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极品护花高手-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才子拿着存折要走,被卢大林喊住,李大林从抽屉里拿出了身份证。
卢大林说:“存折没到期得用身份证取。”
才子看到了身份证说:“啊!这定期的还得用身份证啊?”
卢大林说:“你没有身份证取钱吗?”
才子说:“没有。”
卢大林说:“那你取钱银行没向你要?”
才子说:“我只会存活期,没存过定期的。”
卢大林说:“是这样啊!”
才子从银行取出了钱,15万交给二鬼。另外5万交给哈顺格日丽,作为商店的流动资金。
二鬼那边的一切到不用才子操心,啤酒批发点很快运作起来,才子只是偶尔的去一两次,那的许多工人才子连见面都没见着,只有会计他见过一面。
第135章回家办理身份证,在舅舅家里小住
一晃就到了初秋,因为受上次取钱的事影响,才子一直有个心愿未了,就是回老家办个身份证。加上这时周广仁媳妇王月娥提醒才子,那次事故死的周海山家人生活费该给了。
才子和哈顺格日丽商量着怎样回老家好。哈顺格日丽倒是想让他光明正大的回家,自己也去。才子担心的是一旦老丫母亲见到自己,自己还带着一个姑娘回老家,老丫母亲犯病咋办?这样对自己的家人和老丫的家人都是一种伤害。还有商店这边也离不开人,才子不愿意带哈顺格日丽一起回去。
哈顺格日丽自然是不高兴,她说:“你家里人除了二光,我谁也不认识呢?我想和你一起去。我们的事也应该和你的家人商量一下,如果条件允许头年我们就结婚。”
才子思量再三,觉得哈顺格日丽说的也有道理。
才子说:“你和我回去也行,不过我们要在晚上回去,不要惊动村里人,免得被老丫的家人知道了,老丫她妈会到我家闹,我父母那可遭罪了。”
哈顺格日丽想想,她没办法,只好答应。
两人做了一些准备,才子和工程科邹科长以及卢大林请了假。
商店这边哈顺格日丽安排了一个叫小媛服务员,让她收钱,记帐。这些天,哈顺格日丽觉得这个小媛虽然年纪只有十七八岁,可是很能干,而且还会说会唠,商店交给小媛管理他很放心。
一切安排妥当,准备第二天一早启程,王月娥嚷嚷着也要跟回去,她想回家好看看孩子。
才子自然同意了,因为第一站必需到舅舅家,一则看看舅舅全家,再者还要到周海山家一趟。
还有才子考虑到周海山是舅舅介绍来工地的,如今他死了,去周海山家才子怕舅舅有顾虑不愿意去。有了王月娥自然就方便多了,她可以陪自己去周海山家。
第二天,三人坐上了回铁岭的火车,不到一个小时火车停在铁岭火车站。
一下火车,才子一看铁岭火车站变了。
他问王月娥说:“这火车站,好像似新改建的,广场宽敞了许多啊?”
王月娥说:“这是这两年改造的,原来站前的不少小吃部都挪走了,腾出地来做了广场,听说还要继续改造呢!”
才子几年前回来一次,那是肥婆资助的费用。
那次他没敢回家,只是到舅舅家住了几天就回去了。今天回来的意义就不一样,他不但事业有所成,并且他还带了一个美丽的姑娘回来。
这次回来,才子只是买了一些衣服,所以背包并不沉重。三人在铁岭火车站逗留了一阵,之后乘汽车去三岔口村。
到了王月娥家,这时正好是中午,舅舅家没有人。才子和哈顺格日丽只好把给舅舅家人买的东西放在了王月娥家。
随后才子和哈顺格日丽跟着王月娥到周海山家拜访。
王月娥轻车熟路,七拐八拐就到了。
这是一户典型的有着东北特设农民民宅,三间老檐出头的砖房,大门口两棵高大杨树遮天盖日,枝叶繁茂。大门是用铁丝木棍绑成栅栏式的大门,说是大门,还不如说是栅栏更合适。看样子这大门已经使用多年,大门底下的木棍子,因为门的来回开关,已经在地上划出了一个扇形的沟来。大门的铁丝已经松垮,木棍之间衔接出现了松动,大门斜歪着身子站在那。几只老母鸡和大公鸡正在门前悠闲地刨地、啄食、嬉戏。大门到房门之间一条小路相连,两侧用高粱秆夹的杖子形成一条狭窄的“走廊”。杖子上爬满了郁郁葱葱的豆角秧子。菜园子里种着土豆、茄子、辣椒、黄瓜、韭菜、芹菜。顺着这高粱秆杖子小“走廊”走到了屋前。屋前一口洋井,窗前一口大缸,大缸上盖着用高粱糜(东北方言,就是高粱秸秆外边的一层硬皮)编制成的圆锥形的盖,这是酱缸。院子收拾的很干净。
可以想象得出,周海山的媳妇是个干净勤快的女人。
房门开着屋里却没有人,屋里柜盖上一台彩电是新的,其余没啥了,这屋显得简陋一点。
王月娥对才子和哈顺格日丽说:“李秀娟一定是出去了,房门开着,不会走远,等一会就会回来。我们在这等一会吧?”才子点头。
等周海山媳妇回来的间隙,才子到是实在,到了园子里摘了一根黄瓜,咔嚓咔嚓地吃起来。
三人在外面等了一会,果然周海山媳妇回来了。一看到三人急忙让他们进屋。
王月娥介绍才子和哈顺格日丽给周海山媳妇认识,介绍完,周海山媳妇说:“月娥婶子,我认识他,他是工程队的孙队长,就是他对象我没见过。”
才子打量着这个三十开外的女人,长的虽说不好看,但是也不算丑。眼光有些呆滞,显得很老成。穿的也极其朴实,这是一个典型的普通的北方农村妇女。
王月娥嘴快,说:“孙队长和对象看望你们来了,孙队长不是答应你们每年给你和孩子一定的补助吗?今天人家来了。”
才子说:“月娥嫂子说的对,我把钱带来了,你收下吧。”说完,才子让哈顺格日丽把钱拿出来。
哈顺格日丽急忙放下背包,拿出了一个纸包交给了周海山媳妇。
当即周海山媳妇眼泪就下来了,到不是因为激动,主要的还是勾起了对丈夫的怀念。
王月娥安慰她几句,周海山媳妇子停止了哭泣。王月娥说:“秀娟啊!把钱收好。别再伤心了,事都过去这么长时间了,想开点吧!”
才子问:“孩子上学了吗?”
周海山媳妇点点头,才子问:“现在有什么困难需要我们帮忙吗?”
周海山媳妇摇摇头。
才子对王月娥说:“嫂子,那我们去周海山父母家吧?”
这时,周海山媳妇急忙对才子说:“海山父亲正有病呢?还是不去的好,免得见了你们,老爷子想起儿子会加重病情。”
才子说“既然这样,那么月娥嫂子就只能辛苦你了,拜托你去一趟吧。”
哈顺格日丽又在背包里拿出另一包钱,交给了王月娥。
王月娥看看才子说:“那好吧,我现在就去,你俩先到我家等我。”
说完三人出屋,周海山媳妇急忙说:“大老远的既然赶来了,不吃口饭那行啊!”
之后又拽着王月娥接着说:“月娥婶子,你说句话啊?”
王月娥说:“这事你得问孙队长?”
才子说:“别客气了,我们知道你的心情,这份心意我们领了,一会我们还有事,吃饭就不赶趟了。”
听才子这么一说,周海山媳妇只好作罢。
王月娥去了周海山父母家,才子带着哈顺格日丽原路返回去了王月娥家。才子要等着舅舅家人的回来,好把自己的那些礼物交给舅舅。
王月娥家和周海山家有很大的区别,王月娥一家和父母住在一起,东西屋分住,三间瓦房是新盖的,院子很宽敞。
房前院内东西各有耳房,耳房盖得挺大,耳房除了做储物间以外,其余的部分都作为养殖间,养了十几头猪和三十几只兔子。
才子听周广仁说过,他喜欢养兔子,曾经大规模养过,但是没能成功。
周广仁的父亲介绍兔子分为几个品种,才子认得几种。他指着一只长着一对大耳朵的兔子,对才子说:“这是日本大耳兔。”
之后他指向一只短毛说:“这是獭兔,是一种肉用兔。
他又指着一些个体较小,长着长绒毛的兔子说:“这是长毛兔,是专门剪毛的……。”
才子听完周广仁父亲介绍;心想,这老爷子对兔子还有一点研究。才子问老爷子:“你家养了几年兔子了?”
老爷子说:“有十来年了,广仁就喜欢这玩意,前几年还大规模养过。可是这兔子爱得病,结果一发病就大批的死亡,后来养伤心了,这几年才出去打工了。”
才子也喜欢兔子,小时侯也养过,他知道这兔子一来病就没得治,眼看着兔子一个个的死去,那心情是再难受不过了。
才子和哈顺格日丽在王月娥家又呆了一会,王月娥回来了,嚷嚷着做饭。
才子说:“嫂子别客气了,一会我们得到我舅舅家去,还有一些事情需要和他商量。”
听才子这么一说,王月娥也不再勉强,她说:“才子,你和哈顺格日丽头一次到我家来,连口饭都没吃上,你哥还不怪罪我啊!”
才子说:“以后会有地是机会,没关系!”
老爷子说:“你们现在这呆一会,我得去学前班接孙子去了。”
才子点头,老爷子走了。
时间不长,老爷子领着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回来。王月娥上前抱起儿子,一阵的亲热。
才子看着王月娥和儿子亲近的样子很是感慨,心想,自己将来有了孩子,一定也会很可爱。
王月娥亲近完了儿子,说:“儿子啊!这是叔叔和阿姨。”
小男孩看看才子和哈顺格日丽不好意思地说:“叔叔,阿姨好!”
哈顺格日丽用手摸摸这孩子的小脸蛋说:“嫂子,你儿子很乖啊!”
王月娥说:“乖啥!老淘气了。没他爷爷奶奶看着,我和广仁就不能出去打工了。”
才子和哈顺格日丽又在王月娥家等了一会,觉得舅舅家应该回来人了,两人带上给舅舅家买的东西来到舅舅家。
这时,舅舅家还没回来人,两人只好坐在大门口等着,又等了一会,舅舅赶着毛驴车回来了。
舅舅见到才子甚是惊喜,三歪下毛驴车看看才子身边的哈顺格日丽一眼已经知道了大概,三歪故意问:“这姑娘是谁啊?”
才子把哈顺格日丽介绍给舅舅,介绍完,三歪上下打量着哈顺格日丽,然后点点头。
三歪开门让两人进屋,到了屋里,才子说:“舅舅家没啥变化啊!”
三歪说:“怎么没变化,你看看那台老电视机已经换了。”
才子看看柜盖上蒙着电视蒙子的那台电视机,随手把电视机上的盖布揭下来,才子说:“原来的电视机换成了一台彩电了?”
三歪说:“去年换的,那台黑白的演不了了。”才子点点头、才子问:“明明和悦悦都上几年级了?”
三歪说:“明明现在上高中了,悦悦上初中。这两个孩子学习都好,两人就喜欢念书。明明现在住校,悦悦也住在他舅舅家了,因为那所初中就在她舅舅家那个村子附近。这不,我和你舅妈原先准备盖新房子也不敢盖了,这两个孩子念书不得用钱吗?还是把钱使在刀刃上吧。”
才子点头,这时三歪问:“你对象家是那的?”
还没等才子回答,哈顺格日丽说:“舅舅,我家是赤山的。”三歪惊异地看看哈顺格日丽然后问:“赤山,那不是老……。”
说到这,三歪停顿了一下。
哈顺格日丽笑了,说:“舅舅,你是说老丫吧?”
三歪没回答,疑惑地看看才子,才子说:“我认识哈顺格日丽就因为我去赤山找老丫才认识的。”
三歪说:“那么说,你对象他知道……?”
才子笑了一下,知道舅舅想问啥,说:“哈顺格日丽知道老丫的事。”
三歪说:“啊!那就好办了。”
才子说:“舅舅,这次我回来主要是办身份证的,顺便把哈顺格日丽领回来是想让你们长辈看看。”
三歪:“这是应该的,你准备什么时间去派出所办身份证啊?”
才子说:“明天就去,今晚我们俩准备回家一趟,见见我爹和我妈还有我奶奶。看来还得劳驾舅舅赶毛驴车送我们一趟了。”
三歪说:“没问题,那我现在就做饭,吃了饭我们早点走。”
才子说:“舅舅,不用着急,我想天黑后在进村子。”
三歪说:“都几点了?赶路还得时间吗?”
才子看看表说:“才下午三点多,早呢!”
三歪说:“我们五点走,我这毛驴车慢,到你家还不得走两个小时啊?现在天黑得早,七点多天就黑了。”
才子和哈顺格日丽帮着三歪开始做饭。
到了傍晚,舅妈卖完肉也回来了,才子把给舅舅全家的礼物拿了出来,舅妈高兴地收下。
第136章第一次偷着回家,回忆起那片蓝纱
吃过饭,才子拿上给父母的礼物,坐上了舅舅的毛驴车上路了。
坐在毛驴车上哈顺格日丽说:“我可是头一次做毛驴车呢!”
才子说:“这毛驴车我可没少坐,那时候我刚从家里出来,我跟着舅舅的毛驴车收猪了。”
哈顺格日丽问:“你还收过猪呢?”
才子说:“不是我收猪,是我舅舅收猪,我跟着。”
这时,三歪笑着说:“唉?才子,你还记得那年我俩到邻村那家收猪,我先付了定钱,晚上我俩去拉猪时。那家男主人说啥也不让拉,后来我们和他干了一架的事吗?”
才子说:“那件事啊!我太记得了。我当时还没理解你为什么晚上非要拉走那两头猪啥意思呢,后来你说是怕那家的主人第二天早上给猪喂饱,那样压称。”
三歪说:“是,我留定钱的目的就是防着那一手。”
才子说:“舅舅,其实我很佩服你,你很精明。”
三歪笑着说:“嗨……!精明啥!我那是收猪时间长了,有那么点经验而已。”
三人边说,边笑着。
大约走了两个小时,这时天已经大黑,毛路车到了西洼子村边。才子让舅舅把毛驴车停下,才子和哈顺格日丽下车。
才子望着眼前的村庄,稀稀落落的散落着灯光,才子感到了陌生,这是他出去十年后的第一次回来。
村头那几棵大柳树在灯光的映射下模模糊糊地显露出轮廓,才子自语:“这柳树已经少了好几颗了!十年过去了,这里的变化真的很大。”
随后,他特意寻找着那棵大柳树,那棵埋着给老丫买的那条蓝色纱巾的那棵大柳树。
可是,那棵大柳树,被埋没在这些树丛中,他无法分辨那棵是埋着纱巾的那一棵了。
那条蓝色纱巾是才子十年前,回家时买给老丫的。因为那年老丫去赤山舅舅家补习没回来。他没机会把那条纱巾送给老丫,他就把那条蓝色纱巾埋在那棵大柳树下了。
远处的群山借着微弱的光线留着轮廓,村南的那片果园似乎看不见了。村东南方向一片的灯光映入眼帘,才子好奇怪,才子问三歪:“舅舅,那片灯光是那里啊?”
三歪说:“那是矿区住宅楼,这几年这盖了不少的住宅楼啊。”
才子说:“在我的记忆中,那个方向原来是有几栋住宅楼,没想到现在增加了这么多。”
东北方向也依稀可见一丝亮光,才子知道那是尧南煤矿,他没离家时就有了。
哈顺格日丽拽着才子的胳臂说:“这就是你家的住的地方吗?”
才子说:“这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这也是老丫住的地方。”
才子看了一会,觉得应该去找找那棵埋着蓝色纱巾的大柳树。想到这,才子假借上厕所走向了那片柳树林,进入柳树林,才子在努力地回忆着。
寻了一会,才子看见了那棵扭扭歪歪的大柳树,他在那棵大柳树下转了几圈。之后蹲下似乎在扣着什么,然后又扑了扑了手上的泥土。他没抠出那条蓝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