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笔花六照--梁羽生-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象棋后卫”的新布局法
一九五九年他和李德林合作编写了一部《象棋后卫》,书中精华所在就是用“窝心马”来作进攻手段的五个开局法(南方人称“归心马”,北方人称“窝心马”。“归心”“窝心”,意义相同)。他是第一个创立有计划的用“归心马”来布局而自成体系的棋手。
他的“归心马”布局是用来应付先手方过河车压马的,不过似乎只限于对方摆七路炮时方最有效。
现在先把他的开局法介绍:

一炮二平五马八上七
二马二上三马二上三
三车一平二车九平八
四卒七上一兵七上一
五车二上六炮八平九
六车二平三炮九下一
七炮八平七马三下五(如图)



第七回合,黑方摆七路炮,准备猛冲七路兵,是明显、疾进的速攻着法。王嘉良认为如此着法,由于攻得过急,给己方酿成祸患。
红方(后手防御一方)此时退马归心,根据王嘉良自己说明的战略企图是甲、消散黑方七路炮的攻势;乙、威胁黑方过河车(炮九平七打车);丙、给以后从左翼发起的反攻创造条件。所以他认为:“红方退马堵塞自己将路,粗算起来,好像很拙劣,实质上却是一步老谋深算的妙着。”在如图的形势下退归心马,我同意他的意见是似拙实巧的高招。
如图形势,黑方通常有两种走法:一、炮五进四打中兵,二、车三退一去兵。限于篇幅,每种走法只能介绍一局,棋友若要知道更详细的变化,那就只好请看王嘉良的原著了。

似拙实巧 着着传神
一、黑方炮打中兵的应法

(接图)
八炮五上四马七上五
九车三平五兵七上一

第九回合,红方弃兵是步妙着,可以争取攻势,若走炮二平五,反落后手。

十卒三上一炮二平七
十一 象七上五炮九平七
十二 马三上四……

第十二回合,黑方因局势紧张,故索性对攻。若改走马三退五则红车八上八、炮七下一、车八平六、象三上一、车六下一、象一下三、车一上二、马五上七、前炮上七、象五下三、炮七上八、士四上五、车六平八、仍是红方胜势。

十二 ……前炮上七
十三 象五下三炮七上八
十四 士四上五炮七平九
十五 将五平四车一上二
十六 卒三上一车八上九
十七 将四上一车一平六
十八 车五下二车八下四(红占绝大优势)

二、黑方车三退一的应法

(接图)
八车三下一车八上八
九马八上九炮九平七
十车三平八炮二平三

第十回合红方炮二平三是步要着,有冲三路兵与对方兑炮使对方右马脱根的作用,且可限制对方上士固中。若平中炮反为不妙。演变如下:炮二平五、士四上五(马七上八、炮五上四,红方马炮被压,黑方弃马有攻势。)炮七上五、炮七下一、车八下五、象三上一,黑方反夺先手。

十一 卒三上一炮七上四
十二 马三上四车八平七
十三 象三上一炮七平八
十四 炮五平二车七平六
十五 马四下三炮八下四

红方车炮灵活,双马出路宽广,占得先手。
“归心马”战术到了王嘉良的创新局法是一个重大发展。他自己也认为这五个“退窝心马局”是平生的得意杰作。故此在“结语”中“自评”:“在平炮兑车应过河车压马类的开局中,用窝心马应七路炮是一种别出心裁的战术,似拙实巧,着着传神!”
但一个局法的创立是要经过千锤百炼的,王嘉良的“归心马布局法”我们当然不能否认他的贡献,他的奇招妙着层出不穷,更值得我们赞赏,但却也还有未够完备的地方。
《象棋后卫》出版后的第二年,他在全国大比赛中首次试用“归心马”来对付华东名将何顺安,就遭受到挫折。

找第一流高手试招
一九六零年,王嘉良的“窝心马布局法”刚创立不久,便即在当年的全国象棋大比赛中试用新招。
当然,王嘉良是必定经过许多实战的试验才能创立新局的,但是否已臻妥善,还必须找个第一流的高手来试一试招。否则若只能击败庸手,又怎知新招有效?
他试招的对手是华东名将何顺安。何顺安的棋风是“绵里藏针不露锋”,稳狠结合,绵密细腻,正是最理想的试招人选。
他们是在决赛阶段第八轮遇上的,积分的形势是:王嘉良四胜二和一负得十分,何顺安三胜三和一负得九分,比对王尚多何一分。赛程已过一半,因此谁能名列前茅(取前六名),这一战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倘若以胜负为重,王嘉良似乎不该在这样紧张的关头,贸然试用新招的,大家用“熟局”,和棋总是有把握的。王嘉良领先一分,形势岂非对他有利?但他还是这样做了。这也正是他的难能可贵之处。
他们这个对局是该届大会评选为“精彩对局”之一。王嘉良虽然输了,但创新精神则已得到表扬。而且这一局的胜负,也不等于宣判他的新局不能成立。相反而是促使“归心马”的战术更加向前发展。
现在就让我们看看他们当年的这个精彩对局吧。

 上海 何顺安(先胜)黑龙江 王嘉良
一炮二平五 马八进七
二马二进三 兵七进一
三车一平二 车九平八
四车二进六 马二进三
五卒七进一 炮八平九
六车二平三 炮九退一

弈至第七回合,轮到何顺安走子,假如何走炮八平七,王一退马归心,那就刚好和王嘉良所创的“退窝心马应黑摆七路炮”的布局一模一样了。

找出对方破绽
但何顺安是有备而战的,岂能坠入他的圈套?
王嘉良的《象棋后卫》已经出版一年,何顺安当然看过,而且早已看出王嘉良布局法中的一个破绽。
破绽为何?这就是王的新局法对付敌方的摆七路炮最有效,但若对方不摆七路炮先上边马以求两翼平均发展,而己方仍用“归心马”的话,中防弱点立刻暴露,这个“归心马”就要失灵。
第七回合,何顺安按照计划上边马,王嘉良果然仍走“窝心马”,于是何顺安轻轻巧巧的一个飞炮,炮八进四,针对敌之中防弱点进攻,巧破王嘉良的“归心马”了。



七马八进九 马三退五
八炮八进四(如图) 兵三进一
九卒七进一 炮九平七
十车三平二 车八进三
十一 炮八平二 炮二进五

第七回合,王嘉良若改走车八进二,双方平稳。但王嘉良的目的是要试新招,那又另当别论了。
经过一轮拼兑,何顺安不但有过河卒子之利,且有先手开车捉炮的攻势。故王只好伸炮打马侵扰。

十二 马三退五 炮二退一
十三 车九平八 炮二平七
十四 马五进七 相七进五
十五 卒七进一 车一进一
十六 马七进六 马五退七
十七 卒七平六 车一平六
十八 卒六平五 车六进四
十九 马六进七 后马进九
二十 炮二进三 相五退七
二十一前卒进一 车六退二

何方过河卒横行敌阵,配合马炮进攻,大车未动,已是咄咄逼人。王嘉良虽然调兵遣将,结集左翼,意图反攻,但已无法挽回颓势。至二十一回合,王方若不退车捉马,改走后炮平八企图借捉子而搏杀的话,则何方卒五进一照便可造成杀局。着法为:后炮平八、卒五进一、马七退五(如士四进五,则车八进九胜)马七退五、车六平四、车八进七。下一手何方挂角马叫将军,王方无法抵挡,失车必败。

二十二卒五平四 后炮平五
二十三马七退五 炮五进二
二十四卒四平三(何方得子占势,胜局已定,余着从略)

那次全国棋赛的结果,何顺安得亚军,王嘉良跌至六名以外。这个结果和这局的胜负关系很大。
但经此一战,“归心马”战术的发展却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因为只有发现破绽,才能修补破绽,更求完善。
“不破不立,不塞不流。”成功本来就是在不断的失败,不断的改正自己的缺点中取得的。
王嘉良的《象棋后卫》出版后,更多名棋手参加了“归心马”战术的研究,据我所知的就有上海屠景明和吉林赵震寰等人。何顺安能够“巧破归心马”,当然对这一战术也是有心得的,可惜他在解放前已患有血吸虫病,天不假年,“文革”前已经病逝了。

何顺安的意见
一九六二年我到上海旅行,曾经和何顺安、屠景明会面(那次也是我和何顺安最后一次的会面)。谈起何顺安胜王嘉良那局棋,他们的意见都认为“归心马”局是可以成立的,但什么时候退“归心马”必须选择最适当的时机,先后着次序有误,往往就有极大不同的优劣互易的变化。王嘉良那一局的失败,就是因为“归心马”退早了一步。如要用“归心马”战术,应该在乎炮兑车之前,先上一步相作为停着,再看对方来势(先后着的次序问题,在围棋术语中称为“手顺”,也是围棋手十分着重的)。
经过许多名棋手的实践试验,“归心马”战术当然是发展得较前完整多了,可惜我知道的只是一鳞半爪,现仅就所知,再介绍两个“归心马”的开局。

新局法一例
第一个是属于“中炮进七卒过河车对屏风马类”的开局。

黑先:
一炮二平五 马八进七
二马二进三 车九平八
三车一平二 马二进三
四卒七进一 兵七进一
五车二进六 相三进五
六车二平三 马三退五



第五回合,黑走过河车后,红方有三种应法:甲、平炮兑车。乙、马七进六。丙、相三进五。甲乙两种应法,各有不同的复杂变化。但如用丙种应法,则可能演变成“归心马”布局了(甲种应法,也可能成为“归心马”局,即王嘉良所创的那五个局法。但只能对敌方的摆七路炮才最有效。如敌方不入圈套,往往会弄巧反拙)。丙种应法,红方如不平车压马,另走他着,黑方亦不失先。
如图形势,黑方有三种着法:
(一)炮五进四打中兵
(接图黑先)炮五进四、马七进五、车三平五、炮八平七。结果黑方虽多得一中兵,但红方子路灵活占优。
(二)马八进七
(接图黑先)马八进七、炮二进一(伏有兵三进一打死车的圈套)车三平四、兵三进一、车四退二、车一平三、卒七进一(若黑马七进六则炮二进二)、车三进四、红方先手。
(三)炮八进四
(接图黑先)炮八进四、兵三进一、卒七进一、车一平三,仍为红方占先。
王嘉良败给何顺安之局,因未曾上相,给何飞炮一攻,中防弱点即露。此局红方上相后,车可平至相位,故不怕弃兵,先弃后取,反而可以夺先。

陈孝堃的新招
今年(一九七五)全国象棋比赛,陈孝堃在预赛中以后手中炮对上相局战胜胡荣华,战术新颖,着法精妙,极得好评。决赛阶段,两雄相遇,陈孝堃又出新招。这次新招更为出人意外,他是先手方在顺手炮对局中计划用“归心马”的。虽然计划未能实现,但已经给“归心马”战术又开拓了一个新的境界了。

(陈孝堃黑先)
一炮二平五炮八平五
二马二上三马八上七
三车一平二车九上一
四卒三上一车九平四
五马八上七车四上五
六马三上四

第六回合,黑方以往的着法多是走炮五平四的,陈使出新招:马三上四,战略企图是诱胡荣华走车四平三压马。假如胡压马的话,陈走马七退五,成下图形势:
如图红方若炮五进四打中兵则黑马四进六捉双,马兑炮后,“归心马”跳出咬车可连夺数先。若车三平五,黑亦跳出“归心马”捉车占先。(红若退车河头,黑亦是跃出“归心马”,马五进三。并辔神骏双双出矣!)
胡荣华是最擅于打“乱仗”的,当然也看得出他的企图。他的应着是车四退一。结果陈即以马去对方中兵,双方兑马后,陈有先手立中炮之利。

六马三上四车四下一
七马四上五马七上五
八炮五上四士四上五



本来胡虽然不上圈套,陈方仍是稍有先手的。可惜他后来走了弱着,把本来可以稍占上风成和的一局棋输了。
这局棋,陈孝堃的“归心马”新招虽然未能使出,但“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正如周德裕第一次使用“弃马陷车局”时,虽因黄松轩没吃弃马,未能演变成为该一局法,但他暗藏的后着,稍有功力的棋手都看得出是“归心马”。故而这个局法的创始者还应属他。
先手方而用“归心马”战术,这一新招(马三进四与及暗藏“归心马”的后着变化)应该认为是陈孝堃首创的。
在已知的“归心马”战术看来,可见先手方后手方都可应用,应用的范围是更加广了。这一战术,可以用于防守,也可以用于进攻,运用得好的话,实有另辟蹊径之妙。“刚柔攻守两相宜”,看来这一战术还大有发展的余地呢。




棋盘上的皇帝
作者:梁羽生   

谈比较文学之风近年颇盛,文学固然可以比较,象棋也可以比较的。倘嫌范围还是大些,那就只比较棋盘上的皇帝,也是很有趣的事。
中国象棋的“帅”和国际象棋的“王”地位相当,都可称为棋盘上的皇帝。但“帅”是不能走出九宫的,“王”就不同了,他可以走遍“天下”(棋盘任何一格),冲锋陷阵,本身就具有战斗能力,不像中国象棋的“帅”必须依赖士象保护。
我想棋盘上的不同,就正是反映了东西方皇帝地位的不同。中国的皇帝是“至尊”,是“天子”,除非起自民间的开国之君,可能除打仗之外,皇帝是只能住在紫禁城中,不和外间接触的。不但御驾亲征少有,皇帝出巡也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正德皇游江南,大大小小臣子跪在宫外谏阻他出游的有数百人之多,结果这位少年贪玩的皇帝发了脾气,各赏一顿板子,给打死的都有几个。试看,皇帝要走出紫禁城是何等不易。
西方的皇帝就不同了,皇帝带兵打仗,并不稀奇。有两部著名的电影《罗宾汉》与《劫后英雄传》,相信许多人看过,电影中的狮心王李察不但亲自带兵打仗,甚至与武士比武。
另一个不同是,中国象棋双方的帅不能见面,国际象棋则无此限制。这个差异,看来也是反映了东西方对皇帝的观念不同。中国的观念是“天无二日,民无二主”,皇帝只可召见属国的君主,和同等地位的敌国君主则是不会碰头的。只有在灭了敌国之后,那时敌国之君已经变成自己的俘虏,这才可以见面。但到了此时,对方的君主“尊号”当然早被削除,被封为“违命侯”之类,不能称为皇帝了。
西方的皇帝是人不是神,中国的皇帝是天子,介乎神人之间。国际象棋或者不及中国象棋深奥,但我则较喜欢能够冲锋陷阵的“王”。


棋盘上的兵马
作者:梁羽生   

胡志明很喜欢下中国象棋,曾有诗道:“错路双车也没用,乘时一卒可成功。”诗虽浅俗,却颇含哲理,也合乎棋理的。卒子未过河只能任人宰割,一过了河,威力就大了。一局棋的胜负往往取决于兵卒的运用是否得当。著名象棋残局中,有个名为“蚯蚓降龙”的残局,就是卒子可以胜车的。不过,中国象棋的卒,却千万不能成为“老兵”,一成老兵,战斗力就消失了。在对局中兵卒也往往成为要换取胜利的牺牲品。这一点又颇令人有“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感慨了。
兵的走法,也是中西两种象棋的一大差异,中国象棋的兵,到了对方的底线,就变成“老兵”,起不了什么作用,但国际象棋的兵到了底线,那可是厉害之极了,它可以变成威力最大的后,或任何一种兵种(一般情形除了变后,就是变马,因为后可走直线、斜线,威力最大,但不能如马之行“日”字,所以只有在走“日”字才可把对方“将死”的情形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