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宅师-第2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方元想了想,也抹不开面子拒绝房东升,当下点头道:“房老,那我就回泉州一趟吧。”
“泉州?”手机传来房东升解释的声音:“不不不,方师傅你误会了,我现在不在泉州,而是在徽州啊。”
“徽州?”方元惊诧道:“房老,你怎么跑到徽州去了?”
“有朋友请我来作客,我就过来了。”房东升轻叹道:“本来在徽州游山玩水,倒也有几分乐在其中。但是眼下的这档事,也让我没有游玩的心思了。”
“什么事情呀?”方元忍不住再问。
“麻烦事。”房东升含糊其辞道:“方师傅,救人如救火,你还是赶紧过来吧。”
“……行,那我收拾行李,立即过去。”方元挂了电话,沉吟了下之后,就招手道:“走,吃早餐去。”
包龙图愣了一愣:“不是说十万火急吗,你还有心情吃早餐?”
“再急,也要填饱肚子呀。”方元淡定道:“再说了,我觉得这事,不要看房老嘴上说得十分严重,好像要火烧眉毛了。实际上,或许很麻烦,但是应该不急。真急的话,他就不是给我打电话,而是直接飞过来找我了。”
“好像也是啊。”包龙图想了想,笑着说道:“没错,房老也是直脾气,真要是有什么急事,肯定坐不住。”
“所以呀,有什么事情,先解决了早餐再说。”
话是这样说,方元还是先打电话预定机票,然后才到楼下餐厅吃早餐。等到填饱了肚子,返回房间收拾行李,再来到机场,恰好可以起程。
南京到徽州的距离很近,毕竟两省相邻,再远也远不到哪里去。
在乘坐飞机的时候,方元也努力回想徽州的一些情况。他的地理不错,加上徽州有大名鼎鼎的徽派建筑,也是他上学时候研究的重点,对于徽州自然不算陌生。
作为著名的旅游城市,徽州与其境内的绩溪、婺源两县共同构成的古徽州地区,创造了中华三大地域文化之一的徽文化,孕育了明清商界闻名达五百余年的徽商。
徽安的产生,这也是有历史根源的。毕竟皖南地区,群山环抱,耕地面积少。徽州人想要谋求出路,得到更好的发展,那么也只能经商了。
以至于自古以来,就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的说法。同时也就是徽商的存在,才造就了流传很广的徽派建筑。毕竟古代的商人,由于朝廷的抑商政策,哪怕商人赚了许多钱,地位也不会很高。
按照土农工商的排序,商人再有钱,身份也很卑微。所以商人发家致富了,第一件事情就是回乡置田,供家族子弟读书,希望他们科举及第,出人头地。
有钱,又有上进的动力,那么徽州的文化事业,自然是蓬勃发展。读书人一多,那么考上进士的人自然不少,什么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之类的事情,也不算稀奇。
官商儒一体,对于居住的环境,肯定讲究起来。加上徽州地区,有山有水,也有盆地、平原,波流清沏,溪水回环,到处清荣峻茂,水秀山灵,犹如一幅风景优美的画图。
在山青水秀的地方,自然有古代工匠发挥的余地。在一代一代匠人的积累下,独具地方特色的建筑格局,自然是应运而生。
说白了,古代也和现代一样,基本上是有钱有地位的人,才修得起好看奢华的大房子。没钱的,有茅草屋、泥瓦房住就不错了,也不可能形成什么建筑流派。
纵观古今中外,都是一个样,没有什么例外。
在方元沉思的时候,飞机也平安抵达徽州机场。等他拖着行李走出机场,然后就看到有人高举一个写着自己姓名的大牌子,应该是房东升安排迎接他的人。
方元也不迟疑,直接朝那个人走去。走近了,他也看得清楚,那人二十多岁左右,身材壮实,模样有些憨厚,应该是司机之类。
方元自我介绍,那人也十分热情,不过很尽职尽责,看了他的身份证之后,这才引着他来到外面上车,然后轻快开车而去。
方元没来过徽州,对于这里的情况不熟悉,更加不清楚房东升住在哪里,所以一上车就闭目养神,根本没有留意司机开车前往的地方越来越偏僻。
或者说就算留意到了,方元也不会在意。毕竟房东升也说了,他受朋友之邀来游玩,他的朋友估计也是大富豪之类。富豪都有在山郊野外修建别墅的癖好,车子现在朝偏僻的地方开去,自然也不奇怪。
不过偏僻的地方,路途也不怎么好走,崎岖不平,有些颠簸。突然之间车子晃荡一下,接着就熄火了。司机呆了一呆,连忙下去察看,随即懊恼道:“轮子陷坑了……”
第414章 被坑了,打棍求雨!
“什么?”
此时,方元探头观望,只见右边的车轮,果然陷入一个凹陷的窟窿中,由于陷得比较深,车子动力不足,攀爬不上去,自然熄火了。
“倒霉。”司机有些生气,直接踢了下车轮,然后不好意思道:“方先生,你能不能下车帮我推一下。”
“可以呀。”方元爽快道,直接下车走到后面,搓了搓手掌,准备推车。
“谢谢方先生,那就麻烦你了。”司机喜形于色,连忙到驾驶位上坐好,然后重新启动引擎,并且探头指挥道:“一二三,起……”
方元屏气凝神,双手按在车尾,再从腰腿发力,一鼓劲车轮就顺利的在坑中开了出来。见此情形,他拍了拍手上的灰尘,也颇有几分成就感。
这个时候,司机把车子开到道路比较平稳的地方,然后探头笑道:“方先生,你这么年轻就出来招摇撞骗,你家里人知道吗?”
“呃?”方元呆了一呆,有些迷茫。他还在想着,这话是什么意思的时候,只见车子突然嘟嘟震响,车尾喷出一溜青烟,然后变得动力十足,飞快奔行起来,风驰电掣而去,瞬时消失在附近的弯路尽头。
“不好……”
愣了一下,方元这才意识到,自己上当了。随之摸了摸口袋,脸色变了又变。因为这个时候他才想到,上飞机的时候,他把手机钱包之类的东西,全部塞到行李箱中了。然而他的行李箱,就放在车上。
“靠,被坑了!”一时之间,方元苦笑起来,也是一肚子的火。但是人已经跑了,再大的怒火也无处发泄,只有憋着,更加郁闷。
好半响之后,方元才算是冷静下来,然后琢磨着这事应该是那人自作主张,如果房东升知道了,必然会另外派人来迎接自己。又或者说,那人良心发现,只是玩个小恶作剧,一会儿就开车回来了。
带着这样的想法,方元耐心的等待起来。一等就是好久,没有手表、手机,他也不知道确切的时间,但是凭经验感觉,他觉得肯定有十几分钟了。十几分钟过去,在这个偏僻荒凉的破烂公路上,不要说有车返回经过了,连人影都没见半个。
此时,恰好是中午时分,天空火辣辣的太阳,好像要把大地烤熟似的,一点风都没有。方元舔了舔嘴唇,感觉被晒得头顶都要冒青烟了,当下自然不会坐以待毙,咬牙切齿咒骂了几句之后,立即转身迈步而去。
“找到人,打个电话,立即回南京,这事我不管了……”方元心里那个恨呀,怒火熊熊燃烧,绝对可以焚干五湖四海。
方元的想法是美好的,觉得一直往回走,只要受点累,肯定能够见到城市。但是走了好一阵子之后,他就有些傻眼了。因为眼前出现了一个三岔口,有两条路供他选择。到底哪条路是刚才过来的方向,他之前根本没有留意,现在自然捉瞎了。
没有导航定位,更加不熟悉地理环境,自然让方元十分为难,举棋不定。纠结了半响,他终于有了决定,选了一条路面比较平整的公路继续走去。
“错了也没有关系,只要遇到开车的,不求能搭顺风车,但是借手机打个电话,应该没有问题吧。”方元喃喃自语:“只要看到活人就好。”
这点信念,已经是激励他走下去的动力了。这一走,又是半个小时。途中他还真是看到了一些车子的踪影,但是当他兴高采烈挥手拦截的时候,车子却视若无睹,直接风驰电掣,没有丝毫停顿的呼啸而过。
“呸!”
车没拦着,反而吃了点灰尘,方元顿时感到一些悲凉:“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啊。算了,求人不如求己……”
方元就不信了,顺着公路一直走下去,会看不到人烟。要知道这里可是华东地区,人口十分密集,而不是西北地广人稀的情况,只要中途不放弃,迟早看到村落。
事实证明,方元的辛苦付出,还是有回报的。当他走得大腿酥麻的时候,眼前豁然开朗,出现了一片连绵的建筑,白墙黑瓦,树木葱笼,正是一个村子。
“苦心人,天不负啊。”
霎时,方元十分激动,差点热泪盈眶,然后二话不说,立即连奔带跑朝村子而去。
俗话说望山跑死马,村子也是这样。村子和公路之间,还是有一段距离的。方元跑了七八分钟,他都气喘吁吁了,村子还是没到。不过也已经拉近了不少距离,起码走上了通往村子的乡间小路上。
乡间小路两边,却是一块块田地,方元放慢了速度,左右打量两边的田地情况,发现田里种植了不少农作物。但是太阳太毒辣,这些农作物都有些蔫了。
主要是缺水,方元环视一圈,都没发现附近有小溪河流的踪迹。不过也可以理解,毕竟徽州山地很多,自古就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
山多了水少田少,以古代的耕种技术,肯定养活不了那么多人。被逼无奈之下,徽商自然应运而生,不仅养活了家人,更带动了一方经济的蓬勃发展。
当然,这个时候,方元也没心思理会什么经济发展,只是觉得口渴得厉害,想要到村里讨碗水喝,再顺便借手机打电话……
希望就在眼前,方元动力十足,速度也快了几分。不久之后,就可以看到村口了,然后他就听见一阵颇有规律的声响。
“什么声音?”方元一怔,脚步又慢了,专注的聆听起来。
“好像是在敲打什么东西……”方元觉得有些惊讶,随之走进了村口,再看旁边的屋子,发现这些屋子大门紧闭,显然屋主人不在家。
方元想了想,就顺着声音走去。一番拐弯抹角之后,敲打的声响愈加清晰了,其间还伴随着阵阵热闹的吆喝声,好像是在举行什么聚会。
没错,就是聚会。这个时候,方元十分肯定,因为他已经看到了,在村子的中心,一片比较宽阔的坪地上,有好几百人聚集在一起,好像在搞什么活动。
方元走近了,才发现这个聚会,应该是全村出动了,男女老少团团围在四周,专注观看坪地内的表演。是在表演,他踮脚一看,只见在坪地里头有一帮青壮小伙,每个人都拿起一根手臂粗的长棍,然后按照一定的动作、节奏,不断的敲打地面。
“哔哔啪,哔哔啪……”
木棍敲打地面的声音很有韵律感,而且这只是前奏而已。
“长龙戏水,嘿!”
不知道是谁,突然高声叫喊了起来,忽然之间有锣鼓伴奏,然后长棍队伍也跟着变阵,分成两排,与人面对面,将棍子往地面一跺,交叉互打。哔叽啪啦的声音,节奏感非常强烈,就好像是大雨哗啦而下,敲打在门窗上的动静。
“单珠引龙!”又是一声令下,队伍也立马变阵,围成一个圈子之后,又挥动长棍互打,敲打地面。滴滴答,滴滴答,长棍声声,动作整齐划一,好像已经演练了千百回,根本没有丝毫的失误。
乍看之下,方元也感到十分惊奇,迷惑不解:“这是在做什么?”
“打棍求雨啊。”
方元只是在轻声自语,然后旁边却有人回复道:“这是村子的习俗,相传某年大旱,两个牧童在村南放牛,因草木枯死,牛无草吃,他们便各砍了一根柏树棍,敲打地面以消愁。”
“随着棍打地面的劈啪声,山顶就飘起了乌云。两个牧童见状,敲打得更加起劲,乌云越聚越多,不一会下起了大雨,解除了旱灾。”
方元转头看去,立时感到有些意外。因为回答的他的,竟然是个青春亮丽的少女,上身是简单的白衬衫,下身是笔直简约的牛仔裤,顿时将修长纤细的双腿展现无疑。
俏脸白皙如玉,一双眼睛十分灵动,略有几分俏皮的感觉。长长的头发扎起了单马尾,声音甜美清脆,给人风华正茂、活泼少女的印象。
“……从此以后,以后凡遇天旱,村子便打柏棍求雨。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一套求雨的仪式。”少女解释之后,纤手一举,一只长话筒就递到了方元的面前,然后就见她甜笑道:“先生,你是慕名而来参观求雨仪式的吗?”
“呃?”方元愣住了,目光一瞥,发现话筒贴有地方电视台的标签,另外在不远处还有一个人扛着一台摄像机,正稳稳地对准自己。
“我连打棍求雨这事都不知道,怎么可能是慕名而来?”方元心里嘀咕,本来想老实的摇头,但是注意到四周也有一拨村民围了过来,在这么多双眼睛的注视下,他压力好大。
“如果说不是,会不会连碗水给不给喝?”
心念百转之间,方元挤出一抹笑容,含糊点头道:“是啊。”
一瞬间,许多村民笑逐颜开,显然很满意方元的回答。与此同时,俏丽少女也是弯起了一双笑眼,继续问道:“那你对于这个求雨的习俗,有什么看法?”
“……这是很好的民俗传统,应该予以传承保护。”方元豁出去了,侃侃而谈:“不管它的本意是什么,但是习俗已经沿袭了数百年,不能断送在我们手中……”
第415章 引水补基
方元从来没有发现,自己竟然这么能说,从打棍求雨的传统习俗,再延伸到非物质文物的传承保护上,再结合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最终得出结论。
“……国家应该大力扶持,积极保护民俗精粹,将打棍求雨的仪式加以推广,再不济也要整合资源,打造一个文化村,在满足人民精神文明需求的同时,也拉动地方旅游业发展。”
方元一口气说话,只觉得口干舌燥,不自觉伸手道:“给瓶水。”
“……哦。”少女一愣,本能地拿了瓶水递了过去。
“谢谢。”方元飞快接过水,打开瓶盖倒头就喝,咕嘟咕嘟几声,一瓶矿泉水立即见底,他才酣畅叹气,感觉活过来了。
这个时候,方元才注意到众人惊异的目光,顿时讪然笑道:“这天气,缺水严重啊,的确是应该求雨。”
众人抬头看看热辣辣的太阳,也深以为然,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求雨仪式什么的,也就是个花架子,根本没用。”忽然,有人趁机乱入,闯进了摄像机镜头范围内,冷笑道:“按我来说,与其浪费时间求雨,不如引水补基。”
众人一看,顿时愣住了。
只见说话的人,身穿传统的大袍,袍前有阴阳图案,后背是八卦图形,头上戴着裹头巾,脚下是一双布鞋,手里还托着一块罗盘。这样的职业,已经非常明显了,分明是个风水师,在民间也叫阴阳先生。
问题在于,人家在弘扬民间传统习俗的时候,这人出来凑什么热闹?
扛摄像机的人也很纳闷,直接关了镜头,眉头一皱,嘴上倒是挺客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