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路高升-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既然直辖了鱼塘,又要给齐天一点安慰,于副处长的意思是吴放歌最好搬到鱼塘来住。这么一来,图书室那个没调走的兵就高高兴兴地搬进了吴放歌拾掇的舒舒服服的宿舍,然后自以为升了职,对从水暖仓库调来的那个兵指手画脚的,而于副处长也默认他这么做,于是他越发的高兴,做事也更加的努力认真,其实他职没升半级,津贴也没涨一点,纯粹只是个‘没事儿偷着乐。’

去鱼塘的时候,于副处长正好没事,就陪着吴放歌一起去了,当时齐天已经搬走,原本就阴暗潮湿的小屋越发的显的凌乱。

鱼塘的小砖房主屋大约有十五六个平方米,低矮,给人一种好像一抬头就能碰到头的感觉。门和窗都在一个方向,采光也不怎么好。另外就是靠近鱼塘,房间里比较潮湿。

除了主屋,房间里有个侧门,里面一间小屋只有主屋的三分之二,是被当做库房使用的,里面放着烂渔网破鱼篓什么的,由于没有窗户,越发显得潮湿,并且一打开门一股潮乎乎的霉味立刻冲进人的鼻子。

“喔……”于副处长一掩鼻子说“这个齐天,我看他不是什么大圣,应该叫天蓬才对!”

屋里待不住,两人只得来到室外,好在这个房子到也有一样好处,那就是滴水檐比较宽大,在在库房的一头由于库房的面积只有主屋的三分之二,所以那里就是一个小棚子,墙角是一个破破烂烂的灶台,齐天晚上就在这里煮鱼吃,一口脏铁锅还没有洗。

“这地方没法儿住人。”于副处长说:“放歌,要不……你还是回图书室去住吧。”他说话是询问语气,并不是命令式的。

吴放歌笑着说:“看怎么收拾了,当时图书室还不是乱糟糟的?现在不是挺好的嘛。”

于副处长用手在墙上摸了摸说:“只是太潮湿了,对身体不好。”

吴放歌说:“找些石灰来摆一摆就好了。再说了湿润的空气对身体有好处。”

于副处长笑着推了一下吴放歌说:“我就喜欢你这种什么都胸有成竹的样子,呵呵,那这样吧,反正几个小仓库都是你管的,你需要什么直接领就是了,还缺什么东西只管列个清单给我,我派人去买。”

于副处长走了之后,吴放歌又看了一下房间,觉得在没收拾好之前,是没有办法住人,难怪齐天那几天一副被发配的表情。他正琢磨着怎么收拾呢,周大姐又来了,见了这居住环境也直皱眉头,便说:“怎么搞的嘛,你对后勤处贡献不少,几封举报信就把你贬到这儿来了?”

吴放歌笑道:“不是贬啊,于副处长才提了我当班长呢。”

周大姐没好气地说:“他是在找头牛来帮他耕地!尽欺负老实人,看哪天我见了他骂死他。对了小婉来信了,还问候你呢。”

吴放歌说:“哦?她工作找的顺利吗?”

周大姐说:“我们做护士的就这点优势,找工作到不是太难的,走哪儿都干一样的工作,只是穿的衣服不同罢了。”

吴放歌打趣道:“有什么不同,还不是白大褂?”

周大姐一愣,然后伸手打吴放歌,骂道:“你也学会吃周姐豆腐啦?学坏了。”

吴放歌笑道:“人不坏,没后代。”

周大姐又踢了他一脚说:“去你的。”然后又伸头看了一下黑洞洞的屋里问:“通电不?”

吴放歌笑道:“哪能不通电呐,只是线路老化,需要重新布一下。”

周大姐说:“通电就好,我找个时候把紫光灯拿过来,给你照上几个小时,消消毒。”

吴放歌说:“谢谢周姐,不过还是缓几天吧,我想这几天时间,先把房子拾掇拾掇。”

“再拾掇我看也好不到哪里去了……”周大姐说着怪话,慢悠悠地走了。

鱼塘的房子暂时不能住,吴放歌只得现在图书室借宿,原来的那个部下已经搬进小库房去了,一见吴放歌回来,慌的要把房间让出来。吴放歌婉拒了,就临时搭了张床先凑合住着,办公的地点也临时设置在图书室,上午就在图书室清查各个仓库的账目,下午去收拾鱼塘的房子,后来账目清的差不多了,只要核对头一天的进出料就可以了,所以上午也能抽点时间来照料鱼塘那头了。

对那小房子,吴放歌着实的头疼了一阵,甚至有种推倒了重建的冲动,不过最终也找到了那间房子的优点,那就是地基牢固,墙面厚实,适合改造。于是吴放歌第一步就是把房间里所有的东西都搬出来晒太阳了,反正这几天秋高气爽,阳光明媚,然后又借了个梯子上房顶,把所有的房瓦都给揭了下来,这下房子算是透亮了。接下来又用大锤在库房和主屋选着采光好的方向,各开了一个洞,准备安窗子上去,这么一来,库房的采光条件得到了改善,主屋的空气也流通了。

接下来就是打扫,吴放歌在仓库找了洗衣粉和厕所地板刷,还有一小桶盐,花了一整天的时间在小屋里‘洗刷刷’,周大姐那天恰好轮休,穿了双水鞋也来帮忙,两个人上下里外的刷了好几遍,总算是把房间的水泥地板和墙面的本色刷出来了。

“哎呦,累死了,你得弄几条鱼给姐姐补一补。”周大姐撑着腰说。

“这没想到这房间的地板和图书室的颜色是一样的耶。”吴放歌故作惊奇地说。

“贫嘴。”周大姐对吴放歌的话做了最后的总结。

清扫了房屋,接下来吴放歌又找来了水泥和细沙,又把房间的地板重新烫了一下,让地板重新平整起来,然后是安窗子,给房顶上瓦。在前世的时候,吴放歌曾经两度下乡扶贫,虽然贫没扶起来,但是帮忙修建村小学的时候,和村里的泥瓦匠师父学会了一点铺瓦,没想到却在这一世派上了用场。小屋的旧瓦有些已经不能用了,吴放歌又在土建仓库找了一些,意外的是,居然还找到了几块装甲车上的防弹玻璃,真不知道这种装甲部队的装备是如何流落到后前单位来的。他喜出望外,把这些玻璃擦的亮亮的,又用木头做了托架,把防弹玻璃改造成了亮瓦,这下安好之后房间里就更亮堂了。不过铺瓦的时候并不顺利,首先吴放歌铺瓦的技术根本就是二把刀,又从未单独操作过,因而做起来不那么得心应手,又只有他一个忙和,这上上下下事情周大姐也是在帮不上忙。但吉人自有天相,正当吴放歌头疼的时候,土建仓库的管理员老贾那了账单找他签字,见他亲自在铺瓦,觉得诧异。因为大家都知道吴放歌是个城市兵,父母都是高知,却没想到他居然还有这一手技术,虽说这技术明显差了点,也是一时技痒,就说:“你那个弄的不对啊,我来吧。”说着就去搬梯子。

 第八十二章 别墅初建成

老贾其实不姓贾,老贾是他的外号,其实是老假(放假的假)的谐音,最后以讹传讹变成了老贾。

老贾是个志愿兵,同时也是个自学成才的土木工程师,当初疗养院搞基建的时候他被借调过来,基建完成后他就留了下来,守着个基建用剩下的土工材料仓库过了这些年,斗转星移之间好多人已经不记得他当初的专业是什么了,整天无事可做,就琢磨着找什么借口休假,故而得了这么一个外号。

有了老贾的大力相助,铺瓦工作进行的顺利多了,而且老贾对吴放歌把防弹玻璃改造成亮瓦的构思十分钦佩,说:“你呀,想法挺好的,就是技术差点儿。”

吴放歌也毫不掩饰地说:“是啊,毕竟没干过什么活儿。”

通过铺瓦这件事,再加上土建仓库也是吴放歌的管辖范围,所以就和老贾熟稔起来,他发现老家这人平时沉默寡言,显得木讷,可是一提到土建工程设计,就跟打了兴奋剂一样,口若悬河的滔滔不绝,能不重样的和你说上一整天。正好于副处长曾和吴放歌说过,让他就改造鱼塘及周边环境想想办法。其实设想呢,吴放歌倒是有一些,只不过毕竟不是专业人士,好多东西在脑子里落实不到图纸上去,这下好了,他和老贾一拍即合,两人嘀嘀咕咕弄了一个星期,居然把鱼塘及周边环境改造的规划,草图,用料品种及数量清单全搞好了。

吴放歌在规划首页第一个签上了老贾的名字,把自己的名字留在了后面。老贾见了虽然客气了一番,但是看得出,他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拖着老贾到了于副处长办公室,把规划递交给了于副处长,恰好于副处长是工程兵出身,到也不算是完全的外行,一看之下觉得可行,只对几点地方提出了疑问。

在汇报的时候,吴放歌基本是就着老贾的话,鹦鹉学舌,有了新的问题,自然答不出来,见于副处长是行家,也不敢乱说,就老老实实地告知:“主要的东西都是老贾弄的,您的问题我确实说不清楚。”

于副处长一笑,又问老贾。

老贾虽然是个志愿兵,可不擅长和人交流,磕磕巴巴的半天也没说清楚,于副处长自然也没听明白,可吴放歌是听明白了,就按照自己的理解解释给于副处长听。于副处长听了笑道:“怎么三个中国人在一起说话还需要翻译啊。”虽然这么说,总算是很满意。他收下了规划,说等想院领导汇报了再说。

结果事情出奇的快捷和顺利,不到三天,于副处长就又叫了吴放歌和老贾去他办公室说规划院领导已经初步同意了这份规划,要求把规划具体化,图样细致化,然后再走一遍审批程序,就可以施工了。

得到这个消息,老贾比吴放歌还兴奋,于副处长悄悄对吴放歌说:“行啊,小子,知道怎么使唤人啦……这个老贾,平时三脚踢不出一个屁,却没想到还是个人才哩。”

吴放歌趁机半开玩笑地拍马屁说:“那还不是于处你领导有方,教育得力啊。”

“滚回去给老子干活儿去!”于副处长笑着骂道。

事后才知道,鱼塘及周边环境改造之所以这么顺利,这和于副处长在疗养院提出的大维修的计划有关系,或者说鱼塘及周边改造计划其实就是大维修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

自从吴放歌在水暖仓库进行规章改革之后,相应的管理方法成为了后勤处所有下辖库房标版。于是于副处长对下辖库房库存物品的品种和数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再加上疗养院诸多设备年久老话,墙面也斑驳了不少,于是提出了大维修计划,准备分批分段的粉刷所有房间的墙壁,更换门窗管道,重新对电路布线,谓之大维修。院领导一来照顾于副处长新官上任,二则发现大维修大部分只需要利用库存的‘无用’物资,所以也就答应了,但是他们没想到的是,从大维修开始,于副处长就跟上了发条似的转个不停,从维修到装修,从装修到扩建,整个工程跨越了他的整个任期,让于副处长名利双收,最后荷包鼓鼓地转业了,当然这大部分都是吴放歌退伍之后发生的事了。

老街四天三夜没合眼,把整个规划都细化了,又提出一个问题:这么多的活儿,谁来干?这可不像拾掇吴放歌的小房子,两三个人慢慢悠悠也整的出来,这个工程差不多要七八个人才转的过来呀。吴放歌笑道:“我看这些就不用咱们操心啦。”

果然,这不是老贾,或者吴放歌需要考虑的事情,没两天,疗养院就开来了两辆新解放军卡,一辆拉人,一辆拉行李。原来疗养院也知道他们下辖的那些人力,平时修修补补还凑合,有点大的工程还真拿不下来,于是决定临时组建一个‘营建排’。排长居然就是吴放歌的老朋友周海,下辖的士兵有部分是原惩戒排的兵,此外还有一些新兵和归来的战俘,这样的人事安排看得出也是于副处长的手笔。

在营建排里,那些战俘是最可怜的一群人,我们国家军队,对战俘有误解。原本这些战俘是要遣返原部队等待退伍的,可是他们中间有的人被俘时间长,原部队基本没什么熟人了,天天受冷眼和欺负,潜台词指责就是‘被俘前你为什么不去死?为什么不去和敌人同归于尽?’那日子,简直生不如死。

周海是个现代派的军官,又解放过一个战俘营,知道这些战俘不容易,所以在组建营建排的时候,就特地招募了一些战俘——反正是等退伍,在哪里等不是等啊。不过这样一来营建排又有了一个外号:劳改大队,不是吗?不是战俘就是远惩戒排的兵,又从事着营建工作,不是劳改大队又是什么?营建排成了劳改大队,周海这个排长自然也就是劳改大队的大队长了。有意思的是时间一长,从上到下也没人喊周海排长了,全喊队长,营建排的周队长,这个称呼被大家喊的顺口。

周海对此满不在乎,甚至公开地说:“都是些苦命人,不在我这儿,还能上哪儿去?”并自称营建劳改大队的首席战犯。

周海的到来让吴放歌惊喜万分,毕竟是一起经历过枪林弹雨的,而周海站在吴放歌整修过的小房子前,楞了好几秒钟,然后说:“你小子……跑这儿享福来了,这山清水秀的,简直就是别墅嘛。”自此之后,鱼塘的小房子就被叫成小别墅了。

不过鱼塘的小房子在吴放歌和老贾,还有周大姐共同的拾掇下,真的是旧貌换新 颜了。房顶的房瓦是重新铺过的,增加了亮瓦,而且片片都洗得干干净净的;屋里屋外的墙面都重新粉刷过,四白落地儿;地板也用水泥重新趟过,平平整整;原来的灶台拆了,新的灶台是一个汽油桶制作的,外头擦的锃亮;原来库房里的杂物都被搬了出来,能卖的卖、扔的扔,还能用的都修理过,能重新上漆的都漆过,就挂在干净的墙面上,竟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乍一看还以为这是一栋渔家小屋呢。

毕竟靠近鱼塘,潮湿、有霉味是不可避免的,吴放歌弄了不少生石灰和碳包来,白天吸,晚上烤的,周大姐又拿了紫光灯来照了两三个晚上,等吴放歌正式搬进去的时候,又点上了一盘檀香,原本阴暗潮湿的小破屋好像转眼间就成了舒适的卧房了。

在家具方面,吴放歌也不含糊,原本的木床本来是还想继续用的,可是那床受潮太久,再在阳光下一晒,连接处纷纷的朽了,于是又去领了一架旧铁床来,没急着搬进去,而是又漆了一遍,晾干了才有搬进去,其余的桌椅板凳什么的,其实也都是旧的,但是一整修出来就跟新的一样了。

吴放歌把里间原有的库房当做卧室,由于新开了窗户,所以并不觉得闷气,外间就成了客厅、办公室和餐厅的混合体,唯一的问题就是厕所稍微远了点儿,但并无大碍。

于副处长眼看着一间小破屋变成了一间不错的套间,颇为感慨地说:“看来做人哪,一要聪明,二药勤快啊。”说完,又让警通连给吴放歌安了一部内部的直线电话,理由是工作需要。

这些事传到了齐天那里,他不服气地私下说:“他当然弄得好啦,要什么于处就批什么,我在那儿时候,津贴都给我扣了,我还能有什么嘛。”

于副处长听说齐天发牢骚,不动声色,而是突然袭击地搞了一次内务卫生检查,结果水暖仓库又得了倒数第一,于是于副处长就名正言顺地把齐天狠狠训了一顿,但就是不提吴放歌在的时候搞的如何如何好,这话只是私下和另两个兵说了。这么一来齐天彻底失去了威信,现在人人都知道,水暖仓库有三个管理员,轮流排班,不分大小,统一归纳到勤杂班里,由班长吴放歌管理。

 第八十三章 月正明

吴放歌正式搬入小屋那天正好是周末,于副处长揣了一瓶红酒,来到他这儿,说食堂的饭菜吃腻了,想吃鱼。/ /恰巧吴放歌修理鱼竿,下了一排杆子,居然钓上了两三条,可于副处长还嫌少,又催着吴放歌下网,结果捞上来大大小小的一脸盆,还有两只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