓确定了名分之后,敖烈也就不再那么君子了,时常会小小的调戏二女一下,开始的时候,二女还娇嗔着不依,后来也就逐渐习惯了。甄宓现在偶尔还会脸红,但是孙尚香这个女霸王,倒是很放得开,反正也跑不掉,早晚都是敖烈的女人,早一些和晚一些又有什么区别?
顺从的在敖烈的大腿上坐了下来,孙尚香罕见的露出怜惜的神色,柔声说道:“你都好久没和我们三姐妹一起进餐了,说真的,我们都很想你,可是也知道你事务繁忙,不好来打搅你。”
敖烈一双大手不老实的放在孙尚香的翘臀上,随意的揉捏着,脸上却装作吃惊的神色,惊讶的说道:“咦?堂堂的女霸王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温柔了?是不是某看错了,其实你不是尚香,你是琰儿或者宓儿化妆假扮的?”
孙尚香抬手在敖烈的耳朵上轻轻拧了一下,女霸王的气势逐渐有抬头的趋势:“怎么?只许两位姐姐温柔可人,我就不能温柔一下吗?痛快点,想不想和我们一起进餐。”同时,孙尚香还伸出另一只手,用力拍掉按在自己翘臀上的一双魔爪。
“好好好,某怕了你了,咱们去吃饭。”敖烈装作屈服的样子,向孙尚香讨饶。孙尚香这才开心的露出笑容,挽着敖烈的手臂,拉着他向后院走去,一边走,孙尚香还把发生在身边的有趣事情,一一讲给敖烈听,在孙尚香心中,能够和心爱的男人一起分享内心的小秘密,实在是件很幸福的事情。
“你知道吗?城北的王大妈好可怜的,他有五个儿子,可是一个也不在身边,五个儿子分别居住在五个不同的地方,很难得才能回来燕京看望王大妈的,不过王大妈真的是教子有方,听说她的五个儿子彼此之间很是和睦呢,而且每逢年底的时候,都会一起回来陪王大妈过年”孙尚香不厌其烦的把发生在身边的琐碎事情,细致的讲了出来。
敖烈奇怪的插嘴问道:“那王大妈是怎么让这五个儿子都这样听话的呢?”孙尚香悄然笑道:“其实说穿了也没什么,王大妈在年轻的时候曾定下过规矩,谁要是挑起兄弟之间的矛盾,就不要认王大妈这个母亲了,听说,这是王大妈的祖上传下来的家规呢。”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敖烈耳中听着王大妈的故事,心中却在盘算着鲜卑人的事情,两件事情渐渐在敖烈心中重叠,一条清晰的脉络,出现在了敖烈的脑海中。现在,敖烈就好比是王大妈,治下的汉人和鲜卑人,就相当于是王大妈的五个儿子,兄弟之间,最主要的一条,就是要同根同源,这才能称之为兄弟。
如果敖烈消除鲜卑人的称号,让鲜卑人以汉人自居,这样既能让鲜卑人迅速融入到汉人之中,也在面子上保留了汉人的尊严,能够最大化的化解两族之间的矛盾,让两族人民变成同根同源的兄弟,之后,敖烈在定下一条死规定,愿意消除鲜卑称号,加入汉族的人,将得到和汉人一样的待遇,如果再有极端的汉人刁难他们,那就是公然藐视敖烈的法令了,到时候,就会有相关的法令来制裁了。完成融入之后,再把城内的十五万鲜卑人打散,分散到幽并境内的各个郡县去居住,就不会发生暴动了,而且还更加有利于民族融合。至于依旧留在草原上的那些鲜卑人,敖烈决定也让他们自动撤掉鲜卑人的称号,而改称汉人。届时,敖烈会安排人手,到草原上进行垦荒,一边指导汉化的鲜卑人耕作,一边在草原上建造城市,以便让留在草原上的人,能够更好地生活下去。赢得了这些留守人员的真心归顺,就等于是在自己的后方开辟出了一块巨大的自留地,那里土地肥美,沃野千里,以后敖烈就不用为粮饷的事情发愁了。
至于鲜卑人愿不愿意撤销掉鲜卑这一称号,敖烈根本就没去想。游牧民族,尤其是鲜卑人,向来是以强者为尊的,对自身文化的传承,远没有汉人那么看重。敖烈比他们强,他们就一定会听从敖烈的命令。同时,他们在内心中,也十分向往汉人的生活,给他们一个加入汉人大家庭的机会,敖烈相信,他们是不会拒绝的。
当然,这些想法只是一个大体的思路,具体的操作事宜,敖烈还要和诸葛亮、荀彧等人进行详细的磋商。争取尽可能完美、妥善的解决鲜卑人的问题,而且,敖烈想要的,是那种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随着袁术的僭越称帝,各地诸侯的动作也是越来越大,敖烈越来越感到形式危急,他已经不可能在像以前一样慢慢经营了,尽快解决掉鲜卑人汉化的问题之后,敖烈还有大把的事情要做呢,扶余油田的开发、水军新式战船的研制、西凉贼心不死的李傕郭汜等等问题,敖烈都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一一解决。
思路清晰起来之后,敖烈笑着在孙尚香的面颊上亲了一口,由衷的夸赞道:“真是家有娇妻,夫复何求啊”(未完待续。。)
ps: ps:大琨今天下午还有一场县区足球赛要踢,就不四更了。但是这章是4300字的大章,加上前两章,也勉强算是爆发一下了。喜欢燕王这本书的朋友,请投上您珍贵的推荐和收藏。谢谢大家的支持。
第二百三十章 第十四州
在和三位娇妻,呃,虽然甄宓和孙尚香还没有正式过门,但是敖烈早已把她们当做自己的女人了。在和三位各有千秋的角色娇妻愉快的共进午餐之后,敖烈又着急火燎的跑回了大厅,并立刻把诸葛亮、贾诩和荀彧三个人叫了过来,让他们帮助自己参谋一下适才想到的处理鲜卑人的方案。
当敖烈把自己的想法说完之后,诸葛亮三个人在一旁补缺拾漏,四个人共同拟定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来。定下方案之后,敖烈这才算是松了一口气,然后召集麾下众人全部前来,把刚刚拟定出来的方案说了出来。用后世的思想和方式处理现在的民族矛盾,敖烈这一点无疑是很花了一番心思的,因此,他拿出来的方案,得到了麾下众人的一致认可,就连善于直言纳谏的田丰,在补充了几处细节上的小问题之后,也就没有了异议。
接下来,敖烈把鲜卑人汉化的问题交给了公孙瓒和阎柔去做,这两人一文一武,又都是久居边陲,熟悉鲜卑人的习性,在融合鲜卑人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什么问题的话,他们有着足够的经验去解决。而且公孙瓒因为常年镇守边陲,每年都要和乌桓、鲜卑人作战,因此,他的名号在鲜卑人那里有着很强的震慑力,有公孙瓒在,敖烈根本就不担心乌桓和匈奴人会趁火打劫。
同时,敖烈还上表给刘协,建议刘协新成立一个大州,就以鲜卑人的原有地盘为基础,把辽阔草原和塞外,正是划入大汉的版图中来。其实,鲜卑人原有的地盘非常之大,西边连接着雍、凉二州,东边接壤幽、并二州。中间又和司隶校尉部所辖的关中地区比邻,可以说,这个新成立的州,将是大汉有史以来的十三州又一部中,最大的一个州了,比幽并二州加起来还要大上将近一倍,这就是大汉的第十四个州了。不过,新州虽然幅员辽阔,但是地广人稀,人口还不及幽州的一半。因此,这么大一块地盘,也不可能在划分成两个州了,那样的话就太不利于管理了。
敖烈的奏折和马超送玉玺的路线一样,是从草原上一路向西,然后在半途转向向南,直接进入司隶校尉部,然后在途径关中,递给洛阳的刘协。这期间,完全省略了走冀州受袁绍节制的弊端。以前,敖烈每次派人给刘协缴纳赋税的时候,都格外的揪心。生怕袁绍会半途杀出个程咬金来,把送给刘协的钱粮布匹等物资劫走,从今以后,敖烈就再也没有这个担心了。他甚至还考虑,以后的岁贡,可以再加多一些了。这么多年来。敖烈每年都按时向朝廷缴纳岁贡,不为别的,敖烈只是认为现在的刘协,有能力执掌好朝廷,可以做一个为国为民的好皇帝,单凭这一点,敖烈就没有把刘协赶下皇位的打算。
奏折一旦进入关中地区,就等于是进入了刘协的直辖势力范围了。别忘了,张绣的叔父张济率领数万大军驻扎的长安,因此,整个关中都是安全的,换言之,大汉辽阔的疆土,也就只有关中这一小块地方,是受当今天子刘协直接管辖的。尽管手里掌握的地盘不大,但是和在他之前的几位天子比起来,刘协已经要好上很多了,至少不再是名义上的傀儡皇帝了。刘协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对敖烈加倍的倚重,吃水不忘挖井人嘛,没有敖烈的鼎力支持,刘协甚至连个傀儡都不如。
在接到敖烈的奏折之后,刘协显得十分开心。刘协是天子没错,但他首先是一个汉人,开疆扩土是每一个汉人内心中都希望看到的。如果后世的史书这样写道:汉冠军侯、幽并大都督、骠骑大将军敖烈,在天子协的指令下,一举扫平北疆,使为祸大汉边疆数十年的鲜卑人俯首称臣,纳土而降。那将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他刘协不就名垂青史了么?甚至比中兴大汉的光武帝还要尊崇的多。
欣喜之余,刘协立刻召集文武百官来德阳殿议事,把敖烈的奏折让贴身侍卫大声念诵了一遍。现在的刘协,可比历史上的窝囊形象强太多了,手中直接掌握着一万精兵,还有张济率兵数万坐镇长安,就连上朝的时候,王越带领的五百亲卫,也是按剑侍立在大殿之内,天下第一剑客王越更是笔直的站立在刘协身后,衬托的刘协自有一番威严。因此,朝中的各个大臣们,逐渐养成了一个习惯,在说话之前都要先掂量掂量,刘协到底是什么意思,一旦触怒了刘协,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被责骂两句倒没什么,关键是这些大臣们怕王越那一手出神入化的剑术啊。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说话,都要先看刘协的脸色的。皇甫嵩站出来大声说道:“启奏圣上。冠军侯仰仗圣上天威,得以平定北疆,使鲜卑人不再为祸我大汉边疆,实乃是我大汉千万子民之幸、我大汉江山社稷之幸!”
刘协笑着说道:“朕也是这样的心思。只是,冠军侯上表,让朕给新州冠名,诸位爱卿说说,新州应该叫什么名字好呢?”
听到刘协这样说,一众大臣们已经确定了刘协的心思,刘协这是以天子之尊,为敖烈请功呢。能混到朝中做大臣的,无不是心思玲珑之辈,既然确定了刘协的心思,阿谀奉迎之词便如同潮水般涌来:“圣上天威所致,北疆俯首称臣,不如就叫做威州,以彰显圣上的天威。”
还有一些人说道:“不若干脆就叫做新州,意寓我大汉将迎来崭新的大好局面。”
“圣上,依老臣看”
一时之间,近乎一半的大臣们,纷纷出谋划策,在为新州的命名的同时,暗地里的马屁恰到好处的拍向刘协。那架势,就仿佛偌大的北疆,是在刘协的弹指一挥间就被打下来一样。
大汉自桓、灵二帝以来,历代皇帝无不喜欢阿谀逢迎之词,专门爱听利好的消息,对那些不好的消息而是充耳不闻。这就养成了许多大臣报喜不报忧、阿谀奉迎的习性。在敖烈穿越之前,汉代的大臣们虽然不是绝对的世袭,但也是很看重家世传承的,很多重臣在退下来之前,都会把自己的子侄辈提前扶上位。于是,在大臣们世代的传承中,这个毛病也就一代代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皇甫嵩和朱儁两位重臣,是为数不多没有拍刘协马屁的大臣,他们暗中相互对视了一眼,均是皱起了眉头。朝纲不振,有时候真的不能去怪那些作乱的逆臣,就拿董卓来说,如果不是当时的大将军何进暗藏私心,企图扳倒十常侍进而控制朝政,怎么会有后来的董卓霍乱京师?所以说,朝纲大部分是败坏在了这些所谓的朝中重臣身上,他们就好像是井底之蛙,世代的家世传承,让他们都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显贵,自幼在家族的护翼之下,完全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么宽广,却偏偏喜欢在各种场合引经据典,长篇大论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在面对天子的时候,不着痕迹的马屁也是犹如滔滔江水绵延不绝,进而得到天子的青睐,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他们的尊贵和价值,说他们坐井观天都是轻的,应该说他们鼠目寸光、纸上谈兵才对。
耳中听着各种逢迎之词,刘协起初还听得津津有味,后来听着听着也就厌烦了。敖烈身上的后世思想,对刘协有着深远的影响,让刘协清楚的知道,大臣们是在刻意拍自己的马屁,但是好话谁不愿意听呢?所以刘协也就笑着照单全收了,不过好话说的再多,也解决不了实际的问题,刘协挥手打断了众人的马屁,转头看向王允问道:“王司徒,你有什么好提议吗?”
王允在不久之前刚刚被提升了司徒的职位,原本应该是由他带头拍刘协的马屁的,但是王允却并没有那么做。因为凡是看到敖烈扬眉吐气的事情,王允都觉得像是吃了苍蝇一样恶心,他对敖烈的各种羡慕嫉妒恨,早已蒙蔽了他的理智,让他倍感压抑,从而苦心积虑的想要除掉敖烈,可是敖烈的运气还真是好,一而再再而三的跳出王允的阴谋圈,让王允倍受挫折。
现在听到刘协问自己话,王允也不能在装着没听到了,随口应付道:“圣上乃是一代贤君,无论给新州取什么名字,都足以彰显圣上的天威浩荡,所以老臣认为,只要是圣上亲口御封的名字,就都是好名字。”
刘协哈哈大笑了起来,而且似乎越笑越开心,最后笑的眼泪都流出来了,随着眼泪的流出,刘协的笑声忽然有些诡异的带着一丝悲伤,让心思机敏的大臣们,隐隐感到了一丝不对劲。
忽然,刘协止住了笑声,猛地从龙椅上站起身来,直直的盯着王允,一字一顿的问道:“王司徒,你口口声声说,只要是朕亲封的,就都是好的,那朕要问你一句,冠军侯、幽并大都督、骠骑大将军,朕的皇兄,是不是朕亲封的官职爵位?”(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一章 刘协发威
王允一愣,急忙恭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