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锦衣当国-第5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和王通预料的差不多,京师那边的各色消息都在送走魏国公世子的第二天到达了松江府,这个就详细很多了,当然,都是说京师那边的。

丰臣秀吉写信给朝鲜国王,信上又是这样的内容,朝鲜国王派使节送到了京师,不过,朝鲜是大明藩属,朝鲜国王不过是个郡王的规格,在大明一应序列中很低,这样的信没有资格直接送入宫内。

照例要在礼部各司走个程序,然后送进宫中去,中枢从来瞒不住事情,这封信很快的,京师沸沸扬扬的都是知道了。

朝廷对这个也没有什么保密的意思,直接丢出来在朝廷上讨论,一个小国要漂洋过海打下日本之后再进攻大国大明,这件事听起来实在是匪夷所思,几乎没有相信的。

但倭寇这个词在大明是最敏感的,倭寇要通过朝鲜来打大明,这个尽管是匪夷所思,却也要加以重视。

不过大明对朝鲜的态度也不是完全相信的,尽管明太祖朱元璋定下的所谓“不征之国”,朝鲜对大明一直也是恭顺无比,可朝鲜每年朝贡的使团路线都是有严格的规定,沿途都是大军驻扎的要塞和军营,为何,就是为了防备和震慑。

对于朝鲜提供的消息,还是这样匪夷所思的消息,谁也不敢相信,兵部尚书石星直接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或许是朝鲜人勾结倭寇,要吸引大明兵马过去残害,然后再有什么大的阴谋实施。

这个猜测本身也是足够荒诞,可目前来看,这个倒是最靠谱的一个,当然,猜测归猜测,大家也知道靠谱的渠道,这才有了送到王通手中的急报。

“公爷,倭国几个数得着的大名全都聚集在九州平户一带,大军已经是渡海去了朝鲜,小的回程的时候已经听说,说是朝鲜的釜山镇已经陷落。”

“倭国进攻朝鲜的大军有多少人,具体的将领是谁?”

“请公爷赎罪,倭国上下对不是沈枉的汉人盯得很严,要求在商馆中不得外出,小的只知道有二十万人,都是各大名的精锐。”

二月底的时候,派出去的探子回来了,带回来了这个消息。

王通实际上不着急,日本从朝鲜的最南端上岸攻打,朝鲜那地方小,可怎么也比辽东稍微大点,好歹也是个国家,怎么也能抵挡一阵。

而且大明的军事力量可不是当年的松垮模样,有精锐的禁军作为骨干,王通真不是太担心这日本的二十万大军,诚然,这二十万倭寇军队会在朝鲜国土上烧杀抢掠,那又如何,反正不是大明的子民领土,随他们去。

有这个心态在,王通也是很从容的应对安排,不过,三月中的时候,京师总算能够确认这个消息的准确与否了。

毕竟天津卫是个港口,许多船都是京师勋贵富豪之家的产业,他们也能从海上得知消息,却是确认了朝鲜国王转达这封信的准确性。

实际上,这个准确性已经不用太着急确认了,因为朝鲜国王李昖的求救文书已经是到了京师。

李昖求救文书上说,朝鲜八道中南边的全罗道和庆尚道已经是陷落,京畿道的汉城也是危急,请天朝速速派兵救援。

按照王通得到的消息,朝中大臣们的态度依旧是谨慎为先,内阁首辅王锡爵先是要求验看这个求救使者的身份,看看有没有接待过使者的官员认识他们,可也巧了,朝鲜的历次朝贡都是经商的大好时机,朝鲜的贵人们借着这个捞取钱财,能够跟着使团来的都是商人,而且每次的人都不同。

这次来求救的和上次来送信的使者,倒都真是朝鲜的官员,可对于大明来说,他们完全是陌生面孔,这就不能下准确判断了,按照王通知道的消息,尽管日本攻打朝鲜的消息已经确认,可朝中大佬和宫中的态度还是要查明确认,完全是不紧不慢的应对,对这个态度,王通猜想,可能他们想的和自家一样,左右不是自家事,管他作甚。

除了这些明面上能打听到的,王通也知道些更机密的消息,比如说有万历皇帝、内廷和外朝最核心人物参加的朝会上,已经有人提出来,朝鲜是大明屏藩,朝鲜李家一脉存续不是那么重要,但朝鲜本身不能让倭寇在这上面活动,必须要加以打击。

说了这么多,话还是要讲回来,反正不着急,兵部下文,让辽宁三总兵开始准备,加强防务,免得到时候措手不及。

相对于京师这边的做法,王通这里也谈不上什么紧张,朝廷肯定要用兵的,如果真让倭寇占据了朝鲜,那从海路和陆路都有机会威胁京畿腹心之地,这个是大明朝廷万万不能允许的,可朝廷也是颇为自信,当年的倭寇都被戚继光俞大猷赶下了海,现在大明军力更胜当年,又怎么会怕了。

王通对这个的关心也很有限度,如今自己管着的是松江开埠,和军事沾不上边,能做的就是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消息,尽可能的从情报方面给朝廷中枢一些帮助,从愈发频繁的信件和急报上来看,朝廷也是希望他这么做。

不过,王通的妻妾们却不这么想,她们可是担惊受怕,这些年,大明一有什么风吹草动的,到最后总是王通在过年的时候领兵出去,尽管都是大胜归来,可别人家快快乐乐的过年,自家却是女人小孩担惊受怕,这日子实在是不好过。

听到妻妾们的担心,王通笑着说道:

“这次肯定不会出去了,二十一年的年咱们还是一家子一块过,我都在松江府做太平国公了,怎么会去带兵打仗,皇上手中能用的人多着呢?”

这话说的妻妾们放心不少,不过张红英却私下里和韩霞说道:

“姐姐不要信老爷说的,昨夜老爷在妹妹那里,可是翻来覆去睡不着,夜里还去院子里连枪术。”

倭国要和大明开战了,连松江府都是知道了这个消息,可大家也紧张不起来,日本所谓的战国快二百年了,大家还不是一样向那里卖货近百年,现在这么紧张,没准生意还要变得更好些,最起码价格能够哄抬上去了。

连辽国公看着都不太紧张,现在他老人家也不知道要干什么,每日里在城外某个酒楼摆下宴席,请各处的船主海商过去闲谈……


一千零六十

眼下辽国公府外的几条街道可是了不得了,江南各处的富豪世家过来,都是特意来看看,也算是开开眼界。

在富庶如江南的所在,也很少看到这么宽的街道,这么整饬有序的规制,比起那些充满诗情画意的小巷来说,这样的街道颜色一致,街道也都是石条石板铺地,没有什么雕刻和纹饰,但这样的整齐肃然中,又有一种另外的美感。

街两旁没什么门脸,只是一个个黑漆的大门,大门上方都是匾额,写着某某号,某某店,门前有肃立的伙计和护卫,两侧有专门停靠马车和马匹的区域。

这些商号店铺放在任何一处,都是响当当的名号,牌匾上的大字会让人看得肃然起敬,这里的伙计脸上也都是没什么殷勤的笑意,反倒是有几分矜持在,真有客人上门,他们才会不卑不亢的接待。

走在这街上,再怎么放肆的人都能感觉到压力,走路都会变得轻手轻脚,生怕会惊扰了旁人,显得自己没有规矩。

有那在京师做过官的人物见识过之后,私下饮宴中谈论,说这几条街道的气派和京师大明门左近依稀有些相似,那人还说,这也说不上逾越,想想这几条街店铺里每年过手的银子钱财,是个什么惊人的数目,有这样的气派也不过分了。

实际上一开始的时候不是这样,但见识过那个时代上商业风貌的王通,对三江系统的各个门脸也是这么要求的,能在外面这几条街上开业的,那可是大明最了得的商业巨头,看到这个气派,自然是要有样学样。

在这几条要紧的街道之外,才有各色的酒楼饭馆,甚至还有颇为高级的青楼之处,这都是谈生意攀交情的所在,大家总要有这样的场合作为润滑。

王通经常在一处茶楼闲坐,这茶楼差不多是三江系统专门为王通建造的,有一面正对着一个不大不小的花园,景致颇为不错,王通一般坐在隔间之中品茶看景。

这家茶楼是这片区域中最高级的所在,一般也就是在商家派驻在松江的第一和第二位的人物才有资格过来品茶闲谈,大家都是轻声细气,附带说一句,这个茶楼用的是会员制,花钱是进不来的,要领了牌子才行,这个牌子的发放则是由三江银行总行负责,锦衣卫负责审查,有此处的牌子,已经是松江府的一个身份象征。

万历二十年的三月后,王通差不多每日总要抽出一两个时辰在这里,和一些客人见见面,聊得很久。

请的这些客人倒不是什么商业上的精英或者官面上的人物,都是在松江港口这里停泊的船主海商,尤其是以跑过倭国和朝鲜的居多,这些海商船主能被王通请来问询,对他们来说都是莫大的荣耀。

问询的内容很简单,就是朝鲜和日本的情况,人文地理,到政治格局,无所不问,只要是有关的,王通都想知道。

但海主海商们也不过是做贸易罢了,他们所了解的也就是在港口那边知道的,让王通比较意外的是,不少人的船上居然都有朝鲜人和倭人做水手之类的活计,这就更方便了,询问本地人想来更直观些。

不过这些做水手的,知道的事情也不多,漂洋过海在船上做苦工,本就是社会的底层,怎么可能知道很多。

“……高丽那地方穷的很,能种的地都在李家和金家手里,叫什么文武两班,你如果不在这两班的家里面,一辈子也做不上什么大官……”

“……他那个劳什子朝鲜王过的还不如天津卫一个二等富商,在朝鲜能每顿饭吃白米的,那都是了不得富贵人家……”

“……他朝鲜的兵丁,连大明种地的军户都不如啊海猴子当年在仁川用了几百手下,就跟赶羊一样将几千朝鲜官兵到处跑,倒是有些海上人比较能打,都是在各处假装倭寇的,也是替海主们卖命……”

“……朝鲜重文轻武的厉害,在大明,这武人还有几分体面在,在朝鲜一家两兄弟,若是有人学文,有人学武,那个学文的就是在堂上读书,那个学武的直接就是像奴仆一般……”

“……小的以往还向着汉城里面卖些东西,和几个当地的富人也熟,他们朝鲜的小朝廷,里面倾轧的厉害,经常一家这个月风光,第二个月就全家抄斩,小的不少生意都是这么赔进去的……”

“……要说朝鲜和倭寇那边,朝鲜南边说难听点就是九州和西国那帮大名的粮仓,体面点用钱去买,不要脸的直接过去抢……”

各种各样的消息汇集了过来,王通总算明白朝鲜这地方到底是什么状态了,当真是国穷民弱,偏生内部又是腐朽不堪,这样的国家实在是不堪一击。

不过,接下来说起日本来,那地方又和朝鲜不同,王通也感觉自己开了眼界,开始做请人来问讯本来是公事,到了后来,王通发现自己对这个也是非常感兴趣了。

“……倭寇要说没见识也是没见识,咱们大明运过去的粗陶都能卖出大价钱来,不过,他们那地方和佛郎机还有什么荷兰的来往频繁,对海外的见识也是不少……”

“……都说天命,小的看,那个丰臣秀吉也算有那倭国的天命了,一步步走到这个位置,也是有大运气的人啊!”

“……倭人那边用的也是永乐通宝,不过,小的大胆说句话,公爷也知道那是怎么回事吧……”

“……倭人那边真是有钱金山银海是个说法,可在倭人那里,就真有这等地方,一县大小的地方,居然就有金矿和银矿,而且还不是一座,而且他们那里还产铜,啧啧,宝货加上铜钱,他们倒是齐全了……”

“……在公爷面前谈这个也是班门弄斧,小的知道不多,但运糖、丝绸和生丝过去,这几项是大宗暴利,然后加上倭人那边的银价便宜,这一上一下,更是了不得……”

“……倭人的军队小人倒是见过,火器这块,炮是有的,但都是装在城上,他们还有个称作‘大筒’的营生,一个人两个人抱着,点火轰打,大部分还都是铁炮,名字说的大,实际上就是火铳,小的见得少,也不敢妄言,倭人这铁炮似乎和公爷那火铳差不多,大小倒是不太一样……”

“……倭人死心眼,咱们大明一动大兵,号称七十万,实际上十几万,然后能打的不过是一两万就不错,倭人也喜欢号称,不过他们若是真实十万兵,那就是十万战兵,这个倒是没什么折扣……”

“……倭人没什么船,一帮连钉子都不会用的孬货,那个什么安宅,小的估计放在太湖上都是个菜,廖爷也也能撕了他们,还不是要靠大明的船,公爷,就是沈枉那孙子,据说他已经当上什么肥前的奉行了……”

相对于朝鲜来说,日本这边的信息就丰富的太多,王通感觉到收获不少,不过,从这些海主海商们的七嘴八舌中王通也能分析出结果,比如说,朝鲜在日本这个攻势面前不可能支撑太长的时间。

这些消息加上王通自己的分析,经由杨思尘整理成奏折后,快马去往京师,除此之外,一同出发的还有去往天津卫的快马,在公文到达后,任何商号和商人不得和沈枉及其附属进行贸易往来,不然以通倭论处。

现在与倭国贸易往来密切的港口也就是两个,天津卫和松江府,大宗的货物在这里进出,这两处又都是在王通的手中控制,想要断绝很是容易。

不过信使还带去了王通的口信,那就是对于沈枉在天津卫的手下和附庸,让他们逃走就是,私下里卖个人情。

这个倒不是为了做生意,而是通过沈枉的这条线探查倭国的消息,这个王通知道此事敏感,所以也在密信中知会到京师。

对于王通的这个决定,宫中没有什么异议,“通倭”这个罪名在大明的各项罪责中是最不可能被饶恕的,怎么惩治都不算过份。

信使回来的时候已经是五月初,带回来了京师那边的最新消息,朝鲜的都城汉城已经失陷,朝鲜国王已经逃到了平壤,但连求救的朝鲜使臣极为的悲观,认为平壤不可能守住太久。

朝鲜使者的身份,朝鲜国王的身份,这些事情的真实性都是得到了确认,然后登陆的日本军队也有了大概的估计……

看到京师转过来的信件,王通都是愕然,朝鲜使臣说日本军队一共四万人不到,如果不是了解这件事情的大概,王通自己都会觉得这是朝鲜人勾结倭寇准备坑害大明的军队了,一共四万不到,四万不到就从釜山一路推到平壤,你好歹也是个国家,就这么不在乎自家的脸面。

这心思王通也猜得到,无非是将倭寇说的弱些,好让大明军队出兵,如果说的对方太强,可能明军有所顾忌不肯入朝。

“倭国固然是混账,这李家朝鲜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王通下了结论。

一千零六十一

万历二十年四月开始,大明已经渐渐的紧张了起来,在京师附近驻扎的虎威军加大了训练量,蔡楠则是去往匠坊和军械库点检军械。

这一番举动大家都明白的很,加大训练,点检军械,这就是备战的架势了,如果再联系起三江匠坊这边收购粮食,和检修大车,那就再明白不过。

禁军和京营也都是在做差不多的举动,京师各处的力量都增加了,东厂和锦衣卫都派人去辽宁查案,都是一个知州贪墨的案子,谁不明白这是为了做什么。

宣府、蓟镇也都是变得紧张起来,更不用说司礼监御马监和兵部接连派人去辽宁那边点检兵马,辽宁三个总兵各个都忙碌不停。

就算是在朝鲜的倭寇只有四万,那也是心腹大患,毕竟在朝鲜去往京师并不远,当年几千倭寇在东南就造成那样的动静,这四万自然要慎重对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