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全球黑帮花名册-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这样,在拜入黄门之后不久,蒋介石便带着黄金荣给他的二百块大洋奔向了广州。此后八年,两人也没有什么联系。直到1927年,北伐战争爆发,蒋介石带领军队回到上海,黄金荣才发现,自己当年收的小徒弟竟然已经成了革命军队的首领。一时之间,他也得意万分。当年这个小小的无心之举,竟然收到如此奇效,这不能不说是运气好到了极点。
有了与蒋介石的这层关系,黄金荣的身份也瞬间提高了很多,虽然最后他出于种种考虑退还了蒋介石的门生帖,但两人的联系却比以往紧密了很多。一直苦于没有上流身份的黄金荣也开始做出一副“名士”的模样,积极参加国民政府组织的各类活动,并矢志为蒋介石效力。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策动“四·一二政变”。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以“中华共进会”名义,在上海各大报上刊登反共启事,随即召集大批流氓手持武器,袭击工人纠察队。
“四一二”结束之后,黄金荣算是彻底稳固了他的江湖地位。委员长的师父也顺理成章地成了中国近代史上绝无仅有的黑帮不倒翁。
从此以后,每逢黄金荣、杜月笙家有婚丧祭祀,除各路军政官员都前来拜谒外,总有蒋介石的轴樟悬挂在中堂来装点他们的门楣。在黄家花园(今桂林公园)四教厅前面,还竖立着一块高六七尺的石碑,刻着“文行忠信”四个大字,上首记“中华民国十九年”,下面题“蒋中正赠”。1947年,黄金荣过80寿辰,蒋介石甚至还大张旗鼓,亲自来黄家花园为其祝寿,可谓给足了面子。
4。也抗日·也流氓
与蒋介石缔结师徒关系,对于黄金荣来说是人生的第二次重大转折。
之前加入巡捕房让他在上海滩风生水起,而与蒋介石交好则让他的势力得到了巩固。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或许是有了“委员长弟子”的这层关系,1927年之后的黄金荣在民族大义的问题上的确也没有含糊过。
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的清帮内部分裂,杜月笙远走香港,其门下弟子力量转弱;张啸林投降日寇,其门下弟子相当一部分跟着做了汉奸。本来蒋介石也曾劝说黄金荣离开上海,暂避风头。但是没想到,关键时刻,麻皮金荣却一点都没含糊!他不光没有离开上海,反而就在这巴掌大的地界和日本人耍起了“游戏”。明里,面对日本人几次三番的“邀请”,他坚持称病不出;暗里,他组织门人给军统特工提供情报,并组织人手刺杀汉奸。
整整八年间,黄金荣就像一颗盘踞在上海的铁钉,搞得日本人投鼠忌器。杀死他吧,但是一想到满大街的清帮弟子着实让人头疼;放着他不管吧,又如鲠在喉、寝食难安。就这样,一直到抗战结束,黄金荣始终像泥鳅一样,在上海这个泥潭之中安然自得,既没当汉奸,又保住了自己的地盘家财,而且由于期间抗日有功,还大大长了自己徒弟的面子,直接促成了1947年的委员长贺寿,实可谓一举多得。
然而一个人的面孔总是会有阴阳两面。对于黄金荣来讲,抗日归抗日,流氓归流氓。与大节大义上的不含糊相比,在其他方面,他可就没有什么大家风范了。
作为黑帮头子,恃强凌弱这类事情自不必说,就单单一个男女关系,黄金荣也是乱到了极点。
和后来起家的杜月笙有妻有妾不同,黄金荣一辈子只有一个靠谱儿的老婆(黄金荣曾与露兰春结婚,但后又离婚),也就是赫赫有名的桂生姐。这是一个超乎寻常的女强人,在黄金荣崛起之处,桂生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许多重要关口,她都充当着幕后的操盘者。但可惜的是,在男权横行的旧社会,桂生姐再强,也没法子管住自己的丈夫。对于女色,黄金荣向来是拼命追逐,即便是后来桂生姐离家出走,他也没有过任何收敛。
1922年,黄金荣为强娶京剧名角露兰春而得罪了江督军卢永祥的儿子——卢筱嘉。结果卢筱嘉依仗军阀势力做后台,根本不理会黄金荣的江湖身份,直接把他绑了票。此事虽然在杜月笙等人的奔走下安全化解,但对黄金荣的打击可想而知。在这之后,杜月笙趁势崛起,黄金荣也只好一声长叹,任之由之。
除了这件改变了上海黑帮格局的丢脸事儿之外,有关黄金荣的风流故事其实还有很多。比如关于他与儿媳李志清不清不楚的关系,就一直是坊间的笑话之一。此事虽然没有直接的根据,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桂生姐离开黄家之后,黄门的当家人就是儿媳李志清。而解放战争后期,黄金荣之所以无力出逃,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李志清卷跑了他的大部分财产。而从这个角度来说,黄金荣对儿媳之好也算得上是惊天地泣鬼神了。
至于有没有传说中的私情?只能说是智者见智了……
5。绝望的江湖
在很多黑帮电影中都曾经出现过这样一句话:“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这句话充分地体现了中国人善恶有报的观念。而事实上,在我们身边,很多事情的走向也的确如此。一个人作恶太多,必然会遭到报应。就以上海滩三大亨为例,张啸林叛国投敌,结果被暗杀;杜月笙虽然大节大义保持得很好,但作为“四一二”的刽子手,他最终客死异乡,也是晚景凄凉。
和以上这二人相比,黄金荣要稍稍好一些,他既没有遗臭万年,也没有客死他乡。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准备解放上海,蒋介石特别召见杜月笙,让其带信给黄金荣,嘱咐他“抓紧时机”到香港或台湾去,“以免遭种种不测”。但此时已是82岁的黄金荣却有着自己的打算。儿媳的出逃让他对身边的人失望至极,八十多岁的高龄也让他看淡了生死。在经过仔细地考虑之后,黄金荣再次做出惊人的决定——留下来。
在当时,他对身边的弟子说:“我已经是快进棺材的人了,我一生在上海,尸骨不想抛在外乡,死在外地。”而事实上,黄金荣之所以没有离开上海,这与他认识八路军上海办事处主任潘汉年有很大关系,更与中共对于帮会的政策密不可分。对于他这样有影响力的人物,中央当时并不打算处以极刑,比如刘少奇的看法是“观察一个时期再说”,周恩来也强调要“努力使上海不乱”,因为上海不乱对稳定全国大局和恢复经济至关重要。
就这样,作为上海帮会的旗帜性人物,黄金荣最终选择了与人民政府合作。上海解放初期,他全力约束门下弟子,不惹事、不对抗政府。本人也蛰居在家,深居简出,不问外事。按照当时的传闻,黄金荣每日享受三样东西:吸大烟、搓麻将、下澡堂(解放后,政府虽有明令禁止抽大烟,但是黄金荣早已经在家中藏了大量上好的大烟土,据说足够他后半生吸食)。
1951年全国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黄金荣不少徒子徒孙被抓捕,警察又在黄公馆搜出枪支弹药和鸦片。为了表示自己无意与人民为敌,黄金荣主动交出了清帮的花名册。接着又保证听新政府的话。他的这次表态,最终换回了上海市市长陈毅的承诺:“对他不抓不杀。”
这之后,政府官员又特意召见了他,要求他写份悔过书,向人民交代和认罪。最终,在政府的敦促下,黄金荣于5月20日在《文汇报》和《新闻报》上刊登“自白书”,表示“愿向人民坦白悔过”,“拥护人民政府和共产党”,要“洗清个人历史上的污点,重新做人”。
这份自白书的刊出,在当时极为轰动,对稳定社会秩序、震慑帮会残余势力起了不少作用。同时也将黄金荣从帮会龙头变成了一个普通的老人。此后,虽然他的生活再没有以前那样铺张奢华,但终归还是能吃饱穿暖。而更为重要的是,他的这个选择最终满足了他埋骨家乡地的愿望——
1953年5月10日,黄金荣于上海家中病逝,终年86岁……
五、正邪两面·杜月笙
1951年8月16日,下午4时。
香港坚尼地某处豪宅,一大群黑衣男人不断地进进出出,他们的脸色或慨叹,或悲痛。
此时,就在这间豪宅的主卧室里,一个形容枯槁的男人正在与死神做着最后的搏斗。这是一个一生少有败绩的男人,他的存在就是一段传奇!历史无法给他公正的评价,因为他本身就有着阴阳两面。
好人?坏人?这不足以评价他的一生……
他就是杜月笙!20世纪上半叶,中国江湖中最富有传奇性的人物。
他从一个小瘪三混进十里洋场,成为上海最大的黑帮帮主、地下皇帝。他身材消瘦、语态祥和,但一转脸就可以拔刀杀人。他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刽子手,但抗战中却挺身而出。他是日本人的眼中钉,也是中国人恐惧不已的黑道魔头。他有太多传奇,爱国的同时也卖鸦片,杀人的时候也救人……
时间一点一点地挨过,这是一代枭雄最后的挣扎!
没有人知道病榻上的他正在想些什么,是放不下红颜知己孟小冬,还是想不开为什么自己一生嚣张却折戟沉沙?
几乎所有的人都希望他能再挨过一天,因为二十四小时后将是他的生日……
但死神何其无情!一如他当年喋血江湖时的冷血霹雳……
4时50分,杜月笙卒,子弟恸哭,天无异象。
1。谁都有当年
按照心理学的解释,一个人成年时的种种作为大多能在童年时看出蛛丝马迹。比如少时富贵纨绔,年长后大多败家无良;又比如儿时生计艰难,长大后自然勤勉刻苦。这是世人总结出来的规律,与之悖逆的特例肯定存在,但大多数却都逃不开这个人性的魔咒。
杜月笙绝对不是天才,他的一生自然也没有逃出事物的发展规律。从小到大,他的成长,完全可以说是一部“另类”的励志大片——少年家贫,四岁丧母,五岁丧父,三餐不继,衣履难周。一般来讲,这种没有人照看的孩子,想发达就只有两条路:一种是凿壁偷光,奔个功名;一种是落草江湖,求块肉吃。而杜月笙的选择是人类的最本能选择——他对功名无所求,只是想在乱世之中活下去。
老家的亲戚很难对一个没了爹娘的孩子好到哪里去。杜月笙要想吃饱穿暖,也就只能自己想办法。和一般少年心性的孩子一样,他也向往更繁华的所在,比如离家不远的上海,就是他的目标。
然而上海虽好,却不是那么容易混出头的。此时的十里洋场虽然繁花似锦,但却险恶至极。小小的杜月笙除了年轻人的血性之外等于是一张白纸。
他从浦东乡下进入上海,没有读完一本书,也不认识几个大字,明善恶,辨是非,确非他的能力之所及。他本来也想混口饭吃,能活就成。但却不知,人入江湖,身不由己。从他踏上征程的那一刻起,一切都已经由不得他了。
想活下去,就得适应,就得随波逐流。在这个嗜血的大都会里,机会到处存在,但留给一个乡下孩子的却不多。
没文化,注定做不了洋行的先生。有血性,那就只好混江湖了。杜月笙的江湖,从卖水果开始。
从浦东乡下过来后,杜月笙先是落脚在他伯父杜阿庆所在的张恒大水果行,当起了学徒工。这是他人生第一份赚钱的买卖,也是他接触社会的第一个窗口。
按照常理而言,对于一个初入都市的小孩,父母亲人首先要把好教育关,否则学坏是很容易的事情。不过可惜的是,杜阿庆并没有这个前瞻意识,当然更大的原因是,即便他想管,也没有那个工夫!他不是老板,同样也在别人的屋檐下讨生活,他哪有闲情逸致去管教自己的小侄子呢?
还是那句话,“老实本分,能活就行”。这是他对杜月笙唯一的言传身教,但很显然,这句话对他的侄子来说,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
和成年人心思深沉、难以结交新朋友不同,小孩子在交朋友这问题上可以说简单很多。到上海没多久,杜月笙就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子。当然,他的朋友不可能是富家子弟,也不可能是学堂里的天才少年。一个卖水果的孩子,他所能接触的自然都是和他一样,流落市井的苦哈哈。
有了朋友之后,杜月笙的生活也开始丰富起来。乡下孩子淳朴善良的一面在这时暴露无遗。朋友想吃水果了,杜月笙二话不说,慷老板之慨;朋友想喝酒了,杜月笙也没问题,反正自己有工钱,到饭店赊两顿自然也不在话下。
就这样,一来二去,小杜的朋友越来越多,但麻烦也越来越多。赚的钱越来越少,老板直皱眉头,欠的钱却越来越多,最后要债的要到了水果行……
依照店里的规矩,杜月笙被扫地出门几乎是必然的结果。但是好在水果行老板是个心软的人,或者也有可能,他从这个乡下少年身上看到了日后发达的蛛丝马迹。总而言之,不管是什么原因,杜月笙虽然在张恒大水果行屡次进出,但最终老板还是给了他一条生路——把较次的水果批给他,让他在十六铺码头上摆个小摊儿维持生活。
有了自己的独立摊位,杜月笙活得也就更加自由了。在十六铺,他很快就和这一带的江湖混混搭上了天地线,挨生活的手段也渐渐歪斜起来。
在当时,只要一看到有水果船开来,杜月笙就会带着小兄弟们潜上去,半偷半抢拿一些水果,然后搭配着烂水果一起在大街和茶楼、烟馆、赌场叫卖。
就这样,随着时间一点一点累积。由于朋友多、交际广,慢慢地,杜月笙也在十六铺闯出了一点名头,虽然绰号不是很好听,但毕竟还是有了一号。
那时候,站在码头上喊一声“水果月笙”,还是有人知道的。
2。只身入江湖
“水果月笙”二十三岁的时候,辛亥革命爆发,大清朝退出了历史舞台。大上海作为中国革命的重心之一,风云变幻,各路英雄纷纷登场。而作为小人物存在的杜月笙也有了崛起的可能。
此时正在十六铺做小痞子的他已经有了新的职业——皮条客。
可以说,这一阶段是杜月笙人生转变的一个关键所在。妓院里的生活让他学会了吃喝嫖赌诸多技艺,每天耳濡目染各路豪客,也让他充分地看到了江湖的异彩纷呈。在妓院栖身一段时间之后,杜月笙的朋友越来越多。而通过这些朋友,他的眼界也越来越宽!很快,烟花巷里的生活就失去了吸引力,他把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江湖。
在当时,杜月笙有一个死党,名叫顾嘉棠。和一般混混不同,顾嘉棠的职业明显要更加刺激。他是专门搞抢劫的,而且他的抢劫还颇有难度,他不抢老幼妇孺,专抢烟贩子的大烟土。
这是一个无本万利、刀头舔血的大买卖。和顾嘉棠成了朋友之后,胆大包天的杜月笙很快就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每当装有烟土的商轮靠岸时,只要得到线报,杜月笙便立刻带上几个精干的兄弟一哄而上,拉住接货的伙计,威胁人家:“你们都是背了招牌的(即有店家的依靠),我们是日吃太阳,夜吃露水。识相点让让路!”如此一来,那些小伙计只能眼巴巴看着他们将烟土抢了去。
找到了生财的康庄大路,杜月笙的胆子越来越大,心也随之膨胀。“水果阿笙”的名号已经成了他的累赘,此时的杜月笙需要的是一个崭新的身份,一个可以站在上海滩让人顶礼膜拜的身份。
和一般小混混截然不同,杜月笙有着一个堪称“优秀”的品质——讲义气、够豪爽。即便当初落魄时,只要有哥们没钱吃饭,只要他身边还有两角小洋,他就会毫不犹豫地全数掏出来,并且爽快地说一声:“你拿去吃饭去,以后有钱了来救我!”他决不告诉人这是他唯一的两个银角子,因为这样别人也不好意思要。
可以说,正是这种优秀的江湖品质让杜月笙有了崛起的可能。以当时为例,一般人抢来烟土,根本无法出售,但对于杜月笙来说却不是难题。
很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