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北汉燕王-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举平日里,对百姓们是如何的横征暴敛了,否则单凭一郡之地,万万不能聚集起怎么多物资。
“文和,把渔阳府库打开,给城中每户百姓发放五百钱,布一匹,粮食一斛。”敖烈轻描淡写的说道。
贾诩一愣,在心中快速的计算了一下,要是按照敖烈的标准,恐怕渔阳城中的钱粮布匹,至少要用去一半啊。有心要提醒一下敖烈,但是当贾诩看到敖烈坚定地脸色时,就知道敖烈已经下了决心,虽然贾诩跟着敖烈的时间不算长,但是他知道敖烈下定决心的事,是断然不会更改的。在贾诩看来,敖烈简直有些太过爱民如子了,要知道这些钱粮足以组建起一支强大的军队了,可是敖烈却眼睛都不眨一下的就分给老百姓了。
不过,贾诩心中也有些佩服敖烈的气魄,拿出一半的钱粮赈济百姓,这样的举动可不是谁都能做出来的,即便是那位号称仁德为本的刘备,恐怕也是舍不得的。当今世上,也只有自己的这位小主公,才会做出如此旷世之举。这才叫真正的仁德为本啊。
第一百零五章 忠烈碑
光复渔阳的第二日清晨。东风已止,一轮初升的朝阳绵软地爬上天空,似乎像是还没有睡醒,无力地向大地散发着自己微弱的能量,勉强在初冬时节,减弱了一些寒冷。
进行完了清晨的晨练之后,十万大军排成队列,静静的看着站在军校场中央点将台上的敖烈。这一天,也是十万大军最后的辉煌,今日过后,各地援军就要回归各郡了,十万人同时列阵的景象,短期内怕是不会再上演了。
其实尽管经过昨日的大战,汉军已经不足十万人了,但是每一名将士的心中都有一个声音在提醒着他们,他们是十万大军,是光复了渔阳城,是当今天子执政时最雄壮的一支军队。哪怕大战过后,这十万大军就要面临解体,但是他们曾经绽放出的光芒,让全天下的人都看到了一点,汉军,依旧有着攻无不克的能力。
当十万人的眼光都注视在同敖烈身上时,敖烈向台下招了招手。几名血杀营精锐合力抬着一块硕大的石碑来到了台上,把石碑放在了点将台的正中央,然后无声地退了下去。
敖烈看着眼前这座黑色的石碑,一边轻声叹息着,一边伸出手抚摸着石碑的边缘。良久之后,敖烈抬起头,把目光看向了点将台下的十万雄兵。右手在石碑上用力地拍打了两下,敖烈朗声说道:“将士们,本侯在大战之前,就已经雕刻好了这座忠烈碑,当时本侯说过,不希望你们之中,有谁把自己的名字留在忠烈碑上,因为能在忠烈碑上留名的人,已经为国捐躯了。但是,本侯还说过,当你们有人把名字留在忠烈碑上的时候,本侯会为你们骄傲,因为,你们是烈士,是为国捐躯的烈士,是真正的男人。”
十万大军的目光全部转移到了忠烈碑上。此刻,这座黑色的石碑上,密密麻麻地刻上了许多人的名字,每一个人的名字,在刻完后,还用红漆渲染了一遍。红与黑,两种色调融合在一起,更加突显出忠烈碑那肃杀壮烈的味道。
每一个将士的心中,都是沉甸甸的。他们明白,忠烈碑上的名字,不仅仅是几个字符、几笔雕刻那么简单,那些名字代表的,是他们曾经亲密无间的袍泽,是他们军中的好兄弟。昨天,经过一场大战之后,这些兄弟已经永远的消失在了他们的生命中,只留下了忠烈碑上冰冷的名字,代表着他们曾经的功绩。
“忠烈碑上一共有一万两千七百五十七个兄弟的名字。本侯为他们骄傲,这些兄弟失去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们把功绩留给了我们,把安定带给了幽州百姓,把大汉的天威宣扬到了极致!所以,这些兄弟并没有真的死去,他们的灵魂会和他们的名字一样,永远的活在我们的心中,永远的生活在这忠烈碑上!”敖烈是真的有些动情了,这番话说的激壮昂扬,说到最后,他甚至都有些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勉强压制着心中的激动,才把这些话说完。
敖烈语音中细微的变化,被十万大军听得清清楚楚。爱兵如子在很多诸侯口中,只不过是一句冠冕堂皇的口号,但是在敖烈这里,这四个字在敖烈的心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分量,敖烈也用行动无数次地体现出他对这四个字的重视。
十万大军对敖烈的话感同身受,并且都能体会到敖烈此刻心中的激动与悲伤。他们在赵云马超等将领的带动下,无声地举起了手中的武器,笔直地指向天空,为忠烈碑上留名的袍泽默哀致敬。其中有一些人,忍不住热泪盈眶,但是他们依旧遵守着敖烈军中铁一样的军纪,没有哭出任何声响,任凭热泪划过脸庞,滑落到地上,与泥土融合到一起。
敖烈平复了一下情绪,继续说道:“将军难免阵前亡,我等身为大汉精兵,早就做好了战死的准备,所以,我们不需要悲伤,为了我们的家人能过上安定的生活,我们的大汉江山能安稳如昔,我们也没有悲伤的理由和资格。我们能做到的,只有消灭掉一切威胁我们家人的危险,消灭掉一切破坏大汉江山安稳的因素。当我们遇到这样的危险和因素时,我们只能向前,向前,再向前。”
这十万大军有敖烈麾下的直属部队,也有刘虞的幽州军,还有各地的郡兵。但无论是属于哪方面的军士,此刻,在他们心中,彼此之间都是一个完全的整体,他们心中只有一个统帅,就是站在忠烈碑旁边的敖烈。在统帅的指引下,一个坚定的信念被植入他们的心中,为了家人的安定,国家的安稳,哪怕付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有了信念的人,才能被称作有思想的活着,有了信念的军队,才是真正的精锐,因为,坚定地信念将会在以后的战斗中,支撑着他们,支撑着整只军队赢得更多的胜利,这种信念,叫做军魂。
“向前!向前!!向前——!!!”十万大军再也无法压抑心中的情绪,随着敖烈的话高声呼喊了起来。当十万人异口同声的高喊同一句话的时候,场面真的是十分壮观,一波又一波的声浪冲向天空,饱含着十万将士的信念和决心。似乎把刚刚爬上天空的太阳,都震了一哆嗦。
将士们的呼声经久不息,在这一声声铿锵有力地呼喊声中,十万大军的士气高速地飞涨着,每个人的心中都无形地经过了一次洗礼,似乎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注入了他们的身体,让他们变得更加勇敢、更加不惧怕死亡了。同时,他们看向敖烈、看向忠烈碑的眼神也变得更加热切了起来。
敖烈又拍了拍忠烈碑,说道:“这些兄弟们的血不能白流,我们要拿两样东西来纪念这些兄弟。第一样东西,就是围困肥如的魏攸所部,我们要擒下魏攸,在忠烈碑前枭其首级;第二样东西,同样是一颗人头,叛贼张举的人头,不杀张举,不足以告慰这些兄弟的在天之灵!”
“先擒魏攸,再杀张举——!”十万大军不停地呼喊了起来。
就在擒杀的呼喊充斥着整个军校场的时候,一声雄壮的声音在军校场外响起:“张举人头在此!”
敖烈目光一凝,寻声望去。
军校场外,十余骑勒马站在场地的边缘,拱卫着中间的一个少年。这个少年不是别人,正是江东猛虎孙策。此刻孙策浑身浴血,但是看他的神情,到没有受伤后的萎靡,可见他身上的血都是别人的。
孙策坐在马背上,从身后的随从手里接过一个包裹,打开之后,露出一个备割下的人头。孙策高举起手中的人头,再次高呼:“叛贼张举首级在此!”
为什么孙策会斩下张举的首级呢?这其间还有一段事情要讲述。时间回到当初敖烈带兵出征的时候。
在敖烈的帮助下,顿悟后的孙策心中对敖烈很是感激,那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点醒了孙策,让他明白自己陷入疯狂的特殊状态,是可以在经过引导之后,能够调节的。如果把握好方向和调节度,让孙策身体力量大涨的同时,避免陷入真正的疯狂中,而是保留应有的理智,那绝对会是一件大杀器。
出于感激,孙策当时就想开口对敖烈说,随敖烈一起去渔阳平乱,但是孙策历来是十分骄傲的,虽然被敖烈挫败后,骄傲之气大减,但他还是说不出软话来,毕竟孙策不属于敖烈麾下的将领,想要随同出征多少也要搭敖烈一个人情。
所以孙策就暗自下了决定,暗中尾随在敖烈大军之后,看看到渔阳之后,能不能帮上敖烈的忙。可孙策没料到敖烈带兵确实是十分了得,敖烈军中的斥候很快就发现了有人跟随在大军后面,孙策为了不暴露目标,只好改道而行,折路向北,打算从北边迂回到渔阳。这一绕远,就让孙策等人的行程,比敖烈大军慢了一些。好在孙策等只有十几个人,行动便捷,绕了一大圈之后也没赶到渔阳参战,当敖烈攻城的时候,孙策等人还在渔阳北方数十里之外呢。
无巧不成书的是,当孙策向渔阳狂奔的时候,正是敖烈部下攻城最猛的时候。当时张举丢下军队,只带着一千余人从北门出城,向北奔逃。于是,孙策和张举所部就在大路上相遇了。更巧的是,原本孙策不一定能认出张举,可是孙策这次北上,刚巧有程普跟在身边,程普是右北平人,自幼生活在幽州,年轻时曾和张举打过交道,一眼就认出了张举。孙策二话不说,策马直奔张举杀去。张举千算万算也不会想到,竟然有人会在北边路上等着自己,毫无防备的张举被孙策当场刺杀与马下,一代枭雄竟然落得个莫名其妙就见了阎王的下场。
张举死后,逃兵人心涣散,在和孙策等人的厮杀中完全不能集中精力,被孙策杀的七零八落。见到孙策勇不可挡,这些逃兵立刻就做鸟兽散了,让孙策等人避免了一场混战,轻易就来到了渔阳城。
在十万大军的注视下,孙策翻身下马,把重枪插在地上,双手捧着张举的人头,一步一步地走进了军校场,走到了点将台上,然后把张举的首级放到了忠烈碑前。之后,孙策推开了几步,对着忠烈碑弯腰行了一礼。
孙策的举动立刻赢得了十万大军的好感。当然,仅仅是好感而已。
看到孙策的动作之后,敖烈的嘴角轻笑了一下,看来,这头江东猛虎被自己挫败之后,傲气当真是收敛了很多,开始学着尊敬他人、尊敬普通士兵了。不管以后敖烈和江东方面是敌是友,对于孙策的改变,敖烈还是很开心的。能用自己的正能量去帮助某一个人,就是敖烈喜欢做的事。
伸手拍了拍孙策的肩膀,敖烈道:“天佑英灵。伯符斩杀张举,大快人心。你有什么要求尽管提,某能做到的,一定不会推辞。”
孙策直直地盯着敖烈的眼睛,轻笑道:“敖骠骑一言九鼎,某当然是相信的。某正有一件事要拜托敖骠骑,就怕你不肯答应。”
敖烈疑惑的问道:“什么事?”
孙策挺直了腰板,认真地说道:“某要拜你为师!”
第一百零六章 某要拜你为师
“某要拜你为师!”孙策斩钉截铁的说道。
敖烈在听到这句话之后,脸上的神色顿时精彩纷呈起来。暗道这是个什么节奏啊?好端端的平辈相交的年龄,这头江东猛虎怎么会冒出拜师的念头来了?
斟酌了一下措辞,敖烈有些不明所以的说道:“伯符啊,你看,咱们年纪差不多,不合适?要不,某把师父介绍给你,他老人家”
“不,某就要拜你为师!敖骠骑刚才可是答应过某的,难道要当着十万大军的面,失信于某不成?”一向爽直的孙策,竟然罕见的用话语挤兑起敖烈来。
敖烈是真的为难了,自己还没有出师,哪有什么资格收徒弟啊,可是刚才确实答应过孙策,只要是自己能办到的事,就决不食言。更何况,在场的十万大军可都看着呢。
“好。某暂时就答应下了,不过还要禀明师尊,若是他老人家不同意,你这个徒弟,某坚决不收。”敖烈无奈的说道。
孙策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把披风向后一摔,单膝跪倒对着敖烈拜了一礼,口中大声说道:“孙策拜见师父!”
敖烈无语地点点头,示意孙策站起身来。
孙策立刻从地上跳了起来,然后退后两步,毕恭毕敬地站到了敖烈的身后,完全是一副执弟子礼的样子。
敖烈的脑后没有长眼睛,看不到孙策的动作。但是通过点将台下赵云马超等人的惊讶之色,敖烈也猜到身后的孙策是何等样子了。没想到当初心血来潮,有意雕琢了一下孙策,竟然让孙策兴起了拜师的念头,真是一饮一啄皆有天定啊。暗自摇了摇头,把孙策的事情暂时放在一边,敖烈调整了一下心绪,伸手指着辽西的方向,大声说道:“现在,张举已经授首,我们对战死的兄弟们,总算是有了一个交代。但是大家不要忘记,肥如还在水深火热之中,叛贼魏攸还在肥如城下肆虐,肥如城中的百姓们,还等着我们去解救。我意,大军休整一日,其间各地郡兵返回所属各郡,明日一早,本侯带领幽州军前往征讨魏攸。”
各地的将领都是幽州本土人士,都有着燕赵男儿特有的豪爽性格,听到敖烈的派遣之后,纷纷叫嚷了起来:“君侯,大乱未定,我等怎能返回?就让我们继续跟随着君侯。”
敖烈摇头说道:“大家的心意,本侯心领了,但是你等身负一郡安危之重任,还是早些返回。魏攸之流,不过是漏网之鱼而已,张举都已经授首,魏攸还能掀起什么风浪吗?”
听到敖烈这么说,各郡的将领知道敖烈已经下定了决心,而且各郡将领本就不归敖烈统御,跟随敖烈作战这么久,确实也该返回了,否则朝中那些别有用心的人,难免会说敖烈是拥兵自重之类的话。这些将领虽然豪爽,但并不傻,对于朝中那些流言蜚语的缔造者、那些勾心斗角的算计,他们多少也是知道一些的。
于是,各郡的将领纷纷不舍的说道:“那我等午后便告辞了,中午时候,我等安排宴席,请君侯与我等共饮一杯。”
敖烈哈哈大笑了起来,爽快的说道:“也罢,大家来自幽州各郡,相聚一场也是缘分,今日中午,本侯就破一次例,全军上下取消禁酒令两个时辰。除值守之人外,大家痛饮一场。至于值守将士,发双倍粮饷,事后每人再发一坛西风烈酒。”
敖烈的话,引起了十万大军的热烈欢呼。幽州人大多喜好饮酒,除了幽州人豪爽的性格之外,饮酒也能起到抵御风寒之效。但是敖烈军中的军纪非常严明,没有谁敢轻易冒犯军规,所以平时就没有喝酒的机会,今天敖烈取消禁酒令两个时辰,让十万燕赵男儿顿时情不自禁的欢呼了起来。
正午时分,酒宴按时开始了。
敖烈知道自己的酒量不行,完全就是仗着身体素质好的优势,强行消耗酒液中的酒精。所以敖烈每次举杯都是浅尝辄止,还美其名曰指挥官理应保持清醒。各位将领多多少少都知道敖烈的酒量,而且敖烈身为统帅,自然不会有人来给他灌酒,但是暗中善意的玩笑之语却是少不了的,大多是说敖烈以公谋私,借着统帅的大旗,掩护不能喝酒的短板。
对于这些玩笑的话,敖烈也是一笑置之。现在敖烈就是典型的鸵鸟作风,把酒量不行的短板,像鸵鸟的脑袋一样往土里一扎,别人爱怎么说怎么说去,只要不灌他酒就行了。
相比于敖烈,孙策的酒量就堪称海量了。孙策左手拿着酒坛,右手举着一只碗,逢人便要倒满一碗酒,和对方一饮而尽。燕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