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有味___汪涵-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我身上没有痛苦。

??直起腰来,我望见蓝色的大海和帆影。

汪涵?2009年12月于长沙六月斋

制作步骤

第一部分 第7节:

原料:

熟石膏、优质黄豆、酱油、精盐、桂皮、香葱、姜丁、味精、清水适量。

泡豆:

将洗净后的黄豆倒入缸中,加入清水浸泡。

磨糊过箩、煮浆

将浸泡后的黄豆磨成豆浆,并装入自备的白布袋里,榨取其汁。将豆汁倒入锅内烧煮至沸,取出备用。

点卤上豆腐脑、打块

取少许熟石膏加适量清水,调匀后倒入缸内,再把煮沸的豆浆慢慢注入缸内并搅拌,片刻之后,使豆浆凝固成豆腐脑。|福哇%小!說@下*載&站|准备一个大小适中的压制框的压制板(能在方框内上下活动自如为好),同时备好一块面积比压制板大两倍的白纱布,将木框平放在底板上,铺上白纱布,然后舀入凝固的豆腐脑,装满后填平。

切块榨压

把白纱布的四角扎起,盖上压制板,加上重物压制。当压出大约三分之一的水分时,卸去重物,取出压干的豆干,用刀切成方块后投入清水中,浸泡半小时左右取出。

卤制

取适量清水倒入锅内,再把姜丁、桂皮、精盐与酱油、香葱、味精等一起投入锅中,用旺火烧沸,舀出作为卤水待用。

白坯、浸泡盐水、煮豆干

把清水倒入锅内烧开,放入豆干煮沸一会儿之后,晾冷。取精盐掺清水搅匀,再把已晾冷的豆干置于盐水缸内,浸泡半天后捞出沥去水分。将已制成的卤水回锅烧沸,再投入豆干,煮半小时左右,取一块豆干,观察颜色。如色呈棕红,味道香美,即可取出;如色、味欠佳,可继续烧煮,直至色香俱全,即为香干。

意趣小识

靖港香干|靖港香干历史悠久,在清朝年间靖港“秦玉太”香干就已闻名遐迩,后来,“秦玉太”香干改名为“闲太干子”。解放前靖港镇有十三家做香干的(其中李家、陈家的香干做得最好)。现在还有数家香干店,香干品质上乘,长沙等地的人都知道靖港香干好吃。

靖港香干按颜色分为黄、白、青干子,材料都一样,只是做法不同,味道不一样。黄、青干子多一道卤的程序,而白干子不需要卤。卤料不一样,使得卤出的干子分为黄、青两种。

靖港人做香干有优良的传统,解放前做香干的人,一般都入会,会员研究做香干的技术,并相互交流。大家学这门手艺都是为了养家糊口,不计较成本,只讲究质量和信誉。

攸县香干|“攸县小吃神州俏,香干血鸭剁辣椒”,在攸县小吃中居于首位的攸县香干,一直深受推崇。据《攸县志》记载,早在明清时期,攸县香干就小有名气了,攸县城乡流传着这样一首顺口溜:“皇图岭的香干,东乡的原坛酒,新市的麻鸭,网岭的麻饼糖,尝过之后永不忘。”现在攸县香干的名气越来越大,慕名品尝的人与日俱增。

第一部分 第8节:靖巷香干(5)

攸县香干之所以出名,原因有二:攸县的水质好,极少污染;攸县香干的加工工艺讲究。做香干用水最重要,攸河上游的酒埠江,汇入了漕泊禹王洞的天然矿泉水、皮佳洞过滤的阴河水和柏市的温泉水,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丰富,造就了独一无二的、符合绿色环保要求的水质。

长沙“德”字香干|香干上面印有一个凸出的字,具有商标意义,这始于十九世纪,印字香干因此赢得信誉。

过去长沙有“德”字、“泰”字两种香干,均价廉物美,质量过硬,横切竖切无渣无孔,可谓“快刀切豆腐两面光”。“德”字香干为俞德馨斋首创。俞德馨斋开设于长沙青石桥(即今解放路),是乾隆年间由浙江绍兴迁来长沙的一家小店。光绪年间,店家请名匠用24副黄杨木雕刻了1536个“德”字,每字一块,即每天生产1536块香干,每块售钱两枚。

当时有一首流行语:“青石桥,有干子,德馨斋的香干子。烂板钱,吃包子,留了青蚨买干子。”因为当时有两种制钱,一种平整完好的叫“青蚨”,一种凸凹不平的称为“烂板”。“烂板”可以用在茶馆买包子,但“德”字香干却不收“烂板”钱。

宁波楼茂记香干|香干是宁波人最常吃也很爱吃的一种豆制食品,以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宁波楼茂记香干最为脍炙人口。

相传,楼氏最先开设的是一家豆腐作坊,做的是豆腐、豆芽、素鸡、千层、油豆腐、香干。有一年,楼茂记老板收留了一位病危的外埠老人,那老人在临死前,为感谢楼老板的恩德,把祖传的精制香干秘方传授给了他。楼老板按照秘方,果然制作出了色香味俱佳的香干,从此名声大振。

福建长汀豆腐干|“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这是瞿秋白烈士在长汀狱中写的《多余的话》中的最后一句。瞿秋白对豆腐的赞语,与他在狱中常吃长汀豆腐有关系。

据《天禄识余》记载,豆腐为西汉淮南王刘安(前179-前122)门下术士首创,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可谓世界上最早的“化学”食品。长汀豆腐干始于唐朝开元年间,距今已有一千两百多年。

涵舍故事

千里香干救孙膑|“朱仙镇豆腐干”是河南省的著名特产。两千多年前,著名军事家孙膑曾拜鬼谷子为师,与同门庞涓成为好友。后来,庞涓官拜魏惠王的大将,因为嫉贤妒能,设法把孙膑诓到魏国,挖其膝骨,并将其打入猪圈,欲使其永无翻身之日。

公道自在人心。在朱仙镇有个豆腐贩子王义,十分同情孙膑。他每天都要在猪圈边上放几块香干给孙膑吃,孙膑因此得以保命。后来,齐王赏识孙膑的才华,派出使臣买通了魏王手下,暗中救出孙膑。孙膑到了齐国之后,率领精兵,在马陵道大破魏军,庞涓被逼自杀。此可谓善恶终有报。

孙膑一刻不曾忘王义的大恩大德,遂将齐国的香干秘方传于王义。王义掌握了秘方,生意愈加红火,“朱仙镇豆腐干”也因此名声大噪。为了纪念孙膑,朱仙镇的百姓在镇西北修建了一座“孙子庙”。每逢初一、十五,镇上的豆腐贩子都要到“孙子庙”里焚香磕头,拜祭这位人人敬仰的孙老夫子。

第一部分 第9节:糍粑(1)

糍粑

正文

岁暮时分,镇上的馄饨铺都已经打烊了,唯一的小人书店也贴上了封条,街上乱跑的孩子越来越少,只有几只零散的鸡在巷子散步,光线在我的童年里越来越稀薄,这时候的南食店摆出了红红的鞭炮。

姨妈给土灶加上了一捆柴火,里面的芦苇秆子便噼噼啪啪地响了。我凑过去看热闹,额头被映得滚烫。妈妈在大锅里搅动着汤勺,她和姨妈大声说着话:“今年我们两家子在一起过,打牌就不缺脚了。再过半月守岁的时候,要崽伢子都穿好点,要把建刚的棉袄换掉。”

菜做好了,我去端汤,想不到瓷碗把我的手狠狠地烫了一下,我跳到一边拼命吹自己的手指头。妈妈在一旁看见了,叫我走开,自己麻利地端走了那只碗,看着她那轻松的表情和娴熟的动作,我觉得妈妈根本没有感觉到那只碗有多烫人。

晚饭我们吃湖藕炖排骨、辣椒炒腊肉,妈妈穿着红色纺绸棉袄,很好看,丝光随着她说话的节奏一闪一闪。我在桌子下用脚踢着表哥,她们的话我听得不是太清楚,好像讨论过年将要发生的事情。小镇的新年比不得城市里的烟花耀眼,但总有不一样的玩乐。比如,二表哥很会放鞭炮,特别是冲天炮,他从来不怕冲天炮烧了他的手,敢用它瞄准任何东西发射,当然是背着大人进行的。我清楚记得,有一次他用冲天炮击中了田里一只在找食的黄狗,狗一声惨叫之后开始仓皇逃窜,我身上都笑出了汗。

我开始期盼过年的大仪仗,尤其是鞭炮和压岁钱。那用红纸包着的钱去年有一块之多,今年很有可能是两块;还有耍龙灯,那些耍龙灯的都扎着威武的腰带,嘿嘿呵呵地大喊一阵,然后管人家要上几块糍粑就走;至于鞭炮呢,我希望是一挂千字鞭。记得有一年春节我生病了,只有在窗口看其他小朋友玩的份,自己什么都没有玩上。爸爸妈妈不在家,我发着烧,哥哥拿着两分钱到小卖部买了一包姜,对我说,只要吃了姜,多穿几件衣服,蒙头大睡,病就会好。结果等妈妈回来,生姜使我的体温直接升到了四十度,都能烤爆米花了。那个时候我还在城里,并不知道乡下过年有这么好玩。

第一部分 第10节:糍粑(2)

二表哥抢了好大一块骨头在碗里,他说:“建刚,晚上敢和我出去不?”

姨妈马上敲了一下他的手:“晚上莫带他乱跑咯,他前年过年就发烧了。”

二表哥说:“你不晓得,五舅家说今天晚上打糍粑,几个哥哥都去帮忙,我带建刚去看看,看不得啊?”

糍粑么?我想起来了,手冷的时候喜欢在炭火上烤糍粑,烤糍粑的时候冻疮就不会痒了。糍粑里面塞上腊八豆,是天底下最好吃的东西,我心中好奇,这个打糍粑不晓得是怎么个打法?

我就说:“我要去嘞。”

妈妈咕嘟又喝下一小口汤,没有说什么。姨妈说穿多点就可以去,她起身从大柜里取出一支手电筒,掼到了二表哥的怀里,然后拿出一条围巾,说把建刚包扎实了。

出发

外面寒气好大,还起了一点点薄雾,我们钻出巷子,看到田埂像一条黑色的长蛇钻到黑夜尽头,不知道我们到底要走多远。二表哥的手电筒一晃一晃,照到了好多草窝子,还有蛤蟆洞,表哥探了探脚,说:“建刚,你们城里伢子不晓得走夜路,在乡里有月亮的时候,你在田上就要捡黑的走,黑的地方没有水,亮的就是水,你走亮的就踩到水坑了。”我说:“我反正跟着你走,你不带我晚上就不出去。”说着说着,二表哥走得快了起来,一脚绊到一个草窝子,他骂了一声,踉跄了一下,差点摔倒。我赶忙拿过手电筒来,说我来打着咯,你指哪里我就打到哪里。我想要是有火把就好了,火把在电影里被扎头巾的汉子打着,他的额头出好多汗,火把好暖和啊,特别是有一长溜火把在一起的时候,像一条火龙在夜晚往前冲。

表哥越走越快,我估计他是要让身体赶快发烫吧,路上看到几个水窝里都结了薄冰,发着细碎的寒光,我使劲扯了扯围巾,说:“还有好远咯,我都要走不动了。”二表哥说:“你走不动我就背你咯。”

我说:“不要你背,你背要踩蛇。〃

二表哥说:“都腊月了,哪里来的蛇?你要想踩蛇,过完年再来,这里到处都是乌梢蛇、菜花蛇,我带你去,踩一条可以拿到供销社卖五块,还可以去塘里踩黄鳝。”

我们路上看见一个打鱼的,他一个人在一片大池塘边上,把网子扯几下,池塘上的月亮就马上碎了,我好像还听到螃蟹吐泡泡的声音,其实那可能是鱼篓子里的鱼发出来的。我之后想起来,那很可能是黄咕鱼,这种鱼最不安分,没有水还能跳好长的时间。那个人穿了双套鞋,冷得不行,又跺脚又哈气,可能收成也不怎么好。表哥远远喊道:“劲宝,你要早点回去嘞,下午我听见你爸爸说要搭灶熏鱼,你连鱼都没有腌。”那个人说:“等你转来,我再打几条,我们一起走咯。”

第一部分 第11节:糍粑(3)

我看过表哥淳朴的乐子,那天他带我去过镇上买四角钱一斤的鱼,又给我买一分钱两颗的姜糖,这些小东西让我觉得小镇煞是可爱。好像在这个乡下,所有的人都和他很熟悉。他每天跑来跑去,见到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打招呼,他和生意人扯谈,然后拉人打纸牌,让我见识了好多东西。这今晚的打糍粑,又不知道是什么光景。

遥远的灯

五舅家的灯火慢慢看清楚了,从越来越浓的白雾中传出一群汉子的喊声。表哥一脚踢到一个大蔑笼子,估计那是装糯米剩下的,他呸了一声,带着我推门冲进去,大声喊:“我把姨妈的仔带过来了。”

五舅的屋子里挤了七八个汉子,他们蹲在木凳上吃最后几口烟,守着一个巨大的石臼,他们笑得很厉害,没有想到这么晚了还有人突然会跳进来,尤其是表哥这样令人高兴的人。他们笑得油灯都有点摇,五舅说:“你来了就好,先带点给你妈妈拿去。”

二表哥给我扯去围巾,然后拿了张小凳,让我坐端正了,他拨了一下炭火盆子,看上面放着的水壶稳不稳。我想既然这么多人挤在这里,打糍粑肯定是个不得了的事情。

一大盆糯米端上来了,一直码到起了尖,那是刚刚蒸好的。五舅把糯米倒到石臼里,然后又加上了一大盆。那群汉子先洗了手,每人去侧屋里拿了根大木棍,把木棍也仔细洗了,然后一起挤到石臼边上,一起喊到:“腊月八,打粑粑,打得好,大家呷。”这像符咒一样的话语,使得打糍粑充满了神秘的仪式感,然后他们放下木棍,在石臼里乱剁。

我从未见过如此热闹的场景,这比父亲修汽车有意思多了,我把小脑袋挤了进去,哈哈大笑,那群汉子肯定听不到,我的声音实在太小了。他们都嘿呀嘿呀一起在喊,木棍变成了千百根,它们运动的弧线有了幻影,糯米马上被捣成了糊糊,在嘿呀嘿呀的声音中,又马上被捣成了饼,这种集体劳动的节奏似有似无,他们有时候像各自在捣自己的,有时候又像在一起捣,木棍扬起了优美的线条,我心中发誓以后一定得把它们画下来。它们捣在石臼里发出沉闷的咚咚声,一直可以传到地下。五舅看见捣得差不多了,就插进来指挥,他沙着喉咙大喊一声,说:“起!”那些汉子都一起把木棍向上扬起,黏在木棍上的糍粑团被扬得高高的,一团白光一闪,糍粑团被整个翻了一个边,然后扑哧落下,热气猛地一腾,他们的脸都看不清楚了,巨大的糯米香味弥漫开来,但是没有烤糍粑时的焦味。

第一部分 第12节:糍粑(4)

汉子们累了,说今天只怕打得两百斤,做得几个好大的糍粑,搞不好明年的糯米还得涨两分,今年打多点算是划算的。他们脱下毛衣,都穿着衬衣,又抽了一下烟,把手重新洗了洗。接着,他们聊起今年的收成,城里又来了哪些亲戚过年。

二表哥递过棒子来,上面沾了好多熟糯米,他喊我尝一口,我就吃了一口,温软的香味至今我还留在脑海中。

一会儿,他们又重新开始劳作了,要让糍粑最后成形。但是我困了,那些汉子的身影在我眼睛里晃来晃去,越来越模糊。

新年的礼物

迷糊中表哥背着我走了好远,糯米的热气逐渐散去,冷风吹进了脑袋里,我隐约听到表哥呼哧呼哧的喘气声。他走得吃力了,还在路上喊了些什么,估计是那个打鱼的人。那片暗黑的鱼塘没有灯火,或许那个打鱼人的套鞋都湿透了吧。寒气让我紧紧缩住了身体,我爬在表哥的背上,歪着小脑袋,梦中的新年悄悄到来,我梦到姨妈给我买了一挂千字鞭。

新年过完了,我吃了好多大碗的扣肉,还有腊鱼。与姨妈道别之后,我和妈妈回家了,姨妈送给我们一个巨大的糍粑,有好几十斤,我妈妈看着那个大糍粑有点犯愁,姨妈就说:“收下吧,收下吧,你这糍粑吃得半年,就当在我家继续过了半年好了。”妈妈有点感动。乡下人就是如此,家里的鱼肉米恨不得都能送给客人就好,巴不得你能把她所有的东西都背走就好。表哥帮我们把那个糍粑扛上送我们的拖拉机,他说:“下次你来我们就不去打糍粑了,我们和那个人一起打鱼去,去打好多鲢子鱼,还有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