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财色2-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该怎么办?我们总不能坐等人家上门来抓吧!我可是听说邻县的一个搞五金的小老板已经被请去问话,到现在都没有回家啊!”王老大有些抓狂地说道。

见三兄弟都有些暴走的迹象,范无病不得不安抚一下,于是便温言劝道,“稍安勿躁,其实事情并不向你们所想的那么糟糕。”

范无病近日别的事情没干,主要时间都花在看报纸上面了。他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上面的打击方向,主要是瞄准了像五金交电之类最容易快速获得利润的暴利行业,而对于种植业和养殖业这些有助于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行业,则保持了观望的态度,因此他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来,就是养猪场或许会遇到一些麻烦,却并非不可以解决的,只要处理得当,完全可以化险为夷,甚至借着这次机会走上正规化的道路,而不是现在这样不尴不尬没名没分。

经济问题调查,范无病自然是不怕的,当初不是有中央的文件精神在嘛,自己的养猪场可是严格按照文件的要求上交了足够的生猪的,最多就是畜牧站的人因为自己抢了他们的生意而制造一些障碍,借着经济问题调查非难一下,但是对于这个,范无病倒是不怕的。

想到这里,范无病不由得心思一动,脑子里面立刻涌出许多坏点子来,于是哈哈一笑,对王氏三兄弟说道,“放心,这事儿我有对策,你们回去之后,只需如此如此,便可以平安无事,我担保以后畜牧站的人见了你们只有绕路走的份儿。”

三兄弟将信将疑,不过听完范无病的主意后,都觉得这小孩儿实在是,损透了。

第二卷 同学正少年 第二十六章 暴风雪降临

对于中国人来说,一九八一年中最重要的经济活动,就是打击“投机倒把”。

为了提高国有企业的存活生命力,政府方面是双管齐下,一方面从政令上面以法律条文的形式限制了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的经营范围,设立严格的准入制度,另一方面,则是从生产资料方面设置门槛,提高中小私营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其竞争力。

年初的时候,钢材提价百分之一百三十,煤炭提价百分之五百,各种生产资料的市场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大幅度的提升。

生产成本的急剧拉升,顿时将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的生产成本提升了数倍,这对于大多数刚刚发展不到两年时光的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无异于是雪上加霜,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另外一个重大措施,就是对暴利行业征收高额税收,不仅是新增,而且还要追加。

这时候开始创业的许多后来成为福布斯中国排行榜上的富豪们,都遇到了一生当中最为困难的时期,生产成本急剧上升,同时还有许多原先签订的合同都被中止了,理由就是根据上级的规定,国营企业不能再购买乡镇企业或私营企业的产品。

最直接的一条,就是限制乡镇企业在本地一定范围内发展,严格控制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控制农村人口进城打工,以避免本来就被返城知青搞得就业压力很大的城市受到农村人口的“骚扰”。

这些措施直接导致了很多在近两年内开办的小企业的发展陷入了泥潭,停滞或者直接倒闭完事。

果然,没过多久,经济调查小组的人就再次来到了春光灿烂养猪场。

“你们要老实交代你们的问题,我们的政策是一贯的,坦白从宽,抗拒从严。”调查组的负责人很严肃地对三兄弟说道。

什么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恐怕是坦白从宽,牢底坐穿,抗拒从严,回家过年吧!兄弟三个早有定计,对于调查小组的人嗯啊应付,就是不说一句肯定的话,弄的对方大为光火。

“你们这么做是没用的,好好配合政府工作才是唯一的出路,既然没做亏心事,就不怕鬼叫门。”调查组的人员看到三兄弟油盐不进,便如此说道。

王老三却是有点儿语言艺术,不冷不热地回了一句,“尽管没做亏心事,但是鬼老在你门前敲,日子能好过吗?”

调查组的人听了,一肚子话立刻被噎了回去。

这还不算完,调查组的人在村子里面还没有呆上半个小时,就有大批的村民把养猪场给围堵起来了。

养猪场用的是农民工,而且数量不少,直接给村子解决了富余劳动力的问题,因此村子里面的很多人都是靠着养猪场富裕起来的,此时听说调查组想要动养猪场,大家立刻不干了。

村子里面的老头子们拎着棍子来质问清查组,“我们刚过了几天好日子,你们就来了,我们挨饿的时候你们怎么不来?”

还有些在养猪场工作的小伙子也来轰炸,“我们打光棍多年,刚找上对象,你们一来就散了,这媳妇要是找不上你们得负责!”

清查组顿时陷入了不堪其扰的人民战争,最后在养猪场实在呆不下去了,只好灰溜溜地收兵了事,由于没有拿到任何关于养猪场的负面材料,此事只得作罢。

就这么扯着,转眼春节就过去了。

可是这次清查运动的风头反而是愈演愈烈了,磐石市里的空气还是非常凝重,到处挂着“严厉打击经济领域的犯罪行为”的横幅,已经有三四年没有响过的大喇叭又轰轰地叫了起来,每天都有口吻很强硬的社论之类的在播出。

市里面经营五金交电的小门市部都接到了税务部门的通知,今后的营业税要上调,从前些年的0。35%连补带罚增加到6%,如果有问题不上报,被查出后再追罚两倍。

这一招可是够狠的,很多人都懵了,两年来日夜操劳赚的一点儿辛苦钱,可能连税款都不够补缴的,这生意看来是做不下去了。

至于那些被认定为“投机倒把,干扰经济领域正常秩序”的倒霉鬼们,则更是苦不堪言,有些人直接就被关了起来,判了五到十年不等的有期徒刑,非法收入没收一空。

有一个经营规模比较大的店主,被税务部门限定不得外出,结果他卷了五百斤粮票、两千元现金和各种证件,连妻子也没有告别一声就仓皇地逃出了磐石市,可惜全国的公安系统都已经行动起来了,不到一周的时间,他就在邻省落网,被押送回来,磐石市还专门为他们这些“投机倒把分子”们开了一个公审大会,他被五花大绑押上台,接受群众的批斗和唾骂,然后被宣布判刑四年。

无独有偶,在这场持续了一年多的经济领域斗争中,作为个体工商户最集中的温州市,更是出现了所谓的“八大王事件”,一九八二年初,中央下发打击经济领域犯罪活动的紧急通知,以“投机倒把罪”抓了一批走在市场经济风头浪尖上的人。

在个私经济发源地温州,五金大王胡金林、矿灯大王程步青、螺丝大王刘大源、合同大王李方平、旧货大王王迈仟、目录大王叶建华、线圈大王郑祥青以及电器大王郑元忠等几人被列为重要打击对象。此被称为“八大王事件”。

事实上,“八大王事件”仅仅是这次经济整肃运动的冰山一角。到一九八二年底,全国立案各种经济犯罪件,判刑3万人,追缴款项3。2亿元。在“八大王事件”发生后的两年多时间里,温州和浙江的脚步缓慢了许多。经济整肃让私营经济遭遇第一次寒流,大大延缓了它的成长势头,特别是先发的浙南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承受的冲击和压力最为明显。

“八大王事件”并非偶然,国家动用政府机器,对民间力量突破旧体制的“急先锋”们做出遏制,明显有着超出经济以外的意味。

直到三年之后,时任温州市委书记的袁芳烈深感“八大王案不翻,温州经济搞活无望”。他组织联合调查组,对全部案卷进行复查,被捕的几个人才被取保候审,或无罪释放,而后恢复名誉,归还已经被没收的财产。

只是此时早已经是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了。

整整一年当中,范无病都保持着非常低调的生活方式,或者养养猪,或者种种花儿,或者去服装厂指点一下,给武陟小机提供一两个天才的想法,获取相应的回报,总而言之,这一年过得实在是郁闷。

好在,改革开放实在是大势所趋,这种郁闷也不会太久的。

第二卷 同学正少年 第二十七章 机会来了

“范总,今天的报纸哦。”服装厂的一个徒工,笑嘻嘻地拿着一沓报纸,送到了范无病的办公室里。

时间已经是一九八二年的十月,范无病现在已经七岁了,只是他的身体就像催了化肥的庄稼一般,噌噌地疯涨,已经十五岁的哥哥范康的个子就不算低,可是跟范无病比较起来,优势也不是很大,此时的范无病差不多有一米六,看起来颇有一些大人的样子了,再加上他的心智异常成熟,这几年来又身居“高位”,自然有种不怒威望的王八之气,看起来倒真有几丝领导风范。

如今的范无病一共有三个办公场所,一个是养猪场那边儿,一个是服装厂这边儿,另外一个自然就是他家了,只不过平时他都是缩在家里面不出来的,只有放学或者是周末的时候,才会来服装厂或者养猪场这边儿来转转,看看是否有什么需要指点一下的问题,毕竟自己的事业基础就在这里,怎么也不可能不多加关心关心。

至于家里面,那自然是只有王氏三兄弟才会偶尔上门拜望的,服装厂这边儿的冯师傅跟程师傅年龄大了,又自顾身份,当然是不会上门的,最多在有事儿的时候,派个学徒工过来叫一下范无病,让他直接到服装厂那边儿去处理便好。

以前的时候,范无病都是在家里面看范亨拿回来的报纸,比如人民日报、解放军日报、光明日报之类的大报纸,消息面上相对要单一些,自从他自己的实体越做越大以后,他就不局限于再看这些新闻喉舌舆论导向了,而是直接去邮局把在当时所有的报纸中,最有影响力的挑了几十种,统统订了两份!

不仅如此,范无病还在服装厂里面专门开辟了一个阅览室,用来存放报纸,并对职工们开放,当然,所有的报纸送来之后,其中一份入了阅览室,另一份则直接送到了范无病的面前,通过对这些平面新闻的浏览分析,还是很能够把握到一丝丝时代的脉搏的。

范无病也不仅仅依赖于自己重生之前所获知的那些重要事件来混吃混喝,而是力求在种种社会现象之中深层次地考虑,若自己不是重活了一回,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时,应该如何来处置?

读书使人聪慧,久而久之,往往在某一条新闻,某一条社论的字里行间,范无病总能够捕捉到一些敏感的信息,虽然是那么不起眼,但是他却知道,这些信息究竟会对国民生活造成多么大的影响。

比如今天登载在一家地方性报纸上面的消息,就令他的精神为之一振。

这家报纸上说,长春一带的居民,热衷于种植君子兰,已渐渐有君子兰热,文中还通过对古代诗歌中有关兰花的表述,抒发了作者赞扬新社会美好生活的感情,其中还有一些详细的数字说明来印证君子兰在长春的火热行情,并说长春市政府有意将君子兰定为市花云云。

“这事儿,终于还是要发生了――”范无病的神情有些不平静。

再翻一翻,又在一些小报上面发现了更为有趣的问题。

据说,一个商贩养的君子兰被什么外商看中,出价一万美元买走;据说,一位港商要用一辆“世界上公认的超豪华高级皇冠轿车”来换一盆名叫“凤冠”的君子兰,结果被主人郭凤仪―一家花卉公司的经理给当场拒绝了;据说,一个老头养了几株珍贵的君子兰品种,死活不让人看,但是某夜被人偷走,结果气得立马断气;据说,有个人从沈阳长途开车来到长春偷花,得手后连夜返回,最后在仓皇逃窜中车翻人亡――

类似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翻新、在制造、在发酵,每一个都有名有姓,有鼻子有眼。

长春当地的媒体也在推波助澜,连篇累牍地发表文章说君子兰好,品格高雅,花中君子,放在家里能够清新家中的空气,养人容颜,有益健康等等等。

原本几元钱一盆的花卉一日一日地扶摇直上,几百元,几千元,上万元,而当时,一般工人的工资仅三四十元左右,如果养出一盆君子兰,倒手卖出成百上千元,无疑是发了大财。

看完报纸的范无病轻轻地揉了揉额角,有些忧虑。

几年以来,物质生活的改善似乎超出了人们原先那点卑微的奢望。城市商场里出现越来越多的家用电器,三年前才开始在中国制造的洗衣机到年底已经达到两百万台的产量,电视机总量达到一千万台,电冰箱的需求量也呈井喷式的成长,在几年前,新婚家庭的三大件是“自行车、缝纫机、手表”,而现在已经变成了“新三大件”,电视机、洗衣机和电冰箱。

即使范无病不是重生的,他也可以预料到,对于家电的需求将直接引爆了其后长达十多年的中国家电热,由于这些产品的技术要求并不高,使得那些先觉醒起来的企业,包括国营公司中的弱小者及民营企业,他们将寻找到发展的缝隙,一些日后将风云一时的家电公司都将在这两年内粉墨登场,登台亮相。

然而,无论是松下电视、东芝冰箱或可口可乐,这些东西引发大家的抢购狂潮,都是范无病可以理解的,可偏偏令人想不通的,今年占据了大家眼球,如同疯魔一般肆虐疯涨的,却是这种造型高挑、气味淡雅的观赏植物。

长春人向来是有种栽君子兰的风俗,但从来没有人把它看得很金贵。可是在某个或某些不知底细的利益团伙儿的暗中推动之下,这种非常普通的花卉,居然卖出了黄金价格。

“唉!就好像2007年的股市一般,疯狂之后必然就是灭亡,就看谁肯留在那里接盘了!”范无病悲天悯人地叹息了一句之后,迅速收起了报纸,直接取道养猪场。

第二卷 同学正少年 第二十八章 园子

近日以来,养猪场的三兄弟过得相对滋润,自从上次依着范无病的主意,将那个经济调查组给撵走之后,他们深深地感受到人民战争的强大力量,因此更加扎根农村,以自己的村子为依托,夯实基础,一步步地完善自己的养殖业帝国。

通过与农户合作,猪场对农户进行补贴的方式,三兄弟的脚步已经走出了养猪场,转而深入到附近的十几个村子里,很多农户都利用养猪场的资金和技术指导,以及自己的场地,进行小规模的养殖业尝试,这样就达到了化整为零分散压力的效果。

这样一来,一则农户们可以在耕作之外发展副业,有了养猪场的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他们有能力多养几头猪,为家庭的收入添砖加瓦,二则养猪场这边儿不必扩充场地,也不必一次性地投入太多资金,就可以获得更多的生猪资源,并缓解了养殖人员不足的困难。

另外一点,就是养猪场对农户所养的生猪不定时进行体检,以防范传染病的发生,治疗普通疾病所需要的药物,则是基本奉送,虽然数目不是很大,投入不是很多,却让农户们感受到了养猪场对于自己的关照之意,因此双方合作都比较愉快。

“范总说的话果然不错,如今咱们可是从繁重的饲养当中解脱出来了,接下来的话,完全有时间有能力搞我们的老专业,制造饲料了!”王老大正坐在办公室里面跟老二和老三谈事儿。

“可是销售问题也很让人头痛,咱们是不是得考虑专门成立一个销售科了?就像城里面的工厂一样?”老二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我觉得,我更喜欢搞农艺园,范总搞的那个生态系统,我就很感兴趣。”老三低声说道。

“你省省吧,那个东西又不能赚钱,你弄个破园子干啥?”老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