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锦衣当国-第6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若是放在旁人身上,这么贸然得罪了司礼监掌印太监,内廷之首,接下来恐怕会有大祸患了,可放在赵金亮身上却是无妨,赵金亮是万历皇帝如今的伴当,又是乾清宫的管事,每日里和万历皇帝在一起的时间还超过了田义和邹义。
如今宫中私下里都有个分析,说是如今宫中分为三股势力,田义是一边,邹义是一边,赵金亮别看年纪小资历浅,可也是一边。
他这番话也的确说到了点子上,现在要做的不是什么封赏,担心什么权势的平衡,而是胜败,一切的一切,都要在胜利之后才能说起,要不然什么都不是,一切都是一场空。
万历皇帝转头看了看王锡爵,笑着说道:
“王阁老继续说,先不要管小亮那边讲的。”
“是,陛下,赵公公说的也是高见,既然话都说到这里,臣也就放开说了,若是李如松为帅,败了一切不必说,胜了之后,陛下如何对待李家,这几年,辽镇李家被分拆,辽镇设省,这是江山社稷的福分,若是李如松胜了,他家子侄必然得势,朝廷怎么封赏,恐怕李家都要在辽镇恢复,若是不在辽镇,在宣府在蓟镇,在他处再有前些年辽镇的局面,难道陛下愿意看到?”
“朕也不会那么糊涂?”
“陛下圣明,自然不会这般圣裁,但他手握大军在辽镇,倭寇大军还隔着个那么远,他在辽镇可就是挨着了,陛下到那时候是答应还是不答应呢?”
王锡爵的这些话,还是和胜败没有一点关系,说的都是胜了之后的局面,万历皇帝也没有纠正他这个错误,两人还是继续这般问答。
“你就这么想让王通来做大帅?”
万历皇帝沉默了会,才问出这个,王锡爵在地上磕了个头,直起身肃然说道:
“陛下,王通赫赫战功这个天下皆知,调动各镇精锐入朝,少不得也是动用虎威军各团,谁来统帅更为合适?”
万历皇帝又是沉默,再开口的时候声音已经小了很多,沉声说道:
“你方才说李如松的那些,你怎么知道不会应验在王通的身上。”
王锡爵神色变得肃然,心中却感叹了一句“无情最是帝王家”,开口肃声说道:
“陛下,若是说到这里,臣冒死妄言,真要做那等事,东征建州就是那王通最好的时机,王通没有做,他甚至不愿意让朝廷为难,就自己悄然南下,有这等为大局着想的作为,臣以为,王通此人最为忠心,也可以让人放心。”
说一千道一万,空谈不如实例,王通在东征建州大胜之后悄然去松江隐居,明面上看是肆意妄为,不给朝廷面子,实际上却是让天下人都松了一口气,这样的作为只有王通做过,其他人却是不见。
话说回来,李如松那边没这么做过,也不能说明他遇到这样的事情不这么做,可是这等要紧事,谁敢赌。
万历皇帝终于是缓缓点头,开口却又是问题,而且好像是引开了话头:
“方才田义所说的也是要紧道理,朕不能亏负了王通,真要他立下不世出的大功,他如今已经是国公之位,朕该如何赏赐,天下人在看着,王通也在看啊!”
王锡爵又是磕头,铿锵有力的说道:
“陛下,若王通真立下那般大功,封他一个王爵又能如何?到时候陛下留他在京师,和从前一样,让他做锦衣卫都指挥使的差事就是。”
“封王荒唐这真是……不过……”
对王锡爵的这番话,万历皇帝的第一反应就是暴怒,不过随即就是想通了,沉吟着说道:
“留在身边,做锦衣卫的差事,这和从前一样,不过是名号有差异罢了……”
万历皇帝在那里沉吟了许久,等开口的时候还是没下决断,只是说道:
“王阁老年纪大了,今日也是辛苦,出宫的时候安排个软轿送下,先到这里,散了吧!”
王锡爵那边连忙的谢恩,这边赵金亮引领着王锡爵走出御书房的门,田义招呼人过来点了灯火,出门后又回来问道:
“皇后娘娘那边问,万岁爷今晚在那里用膳?”
万历皇帝心不在焉的在那里翻看奏折,迟疑了下,抬头说道:
“好久没去慈宁宫,朕今晚去给母后问安,就在那里用膳吧!”
一千零七十六
最是无情帝王家,亲生母子都有可能反目成仇,万历皇帝和慈圣太后李氏之间也是如此,反反复复,彼此拉锯,彼此之间的冷战一直到彻底翻脸万历皇帝将李太后驱赶出紫禁城,事情发展到现在,李太后还是回到了宫中。
在以往,万历皇帝早晨晚上都会来这边给李太后请安问好,然后一天总要陪着吃一顿饭,可现在,每个月万历皇帝只是来三次,很少留饭。
李太后对这个不管是什么看法,但这么长的时间过去,她也已经适应了,在宫内呆过五年以上的人都有记忆,李太后在出宫之前满头都是黑发,相貌什么也就是三十多岁的妇人,可现在完全是个老妪,满头白发,脸上也是皱纹密布。
若说是和从前有什么不同,有老宦官私下里说过,原来的慈宁宫,进了太后所在的屋子,不自觉地就心生敬畏之心,小心翼翼,太后气势逼人,可现在让人感觉很安静,有时候即便是距离很近,恍惚间却觉得没这个人一样。
起起伏伏,生死万端,见得多了,心态必然有这样那样的变化,这个细想起来倒是有迹可循。
万历皇帝来慈宁宫吃饭,尽管李太后没什么表情的波动,不过却难得的换了一身新衣,并且安排亲信宫女去御膳房单独嘱咐了几句,做了万历皇帝喜欢的饭菜。
但有些东西,失去了就是失去了,没有办法再挽回,原来两人用膳时的桌子,是一张小圆桌,母子两个靠的很近,可现在,在万历皇帝的示意下,慈宁宫吃饭的地方却学西方摆着一张长方形的长桌,李太后坐在一边,万历皇帝坐在一边,隔着长桌相望,也没什么话可以说。
吃饭的时候也是安静无比,两边的宦官和宫女小跑着分菜收拾,这个差事也是宫人们最不愿意做的一个。
因为气氛实在是太压抑了,大家在里面都是感觉战战兢兢,生怕出了什么纰漏掉了脑袋,可实际上却没有这么可怕,也有人因为紧张摔了碗碟,太后和皇帝只是淡淡的看着,吩咐换一个就是,可宫人们还是觉得可怕。
万历皇帝三口两口将碗里的米饭吃饭,然后将面前的一小杯药酒喝下,对面的李太后想要让万历皇帝多吃点,想了想却没有开口。
一旁伺候的邹义看到万历皇帝摆摆手,连忙招呼屋中的人都是下去,他最后也是跟着带上了屋门。
“今日来见母后,是有件事想要问问,倭寇入侵朝鲜,大明这边一定要出兵的,可是何人为帅现在皇儿还拿不定主意,到底是王通好还是李如松合适?”
听到万历皇帝的前半句话,慈圣太后李氏的眼神黯淡了下,不过还是淡然说道:
“皇上心里早有人选了吧?王通武功赫赫,他难道不是最合适的吗?”
万历皇帝拿起面前装着果子汁的银壶,丝毫没有讲究的给自己倒了碗,喝了口,沉默了会才说道:
“的确是如母后所言,不过,王通这个人皇儿总不敢下什么结论,说不准?”
“你这孩子,先帝可从没这样的多疑……”
这问答让李太后好像回到了从前的某些时光,但话说了一句,却自失的停住,万历为何这般谨慎多疑,原因是什么,大家都是明白的很。
用膳的偏殿中气氛有些尴尬,陷入了安静之中,过了一会,李太后才幽幽的开口说道:
“哀家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哀家这几年遇到的这么多事情,和这王通都是脱不了关系,不过皇上,王通肯为了皇上和哀家这般斗,这就足够表明心迹,东征建州之前,是灭俺答,是江南查案,是天津开埠,是在宫中护驾救驾,这一桩桩大功劳累加,到了灭掉建州女真之后差不多到了顶点,他真要做什么,也就该那什么做,他想要和皇上要什么,也就该在那个时候要,可王通就这么一路跑到了松江,皇上可以想想,若是其他人,会不会这般做……”
屋中又是开始安静……
万历二十年十月二十五,奉天门偏殿朝会上首辅王锡爵提出,援朝抗倭之战责任重大,定要以名将为帅,务求必胜。
万历皇帝认可首辅的言论,并请王锡爵提出主帅的人选,王锡爵认为目前闲居在松江府的辽国公王通最为合适,万历皇帝也对王锡爵的判断很是满意,朝中大臣再无异议,然后即可是下旨宣召,以王通为帅调集大军入朝作战。
旨意一路加急前往松江府,算计旨意还在半路上的时候,王通却有一封奏折来到,上面说的是对朝鲜战局的看法,颇为中肯。
有一条说的很明白,那就是现在的局面已经在贻误战机了,王通在奏折上说,兵贵神速,而且要抢占先机,倭寇大军在朝鲜逐渐稳固,大明兵马不应在鸭绿江边坐视对方的动作,应该及早就进行攻击。
倭寇在朝鲜有将近二十万兵力,辽宁这边能调动的机动兵力也就是六万多,而且在大明概念里的战兵也就是一万五千有余,这样的力量如果贸然出击,那就是以少打多,被对方优势兵力包围之后很可能会带来很惨重的失败。
对这个可能,王通也是做了分析,朝鲜地形狭窄,而且山地居多,平壤城以西到海边的区域地势相对平缓,朝鲜的平缓地带也就是整个半岛西侧南侧这边是平地,这区域实际上颇为狭窄。
大军作战,在山地根本没有办法展开,只能在平缓地形上进行,既然这样双方好像是在一个狭窄的小巷中遭遇,不管你有多少人我有多少人,大家面对面的就是固定的人数,兵力多寡在这里起不到什么作用,辽宁的六万兵马在这也地形中投入正面战场的力量未必比对方的二十万少。
做出这个分析之后,王通谏言朝廷,说是兵贵神速,又为了客军到达目的地后能够快速的融合本地兵马进行作战,朝廷应当先让宣府总兵李如松出兵,率领精锐骑兵入辽宁,先行整合辽宁各部,入朝攻击倭寇大军。
而且为了求稳妥,加大胜利的把握,朝廷还应该将驻扎在永平府的虎威军韩刚团一并派入辽宁,入朝作战。
这个奏折这时候看来实在是太傻了,明明朝廷将主帅的位置给了你王通,今后大功独揽,你还要建议李如松入朝,而且让他整合辽宁各部先行发动攻击,这不是将一桩大功劳白白的送给李家吗?
如果你王通做了主帅,将李如松的兵马划拨在指挥下,那个情况又是不同,到时候的功劳都是你指挥有方。
现在这个情况,李如松肯定要被派到朝鲜去,而且会整合辽宁兵马先行发动,即便是定下统属,恐怕外人也会觉得李如松的功劳和你王通没什么关系。
但这封上奏的时间才是朝中宫中最关注的点,算上京师到松江府的路程,也就是说,朝廷还没有下旨定下王通为援朝大军主帅的时候,王通就已经上奏,这代表着什么,代表王通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完全为大明社稷得失着想,这一件小事,却更加说明了王通的一片忠心,却更加证明了朝中任命的正确。
兵事紧急,王通的奏折所说也是实情,朝廷从善如流,立刻下旨宣府总兵李如松率领本部精锐五千入辽,援朝抗倭,朝中大臣在你推我让之后,谁也不愿意去辽宁担这个责任,到最后无奈之下,只能是命辽宁巡抚徐广国统制兵马,作为总领宣府和辽宁各军,等王通到达后再做定夺。
这件事已经在京师成了个笑话,朝野之间纷纷在传,如今推让是因为辽宁兵马胜负不敢确定,若是王通领兵,恐怕争先恐后的要做这个督师了,已经有说法,次辅沈一贯已经和方方面面打好了招呼,准备担当此任。
旨意到达了松江府,在辽国公府摆下香案,接下旨意。
旨意上说的很简单,命令王通统兵援朝抗倭,其中有一处任命,任命王通为都督府左都督,都督府左右都督都是正一品,虽然五军都督府很早就没有了实权,但这个位置却是武将统辖大军的一个象征。
对于这次援朝兵马的组成以及各项方面,朝廷给了王通很宽泛的权力,准许他在大明各处挑选兵马组成大军,行军路线、后勤辎重一应事宜也由他来安排,军费军需军饷的筹措发放也都是王通自己决定。
这样的权力相比于那个象征性的左都督更加可怕,等于是这支大军的各项事宜在作战期间完全归王通节制,他无需对文官负责,而是直接在皇帝那里接受命令,对天子负责。
所谓祖宗制度在这道旨意面前什么都不是了,可奇怪就奇怪在,从京师到地方,居然没有人对这个说什么,因为这么多年下来,大家都觉得以王通的身份地位来说,理应如此,而且不会出什么纰漏。
一千零七十七
旨意宣布之后,辽国公府上上下下都是知晓,反应各有不同,亲卫们都是兴奋异常,能够上沙场搏杀,建功立业,对于有进取心的武人来说,这是一辈子的追求,亲卫们兴高采烈的时候,上海知县杨思尘却安排人来告诉这一干亲卫,低调些,不要弄出这么喜气洋洋的气氛。
这倒不是要在乎什么别人的观感,要在乎的正是辽国公府内这些人的想法,杨思尘久在王通身边办差,双方都是熟悉,家眷们来往也是不少。
杨思尘通过妻妾那边,自然也知道王通身边的女眷们怎么想法,她们对王通出征打仗可不是乐见其成,担惊受怕才是真的。
一些官方的消息,辽国公府的女眷们也是知道的,朝鲜倭寇二十万大军,又是这么厉害,那么厉害,这个她们也是知道的。
几处的消息凑起来,怎么都要觉得这次出征凶险颇大,如何不担心,而且这眼见又是过年了,自家的男人却要去往北方,几个月半年不能回返,谁也是受不了,如果这时候亲卫们再在外面兴奋的大声谈笑,这就是火上浇油了。
和杨思尘预料的差不多,旨意宣读之后,王通送走了宣旨的钦差,回到府中,妻妾们却都是聚在了一起。
王夏本来领着刚会走路王忠和王兰在屋子里乱跑,却被韩霞大声的训斥了几句,王夏就被韩霞宠着,很少遇到这样严厉的对待,当时吓得就哭了,还是宋婵婵柔声安抚了安抚,吩咐丫鬟们将几个孩子都带出去了。
王通端坐正中,看着妻妾们的神情态度,也是有点无奈,他接旨之前早就得到了确定的消息,本以为自己可以平常心对待,却没想到,宣旨之后到现在,王通自己也感觉到自己在兴奋,武人果然是离不开沙场,太平生活对他们来说实在是无趣了。
想想那一世自己,再想想这一世的自己,王通也是有点感慨,他兴奋是一说,可妻妾们都是低着头坐在旁边,卢若梅和张红英还在那里不断的抹眼泪,这气氛就实在是让王通别扭了。
“你们怎么这个样子,老爷我又不是第一年出去打仗,那次不是好好的回来,不要哭了不要哭了,吓坏了孩子。”
在这个情形下,王通也不知道说什么是好,干笑着扯了几句,此时的宋婵婵自然不会承认目前这个局面还有自己的参与,说了恐怕就成为内宅女眷的公敌,她只是凑近韩霞,低声的说了几句。
韩霞这才抬起头,低声说道:
“夫君此去朝鲜,一定要想着家中的妻儿,要顾惜自己的身体,千万保重。”
说到后来,却是控制不住情绪,眼圈红了,话音也带了哭腔,屋中女眷的情绪都被引动,那三个本来假作平静的也是都是啜泣起来。
“唉,你们这是,你们这是……”
这样的场面让王通也是没想到,念叨了两句,却也不知道说什么是好了。
旨意既然已经宣读,不管辽国公府内宅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