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离魂记-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局长,麻烦你给我们讲讲悬棺的事情”清云却忽然向他要求道
“好”看来他知道“天机不可泄露”这样的忌讳
我知道他现在的心情一定很愉快
当得知自己未来的前途一片光明,还有谁会不高兴呢?
“悬棺葬是古代一种比较奇特的葬式:在江河沿岸;选择一处壁立千仞的悬崖;用我们至今仍不知晓的方法;将仙逝者连同装殓他的尺棺高高地悬置于悬崖半腰的适当位置葬地的形势各异;归葬的个体方式也略有差别:或于崖壁凿孔;椽木为桩;尺棺就置放在崖桩拓展出来的空间;或在崖壁上开凿石龛;将尸棺置入龛内;或利用悬崖上的天然岩沟、岩墩、岩洞置放尸棺……人死了;要找个归宿;要为失去灵魂的躯壳找一个妥当的安置办法;从这个意义上讲;悬棺葬和土葬、火葬、水葬、天葬等等葬式一样平常然而;一口沉甸甸的尸棺;一具冷冰冰的尸骨;是怎么放到那高高的悬崖上去的呢?尸棺的主人是谁?至今为止,我们有限的智慧还难以解读这千年之谜有这样一侧铁闻:一九三三年;一位姓陈的地方官为了探究僰人悬棺的奥秘;他雇用了两名樵夫;从豆沙关的绝壁上掀下两具悬棺;其中一具运到昭通省立第二中学以供研究、展览可是没过多久;两名樵夫均意外惨死翌年;一位叫熊廷权的赈灾的官员;公务之余到省立二中参观;看了悬棺及棺木中的遗骸;又听到了那两名惨死的樵夫的故事;便有些坐不住了他再三对校长说:‘文王泽及枯骨;古人遗骸何当玩弄?请以礼瘗之’校长只得将悬棺遗骸归葬这位熊大人仍难以心安;又颤颤惊惊地写了一篇诔文:‘霜凄凄兮露瀼瀼;风雨剥蚀兮日月迎将翳何人兮骨骸坚强;胡不速朽兮恋此高岗恶有报兮善有庆;毁棺露骸兮吾意凄惶山之广大兮地厚无疆;以为宅兆兮永此潜藏臻百福兮降百祥;千秋万岁兮无厉无殃’意思是说要敬鬼神而远之
在云南;今昭通地区沿金沙江、白水江、关河流域的悬棺不说是绝无仅有;肯定是分布最多、最为集中的地区就已知情况;盐津县的豆沙关、底坪、棺木岩、灵官岩;威信县的瓦石、石洞、永善县地黄华;不下十余处;岩桩、岩墩、岩龛、岩沟、岩洞等各种悬棺葬的形式一应俱全尤其是豆沙关悬棺;保存最多、最完好;地势最险峻;被学者称为‘上古遗存;天下奇迹’;‘悬棺博物馆’
豆沙关悬棺在盐津县豆沙乡石门村关河南岸的绝壁上;紧傍二一三国道秦开五尺道、汉修南夷道、隋造偏梁桥阁、唐开石门道;都无一例外地选择豆沙关作为人滇的门户‘关津枢纽’;‘南滇锁钥’;名不虚传关河北岸;‘五尺道’遗迹、石门关古城堡、唐贞元十年御史中丞袁滋册南诏题名摩崖;昭示着这里曾有过人文蔚起的繁荣关河南岸;削壁腾立;参天而起;高达四五百米;悬棺就存放于绝壁半腰一工方形岩坎内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调查有棺四十多具;此后;或堕落入关河;或被好奇者、居心叵测者破坏;今仍存有十余具远远看去;在清淡得近乎透明的天穹下;在沉重得势将倾倒的绝壁的阴影中;尸棺累累;凌空悬置;确实会让人生出许多难以言喻的思绪;臆想出许多神魔怪异的故事;难怪熊大人要苦苦祈告‘臻百福兮降百祥;千秋万岁兮无厉无殃’
悬棺的主人;一般认为是春秋时期以前居住在今川南、滇东北一带的僰人人;故称‘僰人悬棺’一九三二年;几位昭通籍的学人曾对豆沙关悬棺进行考察;据当时留下的考察文字;棺内尸骸的头颅骨较今人硕大;手足骨亦较粗壮;也较长;推测身高在一米八到一米九米之间棺木用整根原木凿空成形;长约两米;高约五十厘米;宽约四十一厘米;棺盖厚约四十一厘米按木质纹理;似为杉木;形制古朴参加考察的周梦云等认为‘此物出自上古;绝非数百年前物何以言之?史称;大禹死后;衣衾三领、桐棺三寸;见诸《孟子》矣孟子又云:盖上世常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委之壑今查置棺处所;河流下陷;足证当时河水必高;又且两岸多系水造成屋;知为上古大壑;毫无疑问’同样在一九三二年前后;一位美国学者对威信长安的悬棺进行考察;也得出与周梦云大致相同的认识如此说来;‘僰人人悬棺’应该成为结论了可是;著名的自然科学家陈一得又对周梦云和美国学者的判断提出质疑:首先;居住在今川南、滇东北一带的僰人;自春秋以来;或向滇西迁徙;或与汉族及其他民族融合;过早地结束了作为一个单一民族存在的历史也就是说;僰人生活的时代;在公元前二百五十年以前其次;如果豆沙关悬棺所在是因河流下陷而成数百米高悬崖;这个过程没有几千年恐怕不能完成陈一得反诘:历二三千年之长久‘任何坚硬木质;日射水浸;鲜不化为齑粉?更何言骨骼完整;棺木纹理清晰’不得不承认;陈一得的反诘是有道理的事实上;查考史籍;较僰人晚近一千多年生活在这一带的白僚、仡佬等民族也有悬棺葬习俗‘殓死有棺而不葬;置于岩穴间;高者绝地千尺;或临大河;不施蔽盖’元代李京《云南治略》、明代周汝成《炎檄纪略》于此均有记述
悬棺之所以让人有神秘、魔幻的感觉;成为所谓“千古之谜”;最根本的原因是:悬棺到底是怎样悬上去的?在一本叫做《朝野佥载》的书中;提出了一种假设:尸棺先抬到悬崖绝顶;再悬索缘桩往下放证之于悬棺现场所见;此说难以成立试想;悬棺多在悬崖的半腰;距顶甚远;且多置放于崖部面的凹陷处;怎么往下放呢?在另一本《岭表纪蛮》的书中;又提出了另一种设想:‘筑土为台;运棺其中;事后台卸土撤;而棺乃独标岩际’说的有些道理;同样以悬棺现场情况参证;其不可操作性就暴露了
其实,就悬棺的数量、规模来讲,我们巫山县小三峡里面的就算不上什么了但是,这里的悬棺却为我们这个旅游景区增添了不少的亮点”
“张局长可真是博闻强记,知识渊博啊”清云赞叹道
“我就是吃这碗饭的,而且我们这里来的领导和客人也很多时间一长就自然记住了为了充分了解悬棺,我还特地到前面所说的那些地方去考察了几次呢”他笑着说
“机遇总是属于有准备的人张局长,今天就冲着你的学识和对工作的认真态度,我再送你几个字”清云说
正文 第二十四章 僰人
更新时间:2009…10…3 17:50:28 本章字数:2490
“太好了我洗耳恭听”张局长忙向清云施礼道
“管好自己的家人特别是你的夫人若能如此,你必将鹏程万里、位居显赫”清云看着他,严肃地说
“受教了”看来聪明人真是一点就醒啊
“张局长,什么是‘僰人’啊?”张苏忽然问
本来这个问题是我想问的,但是我却不好出口谁让我是清云的“师傅”呢?
看来张苏又读到了我的思想因为我看见她有些不好意思地看了我一眼
“僰人是先秦时期就在中国西南居住的一个古老民族据研究,僰人就是越人唐朝前以俚獠著称,宋朝开始就以壮族为名所以,僰人就是现在广西壮族人的先祖据说,历史上的僰人是个历史悠久、英勇善战的民族从西周到明朝万历元年长达两千五百余年的时间里,他们生存、繁衍在我国西南这片神奇古老的土地上他们曾参加过周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建立了战功,被封为‘僰侯’,并在今天四川宜宾一带建立了‘僰侯国’这在秦汉以后的史料中多有记述《珙县志》上说:‘珙本古西南夷服地,秦灭开明氏,僰人居此,号曰僰国”他随口道来
“那悬棺就是僰人特有的丧葬方式了?可是他们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方式呢?”我看着半山腰那个缓缓而行的人,实在忍不住地问道
听到我问他,他急忙恭敬地回答道:“是的目前的研究表明,悬棺葬是僰人特有的丧葬方式至于他们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方式,学术界有很多种说法有人说是为了离天空近便于死后升天;有人说是因为西南地区气候潮湿,这样有利于保持尸体的干燥;也有人说是为了尸体免遭破坏,因为棺材放那么高一般人是上不去的;还有人说是因为那些人患了可怕的传染病,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把疾病传染给活着的人……但是,有一种说法确实有记载的这种说法一说出来可就没有什么趣味了呵呵!”
“什么说法?”我问
“《云南志略》云:‘人死则棺木盛之;置之千仞巅崖;以先堕者为吉’也就是说人们不遗余力地把那些棺材放上去的目的只是为了让它堕下来、尽快地堕下来”他呵呵笑着说
“这种说法不对吧?”清云说“没有道理啊?”
“现在对于那些悬棺是如何放上去地以及究竟为什么要采取那样地丧葬方式都还是一个谜啊”张局长说
“对了你们一直看着那半山腰干什呢?”他好奇地问
“有时候好奇也是会害死人地特别是你生在官场”清云淡淡地说
张龙不再说话了
船进入到了铁棺峡
我看见了右侧的那个黑色的悬棺可是那人是在左侧的啊?
我感觉清云前面的说法不大对
“他人在左侧,而悬棺却在右侧这是怎么回事?”我悄悄问清云
“是啊?怎么回事呢?”他也迷惑了
“你看!”张苏叫了起来
我看见了!
那个人这时候正在我们的上空往对岸飘
似乎又不是在飘
“好像在两岸之间有条绳索一样,他是在绳索上滑动”我说
“原来是这样”清云拍了拍自己的头
“什么?”我问
“原来那悬棺是从对岸用绳索滑过去的”他说“他是沿着他死亡以后的道路在行走”
“可是,他有脚啊”我不解因为在我固有的观念中,鬼魂是没有脚的
“这也许是悬棺葬的功效吧”他说“我上午进来的时候就发现,这些悬棺的位置很特殊似乎它们都是处在山上的一个特殊的位置而且,刚才这个张局长说,有悬棺的地方都是在江河旁边的山上你看,此山似虎,而水为龙这种龙虎之势说不一定就造就了他们鬼魂的特殊性呢”
“既然是鬼魂,那么就应该没有脚啊?”我说
清云想了想,说:“既然鬼有多种,那么就不应该所有的鬼魂都没有脚吧?或许,通过悬棺葬的方式可以保持人的元神不亡呢”
“元神?元神不是你们道家的说法吗?那你们道家的人死后为什么不用悬棺葬呢?”我不明白
“就是啊按道理说我们道家应该研究过这样的东西啊如果这样的方式可以保持元神的话我们道家是肯定会用的”他说
这时候我看见半空中的那人已经滑到了那具黑色的悬棺处
在他刚到那地方的那一瞬间,消失了
既然以前有人从山崖上取出过悬棺并在里面发现了人的骨头,那就说明悬棺里面的人确实已经死亡并且**已经不能再在这个世界上活动那么,刚才我看见的那个人究竟是什么呢?答案很明显
“只能是鬼魂”我对清云说“有脚的鬼魂”
“你这样认为?”他看着我
“他看不见我们,他沿着他那个时候的道路行走,他按照他死亡后的路线回到自己的棺材里面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他与我们在不同的空间里面按照传统的说法以及我们已经证实过的那样,人死了是会转世的可是他为什么会一直在他们的那个空间里面呢?如果我的猜测不错的话,明天中午同一个时间,我还可以在街道上看见他,还可以看见他沿着这条路往他的棺材里面走”我忽然有了这样一个大胆的设想
“你的意思是说,他每天都在沿着这条路行走?”清云问
“是的”我点头说
“不会吧?你的意思是说……,是说悬棺葬其实就是一种禁锢灵魂的殡葬方式?”清云被我的这个设想吓了一跳
“就是这样,”我说,“如果明天中午我还可以再那个地方看见他那就证明我的设想没有错”
张龙离我们不远他似乎听到了我们的说话我看见他张了张嘴却又闭上了
我又观察了一会儿悬棺静静地悬在那里,没有任何的异常
正文 第二十五章 《了凡四训》
更新时间:2009…10…3 17:50:29 本章字数:4054
我朝张局长招了招手他立即跑了过来了
“回去吧”我说
“好,回去”清云忙应承道
估计张局长是更加地相信了我是清云的师傅了
他急忙跑到了驾驶舱里面去了
“这个人的前途真的很好?”我见他不在我们面前就问
“是的”清云回答,“我给他打了一卦,他的前途本来很好可是最终却会被他老婆的贪财所连累本来我最开始是为了安慰他,不让他对我们起什么坏心思可是我后来发现他居然是一个人才,所以就起了惜才之心”
我很奇怪:“你的意思是说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
“命运、命运,命是一方面,运又是另一方面啊命由天定,运却由自己把握或者改变啊”他回答说
我点头说:“从道理上来说,这个世界就应该如此如果没有命,那么这个世界就会乱套命就应该是轨迹吧?或者是佛教所说的报应而运就应该是个人的修行或者行为了”
清云说:“虽然你的表述不是很准确,但是意思却没有错《了凡四训》你知道吗?”
我摇头说:“不知道”
“好像是讲一个人修行向佛地事情吧?”清月问
“是地”清云点头说“了凡是明朝万历年间人姓袁家住江南少年时家境清贫习医为生有一次他行到慈去寺内遇到一位姓孔地长须长者这位长者相貌非凡飘飘若仙了凡在与他闲聊中得知他是邵雍术数地传人精于算命之术袁了凡于是便请他回家先以家人地八字请他算果然灵验如神又以自己地八字请他详批终身孔先生一点也不含糊算定袁先生明年县考童生得第十四名府考第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又算定某年考取禀生某年会当贡生而且算定袁了凡不能登科第只可做三年小官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寿终正寝且无子孙
到了第二年孔先生所算地三个考试全部应验
因此袁了凡深信人生进退祸福都是命中地定数丝毫不可勉强从此不做任何妄想一切任由命运安排后来因事往南京栖霞山中遇到一位高僧云谷禅师为袁了凡解说善恶循环之报应又详细解说了‘命由我造福自己求’地改命原理并且鼓励了凡不要做任由命运摆布地凡夫经过了云谷禅师地开导了凡大有所悟下定决心创造自己新地命运于是他先跪在佛前以至诚之心将往日自己之罪过一一忏悔然后立誓先行三千善事求登科第并将自己所做善恶之事每日登记不到两年虽然三千善功未满但已经由举人中到进士官任宝坻县丞之职这时候他已深深悟到勤积善德之好处于是又立誓许三千善事以求子嗣果然不到半年时间他地妻子就生下一子其妻袁夫人也非常贤淑尽力助夫行善或施斋济贫病或买物放生日日念经拜佛广行善事一日之内有多至十余善行三千善事不到三年已经圆满后来继续行善不止而至万善未有求寿而寿到七十四岁高龄他地儿子袁天启也中到进士官授广东省高要县令之职
《了凡四训》就是了凡对他儿子袁天启进行教诲地《戒子文》以此教他在社会上如何做人处事如何修善积德去创立自己地命运从而消灾免难
四训指的是:命运的创立、错误的改正、善业的积累、谦和的效益其中有:命由我作,福自己求;有百世之德者,定有百世子孙保之;凡称祸福自己求之者,乃圣贤之言若谓祸福惟天所命,则世俗之论矣;志在天下国家,则善虽少而大;造命者天,立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